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34

第134章 玻璃·麻雀·老鼠与社会

玻璃的最珍贵处,在于既可挡风隔音,又能透进光线。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奇特、价值连城的玻璃工艺品,比不上一块普通的平板玻璃。

儿时看到过这样的景象:一只麻雀在教室飞,小弟兄们争相去逮。这可怜的鸟便在逃命中一次次撞向玻璃。撞得很重,咚咚作响。只几回合,这小东西便被手疾眼快的同学攥在了手里,成了“战利品”。

儿时还看到过这样的场面:一只雄健的狸猫在窗外急得喵喵乱叫,抓耳挠腮,把头挤向玻璃,爪子在玻璃上乱挠,老鼠似乎并不理会它。

猫和老鼠的“游戏”后来再未遇到,小鸟撞玻璃的悲剧至今仍能时常见到。儿时恶作剧,恨不得天下所有的小鸟都来撞玻璃,被自己逮住玩。成人后玩心渐淡,这种心理逐渐改变。及至在社会上扑腾摔打得遍体鳞伤时,对玻璃、小麻雀、猫和老鼠有了新的感悟。这是一种触景生情的顿悟。

麻雀时常撞玻璃,而我们人类的某些人,何尝不时时刻刻也在撞“玻璃”。社会历史的积淀、现实的错位、客观的限制、主观的舛误、善良的软弱、阴毒的陷阱,织成了一张张一面面无形无色无情的网——一块块无色透明却坚固无比的“钢化玻璃”。翻检历史,你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帝王将相雅士名流都曾被撞出过“大包”,撞“扁”过鼻子。霸王项羽和法国的拿破仑被骄傲自负所毁,希特勒和东条英机被独裁、野心和狂妄所灭。至于芸芸众生,为名为利为财为色甚至为争一口气而栽跟斗的,当不计其数。有些被旧礼教的软刀子杀了,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有些被面子所累,如孔乙己;有些被邪恶的力量屠戮,如反右扩大化及“文化大革命”中含冤而死的千千万万个如老舍、傅雷般的知识分子。

如果仅仅看到玻璃陷阱的一面,那便踏入了认识的误区。其实,玻璃在撞麻雀、撞人,发挥欺骗作用的同时,还有一种保护作用。如前面提到的老鼠横行于厨房,而猫只能在窗外无计可施的故事即是。现实生活中对于丑恶现象邪恶势力的保护层、保护网,也似透明的玻璃,受害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正义力量都对此感到头疼和无奈。这种保护是无形无色的,别人看不见,只有依仗者知晓。一旦人们想惩办整治邪恶势力时,却只能像猫之无奈于玻璃另一边的老鼠一样,无能为力。那些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以权谋私之徒虽罪行昭然,却不受法律制裁,原因之一,就是有权力和关系网织成的“玻璃墙”“玻璃罩”在起作用。

人类毕竟不同于麻雀和猫,撞疼撞伤一次,便晓得此处必有蹊跷,不可再撞,需另谋出路;打击邪恶势力受阻,便明白关系网在起作用,需寻其空隙,转换角度出击。人类更高明的地方在于,可以形成合力,可以借助工具来打碎玻璃,排除各种干扰,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老牛于敬畏玻璃的同时,对人类的命运同样充满着信心。

(载《黄河文学》1993年第3期)

社会“嫁接”说

嫁接是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后产生的技术。嫁接的点子是如何想出的,其技术是如何发明的,似无必要去深究。但嫁接的确神奇,不同品种的果木、花卉等往一起一接,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改革之初,人们精神大振,曾出现过一阵养花热潮。老牛禁不住诱惑,买下了花盆,扦插了许多的木花草花。我养了盆仙人掌科的蟹爪莲,直接插入土中,活倒是活了,可就是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缺少生机,无精打采。到了冬天,也难得开几朵像样的花。再看别人养的,是将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或仙人球上,长得十分茂盛,呈圆盘甚至双层三层圆盘状生长,叶片油绿肥厚,花朵粉中透红红中透粉形态妩媚,令人观之赏心悦目。于是我也学嫁接,也养出了一盆令人喜爱的蟹爪莲。

以前常听人说,果树要嫁接,当时觉得这是人们闲来无事,在造苹果树上既结这种苹果,又结那种苹果,既结苹果,又结梨的怪树,意在追求新奇而已。近岁去乡下挂职锻炼,接触了一些果农,对果木之嫁接有了新的认识。嫁接除了在一棵树上创造众果汇集的奇迹外,还可创造新的集几种水果品味于一身的新品种,如苹果梨。嫁接可以提高果树的防病抗病抗衰老能力,可以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有些果树,比如桃树,如不嫁接,要么不结果,要么果实小而涩。而一经嫁接,便可改良品质,结出使人望而生津的脆桃蜜桃。

嫁接术在社会中也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间无时不在自觉与不自觉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除了原始部落,很难找到没有“嫁接”过的制度与文化。当然这种嫁接形式是多样的,有如一棵树上结多种果子这样形态外观的嫁接,也有像结水蜜桃之桃树从根部开始的嫁接,还有如苹果梨树这样杂交意义上的嫁接。

社会“嫁接”与自然嫁接(或曰农耕嫁接)的不同处,在于自然嫁接可以由人类彻底操作,而社会嫁接人类却无法控制或曰无法抗拒。有史以来,一些民族与国家曾经竭力抵制外来文化与经济的影响、渗透、移植及嫁接,为此还不惜封闭国门,惩治甚至杀戮嫁接者,但收效微乎其微,甚至使嫁接之意更浓,嫁接之风盛行,嫁接之举更速。清朝不管费多大气力,也未禁住西方“奇技淫巧”及民主思想与中国的嫁接,印第安人不论如何封闭,也不能禁止一些现代生活方式诸如汽车、电器的应用。

社会主义在中国,便是嫁接的产物。其思想,移自德国的犹太人马克思;其制度,仿自北邻苏维埃联盟。对于社会主义,列宁曾作过解释,叫作苏维埃制度加资本主义的托拉斯、电器化等等。实际上,这便是一幅嫁接的图谱,也可以用来解释中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一切。

既然列宁在几十年前敢于倡导两种制度或制度下的某种体制机制的嫁接,那么对于认识到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来说,又何必讳嫁接怕嫁接拒绝嫁接呢?我们应当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择良木大胆嫁接。

社会嫁接与自然嫁接的共同处,在于同时具有紧迫性。树木花卉不嫁接,便出不了好品种;社会文化不嫁接,便缺乏生机与活力,便会造成“品种”“品质”的退化,最终被历史淘汰。印第安民族的发展前景难道能令人肯定与向往吗!

(载《宁夏宣传》199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