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01

第101章 癞蛤蟆用不着翅膀

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谓“癞蛤蟆没膀子,有一副好嗓子”。此话先是用来挖苦歌唱演员,后来主要用以讽刺那些只能说不能做,说得多做得少,只能干简单平凡的事干不了复杂之事却声名显赫的人。对此谚语,原先我是深表赞同且常常使用的,但随着阅历的加深,渐渐对它产生了怀疑、动摇,并且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不深究它的原始含义,不从讽刺的角度认识,它表明生物各具特点各有发展,既然没翅膀,就只好在诸如嗓子腿子等其他方面发展并具备特长了。这是对生物界各生命个体的充分肯定。如果从揶揄的角度看,一种生物不具备且不去争取发展飞翔奔驰等高层次的生存技能,却只靠生物各种功能中的歌唱或聒噪本能来立足于世,实在也有令人遗憾与不满甚至反感的地方。但是,此话的原本意义因为确乎不包含上述第一层意思,且过分重“飞”轻“唱”,在生物功能中强分高下,以至对较低层次的功能予以彻底的贬低与否定,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人们认识的多向化与行为选择的多元化起着抑制、压制与限制的消极作用。在现代社会,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

“无翅膀”论的消极影响之一,是影响人们对各行各业的一视同仁与公正评价,使社会的价值观念与奖惩机制偏移。所谓“三教九流”说,所谓等级制等等,便是它的直接间接的产物。而事实上,“嗓子”有时比“膀子”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一唱雄鸡天下白”,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年代,鸡的“嗓子”的作用要胜过其翅膀,也胜过孔雀的翅膀、雄鹰的翅膀、信鸽的翅膀。“鸡鸣狗盗”,在危难之时,孟尝君被困于城内,其门客学一声鸡叫,引起群鸡共鸣,唬得守城士卒以为天已放亮,洞开城门,使孟尝君得以生还。现实生活中,有些看似简单低下的工作,其作用往往要比被某些人目为高尖高尚高不可攀的工作更重要。比如实用技术并不比基础理论轻贱次要,务工经商也并不比为学从政低下。而且目前的时代诸如技术工商等原先被划入“嗓子”行列的行业,更为社会所急需。

“无翅膀”论的消极影响之二,是由其影响之一连带产生的择业的偏重与偏差。比如人们多年来对从政的热衷,对铁饭碗铁交椅的痴情,对工农尤其对商业的轻视鄙视与忽视,便是突出的表现。人们没有看到,各个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在平凡的行业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即便在某些行业终生也难企及轰动效应,其工作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可以鄙弃的。

诚然,人们可以期望人人从事最辉煌体面的事业,人人都成为此项事业中得力的干将,人人都长上“翅膀”。但都上了“天空”,都扇动翅膀翱翔,“飞”也岂不成了一种太普通太简单的单调乏味的事情,又何高贵之有!

“翅膀”需要,“嗓子”也需要。“鹰击长空”壮观,“鱼翔浅底”姣好;燕子在空中捕捉蚊子,蛤蟆在陆地吞食害虫;飞机在云中独领风骚,唱机在地面卓尔不群。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用途,何必强求一律,又岂能求得了一律。

“癞蛤蟆没膀子”,因为它不需要“膀子”;“癞蛤蟆有一副好嗓子”,好嗓子并不降低它的生存价值。正因为它有“好嗓子”,它才区别于其他生物,才叫癞蛤蟆。

(199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