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46

第146章 饮酒说

大多数的愿饮酒、善饮酒者,总是比较谦虚的。尤其是现代人,越是能喝的越说自己不行。上了酒桌,推托谦虚耍赖的,往往是想后发制人的“酒王”“酒桶”“酒坛子”。这与下象棋不同。下象棋者个个气壮如牛,自吹天下第一。喝酒者本来能喝半斤,却只承认能喝二两。这种心理很有趣。酒这东西是实打实的,喝起来美,喝多了却会难受,甚至伤身。所以酒场上人人谨慎,绝不敢夸口,生怕成为众矢之的。另外,还想留一手收拾别人。

酒场上把别人“放翻”,是中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西方人喝酒,以喝满意为度,除了个别酗酒者。而我们中国人酒场上不放翻几个,就认为没喝好,没玩好,不够意思。

一次喝酒时听朋友讲,现在的人喝酒有六部曲,即欢声笑语、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不言不语。这二十四个字准确而精彩地概括了一次酒会的全部过程。朋友相聚,互相问候,不断寒暄,乃欢声笑语。酒会开始,相互祝酒干杯,共叙友情,乃甜言蜜语。酒过三巡,中间想方设法,找理由敬别人,乃花言巧语。待酒酣微醉之时,开始脱去谦虚的外衣,显得豪情万丈,酒量无比。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没醉”,“再喝半斤也没问题”,此乃豪言壮语。待到酒醉时,便开始胡搅蛮缠,云山雾罩,无边无际地乱扯,甚至陈芝麻烂谷子,互相揭短,以至大打出手,是谓胡言乱语。喝到最后,烂醉如泥,倒头便睡,不言不语。有些人可能就此永远不再言语。

酿酒史是中国文明史的一部分。饮酒史呢,有文明的成分,也有不文明的成分。不文明处在慢慢变化,在向文明的方向转化,这是可令国人欣慰乃至骄傲的。让我们为此干杯!

(载1994年2月16日《石嘴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