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励志故事
22156200000006

第6章 韩信忍得奇耻作大将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哲言智语。但是如果细究的话,你会发现里面有些话真的是自相矛盾的,比如在面对侮辱的时候,有人会说“士可杀不可辱”,要拼死一搏而也有人会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能屈能伸。到底该如何抉择,是个非常让人犯难的问题。有些古人对此的处理方式就不乏值得借鉴,韩信就是其中的一个。

韩信生于战国末年,是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出身于落魄贵族。韩信这个人早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惊人的才华,也不屑于去耕作田地,就知道整天拿把宝剑到处瞎转悠。而他既没有什么良好的品行可以被推荐去做官,也没有商业头脑去经商,以至于经常跑到别人家去蹭吃蹭喝,搞得人们对他都很讨厌。有一段时间,他经常跑到一个亭长的家里去蹭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结果亭长的老婆就不高兴了,她一横心,干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一家人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韩信兴高采烈地踩着饭点去蹭的时候,早就粒米不留了。韩信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拂袖而去,再也不去了。

可是吃饭的问题终究要解决啊!没办法,饿得头晕眼花的韩信只好跑到野外的河边去钓鱼来吃。正好遇到一些以洗衣服为生的老大娘。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却还一条鱼都没钓上来,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一个老大娘可怜韩信,就把自己的吃的分了一些给韩信吃。就这样,老大娘在河边洗了几十天衣服,韩信又蹭了老大娘几十天饭。后来老大娘说要到别的地方去干活,韩信感动地说:“大娘,您的恩德我终身不忘!将来我韩信要是发达了,一定会加倍报答您!”没想到老大娘生气地说:“你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却还要靠蹭饭过日子,不觉得羞耻吗?我老太婆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指望你报答了?你还是想想怎么养活你自己吧!”

听了这番话,韩信如梦方醒。他对自己说:“是啊,这样猫一天、狗一天的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韩信现在连独善其身都做不到,哪还敢谈什么兼济天下呢?”思来想去,他觉得应该找一份正经的差事来干。

而就在韩信准备重新做人的时候,一场挑战不期而至。有一天,韩信走在集市上,有一个出身屠户的无赖少年拦住他说:“别看你韩信人高马大,整天喜欢舞刀弄剑,其实你就是个胆小鬼。你要想证明你是个爷们,就拔出你的剑杀了我。否则,呵呵,你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旁边的人也在那里起哄,有的叫:“杀了他!杀了他!”有的叫:“趁早钻过去吧,胆小鬼!”

韩信盯着那个无赖看了好久,耳边始终萦绕着周围人的喊叫声,一时间心绪很乱。他知道,要杀了这个无赖太容易了,可是杀了以后呢?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何况当时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已经建立,推行严刑峻法。韩信认为,被杀无赖的命简直贱如粪土;而自己这时候已经有了实现崇高理想的雄心壮志,要是为了这个无赖送掉了性命,自己的未来也就付诸东流了。于是韩信在心里对自己说“韩信啊韩信,心字头上一把刀,你就忍了吧!”于是韩信心一横,趴在了地上,从那个无赖的裤裆下爬了过去。周围人见状,纷纷嘲笑韩信是个胆小鬼,而韩信顾不上这些,跑到一个角落里放声大哭。他相信,今天的忍得一时,是为了明天的鹏程万里。

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果韩信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恐怕他一辈子也就这样窝囊过去了。而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给了他机会。当时首事反秦的陈胜、吴广(陈胜吴广的事迹,参见“开拓进取勇冒险”部分“陈胜、吴广志在高远首反秦”一节的内容)的队伍虽然已经被打败了,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地的人民纷纷起来反抗秦国的暴政。其中,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着江东(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子弟兵一路北上,正好路过韩信的家乡韩信觉得是个好机会,就带着宝剑从军了。然而没想到,直到秦朝灭亡、项羽攻进关中,韩信的职务也不过只是一个卫兵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对他根本不屑一顾。

这时候刘邦被封为汉王,到南郑(今陕西汉中)去上任韩信觉得在项羽手下没什么前途,就去到了刘邦那里。谁知道刘邦也不拿韩信当回事,只让他当了个小军官。正当韩信闷闷不乐的时候,又一场灾难降临了。原来,韩信的小部队里有人犯了法,按照株连的政策,韩信也得被斩首。眼看着身边已经有十三个人人头落地,韩信几乎都快绝望了。也是天不灭韩信,这时候刘邦的车夫夏侯婴路过这里。韩信抱着一丝希望喊道:“汉王难道不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我这个壮士呢?”夏侯婴觉得蛮新奇,就下令给韩信松绑,并与他谈话,发现此人气度不凡,就赶忙回去报告了刘邦,要刘邦重用他。刘邦觉得这没什么稀奇的,但是不好意思驳夏侯婴的面子,就提拔韩信当管理军粮的治粟都尉,但是心里还是根本没把韩信当回事。

但是韩信很快引起了刘邦的丞相萧何的注意。在行军路上,萧何多次和韩信聊天,越来越觉得这是个奇才。可是韩信多次向刘邦上书,都石沉大海。韩信觉得刘邦也不过如此,就连夜骑马逃走了。萧何闻讯,来不及向刘邦请示,直接快马加鞭地去追,又费了不少口舌,才把韩信劝回来。这就是后世流传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由于南郑这个地方当时还是偏远之地,而刘邦手下的将士思念家乡,所以逃亡的事情经常发生。时间久了,刘邦也就见怪不怪了。可是当第二天早上,有人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也跑了的时候,刘邦气急败坏地说:“怎么不早说?还不快去追!”这时,萧何突然来了,刘邦激动得一把抓住他的手,但是又很快推开,生气地说:“你跑哪儿去了?把寡人给急死了!寡人谁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你!你不知道吗?”

“臣不是逃跑,而是追人去了。”萧何说。“追人?追谁啊?”刘邦问。“韩信。”“别开玩笑了。每天逃跑的人这么多,你一个都不追,干吗偏偏非要去追一个治粟都尉?”“大王,”萧何郑重地说:“别的人跑得再多,都不足为惜,因为都能找到人来替代。而韩信这个人是国士,天下罕见能与之匹配之人。这么说吧,如果大王就想在南郑这地方安心地当您的汉王,那就用不着用韩信。可是您要是想要杀回中原,争霸天下,就非用韩信不可了!”

看萧何这么坚决,刘邦心里也犯了嘀咕,他说:“寡人当然不想待在这个鬼地方了,可是应该怎么用韩信呢?”萧何说“臣看韩信此人志存高远,大王要是不给他大官当,就算这回劝住了,下回说不定就又逃了。”“那就让他当将军吧!”刘邦说。萧何摇摇头说:“将军这官恐怕还留不住他。”刘邦心一横,脱口而出:“看在丞相的面子上,让他当大将军,怎么样?”

萧何笑着说:“谢大王成全。但是臣还有个请求。”“说吧。”“大王您待人一贯礼数不够,连任命个大将军也不举行仪式,这也是韩信对您不满的原因之一。臣建议大王选择个良辰吉日,筑起拜将台,按照礼仪将大将军印赐给韩信。也好让他感觉到您的诚意,将来也能为您拼死效力。”“唉,真麻烦。刘邦不耐烦地说:“算了,大江大河都过了,也不在乎这小沟小渠。就照你说的办吧!”

于是过了几天,拜将仪式如期举行。刚开始,老早就跟随刘邦的将军们都以为这是要拜自己为将,一个个还美滋滋的结果一宣读人选,居然是一个嘴上没毛的韩信,一群人都惊呆了。只有刘邦无所谓地找来韩信,问他说:“萧丞相多次告诉寡人你是个军事奇才,你有什么计策能帮助寡人杀回中原吗?韩信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反问刘邦说:“请问大王,与您争霸天下的,是不是西楚霸王项羽?”“对啊!”“那您觉得我军有楚军作战勇猛吗?”刘邦想了好久,最后不得不承认:“没有……”

韩信说:“我也知道比不上。但是大王不用担心,项羽也有弱点。臣在项羽手下干过事,知道这个人表面上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却不善于用人,这叫做匹夫之勇;而且项羽表面上看起来爱兵如子,甚至经常去亲自探望伤兵,可是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十分吝啬,所以将士们都不真心为他卖命,这叫做妇人之仁。而且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放弃了关中这块王者之地,却要拿易攻难守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做都城,这叫做不识时务;而且项羽军队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近他还害死了反秦的诸侯盟主——义帝,搞得天怒人怨,这叫做丧失民心。如果大王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善于用人,不吝封赏,顺天行事,争取民心,为什么不能打败项羽呢?”

刘邦还第一次听到对项羽如此细致的分析,连连点头,接着问:“可是项羽分封了秦国的三个降将在关中地区为王,他们堵在那里,我们如何进军中原啊?”“八个字,”韩信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大王来的时候,曾经烧掉栈道以示无意东归。现在大王可以派人去修复栈道,做出一副正面进攻的架势,将敌军的力量吸引过来。而私底下派兵从陈仓偷偷绕到敌人后面,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当年大王入关的时候,秋毫无犯,与老百姓约法三章,所以深得关中百姓的人心,人人唯恐您不统治关中。而项羽在关中大肆杀掠,早已丧失民心,谁还愿意为他派来的将领卖命呢?所以大王大可放心进军关中。”

刘邦被韩信说得心服口服,感觉这次真的没有看错人。很快,刘邦兵发关中,很快平定关中之地。又率领诸侯联军进攻项羽,一直打到彭城。虽然很快被项羽打败,但是从此结束了偏安一隅的状态,楚汉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而在这场战争的过程中,韩信多次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比较经典的是攻灭赵国的战役。

当时,占据今天河北、山西一带的赵王歇,在谋臣成安君陈余的辅佐下与汉军相抗。为了打开局面,刘邦派韩信与张耳率领几万兵马去攻打赵国,双方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北的井陉山上)对峙。当时赵王手下的另一个谋臣广武君李左车建议说:“韩信此人用兵如神,曾经以少胜多打了许多胜仗。此次他来者不善,我们不可怠慢。井陉口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汉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有困难。因此臣恳请大王给臣三万兵马,断了他的粮道,再依托有利地形把汉军困在井陉道里,让他们进退不得,只能活活饿死。我军可以不战而胜。”

谁知道成安君陈余说:“韩信此人就算再神通广大,也只有几万人马,而且远道而来,能作战的能有几千人就不错了而我们赵军就二十万之众,正面交锋打败他们不是问题。要是汉军这点人马我们都不敢正面迎击,岂不是让天下诸侯耻笑还不得争先恐后地打我们赵国吗?”结果赵军还是与汉军正面对峙。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哑然失笑,说:“天要亡赵国了这么好的计策都不用。否则我们可就真的完了!”

于是韩信先精心挑选了一支两千人的轻骑兵队伍,让他们人手一面汉军的红旗,对他们说:“到时候赵军看我们撤退肯定会倾巢而出进行追击。你们到时候就进入赵军军营,把赵军的旗帜拔掉,插上我们的红旗。”然后韩信下令给每个将士发些干粮,说:“先吃点垫个底,今天大破赵军后我们再大吃一顿!”将军们谁相信今天就能打败二十万赵军呢?但是只好先嘴上答应了。接着韩信下令,一万人先出发,背着河水列阵。一听说这个命令,汉军都傻眼了,赵军都乐坏了,因为按照古代的兵法所言,背着河水列阵那是大忌,韩信这么做摆明了要让汉军送死。但是军令如山,汉军将士们嘴上不说,心里早就把韩信的老祖先都不知道骂了多少回。

于是韩信与张耳亲率大军出井陉口与赵军作战,很快汉军就在韩信的率领下狼狈逃窜,赵军果然纷纷追击。韩信与张耳的部队一路退到了河水边,与那里的大军会合。韩信拔剑对将士们怒吼道:“背水一战,退无可退,杀!”汉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赵军根本无力抵挡,只好撤退,结果在回去的路上,远远地望着大营一看,到处都是汉军的旗帜。赵军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大营,连赵王都被抓了,于是一下子乱了套。汉军乘胜追击,二十万赵军被杀得惨败,成安君被杀,赵王歇被俘。此战以汉军的大胜而告终。

在之后召开的庆功宴上,诸位将领纷纷向韩信请教他背水一战的原因。韩信说:“本将军哪会不知道背水列阵是用兵大忌?但是兵法上还有一句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所以兵法这个东西得活学活用才行,不能生搬硬套。说句不客气的话,咱们的士兵基本上就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法跟训练有素的赵军比。只能把他们放在死地,他们才能为了活命而拼死作战。要是把他们放在安全的地方,估计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跑了,谁还给你卖命打仗啊?”众将听了这番话,无人不心悦诚服。

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成了汉高祖(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建立了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荣归故里的韩信也开始论功行赏。他首先找到当年给她饭吃的老大娘,给她一千黄金,并对她说:“要不是大娘激发我的雄心壮志,我恐怕到现在还是一个小混混。”然后他找来当年蹭过几顿饭的亭长,给了他一百钱,说:“俗话说好人做到底,你这个人做好事半途而废,就是个小人。这些钱大概刚刚够当年在你家吃的饭钱,从此以后我也不欠你的了。”出人意料的是,对于当年那个让韩信钻裤裆的无赖,韩信却任命他为楚国负责维持治安的中尉。而且韩信当着手下官员的面说:“这个人是个壮士。当年他羞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只是当时要是杀了他没什么意义,所以我就忍耐了。今天我厚待他,就是要他做一个见证!正是那份屈辱,才刺激我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我感谢他!”

对于如何处理人生遇到的屈辱,大文学家苏轼在一篇文章《留侯论》中曾经这样评价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正因为韩信当时已经拥有了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雄心,所以他才能够忍受住这种奇耻大辱。所以人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理想和追求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开拓你的胸襟。而一切苦难与挑战,对你而言,都会成为心中的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