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22157600000010

第10章 度假村里的农民企业家———记宏坤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坤/艾琳

2007年塞上初夏,一个迷人的傍晚,沿着一条绿树成荫的乡间小路,小车行驶在一片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景色中。只见禾苗青青,渠水淙淙,蛙声一片,星星点点的村舍在绿阴中时隐时现。刚下过的一场透雨把大地洗涤得格外清新、洁净。在这一片宁静而秀美的景色中,不由使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随着城市的发展,到处高楼大厦矗立,如今这样的乡村景色是越来越难得了。”我不由得向司机师傅小王感叹道。

不一会儿,我们的小车驶进了一个花园式的院落,只见院落的两旁是几幢样式时尚而别致的别墅,中间有一方方水池。

这便是早已闻名塞上的宏坤度假村。我今天并不是慕名来度假,而是专程来采访这里的当家人———农民企业家缪坤。

司机小王带我走进一间宽大的办公室,一名身材不高,但面孔显得十分刚毅的男子热情洋溢地向我走过来。司机小王向我介绍道:“这就是我们的缪总。”

36岁的缪坤生性是个不服输的人。说起自己的这种个性,他说,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太多。

说起母亲,他的言语充满了敬仰

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也许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缪坤的母亲是一个十分精明强干的农村妇女,从年轻的时候就当村里的妇女队长,缪坤记得母亲多次被评为乡里的优秀共产党。她不仅把队里的事处理得格外有条理,就是家里的事也井井有条。缪坤的父亲是个木匠,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手艺人之一。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事大大小小全靠母亲一个人张罗,尤其是1982年缪坤的父亲得了腰病,照顾一家大小六七口人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人的肩上。

缪坤的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她不但在外面是个事事起带头作用的好党员,就是在家里对4个孩子的教育也抓得很紧。缪坤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帮家里干活,像打猪草、放牲口、插秧之类的农活对他来说轻车熟路。母亲在要求几个孩子要吃苦耐劳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做人要诚实。母亲常对他们说,说谎的孩子会遭天打雷劈。有这样一件事,缪坤至今记忆犹新。那是缪坤8岁时,因为太顽皮,没有经过邻居的允许,偷偷在邻居家的地里拔了2根胡萝卜。母亲知道后,含着泪狠狠地打了缪坤一顿。母亲边打边说“:小时偷针,大了偷牛,今天打你,就是一定要让你改掉这个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母亲的话让缪坤终生难忘。

在缪坤的记忆里,母亲每天总是清晨5点就起床,一起床就开始喂猪、喂羊、喂鸡,还要下地干活,一直忙碌到深夜才能上床休息。如今缪坤的母亲已年过花甲,还是不知辛苦地整天忙忙碌碌,家里养着100多只鸡、20多头猪,还种着几十亩地。缪坤曾对母亲开玩笑说“:妈,您这是海陆空全有了。”

缪坤心疼母亲,对母亲说:“妈,您老辛苦了一辈子了,现在咱们也不缺钱花,您就在家里好好歇着吧。”可是母亲却说“:闲着也是闲着,手脚又不是不能动了,不碍事。”

说起创业的早些年,他的神情十分平静

记得有一句俗话:一棵好树必然会结出好果子。也许正是母亲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染了缪坤,缪坤从小就是一个能吃苦爱劳动的人。他告诉记者,他在学校里一直是个好学生,初中一年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学6门课,他就拿到5门课的奖学金。一笔奖金3元,共得到了15元钱。当时,风华正茂的缪坤就用这笔“数目可观”的奖金请了几个同学到饭馆吃了一顿。说是请客,其实也就是请大家一人吃了碗1元多钱的面条。

缪坤讲起了这样一件往事,来向我证明他的人缘极好。那是一个周六,按规定学校下午放假,缪坤约了全班同学到家里帮他家插秧。可是谁知上午下课时老师却突然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今天下午我家里要插秧,请大家去帮一下忙。”按理说,谁家插秧,同学们一定都会去帮忙的。可是这一次却不同,由于缪坤约大家在先,老师约大家在后,况且缪坤的家里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饭菜。缪坤心想,如果同学们都去帮老师家里插秧,那家里准备的三四十人吃的饭菜可怎么办呀!想到这,他也顾忌不了什么了,忙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真对不起,我已经约了全班同学到我家里去插秧,您家里的秧明天我再带同学去插好不好?”

可是,谁知这位老师师道尊严的思想还很严重,一时面子上下不来,他想,为什么要他改变插秧的时间,而不是学生呢?于是他说:“这样吧!谁愿意下午给我家里插秧的举手。”

一时,班里的同学们都感到十分为难,因为大家事先已经答应了都去给缪坤家插秧,如今又要去给老师家插秧,这不是对人的失信吗?

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只见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接着老师又问谁愿给缪坤家插秧?

结果举手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可怎么办?这样的局面可真让老师有些为难。

尽管他是老师,可也不能强迫学生去给他家插秧啊!

偏偏不知深浅的缪坤一点也不让步,非要和老师一争高低。

老师只好又想了一个办法,他让愿意给他家插秧的同学留在教室里,愿意给缪坤家插秧的同学向外走。结果,同学们纷纷向外走,只留下了几个班干部。

老师一看,这个办法还不行,就和缪坤重新商量道:“缪坤,你看这样好不?让全班同学一半给你家插秧,一半给我家插秧行不!”

缪坤一听忙说:“这办法好。”事情最后就这样解决了。

1986年,缪坤从银川市郊区掌政中学初中毕业了,他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主动要求留在家里帮父母种地。

开始,缪坤学习种菜,后来他看到种西瓜利润很高,就又种起了西瓜。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缪绅聪明好学,时常虚心地向队里的老农请教,人们常看到这个才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和村里的大叔大伯们坐在一起聊天。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就细心地向这些前辈们请教种地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他还跑到城里的新华书店,买来种菜种瓜的书细心琢磨研究。缪坤说当时有一本叫《农民文摘》的期刊,对他的帮助很大。他说种瓜的地里不能混种土豆,种了就长不好,瓜地的边缘上最好种向日葵,这样就会有益于西瓜授粉。

工夫不负有心人。秋后,他种的西瓜获得了大丰收,别人家种的西瓜只有四五斤,而他种的瓜每一个瓜的个头都长得特别大,最小的都有八九斤,最大的足有三十几斤。那一年他种瓜赢了利。

然而,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缪坤对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插曲。那是在缪坤卖瓜的时候,来了几个收瓜的瓜贩子,这几个瓜贩子见缪坤的西瓜个个长得又大又喜人,就一下子买了两大卡车瓜。缪坤十分高兴,他帮瓜贩子把两卡车瓜运到了火车站,又看着装上了火车,火车远去了,缪坤才发现几个瓜贩子也不见了。说好了瓜一上车就给钱,可是瓜是运走了,这几个瓜贩子似乎也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缪坤又着急又上火,这可怎么办?两车大西瓜,这可是缪坤和父母一年到头风吹日晒、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在回家的路上,缪坤又担心又害怕,不知回到家中怎么跟父母交代。好心的司机师傅看到他那愁眉苦脸的样,同情地说:“你这个娃娃呀,怎么胆子这么大呢?这么大的两车瓜就你一个人来卖。那不出事才怪了呢!”

缪坤一路上低着头,心里却在想:不行,绝不能让自己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地被骗子骗了去。

虽然缪坤当时只有16岁,可是他胆大心细,意志过人。为了找到那几个瓜贩子,他每天到瓜市上去细心地观察每一个贩瓜地点,终于让他发现了那几个瓜贩子的行踪。在事实面前,瓜贩子无可抵赖,终于把瓜钱付给了缪坤。

种瓜让缪坤尝到了甜头。第二年,缪坤又种了西瓜,可是市场是无情的。这一年西瓜的行情却大跌,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瓜,没挣上多少钱,还差点赔了本。善于钻研的缪坤就又开始动脑筋了。

说起事业的开端,他无限感慨

1989年的一天,缪坤到一个朋友家里串门,在和朋友的父亲聊天的过程中偶然得知朋友的父亲会养鱼,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那天回到家里,缪坤就动了心思,可是养鱼得有渔场,自己哪来的场地。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这时他所在的生产队正好鼓励农民承包村里的一片荒滩地。缪坤高兴极了,他急忙来到朋友家里对朋友的父亲说“:大伯,村里有一片荒滩地正要往外承包,您能不能帮我看看这片地养鱼行不行?”

朋友的父亲在缪坤的带领下来到了村里的那片荒滩。这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水地,前不着村,后不见人,水地里长满了一人高的荒草。若是别的人见了定会直摇头,可是朋友的父亲蹲下来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下洼坑里生长的野草,又看了看这里的地势,蛮有信心地对缪坤说:“娃子,这地方养鱼正好,你瞧!这片洼地里生长的野草呀,正是草鱼最爱吃的一种草。”

缪坤一听简直要跳起来了。他东借西凑借了些钱,向队里承包了60亩荒草地。

说起创业初期的那些事儿,缪坤十分感慨。他告诉我,那时的政策是,农民贷款,一户只能贷600元,再多了就不行。这600元对缪坤来说哪里够呀!真是杯水车薪。后来他一动脑筋,想了个好办法,就是说服了3个亲戚,请他们一户帮他贷600元,就这样凑了2400元,缪坤用一部分钱购买了鱼种。这之后,他便大胆地开始了他的养鱼生涯。

天下的人都知道鱼好吃,可是不知道养鱼的人是多么辛苦。缪坤先是混养着鲤鱼、草鱼和鲫鱼。为了防止鱼种被人偷吃掉。缪坤在鱼池旁边搭了一座四面透风的小凉棚,夏天就住在里面。

晚上,水边蚊子多,他浑身被咬起了大包,早上连眼睛也睁不开。

到了初冬时,四面透风的小凉棚根本挡不住一阵阵袭来的寒冷。有时早晨醒来,缪坤会发现自己的眉毛和脸颊都挂满了白霜,几乎成了一个雪人。总之,别人忍受不了的苦都让他受过了。不过,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了丰硕的劳动成果,这一年,秋后一算账,赚了900多元。

1990年,缪坤养鱼赚了2000元。他把所赚得的钱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1991年,缪坤贷了1600元。他说在他养鱼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银川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自治区水产站的养鱼专家经常给他讲解养鱼的科学知识,还亲临现场为他解答疑难问题。

1993年,缪坤开始精养鲤鱼。

1994年,养鱼的市场行情特别好,这给了缪坤很大的鼓舞,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投入到了他的养鱼事业中。这时他的鱼池已经发展到了60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浅尝辄止、容易满足的人。他发现,周围的几个养鱼专业户由于技术问题,鱼池生意惨淡。于是,他又收购了周围几家经营不善的鱼池,使自己的鱼池达到了120亩,成了掌政乡一带真正的养鱼大户。

俗话说,命运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生活中,有时就是这样,一次简单的握手,一个不经意的微笑,或许你就会收获到你生命的钻石、人格的尊严。

缪坤是个有心人。他总是能够在机遇出现时紧紧抓住,然后让这个机遇成为自己成功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契机。他有一个亲戚在自治区水产所工作,一次在聊天时,那位亲戚告诉缪坤自治区准备建立一个养虾试验基地。缪坤一听立即来了精神,他感到这对自己来说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马上说:“太好了,干脆就让我来干吧。”

养虾,相对养鱼来说,在技术方面和设施方面要求更高,需要专门搭一座养虾棚。光搭一座养虾棚就要3000多元。由于这里的人从未养过虾,概念中总认为那是只有在南方才能存活的东西,万一这些虾有个三长两短,那还不是往水里白扔钱。所以起初缪坤的父母和妻子都不同意。可是,缪坤是个犟脾气,他认准的事,谁也说不动,就是十头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那是1996年的春天,金灿灿的苦菜花开放在一条乡村小道旁,几棵大柳树已经垂下了嫩绿的枝条。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的农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年的耕作。这时人们忽然发现,一向沉寂的缪坤家的鱼池边突然热闹起来,几个干活的民工正在忙碌着什么,缪坤满脸喜气,跑前跑后地指挥着,一些好奇心强的乡亲也凑了过来看热闹。

当一座崭新的用塑料薄膜搭建起来的养虾大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人们都好奇地议论着。大棚的主人缪坤更是欢天喜地,他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他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这个崭新的养虾棚。可是谁知,养虾棚刚刚搭起来,当天就刮起了一场大风。这场大风残酷无情地把缪坤的养虾棚刮了个七零八落。缪坤一算,损失了3000多元。

缪坤的妻子一见,趴在大棚边就放声大哭起来。要知道,这可是缪坤花了6000多元钱才搭起来的大棚啊!一场无情的大风,就让一个农家损失了3000多元,能不让人心疼吗?

缪坤的父母气得骂缪坤是在瞎糟蹋钱。

缪坤心想,难道这事就这样算了吗?不!不能!人怎么能被一场大风吓倒?

就这样,在妻子的哭声中,在父母的骂声中,在别人的不理解中,缪坤又开始第二次搭建养虾棚。

也许,上天是有意在考验缪坤的心诚不诚。当缪坤的养虾棚刚搭好时,又一场无情的大风,把缪坤的养虾棚刮跑了。

这一来,说风凉话的人更多了。有人说他是有了点钱烧得,有人说他是个不知足的人。妻子也整天眼泪汪汪的。

那些日子,缪坤的心里真不好受。眼看着自己向别人借来的钱一次又一次被无情的大风刮得无影无踪,他的心里真像刀割一样疼痛。可是他又不信,难道西北地区就真的养不成虾了?难道我们宁夏人吃虾只能从遥远的南方往来运?不行,他一定要再试一试。

他又请人搭起了养虾棚,可是这一次虾棚又被无情的大风撕破了。那些天,缪坤瘦了许多,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

日本松下幸之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逆境给人以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缪坤是个不服输的人。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并没有使他气馁,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就像一个不屈不挠的坚强战士。困难和打击并没有使他退缩半步,反而使他更加斗志昂扬。

缪坤又搭起了第4个养虾棚,仍然被大风刮了个无影无踪。

缪坤又搭起了第5个养虾棚。这一次,也许是老天爷终于服了他,大棚竟然在蓝天白云下安然无恙。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全家人都高兴了。缪坤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可是,好事多磨!

就在缪坤安安稳稳地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到鱼池边看自己的养虾棚时,他痛心地发现,自己的大棚早已被晚上的一场大雨砸了个千疮百孔。

这可怎么办?苦思冥想,缪坤终于想出了一个补救的好法子。他叫来了自己的姐姐、妹妹、妻子,大家就像补补丁一样先把一块块塑料薄膜用熨斗熨热了,再仔仔细细地像绣花一样,补到大棚的破窟窿上去,就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养虾棚在这些农家妇女的一双双巧手下变样了。

也许正应验了“不吃苦中苦,哪来甜上甜”这句老话。这一年,缪坤打了一个翻身仗。他一共养了1。2亩的虾,共收成鲜活虾200多斤,每斤虾当时的市价是50元。算下来,当年他就收入1万多元。这时,全家人似乎都忘了所受过的那些磨难,心里乐开了花。

敢想敢干,做乡亲们的带头人

1997年5月18日,在银川市郊区掌政镇洼路村,一家农民创办的宁夏渔业公司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地挂牌成立了。

这个公司的成立,不仅标志着缪坤的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缪坤的人生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缪坤来说,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从前,他只不过是一个浑身沾满了泥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普通通的农民,种着自己的几亩地,养着百十来亩水池的鱼。而今,他已成长为一个心胸开阔、目光远大,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企业家。他不仅自强自信、勤奋好学,而且还吃苦耐劳、诚信善良。在他的心中,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家业并不值得骄傲,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一方理想的天地。他开始想得更远,看得更高。他开始琢磨着怎样让和自己共处一片蓝天白云下的乡里乡亲和自己一块走上发家致富的小康之路。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商家最忌讳的是泄露商业机密。可是缪坤总是热心地帮助那些和自己一样要开养鱼场的人,他真诚地向他们介绍养鱼经验,在他的帮助下,当地出现了许多养鱼大户,也有一些曾在他手下打过工的人,后来自己也成了老板。

1999年,在宁夏渔业公司的基础上,缪坤又成立了“黄河渔业合作社”。他立足本行业,凭着扎实肯干的作风使渔业合作社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缪坤带动着当地的农民群众积极开拓渔业市场,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使农民们具备了开拓市场的能力,从宏观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领一部分农民率先走上了致富之路。

2000年,缪坤大胆冲破地域观念,贷款45万元,在“黄河渔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宁夏宏坤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一座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的养殖场,场地面积达2900平方米。他作为宁夏首家率先引进养殖冷水鱼及“名、特、优、新”水产鱼种的企业,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宁夏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在这其中,他从青岛引进的热带罗非鱼、淡水白鲳为宁夏养殖热带鱼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养殖资料,开创了宁夏及国内利用地下水养殖冷水鱼的先例。

但是这中间,缪坤也曾付出过十分惨重的代价。记得有一次,他从青岛刚刚引进一批热带罗非鱼,但由于管理不善,全部死亡,一次性损失了6万元。

2001年的除夕,缪坤正在办公室里工作,忽然听到一声巨响,他预感到不好,一定是出事了。不一会儿,一个职工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告诉缪坤,鱼池的氧气管道由于安装的原因突然爆炸了。

缪坤一听,心头猛地一沉。养了这么多年的鱼,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是几池鱼因缺氧全军覆灭。他急忙来到出事地点,立即和职工们一起投入到抢救鱼池的工作中。他的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和老母亲得知消息后,也立即赶来帮忙。经过一整夜的抢救,险情终于排除了。这时窗外已稀稀落落地响起了鞭炮声。缪坤看着早已累得筋疲力尽的职工,看着他的白发双亲,感叹地对大家说:“今年的这个年夜我们守得真是特殊,守得也特别有意义。”他吩咐妻子赶快回家去包饺子,然后送到工地上和大家一块吃。

对于缪坤来说,人生的旅程就是一次次不断攀登的过程。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向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然后奋力向上攀登。

缪坤所在的掌政镇,位于银川市郊区,地理优势明显,周边农民家里多有种菜的习惯。但是每年农民种出的瓜菜销售却是一大难点。看到这种现象,缪坤联想起当年自己在家种菜卖菜的经历,心中感触颇深。

2002年年底,缪坤大胆地成立了宏坤净菜配送中心,为当地的蔬菜种植农民解决了蔬菜销售环节运送、保鲜的瓶颈问题。一箱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瓜菜通过配送中心送到银川市各大超市和大酒店,不仅为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而且在当地农民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2003年春节,宏坤净菜配送中心的净菜供不应求,他们共向银川市配送了1。8万箱净菜。

2003年,宏坤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当年6月这个公司就参与了宁夏名人文化广场基础建设。7月又参与了北京路的绿化建设和丽景湖公园的建设,不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而且是提前完工。

2004年,一座具有乡村特色,又不失都市情调的宏坤度假村在银川市郊区掌政镇洼路村落成。这是缪坤在银川市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成的又一农民企业。

说起这个度假村的成立。缪坤说,他是一步一步从顾客的需求来着眼发展的。起初,他只是想建立一个让城市人前来垂钓休闲的场所。可是客人来了后又希望能在这里吃饭、休息和娱乐。就这样从一开始的单纯垂钓发展到如今的集垂钓、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休闲场所。之后,缪坤就有远见地考虑到了以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为事业的定位点。

如今,经过几年的打磨和不断完善,宏坤度假村分为垂钓区、餐饮区、住宿区、别墅区、风情烧烤区、茶园茶艺区、工厂化水产养殖区共7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到之处。

垂钓区有练竿池、标准比赛池、垂钓池及休闲垂钓长廊。垂钓的鱼种有罗非鱼、白鲳鱼、草鱼、鲫鱼等品种,所有鱼种都是由度假村里饲养出来的。

2005年,宏坤度假村先后举办“老鬼杯“”鳞影杯“”三元杯”等多次大型钓鱼比赛,赢得了区内外钓手和举办单位的一致好评。他告诉我,过几天,这里将举办一次由日本某客商主办的国际性的钓鱼比赛,所以他一连数日都比较忙,并请我原谅。就在这时,又有客户来找他,他让员工小刘陪我出去看看。

在小刘的带领下,我来到客人云集的度假村餐厅,只见这里环境十分优雅,一进门口,就有一位身材苗条、面貌秀丽的姑娘热情地迎了上来,问我们需要点什么。我接过菜单,只见上面的菜品有“美味佳肴”“风情烧烤”“农家菜“”自助餐”等。据这位姑娘介绍,这些菜的原料都来自当地的农民家中,是让人放心的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原料。餐厅还聘请了一流的厨师烹饪,口味独特,是宴请亲朋好友、婚宴、聚会的理想去处。

小刘向我介绍道,这里的茶园格调高雅、设计独特、环境优美,并聘请了一流的茶艺师做茶艺表演。这里的客房均按三星级标准配置,设有标准间、单间、套间,为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提供舒适、惬意、温馨的环境,让游客真正体味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还注意到了度假村大门口的几幢小别墅,具有欧洲风格,格调高雅。别墅里设施的档次均属一流。每一栋别墅都具有聚会、就餐、娱乐、住宿、冲浴的功能。小刘还带我走进了度假村的多功能厅,我看到这里的硬件设施好,音响设备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

小刘特意向我介绍了度假村的风情烧烤区,这里主要是以烤鱼为主,鱼来源于客人自钓,烤鱼的肉质鲜嫩,口味独特,赢得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我看到,在度假村的正面,并排几池清波。这就是宏坤度假村的工厂化水产养殖区,全部采用高科技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所养殖的品种有罗非鱼、白鲳鱼、锦鱼、虹鳟、金鳟等科技含量高的鱼种。

小刘告诉我,每年度假村都要接待很多个参观、考察的团体,服务质量、环境设施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自2005年9月缪坤成立的宁夏宏坤实业有限公司,至今已发展成一家集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休闲垂钓观光、果蔬净菜配送、机械工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目前宏坤实业有限公司有员工92名。

大爱无边,援助失学儿童

缪坤是个十分有爱心的人,看到有人遇到困难了他总是热心相助。据说他至今仍援助着一个失学儿童。然而,当我问及此事时,他却显得不好意思,一再说这是件小事,没有什么好讲的。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原原本本地对我讲了这件事。

那是2年前的一天,缪坤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吃早餐,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干杂活,小男孩虽然穿得脏兮兮的,但却十分机灵。他便把小男孩叫了过去,关切地问他怎么不上学去。小男孩眼里含着泪水伤心地告诉缪坤他上不起学。

原来,小男孩的父母离婚了,小男孩跟着母亲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小男孩的母亲又下岗了,无奈他只能辍学。

得知这一情况后,缪坤心里很难过,他拉过小男孩的手真诚地对小男孩说:“好孩子,告诉叔叔,你还想不想上学?”小男孩儿渴望地说:“当然想上学,谁不想上学。”缪坤又说“:那好!叔叔帮你上学好不好?”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不相信地看着缪坤说“:叔叔,你不会骗我吧!”

这个小饭馆里的老板娘和缪坤很熟,她听了缪坤的话后忙走过来高兴地对小男孩说“:你这个娃娃,还不赶快谢谢这个叔叔。这个叔叔说要帮你上学,他绝不会骗你的。你真是好福气啊!”

缪坤也忙说:“是啊!叔叔怎么会骗你呢?”

事后,缪坤又派人去调查了一下小男孩的家庭情况,果真如小男孩所说,他更感到有必要帮助这个小男孩重返校园继续上学。

那些日子,缪坤的公司里很忙,可是他还是抽出时间来专门为小男孩的事到处奔波。缪坤的妻子对我说,就连他自己的孩子上学时也没见他这么操心过。

缪坤先是来到逸夫小学找到了学校的校长,讲明了小男孩的情况。校长被他的行为感动了,破例允许小男孩插班上学。缪坤为小男孩交了学费,又叫公司里的人一家书店一家书店地去给小男孩找课本。

如今,这个幸运的小男孩已由小学生变为中学生了。他还和他的母亲专程到宏坤实业有限公司感谢过缪坤。像这样的事,缪坤不知做过多少件,但他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因为他知道,一个寻常人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却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情。验证缪坤做过的事,每一件都像他这个人一样,实实在在。

宏坤度假村有70名员工,包括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后勤技术人员,在聘用员工时缪坤总是优先考虑当地家庭生活较困难的农民。在企业有了较大发展时,他也不忘当年上学的母校。2005年,他为兴庆区掌政镇洼路小学、镇河小学捐资助学,为孩子们送去了电脑等设备。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的那样:美德就像奇丽的宝石一样,如果镶嵌得越淡雅,就显得越有风采。

通向荣誉的道路是由劳动铺就的。

在默默为家乡作出奉献的时候,缪坤也得到了群众的良好口碑并获得了多项荣誉:

1998年,他被银川市郊区人民政府评为“水产养殖示范户”;

1999年3月,他被银川市郊区人民政府评为“十佳带头人”;

2000年9月,他被中共银川市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评为“2000年度水产养殖先进个人”;

2002年5月,他被银川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2003年,他被银川市政府评为“银川市文明市民标兵”;

2005年3月,他被中共银川市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评为“银川市拔尖人才”;

2007年2月,他被银川市兴庆区评为“先进个人”,宏坤实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先进企业”。

山再高,被踩在攀登者的脚下,路再远,被扔在跋涉者的身后。成功永远只属于那些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攀登的人。作为一个勇于进取、勇于攀登的勇士,缪坤认为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停留在已经获得的成功上,停留不前是没有出息的,一个勇士,必须每天都要有新的胜利,每天都要有新的攀登。

我相信,缪坤的事业必定会越来越辉煌,他的人生道路也必将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