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千万人一生的枕边书
22158000000039

第39章 人生不可虚度(4)

树立理想,超越自我

不虚度的人生,是有理想的人生。

十七世纪,在意大利一座城堡的阴暗牢房里,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坐在墙根不停地思索着,书写着,他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太阳城》的作者康帕内拉。监狱的酷刑,使他常常昏死过去,但他每次醒来的第一个信念总是:“我能思想,我还活着。”是什么让他不向严酷的境遇屈服?是理想。这理想像一盏明灯,指引他越过黑暗的深渊,看到未来光明的火星,并使他终于在火刑场的烈焰吞没自己之前,用心血筑起了人类思想史上巍峨的“太阳城”。

理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所以人们赞美它是人类心灵的火炬,人生的发动机。古往今来,热爱人生的青年,总是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在顽强的奋斗中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把生活看作是在狂涛怒吼的大海上浪遏飞舟,寻找人生的辉煌。

理想包括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理想,是夜航中的灯塔、旅行中的路标,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理想,是嘹亮的号角、擂响的战鼓,鼓励着人们积极向上;理想,是追逐过程中的汗水,是失望后的叹息,更是风吹雨打后坚定不移的向往!崇高、远大的理想,可以点燃人们的生命之光,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青春将枯萎、衰败,生命就会暗淡无光。

人们常常把人生的道路比喻为在激流中前进的航船,而理想恰如指引航向的航标。正确的航向能引导人生的航船,乘风破浪,激流勇进,即使遇到险滩暗礁,也能经受考验,始终认准目标,驶向彼岸。如果没有航标的指引,则难免随波逐流,甚至远离航道,沉没于大海之中。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少,本来有些人条件大致相当,而有的人能在逆境中成才,使生命放出异彩;有的人却在坦途中蹉跎岁月,嗟叹命运;有的人不断攀登,硕果累累;有的人却浅尝辄止,远离成功。为什么?这就与是否拥有坚定的理想以及是否具有实现理想的决心和毅力密切相关。

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每一个时代都将特定的历史任务摆在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面前,让人们思考,催有志青年奋发,可以说,时代呼唤理想,时代也造就了具有远大理想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青年。

我国古代是很重视理想的,古人把理想称为“志”。即使到了贫困潦倒,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短”的信念。翻开《论语》,孔夫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我们看到,这朴素的字语之中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其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往往决定着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

理想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我们常说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人生的指南,理想是人生的动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上的“发动机”,有了这个“发动机”,人们才有了奋发进取的巨大动力,才有了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力量。如果没有理想,李时珍不会亲尝百草,著成《本草纲目》;如果没有理想,司马迁不会在身受宫刑之后,完成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如果没有理想,贝多芬就不会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伟大的乐章《命运交响曲》;如果没有理想,居里夫人就不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科学,成为科学巨人。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会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确立人生大目标,会自觉摒弃那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小人心态,他会有自己的人生大境界,也必将因此成就人生的大作为。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那就是目标。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执著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是的,有理想的人生是充满了苹果诱惑的人生,理想是一种动力,驱使我们不断奋进;实现的理想是一种奖励,只授予那些不虚度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