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11

第111章 “种”与“栽”的社会区别

“种”与“栽”是农业的生产环节与方式。“种”与“栽”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又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在社会生活中,“种”与“栽”也有极大的不同。

“种”是直接将种子播撒进土壤,使其生根、萌芽、出土,而“栽”则是将在苗圃、秧池里育(种)出的小苗换地方培育,使其移地而生,易地而长。

在人类农耕史上,“种”与“栽”技术的应用孰前孰后,说法不一,但如果说二者相伴而生,相伴存在,不会有大的不妥。那么孰优孰劣呢?虽然“种”的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且“栽”的前提也是“种”,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栽”之优越性愈来愈明显。

水稻插秧的要比直播的抗病力强,产量多,品质及营养价值高;韭菜移栽的比直接种的粗壮鲜嫩,碧绿水灵;莲花菜移栽后包得更加瓷实……

移栽之物何以比撒播之物优越?原因颇多,主要的是移栽中的“损伤”本身也是一种良性刺激,使移栽后的植物根系更发达,布局更合理,疏密更得当,更便于生长,因此,其枝株与果实品质也便更加优良。

自然界及农耕方面的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同样适用。民间有一句谚语,谓“树挪死,人挪活”。树挪死的有,人挪“死”(生理意义上)的似无;树“挪死”的多,人挪“死”(发展意义上)的极少。人类对于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动态要求是极强烈的,长期处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从事一个行业一项固定不变的工作,人的思想就可能僵化退化简单化,人的技能才华便不可能得到充分施展,人的潜能便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其事业的发展抱负的施展便会受到损失,其个人的前程也会受到影响。而当人们适时合理地变动地区、部门或行业,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不好,工作不适应、进取心减退之时果断地“挪动”,就会使人挣脱羁绊,摆脱烦恼,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觅到自己发挥才能的天地,从而求得更大的发展。

我们这个国度不太重视人及社会事物的“移栽”,过去几十年,要求只“种”不“栽”,只强调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而往往很多人被“撒”错了地方。适宜“南方”的“种子”被撒到了“北方”,适宜“沙土”的被抛进了“黏土”,适宜“酸性土壤”的被播进了盐碱地。结果呢,根是生了,却不发达;枝是长了,却很瘦弱;花是开了,却很黯然;果是结了,却很苦涩。有些人一辈子不易地不换岗不“移栽”,使其青春虚度才华虚掷,使其或一味消沉,或孤愤悲凉而终。

人类社会太应该重视一下移栽优于直播的现象了,让人才之苗适时“移栽”,以发掘和发挥人类个体与群体的最大的潜能。

(载1992年7月29日《银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