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宁夏
22158300000024

第24章 风雨隆德寨

火仲舫

提起隆德县,宁夏人乃至临近省区的人恐怕无人不知,但它的前身—隆德寨、羊牧隆城,却是鲜为人知的。

历史上的隆德县城不在六盘山下,而在距此西北三十公里处的西吉县将台乡火家集。据史料记载,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德顺军(今甘肃平凉)驻军将领曹玮奉命在烂泥河与葫芦河交汇的三角洲上修筑城寨,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起名羊牧隆城。宋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属径源路第十将兵城。

1041年的2月,李元昊亲率西夏十万大军,南突萧关,在距羊牧隆城五里地的好水川(今西吉县兴隆、什字、将台乡一带)居险设伏,用泥盒置哨鸽于路上。宋军见路旁放许多盒子,里面有响动。他们打开泥盒后,数百只带哨的鸽子腾空而起,西夏伏兵齐出,全歼宋兵一万八千余众—宋主将任福偕子怀亮战死沙场,三十多员宋将阵亡。隆德寨守将王硅率五千骑兵助战,一天一夜四换坐骑,到傍晚一目中箭,退回隆德寨,次日凌晨身亡。

西夏军大获全胜。返途中经过隆德寨脚下的寺庙时,李元昊对垂相张元说:“今取大胜,何不吟诗致贺?”张元心神领会,当即在粉墙留诗一首,讥讽宋朝将士:“夏辣(宋将)何其耸,韩琦(宋将)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这就是宋夏历史上著名的“好水川战役”。它曾使宋庭“关佑大震”,仁宗“为之盯食”,欧阳修、范仲淹、韩琦等朝臣宿将痛悔无比,纷纷上书自责。

地处边寨要冲的隆德寨,历来是龙虎相争之地。虎去狼来,生灵涂炭。到了南宋,金兵攻占了隆德寨,并以城为居点,抗击宋兵。《岳飞传》中所描述的“牧羊城盗图”,就是当年发生在隆德寨的一件事。金皇统二年(1142年),金人在这里设县,名隆德县。以后的八十多年中,吴磷、吴珍、刘琦、吴挺等宋朝将领曾在这里驻军,与金兵展开拉锯战,刘琦和吴磷的儿子吴挺还大败过金兀术。

1227年初春,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攻伐西夏,在攻破了金积、灵州、临挑和西宁等城后,于4月攻占了金人驻守的隆德县城。成吉思汗在隆德古城驻足十二昼夜(一说七十余日),部署了攻取德顺军的战役。是年闰五月,赴六盘山凉殿峡避暑,六月在六盘山接受了西夏末帝观的求降表章,七月病逝。之后,隆德县在蒙古将领阿都忽、火力虎达等驻守统治下。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忽必烈以“今隆德有城廊可居事甚便宜”、而六盘山附近无据点为由,颁令隆德迁城至今六盘山下。迁城后,原城址因有传统的边贸集市,而且火姓人家居多(据考证为元蒙后裔),故名火家集。

由于城迁人散,这个地方逐渐冷落萧条,火家集集市也名存实亡。到了清同治年间,军阀混战,土匪盗贼蜂起,火家集三百余众,被土匪杀得仅剩八人。后来又经过一段时期,火家集才从废墟上建了起来。可惜好景不长,1920年的大地震和民国18年的年懂,一次又一次地造成了“饿俘遍野”的灾难。从一首当地流传的《荒年歌》中就可以窥其悲惨情景之一斑:

历史的风雨使隆德寨(羊牧隆城)由兴而衰,新时代的风潮又使这座古城渐渐复苏。解放后,昔日荒芜的土地被开垦为良田,种上了庄稼;城下的川里开渠引水,发展水浇地一千余亩。旧社会那种“首稽苦菜碗色绿”的悲惨景象消失了。村里架设了农电线路,昔日荒凉的店子院、杀人圈、大教场、小教场、大衙门、二衙门等场所被一幢幢漂亮的青堂瓦舍所代替,村小学也搬进了“城里”。近些年,村里人自筹资金建起了集贸市场。每逢集日,客商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在这古老的城廊里涌动,冷落了七百多年的火家集再度火了起来。村里还办起了业余秦腔剧团,新建了戏楼。戏楼两侧的楹联写道:

这可以说是火家集历史变迁的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