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宁夏
22158300000025

第25章 龙潭箭竹

拜学英

径河源头的老龙潭以秀丽的风光、神奇的传说吸引着人们。凡到这里的游客,或惊叹于她的奇险,或被那清澈的潭水所陶醉,或赞美苍翠葱郁的青松……而生长在这一带,四季长青、高洁玉质的箭竹更令我神往。

白雪皑皑的深冬,龙潭四周的绿色除了挺立在山崖中的青松,便是这一丛丛挺拔向上的箭竹。万物复苏的初春,箭竹的幼苗破土而出,节节拔高,任春风摇曳;盛夏,箭竹发秧抽叶,用更加迷人的翠绿为山洼增色添彩;万山红遍的深秋,箭竹成熟了,片片浓绿点缀其间,把山洼打扮得更加多姿多彩。

凡到过径源的人,当他们看到只在江南才有的青翠的竹林时,无不为黄土高原上这一片迷人的青山绿水而称奇。据考证,在老龙潭以至整个六盘山一带,有近二十万亩的箭竹在繁茂地生长,而这一带也是我国箭竹分布的最北界线。奇特的箭竹生长分布状况,不仅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成为一处塞外奇景。

有人赞美龙潭箭竹不畏贫痔荒凉凄苦、不畏冰雪风霜所侵袭的高贵气质。我觉得,除此而外,更应该赞美的是她无私的奉献精神。你看,六盘山区一带,尤其是径河两岸的回族群众,不论春夏秋冬还是寒来暑往,从山上背回一捆捆极为整齐的箭竹。春夏之季,用还未出秧的箭竹编织笼子、筐子、房把把……秋冬之季,箭竹成熟坚硬了,成为加工竹棍、扫帚、篮子等各种竹器的绝好材料。

出箭竹的地方,也出能工巧匠。把比笔杆还细的箭竹划为几片,再用刀片轻轻把粗糙不平的地方刮掉,就成为很好的编织席子的原料了。山区农家的炕头上,都铺着用箭竹编织的席子,这种席子花纹美丽,图案多变,经久耐用,具有隔潮防渗的作用,比芦苇编织的席子不知要好出多少倍。

在径源县的街道集市上,除了五颜六色的服装,各式各样的百货,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用箭竹加工成的各种各样的用品了。从粗加工的竹棍、扫帚、筐子、笼子到编织精细的席子、筛子、筐篮、竹帽子、竹盘子……这些东西在当地人眼里算不了什么,而在外地人看来,确实感到新鲜、惊奇。

如今,径河两岸出产的别致精巧、用途繁多的竹器,除了满足本县需求外,还远销外地。就连西安、银川这些大城市人家的厨房、餐桌上,也有龙潭箭竹加工成的篮子、盘子。

龙潭的箭竹,根系发达,再生能力极强,人们祖祖辈辈割用它,只要不伤其根,初春照样会生出一丛丛新苗,从不间断。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箭竹发达的根系在水土保持方面又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难怪径源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

“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清朝诗人郑燮的咏竹诗,虽咏颂的是生长在风和日丽的江南水乡高大挺拔雄姿岸然的毛竹,但扎根于北国的六盘山龙潭边寒天冻土之中的箭竹与之相比不是更加令人称赞和叫绝吗?她不贪沃土,不嫌贫痔,不畏严寒,用翠绿点缀寒山,美化大自然,使北国的大山在深冬的季节也能见到一丛丛醉人的青绿,她无私奉献的精神给西海固人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极大的方便。

哦,龙潭箭竹,令宁夏人骄傲自豪的塞外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