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宁夏
22158300000015

第15章 宁夏的味道

吴善珍

“你们那地方是什么省呀?不太熟悉。”“你们是不是属于陕西?哦对了,是在内蒙吧?”询问者满脸显出了很真实的惶惑。

建立三四十年的省级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愣是不知道,是因为小了点,还是因为她有那么点朦胧的神秘?

别的都不提,只说宁夏的西瓜吧,又甜又香又是沙瓤,大家不是都尝过了吗?在那汁水淋漓蜜意酣畅之际,却是只知西瓜而不知宁夏了。至少天天晚上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宁夏首府的名字不可能一点没印象吧?

无奈,在全国各省男女老少匆匆赶路的旅途上,在南腔北调乱成一片的饭店旅馆中,本人确实多次地面对“不知道”。除了西北地区几个与宁夏毗邻的省份,全国人民对于宁夏的“未知率”普遍地偏高。这一点大概在全国绝无仅有,作为一个宁夏人,不免有些汕汕的。

渐渐却悟出另一方面:好就好在你们不知道。许多方面她是难以想像的。

想像宁夏,就必须调动你的双重意识:一方面要确认她是地处雄浑苍劲的西北高原,另一方面要把江南某一个花红柳绿莺飞草长之乡在心里头搬一搬,搬到西北高原上。这样两方面的感觉合在一起,就是宁夏了。这片土地同时具有大西北与江南水乡的鲜明特色—必须坚定不移地这样想像,宁夏的概念才基本对头了。是否违反自然规律地域规律?一点也不。看地图的时候请注意黄河有一处拐了个弯儿,这叫做“河套”,于是就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没办法,我们宁夏人有福气也。

如果我对江南某省朋友介绍说“宁夏大米比你们那里的还要好”,对方多半会嗤之以鼻。是的,江南人不会想像到宁夏大米煮熟了盛在碗中的可爱:一颗一颗圆润饱满、“肌肤”光洁,如果是当年新米,还会映射出看得见画不出的淡绿色……也难怪,凡提起大西北,即会使人联想到又黄又干的山疙瘩,遮天蔽日的大风沙……我还要说出许多的“难以想像”来。比如我说宁夏人冬天烧煤炭一家人买一卡车,你们信不信呢?比如我再说你们到了宁夏来吃西瓜找个半熟的就很可以了,熟透的西瓜有时甜得让你受不了,一边吃一边还想喝上几口白开水,你们又信不信呢?

说起宁夏的特点优长,自然免不了要念“五宝经”的。宁夏五个宝,所谓“红黄蓝白黑”,系指拘祀、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及发菜。而本人最念念于心的,却是那第六个宝。

第六个宝到底是什么呢?那是宁夏土地上的一种味道,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难以确言的一派神韵!

笔者多年来从南到北自西至东寻觅,咀嚼品味,终觉哪里的味道都不如宁夏那么一种完全彻底的淋漓尽致的味道。

沙枣花开芳香四溢,那香气根本不用你去捕捉,它来袭击包围你在你鼻子底下打翻了大香水瓶子薰得你昏昏然。热情的太阳当头照耀难以抵挡,荫凉处却噢噢穿过幽凉之风,凉热之差达到鬼斧神工。黛蓝的贺兰山巅红艳如胭脂,另一边的天空却染着灰绿的霞云。你一会儿在沙漠一会儿在绿洲,一会儿是“杏花春雨江南”,一会儿又是“长河落日孤鹰”。在北部的沙丘上你骑着骆驼昂然前行,而坐上几小时汽车往南你马上又可以游泳在天边稻浪之中。哦,走进一个园林,当你一口咬开一颗硕大的紫葡萄,那梦一般浓郁的玫瑰香,和着甜润果肉饱足汁水,沁人齿颊沁人心田,你甚至会感到幸福,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的幸福!

如果在这里见到金光灿灿完美如神话的阿拉伯式建筑请你不要惊奇。如果在这里见到街头巷尾的“时装展示”潇洒新潮也请你不必惊奇。这地方姑娘相当出色,你必须调整一下审美的尺度以免频频地“惊艳”。这地方天空地面沙丘湖水平野高山皆可以直接构成油画版画水彩画,那色彩那线条会让你“啧啧”不停。无论是中国古典味的《追月》,还是李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天方夜潭》,在这地方听起来那都是格外地“对景儿”—宁夏的日夜晨昏无不可以人画人诗人乐,人情入思。

一旦离开宁夏,一旦不能借宁夏的阳光和空气“进人状态”,我本人肯定是笔下搁浅,这一点屡试不爽。

最早发现这“第六宝”伸手伸得很快的,当属那个贼贼的张艺谋了。张艺谋一到宁夏来拍外景,本地的文艺家们一下发现这是个“阴险的敌人”。他那红红火火闹了一世界的《红高梁》不是把宁夏的风味给偷着了吗?当然,这第六宝从此便藏不住了。自从张贤亮忽发奇想在宁夏镇北堡折腾起来一个华夏影视城,来宁夏借“宝”的与日俱增,已是不可阻挡。

还说“不知道”吗?不知道也许好。

美是属于大家的,可我居然怀着几分吝音。我不吝惜什么“红黄蓝白黑”,却独独吝惜宁夏的第六宝—美的味道。作为一个本地的文艺人,不怎么希望那些个“谋艺”、“艺谋”们来把宁夏一点一点谋了出去。我认为这一种味道永远应该为宁夏所独有,它才能保持酿造原汁原液。

可我又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宁夏是怎样一个状态与存在。我要说,在这里最丰富的就是生命、灵感、激情。

比艺术家的艺术更加艺术,这就是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