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22157600000009

第9章 镇北堡上空的星——宁夏大夏驿站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新武创业风采/赵福辰

他是一团燃烧的火点亮了贺兰山下创业的黎明他是一滴水奉献给荒原上每一片绿阴他是一棵小革为戈壁捧出绿色的微笑

他是一棵速生杨为戈壁牵来绿色的风他是一只胸怀大志的雄鹰在创业的天空上翱翔他是镇北堡上空的一颗星在事业的长河中默默地闪烁着光明

———写在他创业的足迹上

不是序的序

郑新武同志,男,汉族,生于1963年3月,大专文化程度,宁夏北方乳业有限公司创立人之一,现任宁夏大夏驿站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热爱着生育养育自己的这片故土,用赤子之心拥抱这片故土,耕耘这片故土,奉献给这片故土,回报这片故土……

沿着郑新武人生的足迹,我寻找他昨天和今天的风采:

———1981年,在永宁县望远乡政府担任出纳;

———1985年,任永宁县望远水暖器材厂厂长;

———1994年,任宁夏永宁开源粮油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1998年,任永宁县清真食品厂厂长;

———2004年至今,任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集镇改造办公室主任。

早在1994年,郑新武曾投资220万元在永宁县望远镇建设宁夏开源粮油有限公司;1997年,曾投资146万元建设永宁北方乳业有限公司;他立足故土,放眼市场,与时俱进,高扬改革开放的风帆,跃上时代的大潮,为建设发展新宁夏,为宁夏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尽着自己的一份力。1998年他投资510万元,建设镇北堡农业开发基地;2004年又投资4000万元,改造镇北堡集镇建设工程,在他负重拼搏永远创业的征途中,树立起一个个里程碑。在他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奋斗和实践中,他把满腔的情和爱,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为建设家乡、发展镇北堡镇经济和加快繁荣和谐大银川,用汗水默默地谱写一页页崭新的篇章……

艰苦创业情伴汗水润戈壁播种春色开发基地高起点

2007年6月的一天早上,一辆乳白色的面包车载着我,驶向贺兰山下的镇北堡。

镇北堡是郑新武铺开创业宏图的地方,那里有郑新武在2000多亩沙石荒滩上播种春花秋果的誓言;那里有他和同志们精心改造中,正在崛起、兴旺、繁荣的镇北堡集镇;那里有他设计、策划并正在实施中的宁夏旅游业的又一个新亮点———西夏风情园……

为了尽快地了解郑新武,我开玩笑地问开车的杨司机:“你们郑总善于交谈吗?”

杨司机幽默地回答“:咱们的郑总不好言谈,人可是不错。”

终于,我见到了郑新武同志。他有一副西北男子汉健壮的身躯;从健康的肤色中,依然能看到他当年风吹雨淋、夏顶烈日、冬战严寒奋战戈壁荒滩上、开荒创业的岁月风采。他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

当我说明采访他的来意后,请他谈谈当年与工人们奋战在戈壁滩上,同甘共苦的创业日子,他天真地拍了拍头说:“那都是10年前的事了,早就忘了……”他从创业的风风雨雨中走来,那创业的酸甜苦辣在他的记忆中牢牢铭刻,他简单地用“早就忘了”来证明,他是一个只会拼命苦干、不善言辞的实干家。

郑新武陪伴着我,漫步在他承包开发2000多亩荒地的林阴路上,极目望去眼前这一望无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绿带,昔日的荒凉与凄凉、一片黄沙乱石的戈壁滩,如今已被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美景所覆盖,在贺兰山下戈壁荒原上,诞生了一个既有塞上江南之秀美,又有西部粗犷之雄壮、富有诗情画意的奇迹。

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条渠、每一条路都记录着郑新武和工人们,多年在这片不毛之地上,以惊人的毅力战胜种种困难、艰苦创业的日日夜夜。

郑新武自创业于北方乳业之后,“不安分”的他,高瞻远瞩,创业的雄心又描绘着更加壮丽的蓝图。张贤亮曾高唱“镇北堡的荒凉美,荒凉也是财富”之歌,吸引了国内外人们的眼球与向往之心。郑新武一次次远望贺兰山,一次次亲临山下镇北堡这片贫穷而荒凉的戈壁滩,他要在这片沙石裸露的戈壁荒地上,抒写创业的誓言;他要在这张荒凉的白纸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他要在这荒凉的底色上,耕耘播种绿色永驻的春天!

于是,他迈着创业者继往开来的坚定步伐,以在荒地上创造奇迹的决心与信念,来到了宁夏华西扶贫开发区试验区,投资400多万元,承包了镇北堡林草试验场2000多亩荒地,并创造性地提出养1万头牛,带动1000户村民的“万千工程”项目。

绿树环抱着一排绿砖房,这里是当年艰苦时期,郑新武和工人们吃住的地方。当时,他承包的2000多亩荒地属于沙石开采复垦区,炎炎烈日下热浪袭人,狂风中飞沙走石,没有水,没有电,更没有路,条件十分艰苦。在这前无古人的一片荒滩上,他以拓荒者战天斗地的气魄,以战胜困难、永远开拓的拼搏精神,毅然决定在这片荒滩上住下来。以规划科学合理,高水平、高起点为目标,他带领着工人们平整一块块土地,开修一条条水渠,铺出一条条道路,为日后这片土地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良性循环的基础。

我伫立在郑新武和工人们当年创业吃住的这排简朴的红砖房前,最初,他和工人们租了3间土平房,随着绿化带的延伸,他们迁到这里。岁月的风风雨雨将红砖房吹洗得暗淡无光,但依然闪烁着他当年的创业精神,凉风吹拂着树叶轻轻起舞,仿佛向我诉说着郑新武带领工人们战胜了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拼搏创业的日日夜夜……

作为承包者、责任者和领导者,郑新武重担在肩,处理、解决来自上上下下、四面八方的种种大事和小事;作为带头人,他心系工人,白天和工人们汗流在一起,一同上地里干活,晚上又和工人们一同挤大通铺。一天晚上,贺兰山山风如狼似虎地吼叫着,袭击着他们居住的这排四处通风的红砖房,风卷黄沙,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房内的空气里已充满了呛人的沙尘,他和工人们用湿毛巾掩住嘴和鼻子,还是难以忍耐,这样的空气令人呼吸十分困难。他心疼和自己日夜拼命的工人们,为了工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为了明天的创业,他果断决定,大家一起乘车下山,待狂风完全停息后,他才带领着工人们返回住地,又风风火火投入到工作之中。他疼爱、关心工人如兄弟,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由于当时华西扶贫试验区尚在开发建设阶段,商品流通和交通运输十分不便,买菜要到新市区,没办法他只好和工人们每日三餐洋芋面。就在这样吃、住、生活、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郑新武常常白天在干活的田地中,晚上在大通铺上,与工人们真诚地开怀交心,以极大的热情感染、鼓舞工人们。

郑新武承包开发的2000多亩荒地处在贺兰山滞洪区内。从开发这片荒地的第一天起,他就在胸中运筹着必须修建一道防洪大坝的计划,以防万一贺兰山洪水袭来,有防洪大坝为保障,确保承包开发的荒地上,所种植的一草一木,平安无事,茁壮生长。为了防范洪水的袭击,尽快地修造防洪大坝,势在必行。1998年5月20日,郑新武前往区林业厅找有关部门和领导,请示、商谈关于修建防洪大坝的一些问题及实施细节,正在商谈中,电话响了,电话里传来他早已想到、又最不希望发生的坏消息:贺兰山山洪暴发,华西村被淹!他立即奔向被洪水袭击的现场,当他赶到贺兰山山下时,眼前是一片汪洋,洪水滔滔,他所乘坐的小车无法继续前行,于是他立即换乘大车在洪水中奔往现场。俗话说:水火无情。他面对淹没在洪水中的田地,万般无奈,束手无策,真谓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看着这令人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他的心在流着泪!不,是在流着血!洪水过后,平整好的土地,一条条水渠、道路面目全非,一片狼藉,用心血和汗水栽植的600多亩果树,无一幸免。他投入的330万元资金,几年的心血、汗水一时之间付诸东流。

洪水冲走的是物质,永远冲不走精神。郑新武没有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再次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决心。他是一名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的水手,这场洪水给予他沉痛的教训,教训又给予他走向成功的经验。郑新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理智清醒地总结出,要保护开发荒地的成果,必须立即修造防洪大坝,开荒、造坝双管齐下。两者之中,修造防洪大坝为重,否则,下次山洪袭来,又会重蹈覆辙,前功尽弃。于是,洪水过后,他决心自筹资金,修造防洪大坝。

采访时,我问他“:你当时修造防洪是否进入第二次创业?”

他纠正我的用词说:“不,不是第二次创业,是第二次投资。对我个人来说,创业没有第一、第二、第三次,而是永远创业!”

在准备修造防洪大坝的日子里,他早出晚归,四处奔波,通过各种渠道呼吁,终于筹到资金40万元,修造了一条长4公里的防洪大坝,大坝耸立于贺兰山之下,水来坝挡,整个华西集镇区全部进入防洪范围。

2007年6月的阳光下,我站在高高的防洪大坝上,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想要是没有1998年5月20日那次洪水的袭击,今天的景色会更加迷人秀美,郑新武的创业之路也会少许多曲折,也应该感谢那次洪水的袭击把郑新武锻炼得更加优秀和成熟,将丰富的经验科学地运用于漫长的创业实践之中……

郑新武在自己承包的2000多亩土地上,以顽强的毅力日日夜夜默默地耕耘着,通过几年的努力和付出,栽植防风林带300多亩、经济果林1200多亩、架设高低线路8公里、修支干渠10公里、打渠机井4眼,使昔日这块不毛之地,变成现在的路渠配套、条田平整、绿阴覆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他承包的2000多亩荒地从开发到规划的标准高,打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宁夏贺兰山下一个崭新的亮点,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2005年9月,全国林业系统外援项目会议在宁夏召开,郑新武承包开发的这片荒地,被列为观摩点。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代表及有关人员,云集在这片神奇的田地上,在塞上金秋的季节,承包地的风景在秋阳的沐浴中更加迷人,各种绿树在秋风中尽情地展示千姿百态的舞姿,迎接着来自远方的朋友们。来宾们赞不绝口,为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诞生的一个奇迹而喝彩。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后,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对郑新武的投资开发成绩给予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同时,该项目区被自治区林业厅列为中德合作示范项目区。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他博爱的胸中装着宁夏南部山区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为了让他们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他让他们来项目区工作。他通过与华西村管委会协商,从宁夏南部山区吊庄移民138户,将他们安置在项目区内务工,并帮助解决他们住房问题,一户一亩安居地。在他的帮助和关心下,吊庄移民辛勤劳作,这138户从当初的贫困户现在均已发展成富裕户,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他们深深地感谢郑新武,如果没有他承包开发荒地的壮举,没有他甘洒汗水润春色的付出,没有这块地被区林业厅列为中德合作示范项目区的立项,就没有他们今天和谐美满的新生活……

高瞻远瞩永创业镇北堡集镇旧貌换新颜发展商贸旅游业西夏风情园再造新亮点

郑新武没有沉醉在掌声和赞扬声里,更没有陶醉在取得的成绩中,而是又向事业新的高峰继续攀登。

了解郑新武的人都评价他是个“不安分”的人。我问他本人是如何理解“不安分”的?他只是简单地回答“:我这个人就是坐不住。”

通过我对他的采访和我所看到听到的一切,我在他创业的岁月里留下的闪光的足迹中,寻找到了人们评价他“不安分”的真正答案,那就是他有立足今天看未来的博大胸怀、雄心勃勃创业绩的坚定信念、继往开来高起点的崭新理念、与时俱进只争朝夕的执著追求、奉献自己实实在在干实事的个性和拼搏、开拓、进取、永远创业的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坐落在贺兰山东麓的镇北堡,由于经济落后、地区贫困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加快建设大银川的进程,市政府为了繁荣银川和宁夏经济,加大政策开放的力度,决定设立镇北堡镇。镇北堡镇地处贺兰山东麓旅游黄金带的腹地,银川市将其列为银川周边地区10个卫星小镇之一,于是,一个崭新的镇北堡镇崛起在贺兰山下,向世人拉开了展示自己美好未来的序幕……由于受当初城镇建设规划和移民经济困难等种种因素的影响,110国道以西的村民住房全部是砖木结构的小平房,参差不齐,显得非常混乱和破旧,与贺兰山东麓黄金旅游带的称谓格格不入。这些小平房正处在110国道边,车来人往的,直接影响镇北堡镇对外树立新时代形象,成为难以促进镇北堡镇经济发展繁荣的关键难题之一。镇北堡镇人民政府曾多次研究对该段村民住房进行改造,但一直苦于没有人投资建设,使之一再搁浅。

郑新武知道这个情况后,“不安分”的他久久不能平静,破旧的小平房刺着他的心,镇北堡镇的经济发展牵着他的心,镇北堡镇的崛起蓝图挂在他的心头,永远创业的激情在他的胸中轰鸣……这一切呼唤着他对110国道以西村民住房进行改造。创业的丰富经验赋予他客观冷静的思考,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投资建设?他带着面对现实,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亲临现场,一次次深入每个住户家里。他们十分贫穷,房内只有简单的老家具,衣着破旧,伙房里依然用的还是老式拉风箱的大灶做饭……与现代生活相对照,他们仿佛还生存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当郑新武看到他们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一股酸楚之情涌上心头。他亲切地与他们促膝交心,反复征求意见问他们,住新房好不好?想不想过上现代化的好生活?有什么困难?他们都诚恳地说:“当然住新房好,谁都想过好日子,就是穷得没钱……”他带着经过认真反复考察后的第一手资料,聘请专家们进行最后论证。专家们论证的结论是:改造段的居民全部是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吊庄移民,思想观念比较守旧,经济基础太差,投资风险太大,投资拆迁改造工程,不但无盈利,而且亏损。面对专家们论证的结论,“不但无盈利,而且亏损”一次次在他大脑的荧光屏上显示,干,还是不干?他又一次陷入了深思,但他想到拆迁户常年在穷困中居住、生活的现状,想到镇北堡镇的崛起,想到创造今天和明天的辉煌……他果断地下定决心,毅然决定开发改造这一线的村民住房。他这个决定,令许多深知具体情况的人震惊而又为他担心,都善意地劝他万万不可冒这个险。他对劝他的人表示诚挚的谢意,仍坚定不移地开始了镇北堡集镇改造工作,并根据宁夏的地方特色,确定了以西夏建筑风格为主体的镇北堡镇集镇改造方案。

由于改造段的居民全部是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吊庄移民,祖祖辈辈因贫穷而世袭下来的旧习惯,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守旧,已满足于目前的生存现状,房子能住就行,住新房要钱,没有。他们不但思想守旧,而且家家经济基础差,其中一户人家,父亲不幸死于车祸,母亲作为一个弱女人无法承担起沉重的生活担子,而服农药自杀身亡,遗留下3个可怜的孤儿,怎么办?有一户人家,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儿患上骨癌,让这户本来就贫穷的家庭如同雪上加霜,几年来,东借西凑为女儿看病,已花了七八万元,怎么办?……种种困难给改造拆迁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郑新武协同镇北堡镇集镇改造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拆迁户做大量思想动员工作,征得了大多数拆迁户的理解。针对部分思想顽固、经济十分困难的住户,他带领工作人员一户一户地上门劝说,并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使他们渐渐地理解了郑新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住上好房子,在舒适的环境中过上好日子,被拆迁户终于全部同意了改造拆迁工作。一期改建工程于2004年6月正式开始,工程开始后,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改造任务,他自己吃住在工地上,跑外联、筹款项、抓施工质量。通过努力,一期工程于2004年10月底全部建成交工,一期工程共投资1100万元,改造面积1。46万平方米。通过旧房折旧给一点,拆迁户出一点,他自己补一点和协同政府呼吁社会捐资等方式,使拆迁户告别了昔日破旧的小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新居。在当初“风险太大,不但无盈利,而且亏损”的结论中,此工程以没有亏损而持平的业绩,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郑新武为服务百姓、温暖百姓、造福百姓和发展镇北堡镇集镇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随着镇北堡地区的开发建设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现有的华西集贸市场已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购物需求。通过多方协调,在沿山公路二期工程改造的同时,他又对原华西农贸市场进行投资改造并扩建,二期工程共投资1800万元,改造面积2。4万平方米。

我走进老华西集贸市场,看到市场的设计、布局以及建筑风格已远远地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从商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到货物的集存、进出量,都难以满足今天镇北堡日新月异的发展。个个摊位因市场空间的局限而显得拥挤而杂乱,许多摊位只好在马路边上经营,既不雅观,又不协调,有损于镇北堡集镇的镇容镇貌,难以实现外树良好形象的高起点,我想正因如此,使郑新武决心对集贸市场进行投资扩建。

我漫步在正在建造中的镇北堡镇旅游工艺品市场,视觉开阔气派,布局科学合理,新市场设有6个高大的门,连通东西南北,现代化的设计突出西夏建筑风格,与110国道边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相互辉映。新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后,以丰富的货物、充足的货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满足了当地群众和前来旅游的朋友的需求。

镇北堡镇集镇改造工程的实施,对加快本区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和新农村建设都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镇北堡镇集镇改造后,为镇北堡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000多个,为镇北堡的商贸流通业和旅游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镇北堡镇集镇改造工程,以高起点、新风貌、新视觉,以西夏建筑风格,高高地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在银川周边地区的10个卫星小城镇中崛起,像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贺兰山东麓旅游黄金带的腹地展示自己的特色和魅力……

在开拓的征途上,郑新武是一个诚信创新、永远创业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他是一个热爱祖国、遵章守纪的人,更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和富有爱心的人。不论在中德合作项目区还是在集镇改造工程、拆迁工作中,对在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人们他都及时进行资助。几年来,他为困难群众捐款累计5万余元,他还长期资助着4名贫困学生。

如今,郑新武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在满怀壮志、大气磅礴地筹划着西夏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规划工作。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历时189年的西夏王国灭亡后,元朝在编修前代史书时,只编纂宋史、辽史、金史却不肯为西夏治史立传,致使曾经威震一方的西夏王国被长期除于中国历史之外。本项目就是根据西夏史学观点,以辉煌灿烂的西夏文化为支点打造服务于宁夏人的经济舞台,遵循“展观西夏历史文化,振兴宁夏旅游经济”和“古为今用”的开发指导思想,使百家争鸣的西夏学术观点在本项目中得到具体而生动的物化体现。西夏文化旅游项目共分为3大主题:分别为西夏民俗文化旅游区、西夏皇家历史文化旅游区、西夏佛教文化旅游区。项目投资建设期预计3年,总投资预计3。8亿元人民币,预计投资回收期为7年。

郑新武邀请我走进正在筹建中的“大夏风情园”展厅,在“大夏风情园”宏伟庞大的模型沙盘前,他热情仔细地为我讲解:“大夏风情园”共分6大块,分别为西夏城、西夏石窟艺术馆、复原西夏王陵、大夏榷场、西夏欢乐谷、西夏佛教文化大观园。

在他胸有成竹的讲述中,在大夏风情园的沙盘前和动画片的美景里,我深深地陶醉了,同时,我也深深地陶醉于他那永远创业的精神世界之中……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小城镇在郑新武的筹划建设下已现雏形,他投资创业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镇北堡地区广大群众,他为镇北堡地区的繁荣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郑新武是镇北堡上空的一颗星星,永远闪烁着创业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