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将帅故事
22148800000040

第40章 狄青——士兵起升任枢密使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为防止将帅也来个“黄袍加身”,发动兵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军制,最重要的是设置枢密院,以文官掌管军事,其首长称枢密使,将帅和士兵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避免军队归私人所有,成为新的割据势力。士兵的地位比较低下,升迁相当困难。在这种大环境下,竟有一人从普通的士兵起步,因功升任将官,再升任枢密使,掌握全国军权,实为罕见。这个人就是宋仁宗时的名将狄青。

狄青(公元1008~1057年)字汉臣,汾阳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出身于贫苦家庭,没有任何社会背景。自小爱好武艺,练得一身骑马射箭的过硬本领。成年后流浪到京城汴京,从军,当了一名宫廷卫兵。宋制,士兵的脸上都要刺字,称“面涅”,以防他们逃跑,便于辨认。一天,狄青和其他一些卫兵,看到朝廷新考中的进士,披红挂彩,行进在大街上。伙伴们好生羡慕,说:“瞧人家读书人,金榜题名,荣华富贵,多神气!而我等却脸带面涅,丢人现眼,真是……”狄青不以为然,说:“不!我们军人自有职责,只要建功立业,照样能够出人头地!”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原先臣服于宋朝的党项族人西平王李元昊,公然称帝,建国号为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李元昊好战,时时入侵宋境,宋朝西北边境再不安宁。宋仁宗赶忙调整军事部署,紧急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协助统帅夏竦,共御西夏。朝廷抽调部分卫兵,充实西北前线。狄青亦在其内,被派往延州(今陕西延安)。狄青非常勇敢,每有战事,必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很快被提拔为军官。在其后的四年中,他带领部下,经历大小二十五次战斗,身中八次流矢,焚毁二千三百个敌酋营帐,俘虏党项族兵民五千七百人。一次,他又中箭负伤,拔出箭头,血流如注。这时,敌人发动进攻,欲夺宋军大营。狄青强忍疼痛,一跃而起,带领士兵,奋勇杀出。史籍记载说:“临敌,披发,戴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结果,夏兵溃败逃去,宋军大获全胜。战后,经略判官尹洙把狄青推荐给韩琦、范仲淹,说:“此良将才也!”韩、范会见狄青,谈论军事,狄青说:“两军相遇勇者胜!”韩、范欣赏狄青的勇猛气概,“奇之”。接着,范仲淹送给狄青一部《左氏春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范仲淹的教诲,使狄青受益匪浅。从此,他折节读书,逐渐通晓秦汉以来将帅兵法,智勇双全,如虎添翼。他的名声远近传播,人称“百胜将军”;官阶飙升,先后任西上阁门副使、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就连宋仁宗也知道了他的名字,意欲召见,适逢有战事,狄青脱不开身。宋仁宗命人画了狄青的画像,一睹其风采。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李元昊受形势所逼,主动向宋求和。宋仁宗表示同意,于是签订和约,西夏名义上称臣于宋,宋却要给夏大量岁币。西北一时平静,狄青被调至北方边防,历任真定路副都总管、侍卫步军殿前都虞侯、眉州防御使、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和安远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等职。他在军中十余年,已经是高级将领,但脸上的面涅仍在。宋仁宗命他敷药除字,他不同意,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因为有此面涅尔。臣愿留着它,以劝励所有将士。”其后,狄青又被调往西北,任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权(代理)枢密院事。

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南方广源州(今广西)豪族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企图建立独立王国。他陷邕州(今广西南宁),围广州,整个岭南为之骚动。接着向北进兵,烧杀抢掠,进驻昆仑关(今广西宾阳西南),声势浩大。宋仁宗接到警报,深以为忧。狄青上书,自请前去平叛。宋仁宗接见狄青,狄青说:“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今愿率精骑数百,加上禁军,必斩贼首致阙下!”宋仁宗壮其言,立命他为宣徽南院使,率禁军三万,出发平叛。这是狄青第一次作为统帅,独当一面指挥作战。正是在这次战争中,他表现了超人的智谋和胆略。

狄青大军开拔,每至州县,必令将士充分休息,消除劳顿。十一月,行军至潭州(今湖南长沙),狄青晓谕会集的诸路兵马,“正部伍,明赏罚”,即使后勤运输人员,也要编队前进,整齐而不乱。他特别注重军纪,违者必正军法,自己则与士兵“同饥寒劳苦”,不享受特权。大军抵达桂林,狄青在一座古庙里集合诸将,说要求神问卜。他命侍从取来一百枚铜钱,攥在手里,祈祷说:“我狄青奉命平叛,但愿神灵保佑。现在,我把铜钱抛撒在地,若能旗开得胜,就使钱面全部朝上……”几位将领连忙劝阻,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狄青不予理睬,一扬手,把铜钱抛撒在地。众将一看,全都傻眼了,因为百枚铜钱,钱面居然全部朝上!大家发出欢呼。狄青高兴地命人取来百根铁钉,把铜钱钉在地上,说:“我们凯旋之日,一定要来重修庙宇,答谢神灵!”这事很快传扬开来,全军欢腾,相信这次战争,必胜无疑。

年底,狄青抵达宾州(今广西宾阳),会合安抚使孙沔、余靖的兵马,此去昆仑关约数十里。狄青下达命令:“诸将不准擅自出战,一切听吾号令!”偏有将军陈曙、袁用求功心切,率领本部偷袭昆仑关,结果大败。狄青大怒,说:“令之不齐,兵所以败!”他命将陈、袁等三十余人斩首示众。于是,众将股栗,全军肃然。

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正月,临近元宵节。狄青又下达命令,放假十天,休息待命。节日期间,安排三天宴会,第一天宴请将领,第二天宴请军佐,第三天宴请军校,将士们可以畅饮狂欢。命令传开,军营里张灯结彩,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头天宴会,狄青亲自主持,通宵达旦。第二天宴会,狄青露了一面,推说身体不适,改由余靖主持。第三天宴会,尚未开始,忽然有军使跑来大声报告,说:“大捷!大捷!狄帅已经攻克昆仑关了!”军校们一头雾水,既兴奋又惊讶,说:“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狄青宣布放假十天,饮宴三天,全是计策,目的在于麻痹敌人。暗中,他派出侦探,早把昆仑关一带的地形和侬智高的兵力,侦察得一清二楚。侬智高也有间细,探得宋军放假、饮宴,自料近日不会发生战事,所以乐得也让士兵休息,警戒如同虚设。狄青正是利用这一时机,亲率马步军五千人,以孙沔为副将,轻装奇袭,略经战斗,便攻占了昆仑关。侬智高发现中计,驱兵回夺关隘。叛军人多势众,宋军前锋孙节战死,孙沔等惊惧失色。再看狄青,威严镇定,手挥白旗,命令埋伏的骑兵,从左右两翼驰出,突入敌阵,大砍大杀。顿时,叛军土崩瓦解,溃败逃命。狄青下令追击,南进五十里,方才收军。这一仗,斩首数千级,俘虏五百人,其中包括叛将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等五十七人。可惜侬智高逃脱,下落不明。

宋军进入昆仑关,完全控制了局面。关内藏有无数金帛和很多杂畜,均成为战利品。狄青实行招抚政策,叛军又有七千多人投降,全部遣散为民。狄青命将黄师宓等斩首,乘势平定邕州。在邕州城外,有人发现一具尸体,穿着绣有金龙的衣服,认为就是侬智高,建议奏报皇上。狄青不敢造次,说:“安知非诈耶?宁失贼首,不敢诬奏,以贪功也。”

平叛大获全胜,狄青班师。在桂林那座古庙,狄青命人取了钉在地上的百枚铜钱。诸将观看,发现那些铜钱是特制的,两面都是钱面。他们恍然大悟,原来狄青当初是用求神问卜的方式,激励将士们的士气和信念。

狄青回到汴京。宋仁宗立刻提拔这位功臣为枢密使,掌管全国军队。狄青成了人们崇拜的英雄,每外出,民众都会围观,指指点点,说:“他就是狄青,简直是神人!”这种情况引起了宋仁宗的畏忌,担心狄青权力过重,势必威胁皇权。宰相文彦博趁机进言,应当贬黜狄青。宋仁宗颇为犹豫,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冷不丁地反问说:“太祖皇帝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宋仁宗心中一惊,于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罢免狄青枢密使的职务,给了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虚衔,出判陈州(今河南淮阳)。狄青赴任,听到各种飞短流长,心情郁闷。朝廷对他很不放心,每月两次派来宦官,名为抚问,实为监视。狄青想到自己的一生,来自社会底层,从行伍而至枢密使,建功无数,到头来却遭贬职,遭监视,心灰意冷,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在怅惘失望中病死。宋仁宗装模作样,追赠他为中书令,谥武襄。狄青没有死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而是死在昏庸君臣的疑忌中,真是历史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