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05

第105章 自行车政治学

自行车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物件。几何学上讲三点成一个面,但自行车偏只有两个轮子,就能支撑起一个稳定且充满快感美感的平面。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穷国,公民的交通工具主要仰仗自行车。不论城乡,不分南北,稚气未脱的孩童,白发髯髯的长者,花枝招展的姑娘,英姿飒爽的男人,大都臀下压一辆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自行车,去上班,去上学,去公园,去逛街。有人一生与自行车为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行车支撑起了人生辉煌或不辉煌的层面。蒙古人曾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现时的中国人应当说是自行车座上的民族。

如果只讲自行车两个轮子支撑一个平面是有悖几何定律的怪异现象,那么这篇小文便无写作的必要。两点成一面,怪在其次,最怪的是自行车又是违背“静则稳”自然法则的怪物。

自行车要“自行”,支撑起一个平面,就必须运动,且须有较快的速度。或者说,自行车的两轮只能支撑运动着的平面。如要静止时,须另加支架,保持三点的稳势。如欲慢行,也必须由人来扶持,方不跌倒。对此,每个骑过自行车见过自行车的人都应有深切或不那么深切的感受。

骑快车容易,骑慢车难。快车稳定而慢车“悬乎”。一般的自行车赛,赛速度,主要检验的是人的身体素质,技巧在其次;而慢车赛比快车赛要难得多,主要检验的是平衡技巧而非体力。自行车有悖“静而稳”定理可谓十分突出和典型。

自行车的原理及其奥秘本不难懂,对于我们这个口口声声时时刻刻高喊辩证法的“自行车座上的民族”,了解它把握它运用它本是情理中事,但事实上我们对此却并不十分了解,或者了解了,却并不用之于社会生活。我们只铁定认准了“静必稳”的自然法则,并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用它来指导社会实践。讲社会稳定安定,就不许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许揭露阴暗面抨击腐败改变流弊,不许进行经济运行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变通,就只准墨守成规,抑制变革,降低甚至凝固速度,使我们这个民族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起飞发展的时机,从而时时在为自己的“球籍”担心。殊不知,我们社会的发展,正如有惯性的两轮自行车,如欲其稳,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如不图发展,一味求稳,就势必将自己拖进慢车赛场。越想稳住,就得消耗越多的体能智能;体能消耗得越多,就越稳不住。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别人已跨过千山万水,自己却还在五尺天地中苦苦挣扎。待体能耗尽时,其结果不是发展,也不是稳定,而是摔倒。事实上,在求稳的心态下,我们并未真正获“稳”,而是摔倒了无数次,两膝已是血流如注。我们不但付出了降低发展变革速度的代价,也付出了从根上稳定社会的本钱。如若再不幡然猛醒,我们将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而这个12亿人口的民族,已实难再付得出更多的东西了。

“骑在自行车上的民族”,应当从自行车中真正寻出些辩证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再不寻求发展,其结果也只能是小平同志讲的“死路一条”了。我们的民族能选择这条道路吗?!答案应当是:万万不能!

(载1992年6月15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