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日,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北街,有一家绿色门面的茶庄,人来人往。原来这里出售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收藏纪念茶饼———普洱茶七子饼。不算太大的店铺里,站满了看茶、选茶、购茶的人,在“云南普洱茶专柜”处人最多。一位身材魁梧,长相英武、帅气又大方的青年男子正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云南省的普洱茶,是我国唯一的后发酵型茶,茶碱、茶多酚等物质在长期的发酵中被分化掉了,所以,普洱茶品性温和对人体不刺激,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身体内的脂肪、毒素的消解和转化,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比较适合。普洱茶以陈茶为上品,这次新到的‘香港回归纪念’普洱茶七子饼,更是普洱茶珍品中的珍品。我们银川市茶行业协会与云南德宏州茶行业协会合作,引进了1997年香港回归时精心制作的普洱茶,经加工成带有‘香港回归纪念’字样的茶饼,这种茶饼不仅味道极佳,而且更具收藏价值。”只见紫红色方盒里黄色的绸缎衬托着一块圆形茶饼,在人们手中传来传去的,煞是热闹。一问店员才知道,这位风度翩翩的英俊男子,就是银川市茶行业协会会长、宁夏绿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强世国先生。
采访强世国的过程很惬意、舒适。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来到进宁北街沙湖宾馆以北不到200米处的绿源公司。看到绿色的门面上方,遒劲、凝重的“浮山茶庄”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原来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郑歌平先生为浮山茶庄开业时题写的。大窗口两旁,有一副对联“浮丘丹井几番品味爱千盅六盘山茶一滴余香飘万里”。门口挂有“银川市茶行业协会”几个银底黑字的金属牌和各种获奖资质认证的牌匾。再走进店里,四面是花花绿绿的茶叶壁柜,中间是装有各种茶叶的各式玻璃瓶罐,真像走进了一个茶的清凉世界,我的热感降了许多。因有事,强世国打了两次电话给他的店员,招呼我稍候。坐在树根雕成的椅上,面前是一树根造型的茶案,上面摆放着茶盘和紫砂茶壶、茶杯等。一店员给我递上一杯刚泡的浮山有机茶,一股清幽的茶香飘了过来,刚才的热感和热汗,渐渐退去了。这让我无意间体会到:茶的妙用竟如此神奇,坐在这幽静、清香的茶庄里,面对这一杯香茗,一上午的紧张、没有午休的困顿和夏日里的暑气一下烟消云散。一杯清茶的等待中,我见到了满脸笑容的强世国和他怀抱儿子的妻子。
是一个神奇的梦境把强世国从遥远的安徽省的茶山下,带到了西北地区的黄河岸边。那是在1996年,27岁的强世国已经是安徽浮山茶叶总厂一位富有经验的市场营销经理。一天,在河北省唐山市,被茶叶总厂委派在外考察的他和几位同行老乡住在宾馆里聊天看电视,在中央台的天气预报里,无意中他们看到有个“银川”的地方,银川的背景是一座气势宏伟的现代化的商业大楼———银川购物中心。强世国心里顿时产生了好奇,觉得西北的城市有这样的商场不多见。晚上睡着,强世国就梦见自己来到了这个叫做“银川”的地方,这里亦真亦幻,宛如世外仙境,天蓝水清,水草相映成趣;山势险峻、白雾缭绕;河水滔滔,连绵不断;阡陌交错,地势开阔,所见男女老少,个个悠然自得……一觉醒来,他身心舒畅。强世国觉得很稀奇又十分有趣,就对同伴们说了梦境,有人鼓动他不妨去银川看看。于是,本来打算去内蒙古的强世国,被这个梦境驱动着,带着他的创业梦想,来到了宁夏这块热土。
现在回想起当时到银川时的情景,强世国仍然记忆犹新。一下火车,他直接找到位于银川新华东街的购物中心,果然环境幽雅。宁夏供销社的朋友在购物中心西侧的贵发祥,请他吃味道鲜美的黄河鲤鱼和手抓羊肉。之后,他们来到宁夏展览馆,在展览大厅看到一幅毛泽东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书法作品,强世国灵机一动,就用“六盘山”这个名称注册了茶叶系列商标。当时他就在购物中心设了浮山茶庄专柜,直到今天。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和市场调查分析,强世国发现,银川人茶杯里大都是花茶,就连回族群众喜欢喝的八宝茶中的茶叶,也都是一些普通的陕青茶,而且市场上茶叶品种单一,保鲜程度很低。这是因为银川乃至宁夏地区不产茶叶,当地的茶叶都是从外地运进。街头的茶叶店、茶庄也寥寥无几,茶叶销售,还是集中在副食品商店里。于是,强世国以绿茶为原料,在号称中国花都的广西横县,采集茉莉鲜花,用新工艺经窨制等工序而成,开发出了一种符合宁夏人饮茶习惯和口味的新茶,他用“六盘山”给这种新茶命名。“六盘山”牌茉莉花茶,很快就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强世国的新茶和他的“浮山茶庄”,随着这缕缕茶香,走进了宁夏人的记忆里。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南方的各种茶叶纷纷飘落全国各地,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茶、好茶、名贵茶也能“飞入平常百姓家”了。强世国的浮山茶庄生意虽然越做越好,已经营10大系列、400多个种类,囊括了全国各地各种名茶。但强世国的内心还是一直向往茶的清纯境地,他想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用茶来洗濯世间浮尘、荡涤心灵的污垢。他想起了家乡的茶山。
青山绿水出好茶。强世国的家乡,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的浮山脚下。这浮山又名“隐玉山”,是安徽的名山之一,盛产“浮山翠螺”等优质有机绿茶,已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海拔只有686米,终年云雾缭绕,山上古树参天、芳草遍地,溪水潺潺,满山茶香。山顶有古泉“浮丘丹井”,是繁昌县十大名胜之一。其泉水清澈甘甜、久旱不涸。因而浮山的茶树,纯天然生长,无污染,叶芽肥壮多毫,成品茶外形细嫩、色泽油润光滑,冲泡杯中雾气结顶、香气馥郁、香味持久,汤色青翠鲜亮圆润。常年饮用,气色清朗,肤洁骨健,目清神定。
强世国所在的浮山茶叶总厂,在股份制改制中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企业的茶叶生产基地———浮山茶果林场,已从2002年开始,连续5年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与研究中心有机茶认证。公司还根据浮山茶的生长环境,常年聘请安徽农业大学的著名茶叶研究专家段建真、詹罗九两位教授精心研制、不断开发的浮山有机茶系列新产品投放市场,颇受消费者欢迎。他们的主要品种有:浮山翠螺、浮山翠针、浮山翠珠、浮山乌龙茶、浮山毛峰和浮山绿茶等。强世国在宁夏独资创办绿源茶业有限公司,在他家乡,他还联合几家亲戚共同经营着好几百亩的茶园。他以自己公司的优势和特色,从开发研制有机茶叶新产品到新鲜优质的有机茶,从茶园直接到消费者的茶杯,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强世国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创业之路,在宁夏这个人口不多的小省区,走在了众多同行业者的前列。
刚进入宁夏时,当时银川人都爱喝花茶、砖茶和陕青茶,没有品牌概念,为了创品牌,强世国的绿源公司成功注册了“六盘山”牌茶叶商标,以绿源公司自产绿茶为原料,采中国花都———广西横县茉莉野花,用新工艺研制而成的“六盘山”牌茉莉花茶,迎合了银川市民的口味,得到大家好评,1998年在众多茶叶厂家中唯一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指定产品。1999年绿源公司获得宁夏技术监督局“质量检验合格单位”。2000年,绿源公司“六盘山”牌茉莉花茶获奥地利维也纳施特劳斯“中国质量万里行”音乐会指定用茶,同年获毛阿敏“富康之音”大型演唱会指定用茶。2001年获赵本山“宁沈之光”专场文艺晚会指定用茶。2002年,绿源公司精心研制生产的“六盘山”牌茉莉龙珠、浮山野茶、茉莉麦穗等新产品,在“天润杯”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荣获两项金奖和一项银奖。2003年7月,宁夏绿源公司的“六盘山”牌和“浮丘丹井”牌系列茶叶产品,还荣膺宁夏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指定产品。同年10月,绿源公司开发的浮山翠针和浮山翠螺两个产品,在一起通过了安徽芜湖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之后,于第五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浮山翠螺有机茶系列产品,不仅被第十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确定为指定产品,同年10月1日又被“升好祖国第一旗公益活动组”授予“升好祖国第一旗暨国旗传递活动”指定用茶。2005年6月,浮山翠螺有机茶系列产品,又被在银川召开的“APEC循环经济与中国西部大开发会议”确定为唯一指定用茶,同年还被自治区政府推荐为“宁夏招待用茶”。2006年5月21日,宁夏绿源茶业有限公司通过QS认证,成为宁夏茶行业中第一家获得食品生产认证的公司,还连续三届(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年)被宁夏消费者协会评为“诚信单位”。2006年3月15日,绿源公司茶叶店还在银川市创建购物放心一条街活动中获得“购物放心店”的牌匾。
为了做到“强强联合”,宁夏绿源茶业公司又于2006年8月,引进浙江杭州龙都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坞”牌和杭州狮峰茶叶公司的“狮”牌正宗原产地西湖龙井茶叶在银川上市,使身处西北的银川人,能及时喝到新鲜的正宗西湖龙井名茶。2007年1月,其荣获“最具社会责任感优秀企业”。2007年3月15日,宁夏绿源茶业公司又荣获中国质量万里行“信誉宁夏行”工作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区茶叶销售行业质量信誉品牌唯一代表单位”和“天天3·15诚信宣言承诺单位”两块牌匾。
强世国以茶的精神,在做大做强茶叶生意的同时,也把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融会贯通在为广大消费者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他率先在宁夏市场推出“浮山有机茶”系列这一新的品种。他投入大量资金,通过在各种媒体做广告、现场茶艺演示、举办展销节、文化促销等各种形式,不仅使新产品广受欢迎,而且还注重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新的饮茶知识和健康理念。2000年,国务院启动了有机食品行动计划,开始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曾经以专题节目形式,向广大观众推荐浮山有机茶;强世国在宁夏的主要媒体上也经常细说有机茶。原来,有机茶是指在茶叶原料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农药、化肥以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也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等。有机茶就是纯天然的绿色饮品,难怪宁夏绿源茶业公司的各种茶叶产品,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强世国所做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2005年的强世国,在宁夏茶行业中经营、打拼了10个年头,也是他人生当中最为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虽说商场如战场,但作为一个青年企业家,他认为,如果只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只看重眼前的一点市场,是不会有多少出息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和家人而活着,也没有多大意义。财富来自社会,就应该让它在社会上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一个真正富有的人,是他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是他能够真正唤醒自己回报社会、回报生活的那颗赤诚之心。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了,才能具备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和能力。
经过强世国长时间的思考和多方联合争取,2005年12月,在主管单位银川市商务局主持下,银川市茶行业协会终于成立了,强世国被推荐担任了首届会长。这个会长,可不是像“局长”“处长”等等带长的那么有权有势的官衔,而是靠热心为大家服务、广泛联络行业内部人士、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角色。吃苦出力还不讨好,但强世国却乐此不疲,把协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宁夏不产茶叶,银川市市区的茶叶店也就100多家,且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在这样的地方成立茶行业协会,有许多人认为没有必要,但强世国却认为,越是小、散、弱,就越要有一个行业组织来协调、规范茶行业的有序发展。
刚到宁夏,强世国就开始关注宁夏的饮食习惯和茶叶资源。他发现被称为宁夏五宝之首的枸杞子,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都非常高,但枸杞叶却不被人们重视利用。在他的提议和积极联系下,银川市商务局等单位高度重视枸杞叶茶的开发研制。经银川茶行业协会会同茶叶专家洪立根等人精心研究发现:枸杞叶芽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钙、铁、锌、硒、粗蛋白、胡萝卜素、核黄素等营养物质,经过科学工艺精制而成的茶叶,具有茶汤清亮明绿、口感清香纯正等特点。于是,他们在宁夏枸杞研究所实验场建立了生产基地,加快枸杞叶茶的开发生产速度,还就证明商标注册和原产地保护等方面办理相关手续,让枸杞叶变废为宝,尽快走出宁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枸杞叶茶也像西湖龙井那样,成为西部的著名品牌。宁夏回族的八宝茶,也是具有强身健体、保肝明目的上好茶品。强世国利用自己多年的行业关系,积极组织宁夏新茶生产企业,东进北京,南下杭州、长沙等地,广泛宣传宁夏的枸杞叶茶和八宝茶。2006年3月,协会组织宁夏枸杞叶茶生产企业,参观了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与茶城管理人员、茶商们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初步达成意向性协议,为宁夏的枸杞芽茶、枸杞叶茶进京,开辟了良好的渠道。同时,也为外地茶商来宁做茶叶生意,打开了窗口。
除了向外推介宁夏新茶产品外,银川市商务局和茶行业协会还精心筹备组织了茶艺表演队赴杭州,参加了2006年全国茶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经过激烈角逐,宁夏代表队赢得了团体技能表演赛和个人表演赛两项铜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实现了宁夏在全国茶艺表演大赛中获奖零纪录的突破,也使全国的同行业者,对宁夏的八宝迎宾茶和枸杞芽茶引起广泛关注。强世国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对外宣传宁夏,不惜放下自己的生意而四处奔波。2006年5月,强世国组织带领银川茶行业协会部分成员,赶赴湖南长沙市参加“中国·湖南·星沙茶文化节暨湖南省茶叶博览会”;年底又组团赴北京参加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并再次与北京马连道的众多茶商接洽。
行业协会的成立,其核心就是自律和协调,是茶商和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的“中间人”。强世国领导的银川市茶行业协会的中间人的作用发挥得很出色。他们会同银川市商务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检局、卫生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在行业中积极开展“推广放心茶,评选购物放心店”“诚信企业”等竞赛活动,在提高茶叶的品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下工夫。
强世国所做的这些努力,对于引领宁夏茶行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12月,他被聘为宁夏消费者协会茶叶专家志愿团成员;2006年1月,他和他的公司又获得宁夏“创品牌构和谐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称号;2006年5月31日,强世国被银川市物价局聘为第二届价格决策听证代表;2006年8月,他和他的公司又获得“优秀诚信企业和宁夏诚信企业家”荣誉;2006年9月,他被评为宁夏最具影响力的外来创业人员候选人;2007年3月,强世国又被银川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推选为常务理事和副会长,还被银川市人大常委会聘为银川市“人民监督员”。
强世国的命运注定与茶有缘。谈起家庭、婚姻时,强世国眉开眼笑地说:“那是茶之缘哪!”在一旁的妻子鲁彩美听到这句话,脸上泛起羞涩的红晕。他俩从小在茶山下长大,在茶厂相识、相爱,而且,强世国排行老三,鲁彩美也排行老三。现在又举家来到宁夏,一同从事茶的事业,真是朝朝暮暮、形影相随。说起这些,妻子脸上露着两个酒窝,娇羞地低着头,一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的样子。在妻子眼里,强世国一直比较勤奋,很能吃苦,也有胆略,挺能干的。来到宁夏10年的光阴,他把茶叶生意做到了西北地区。在银川的新华百货、购物中心、老大楼、东方红商业广场等各大商场里,均有绿源茶业公司的销售专柜。一天中午,我路过银川商城西侧一家茶叶店,一问,店主小俞是强世国的老乡,认识强世国,知道他是银川市茶行业协会的会长。据强世国介绍,在他们的家乡,强、鲁是当地的两个大姓。在强世国夫妇的带动下,从安徽芜湖老家出来了许多人,他们以强世国的绿源公司为旗舰,分别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开办有许多“浮山茶庄”店。
强世国正在四处联系,积极争取宁夏商务厅的批复,筹建成立宁夏茶行业协会,为宁夏的枸杞叶茶和八宝茶打开市场,努力规范宁夏的茶叶市场。特别是要为枸杞叶茶和八宝茶注册商标,办理原产地保护等手续,让枸杞叶茶和八宝茶,也能像西湖龙井等名茶那样,畅销国内外。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绿源公司枸杞芽茶和枸杞叶茶基地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芦花台北宁夏枸杞研究所园林试验场,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特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绿色食品基地300亩,该基地于2007年8月28日通过银川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土壤、大气、水质、环境、空气、质量等的监测,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并上报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绿源公司计划在2008年上两条“清真”枸杞芽(叶)专业生产线,新建300平方米仓库,200平方米办公室,引进一条先进管理硬件和软件,配置必要的仓储设备和运输工具,目前这个项目上报银川市商务局立项。2006年其销售额达到280万元,争取2007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六盘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宁夏绿源茶业有限公司2006~2007年连续2年出资订《新知讯报》农村版300份,免费发放给老区300个村委会。
在强世国的眼里,这细小的茶叶,就像一个个充满自然造化的精灵!他常常喜欢于午后的阳光下在自己家里,身着宽松休闲的棉布衣衫,在躺椅旁的茶几上,冲泡起一壶翠绿的春茶,无须戴着“应酬”的面具,或与一二知己或独自把杯品茗,任语言放纵,任思绪驰骋。看那杯中上下轻轻浮动的嫩芽,犹如飞天仙女,在广袤的苍穹自由往来。想那一叶一叶的嫩芽,在每年清明、谷雨前后,随着那漫山遍野飘着欢快、悠扬的采茶歌声中,经过那些采茶少女之手,经过采摘、杀青、烘炒、拣捻等多道加工程序,然后,再经过山高水长的辗转挪运,才有缘置于我们面前的杯中。而那壶中的水,又是经过了多少冰山雪地、江海湖泊、云蒸风送才来到我们跟前?还有那些做工精巧的茶具器皿……有这一杯香茗在手,还有什么烦恼、惆怅放不下呢?又何须去“偷得浮生半日闲”呢?一杯茶带来的这份宁静,让他常常能于纷繁嘈杂的事务中,独守着内心深处的一份清淡安静。偶尔,窗外一角处,一只忙碌的蜘蛛进入了他的视线:它那上下来回穿梭的身影,像个技艺精湛的艺人,不知疲倦地织网,那么执著地为了希望而忙碌,它肯定感到了忙碌是最快乐的事情。此时,强世国感到自己多像这只蜘蛛啊,生活赋予了你思维的能力、奋斗的机缘和做事的条件,你就应该努力坚持做下去,阳光总在风雨后,彩虹是对艰难的磨砺最好的奖赏。
就是这小小的一杯茶水,给了强世国无数的启迪和召唤。也是这微小的茶叶,让强世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看到了自己的潜能。文章开头的那副对联,概括了强世国来宁创业的艰难过程,从“浮丘丹井”到黄河岸边,再从“六盘山”茶香飘全国。宁夏的热土,成就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开拓者的创业梦想,也给宁夏的茶民们带来了全新的饮茶理念。
采写强世国,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他那份有着茶一样的情怀和心地的企业家,一颗回馈社会的赤诚之心。也使我更多地感受到了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茶道就像人生之道,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隐喻和启示,就看你怎么对待怎么看了。难怪许多人感叹:茶道有如生活,它很深很远。但有一点,茶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季羡林先生在88岁寿诞时,写过一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中国的文字就这样有趣多变,一个“米”字,拆开来看,可不就是上面倒八,下面一个八拿开,中间剩下十,排开一念:八十八。那么“茶”字的含义就是八十八再加上手写的“廿”,即二十,就是一百零八。让我们借用“相期以茶”这四个字,来表达对强世国这样的企业家的深深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