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22157600000029

第29章 积极使人生美丽团结决定了成功———访银川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伍安/王之文

在银川,许多美丽的创业者的故事正如湖城的秀色一样吸引着众多的人们,他们或曾艰难、曲折、畅达的创业故事被许多人传说着,使美丽的银川更增添几分动人的色彩。雷伍安,银川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就是他们中的一个,认识雷伍安的人都说,那是一个魁梧、豁达、真诚、大气的人。这位来自陕北的汉子像培育他的那片黄土地一样浑厚坚韧,大气朴实。可就是他,这个黄土地的儿子,用他的这种黄土地的品质和精神,几十年如一日,成就了他今天在银川乃至全国餐饮界如此辉煌的成就。

成长

雷伍安1964年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镇,那是陕北的一个偏僻的小镇。雷伍安出生于商人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商人,雷伍安说,他父亲那时候就在定边县开“小字号”的百货商店,由于经营有方,效益很不错;他的哥哥们也都是商人,从小他就不可避免地受了很多他们的影响。雷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雷伍安的父亲在当地人中是口碑很好的人,为人仗义疏财,尤其和农民们关系甚密,很多农民赶集来的话就把毛驴车拴在他们家院子里,喝水吃饭等是常有之事。正是由于他们家对农民的友好,自然灾害时期,雷家孩子多,吃不上饭的时候,周围的农民纷纷帮助他们,这些小事让雷伍安从小在心里就埋下一粒种子,做人要铭记根本,要懂得根本的反哺之理。所以,雷伍安说他创业至今,虽已有相当的成就,但从心底绝不忘本。人不能没有根,离开了根所有的东西都终将消散,雷伍安这棵餐饮企业家的“大树”正是因为一直牢牢地扎根于本土,才得以长久地繁盛。创业至今,他从不贪非分之财,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创业,力争最大限度地回报家乡社会。

他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在安边县读的书。如今回忆起自己在学校的时光,雷伍安确定自己是一名好学生,学习刻苦努力,为人真诚朴实,做事踏实肯干,学习成绩自然不错,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小学至初中的学业进行得很顺利。

参加工作

由于时代的局限,雷伍安初中毕业后就再没有上学,而是顶替父亲参加了工作,开始了挣钱独立养活自己,那一年,他18岁。18岁是一个人走向成人年龄的标志,也是雷伍安开始自己社会人生的年龄。他参加工作的地方是定边县安边镇的一家叫做堆子梁的供销社,他在那儿做一名供销社社员。那是一个偏僻而遥远的地方,雷伍安自己说,刚去的时候,感到非常寂寞,整天没有人和他说话,也不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干,但他们那时候干工作非常认真,年轻、豪情满怀,把工作当作爱情一样去经营,工作成绩显著,受到领导、同事和老乡们的一致认可赞扬,并且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在那个供销社干了3年,磨炼了心性,也积累了工作经验,体悟到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这3年,他从学校毕业,刚走上社会人生的大舞台,带着几分纯真和执著,踏实勤奋、认真努力,学到了很多东西,工作能力和处世经验等都有了长进。

由于工作踏实积极,也由于雷伍安心中具有不灭的激情和永远积极向上的追求,3年后,一次进步发展的机会被他抓住了,他考到了榆林财贸学校,学习会计专业,榆林财贸学校当时是榆林市的一所中专学校,专门培养榆林市上下各单位的财会人员。对于能继续进入学校学习,雷伍安感到荣幸并格外珍惜。在榆林市财贸学校学习的5个月,雷伍安刻苦钻研,虚心请教,从不懈怠。

俗话说,工夫不负有心人,果然,通过5个月的学习,他掌握了其他人需要在学校学习3年才能学到的东西,取得的成绩是连他都没有想到的。学成之后,他回到了定边县安边镇武卯子供销社任会计,在当年,供销社的会计可不是一般的职务,管理着全社甚至全乡镇人民生活用度所需的财经事务,权力仅低于主任,是一份很多人向往的工作。雷伍安在那个地方呆了2年,2年的会计工作,对于他可以说是非常不轻松,虽然之前他在榆林财贸学校系统学习了会计专业的各种知识,但毕竟缺乏实际锻炼的经验,处理复杂的账务时感到不能得心应手。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工作,他曾一天跑几十里山路去找其他供销社的一些老会计学习管账,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供销社那时候对他们要求很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每一次卖布后都要折好放整齐,布票要整好,副券剪下来统一放,整钱时要所有的正面向上码齐,不允许有丝毫的凌乱等等。正是那时候的严格要求形成了他如今严于律己的作风,为他以后艰苦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本素质,他说,他自己从那时候起到现在从来没有睡过懒觉。

工作,在雷伍安看来,就像是生命一样重要,可以说,在武卯子供销社工作的那2年,他发挥了在榆林财贸学校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积极地付诸实践并有所收获;他同样受到领导、同事和乡亲们的高度认可和关照支持,期间,他也读了不少的书,认识到知识对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巨大影响。他常常是早上7点多起床,去附近的一家图书馆借书,一有空闲,就读书学习,拓展知识,历练性情。雷伍安说这几年也是他读书时间最集中、读得最多的几年,至今他都怀念。1987年,年轻能干有魄力的雷伍安被上面的领导看中,调到安边镇供销社并任副主任职务。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施展自己更多的才华,常常要去西安等地进货、洽谈等,管理100多名职工的工作生活。他更忙了,工作任务更重,强度更大,常常是起早贪黑,几乎没有休假的时候,这是一段丰富的经历,不但锻炼了自己,也为供销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进步,永远只眷恋那些真正努力了的人;光环,也永远只垂青那些真正付诸实践的人。

在安边镇供销社当了2年副主任的雷伍安,再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社职工的肯定,升成了正主任,上级领导寄予他的厚望和他承接的使命就更大了。事业有了进展,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更为宽广了。在安边镇供销社任主任的时候,面对国企效益的日益下滑和改革的必要,他曾作过一系列积极的创新和改进,比如,他率先在安边镇供销社设计创造了“柜组模式”,责任到人,有效地避免了大家混在一起扯皮凑合的局面,并在全县开始推广。此创举在当时的体制中可谓首创,紧接着周边地区其他供销社纷纷效仿,甚至在全陕西都产生了影响。

这就是雷伍安,一个踏实肯干而又积极创新实践的人。

临危受命

1987~1988年,正是国企遭遇困难纷纷面临倒闭的时期。雷伍安,这个被上级领导认为有作为的青年,临危受命,出任风雨飘摇中的定边县麻纺厂副厂长,主管经营。时至今天,可以坦白地说,当时的定边县麻纺厂,已完全没有了什么经营的前途了,只是面临着如何倒闭和什么时间倒闭的问题,用雷伍安的话说,那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麻纺厂,当时连原料都进不来,更别说什么经营了。但是,雷伍安是一个敢为的人,面对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几百名职工的期盼,雷伍安说什么也不能退缩,面对着重重的困难依然上任。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原材料,工厂如何运转。

为了使厂子开始运转,为了使厂子“活”起来,雷伍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盘清了厂子的家底,跟厂里的工人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为了购进原材料,他亲自跑到河南兴阳,那是一块产麻的地方。没有带一分购麻钱的雷伍安,死缠硬磨,磨破嘴皮子,硬是赊回来了6火车皮麻,价值64万元,这在当时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雷伍安回到厂里,很多人甚至都不能相信他赊回来的这么多麻是真的,厂里上下的高兴劲儿自然就不用提了,大家从此对雷伍安有了更大的信任和希望,也对麻纺厂焕发了新的希望和激情。有了原材料的麻纺厂,机器又隆隆地转起来了,工人们的干劲也升上来了,一切又都开始充满了希望。

随着工厂的日益转机,雷伍安在全厂职工中的威望也日益升腾了起来,许多工人又重新燃起了对工厂未来的希望。这样的局面一时让本来是好朋友的厂长难以接受,他甚至开始怀疑雷伍安这样的卖力和疯狂工作是另有企图。然而一心为厂子、为几百名职工的吃饭问题着想的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情。面对工作的巨大挑战,雷伍安本来迫切地需要来自领导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可万万没有想到得到的是猜忌,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对他这样,他感到了空前的沮丧和不平衡,工作的激情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其实,人在生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和人打交道是最难的事情。最后,雷伍安不得不选择离开定边县麻纺厂,这成了定边县麻纺厂最大的损失。雷伍安离开的时候,几百工名人含泪不让他走,他的心也早已被泪水淹没,他的心里何曾想过要扔下他们不管呢,虽然工作有挑战有巨大的压力,可是他多么想留下来和工人们一起打拼啊!但是面对现实,他又不得不离开。雷伍安离开定边县麻纺厂后不到3个月,麻纺厂因为进不来原材料而正式倒闭了。

下岗之后

雷伍安离开定边县麻纺厂后就再没有回去,至此他也算是告别了靠挣工资吃饭的日子,说通俗一点儿就是他下岗了。是男人,总得干点事情,像雷伍安这样执著于事业,有能力有作为,并胸怀理想激情的青年,自然别有一番雄心壮志在心头。他不可能就此沉沦,全家的吃饭问题也不可能让他沉沦,在这样的际遇下,他想起了做生意,受童年家庭经商环境影响的因素在心里复活了,面对现实,他也想通过做点生意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做大后再图谋其他的。这样一想,他和妻子一商量,达成一致。妻子一直都是非常支持他的事业的,当即把家里仅有的3000多元钱都拿了出来,这样,雷伍安利用仅有的一点资金,做起了贩卖绿豆的生意。

陕北是一个生产绿豆的地方,远销很多地方,农民们都是小家生产,比较零散,往出卖也不方便。雷伍安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他从农民手里收来绿豆,再把它卖给外地的贩子,赚取之间的差价。赚钱是好事,可这绝对不是一件好干的活,走村串巷,上山跋洼,磨破了鞋子也磨破了嘴,有时候被风霜雪雨追赶的喘不上气。辛辛苦苦几年下来,也挣到了几万元,这极大地鼓舞了雷伍安和他的妻子,使他们尝到了付出之后收获到的甜蜜。有了这点积蓄,他开始想着如何能更好地做生意,走出自我,做到更大。他买了一辆东风汽车,开始走出陕北,和挑担到甘肃酒泉等地做粮食生意,战线拉得更大了,视野放得更宽了,当然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就更多了,没几年就挣了几十万元钱。这时候的雷伍安胸中有了更大追求,和挑担都不满足于贩粮食挣钱了。经过仔细的考虑,他俩从1995年开始停止贩粮食,买了几辆大车跑起了运输,这一次跑得更远,到了新疆。雷伍安自己说,这几年是他吃尽苦头的几年,常常是在野外跑,历经风霜雨雪,有时候一连几天睡不好、吃不上,曾有一次差点渴坏,跑运输最怕车坏,有时候车在大漠中一坏,吃的苦可就多了,吃苦磨炼了心性,也锻炼了素质,增强了他以后成功创业的砝码。在新疆跑运输的日子,因为受罪太多,是雷伍安最无法忘记的,1997年他和挑担卖掉了车,一算账,挣了40多万元。

初涉餐饮

40多万元,单用于养家也是够花一阵子的,但卖掉车后的雷伍安,不可能啥都不干,他不是那种贪于享受的人,他需要另外的事业来支撑他,他的人生也需要事业继续推动前进。于是,他利用挣来的钱和自己的大舅哥合伙做起了餐饮,当时他的大舅哥在银川经营“九州餐饮”,他自己则在定边县县城搞起了“九州餐饮”,这也是他第一次涉足餐饮这一行,从采购、后厨、礼仪、管理等都得摸索熟悉、积累经验、探索方法。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餐饮经营之旅,这是他事业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这一次,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和前景的路。

他永远是一个积极追求前行的人,没有办法让自己停歇。

雷伍安最初来银川发展是在2000年,他在银川开起了“八大碗汉餐”,当时的生意很不错,虽然汉餐的消费群体相对少一些,但在他妥善的经营下,饭菜味美可口,香飘几里,自然也有了很好的收益。收益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雷伍安要在餐饮界大干一番的想法也日渐活跃,他已不满足目前的经营状况了,他想发展壮大,做成熟的、有规模的、上档次的大型餐饮企业。但随着经营的更进一步,雷伍安发现了规模太小是限制继续扩大的桎梏,于是,2003年,他决定要找一家大的门面发展,他开始留意起了银川的租房信息,有一段时间天天骑着车子跑,寻租合适的门面。一直到2004年4月,他才打听到自治区交通厅有房子出租,就去沟通,谈了自己的设想,交通厅的领导觉得很有见地,于是一拍即合,租给了他2层楼房,随即雷伍安开始了紧张的布置装修,那些日子他天天吃住在工地,一丝不苟地盯着工人们干,终于在2004年年底,“银川东港海逸大酒店”正式开业。雷伍安与亲戚合资办起了“银川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他任总经理,把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

从此,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在雷伍安的带领下,大步向前了。

扬帆远航

银川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是在银川扬州食府、银川九州大酒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高档、成熟、连锁的餐饮企业,自开业以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取得了多项骄人的业绩:2005年荣获“吃在银川最佳展台银奖”;2006年荣获“宁夏餐饮行业十大贡献奖”;2006年在全区餐饮服务行业技能大赛中,16人获得中级服务技师称号,2人获得高级服务技师称号的瞩目成绩;200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全国优秀餐饮企业,并被世界华商大会评为华商餐饮行业500强。开业2年来创造利税800多万元,真正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05年盈利100万,2006年总盈利达到2000万!雷伍安作为这支异军突起队伍的领头人,成为了宁夏餐饮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敬业、豁达、乐观、睿智在宁夏餐饮界的诸多老板中传为美谈,雷伍安总经理给客户和朋友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真诚、直率、大气,这个来自陕北的汉子用他独到而丰富的阅历,正直而宽厚的品性锻造出了一支团结、专业、高效、务实的酒店管理队伍。为了不断提高管理专业素质,雷伍安自开业至今的2年多时间不断外出学习、观摩,吸取引进改良全国先进知名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加之对客人心理的掌握和本地实际情况的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从小处着手,放眼大局,很多酒店的服务员都骄傲地说,东港是培养他们品德和业务的好学校。东港人迫切需要更宽广的舞台去精彩表演。于是“东港火锅”这个宁夏乃至全国的超级火锅航母就应运而生了。位于银川市东方红广场七楼的“东港海逸火锅超级广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真火锅广场。环境优美,服务一流,前景开阔,它使东港人奋斗的脚步更加坚毅和充满希望。

雷伍安,这个餐饮企业家的名字开始风一样在宁夏餐饮界传播。

环境促成发展,团结决定成功

对于公司能尽快地发展至今的现状,雷伍安说是因为银川的投资环境很好,风气很正,当初他也曾想过要在西安投资,但当他发现银川的干净、漂亮、不排外、不欺生后,就毫不犹豫地来到了银川投资。对于银川投资环境的赞叹,雷伍安是用具体事例说明的,在他们的“东港海逸大酒店”正式营业之前,租给他们房子的交通厅的上下领导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每次酒店用电要增荷或天然气要增量时,交通厅都是大力支持,从不推辞。经营起初,交通厅领导考虑到所在地点偏,怕他经营受损失,只给他租了2层楼,后来看到他确实能干,公司发展确实需要空间,就把5层楼陆续都租给了他。银川的消防、卫生等系统也是尽力给他提供方便。“东港海逸火锅超级广场”开业前,消防验收时间紧迫,银川消防总队、支队、大队破例在周六加班加点地验收,以促成“东港海逸火锅超级广场”提前开业,雷伍安说,现在他们是每隔一段时间要主动邀请消防卫生部门来给他们做安全检查,而不是被动接受,他们已经成为朋友。在银川,这诸多的便利条件都给雷伍安在银川创业很大的信心,同时也让他感到肩负了一定的使命,要带着感激的心在如此好的投资环境中作出一番成绩来,并想引来在美国投资的一位拥有1亿多美元的远房姨姨来银川投资。他说,至少不能愧对了银川这么好的投资环境啊!银川真是越来越好了,他们兄弟早已在银川购置了房产,把银川当家了,早已把自己当作一个宁夏人,他们外出后的口头禅就是“:我们宁夏好。银川很漂亮。”

银川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是家族式的企业,雷伍安说,近几年的大规模发展尤其得益于他们兄弟数人的团结、心齐、肯干,公司是兄弟5人合股的,不管每个人能拿出多少钱,到最后都按每人20%的股份,大家都不计较个人的什么,要合伙干啥,只要他们兄弟一确定,就齐心协力地去干了。以前他们各自做的企业都是不够大的,但资源合作整合之后,发展的规模空前地大起来,效益比以前高多了。对于未来的合作发展,他们兄弟都是充满了热情,在企业界,他们这样的团结是少见的,正是因为这种团结,他们企业才发展的如此健康、快速并富有前景。

未来

如今,作为“东港海逸”这个品牌的执掌者的雷伍安总经理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做餐饮企业上,想放眼全国,迈出更大的步伐。他初步想在北京、西宁2个城市各拓展一家东港海逸的火锅广场,在银川开发区再开一家大规模的酒店,这些是需要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的投入的,也是需要魄力和眼光的。

看得出来,他是一名有抱负的企业家。

事业成功的雷伍安说,钱是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但精神很重要,他需要做出的是事业,是贡献,是效益。他们公司每年都是全额缴纳税金。

基于公司如今的快速发展,对于未来,雷伍安和兄弟们更加充满了信心,面对公司的一步步发展,雷伍安准备要一步步地完善体制,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并成立“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党支部”“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工会”“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团支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引导青年职工积极健康发展,为了打造企业文化,筑造雕刻企业的灵魂,公司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搞运动会、晚会等,丰富员工的生活,提高公司的文化追求,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从而使得每一个东港人都视东港为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能有今天如此成就的雷伍安,自然有他独到的经营理念,在做餐饮企业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营养、节约、卫生”的标准,并一直力求在企业文化上有所创新。

倾听着雷伍安,其实就是在倾听一个成熟企业家成功的秘史。

积极使他的人生美丽,团结决定了他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