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13

第113章 陀螺政治学

在《自行车政治学》一文中,我曾透视过自行车两点成一平面,动才能稳的自然法则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法则。之后,有朋友说,实际上还有一点就能成一平面的例子,比如陀螺。他说得极平静,而我却极度兴奋。“动则稳”的社会定理有更为精彩的佐证矣。

陀螺也叫“老牛”,是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村较为普及的儿童玩具。它呈圆锥形,用绳绕上然后拉或用鞭子抽打,便会在地上旋转。如果停止抽打,它便会马上栽倒,失去其运动意义上的稳定和诱人的平衡平面。陀螺与自行车有一共同特点:必须运动并保持一定的速度,方能保持一个平面,保持稳定。运动速度太慢,也会失去平衡。

只有一个支点的东西如果不运动是否也立得住?回答是肯定的,但那是另外意义上的立,比如树与电线杆,需要埋入地下才能立得住,立得牢。但埋有埋的缺点,就是埋入地下的部分容易朽烂。

还有一种不运动不旋转的一点之立,颇耐人寻味,即需要对这一“点”进行破坏,方能立住稳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史实大家不会陌生,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大家更为熟悉。而哥伦布立鸡蛋的办法不是使其旋转,而是将其蹾在桌上——自然蛋壳是要破的。我们不能不佩服哥伦布,他的这一蹾使他摆脱了因妒忌而揶揄他的人造成的窘境。但仔细想来,这除了有惊世骇俗的一面,确也有不甚高明的地方,倘使鸡蛋旋转起来,不但能达到“立”的效果,而且可保鸡蛋不破。

从表面看,区区一个鸡蛋,便宜时5分钱,涨价后也不过3角钱,破就破了,值不得大惊小怪。但换个角度看,倘若要立某件东西的人不是哥伦布,其手中所拿的也不是鸡蛋而是国家民族的前途,让他在地上打破外壳,岂不要坏大事。由此观之,在社会发展意义上,对于一点之立,使之旋转比埋入地下和蹾在地上要稳妥得多高明得多,因之也可行得多。

陀螺比之自行车,其所含社会辩证法思想和现代政治学理论更深厚矣。

(载1992年8月14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