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将帅故事
22148800000036

第36章 郭子仪、李光弼——国家再造的中流砥柱(2)

这是一场死战,只有进路,没有退路。李光弼命令士兵出击,自己在高处指挥,猛地连挥三下大旗,“诸军争奋,贼众奔败,斩首万余级,俘八千余人,马二千,军资器械以亿计”,而且擒获叛军将领周挚、徐璜玉、李秦授等。这是一次很大的胜利。李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由此再次得到印证。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光弼加任太尉、中书令,仍然驻军河阳,阻击史思明。他先在河阳附近的野水渡露面,随后命牙将雍希颢驻守那里,叮嘱说:“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他俩必来袭击我军。贼至,不可与战,若降,与偕来。”雍希颢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谁知当夜,果然有一支叛军前来,将领为李日越。双方问明情况,李日越投降。雍希颢带着李日越见李光弼。李光弼以礼相待,奏报朝廷,授为特进,兼金吾大将军。不久,高晖亦来投降。雍希颢大惑不解,询问说:“公降二将何易也?”李光弼说:“史思明以为我只善守城,不能野战,所以我故意在野水渡露面。他想抓我,肯定会下死命令,让李日越奇袭野水渡,若败,必将他斩首。李日越走投无路,只能投降。高晖才干在李日越之上,见我厚待李日越,故而跟着投降。”李光弼知己知彼,料敌如神,使雍希颢等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

李光弼以两万士兵坚守河阳,使史思明无法西进一步,有效地保障了长安的安全。可是,宦官鱼朝恩和佞臣仆固怀恩,嫉妒李光弼的军功,竭力鼓动唐肃宗,让李光弼收复洛阳。李光弼从实际出发,说明贼势方锐,不可轻动。唐肃宗不听,派遣仆固怀恩为监军,强命李光弼出战。李光弼万分无奈,自率一军,移驻邙山,而命李抱玉死守河阳。李光弼主张依山扎营,仆固怀恩却主张布阵平原。李光弼说:“凭借险要地形,可以胜,可以败。布阵平原,那就败定了!”仆固怀恩固执己见,蛮横地说:“我是监军,听我的!”唐军刚在平原布阵,叛军七百人冲了过来,遗物于地,掉头而去。仆固怀恩以为便宜可占,命令士兵争抢遗物。突然,叛军大队兵马一起杀出,为数有限的唐军无法招架,溃不成军。仆固怀恩逃回长安,李光弼退守黄河以北的闻喜(今山西闻喜)。叛军乘势攻陷河阳,终于扫除了进兵关中的障碍。

唐朝的形势又骤然严峻起来。李光弼上书请罪,请求辞去太尉职务。唐肃宗正在用人之际,改拜李光弼为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和晋、绛等州节度使,不久,复拜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知河南等五道节度行营事,镇守处于叛军控制下的泗州(今江苏泗洪东南)。李光弼紧急赴任。监军使认为兵力太少,提议南保扬州。李光弼断然拒绝,说:“朝廷以安危寄我,贼安知我兵力?我若出其不意,叛军可能自溃。”因此,他驰入徐州,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反击叛军。这时,唐肃宗想起了在家闲居的郭子仪,重新起用,任为邠宁、鄜延节度使,改为诸道兵马都统。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杀害。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唐肃宗以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封汾阳郡王,镇守河东。唐肃宗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一病不起。郭子仪上书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一面,死不瞑目。”唐肃宗感念这位忠臣,召其进京,叮咛说:“河东事一以委卿。”赐予御马、绢布等。郭子仪呜咽流涕,泣不成声。

唐肃宗因宫廷斗争而惊死,唐代宗李豫继位,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专权乱政。李、程忌恨功臣宿将,唆使唐代宗罢了郭子仪的副元帅之职,改任山陵使。郭子仪憎恨宦官,把唐肃宗当初写给自己的千余篇诏敕进呈给唐代宗,唐代宗阅后深感内疚,说;“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李、程同时攻击和诋毁李光弼,致使李光弼忧惧不安,难以自辩。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标志着历时九年的安史之乱,基本上被平定。可是半年后,那个仆固怀恩又发动叛乱,勾结回纥、吐蕃兵入侵,攻陷长安。唐代宗逃亡陕郡。郭子仪临时出任关内兵马副元帅,组织起数千名士兵,凭其崇高的声望,很快收复长安。唐代宗收到捷报,颇感欣慰,诏令郭子仪为京城留守。这时,宦官程元振积极鼓动唐代宗迁都洛阳。唐代宗表示同意。郭子仪得知消息,立即上书说:“雍州古称天府,右陇、蜀,左崤、函,襟凭终南、太华之险,背负清渭、浊河之固,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兵强士勇,真用武之国,秦、汉所以成帝业也。”他坚决反对迁都洛阳,诚恳希望唐代宗“斥素餐,去宂食,抑阉寺,任直臣,薄征弛役,卹隐扶鳏,委宰相以简任能,付臣以训兵御侮,则中兴之功,日月可冀。”由于他的力谏,唐代宗遂罢迁都之议,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子仪,固社稷臣也,朕西决矣。”唐代宗回到长安,歉意地说:“用卿晚,故至此。”他赐给郭子仪免死铁券,并画像于凌烟阁,以示宠信。

唐代宗在陕郡期间,曾命李光弼前来支援。李光弼畏惧宦官陷害,迟疑不敢动身,这加重了唐代宗的疑心。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代宗以李光弼为东都留守,察其去就。李光弼因忧惧而生病。将吏问其后事,李光弼痛苦地说:“吾淹军中,不能奉养老母,为不孝子,尚何言哉!”他把平生所得的赏赐,多数退还给朝廷,少数分送给将士,七月病死于徐州,时年五十七岁。追赠太保,谥武穆。史学家给予李光弼很高的评价,称他“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之风”,“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同时为他“卒以忧死”而慨叹,说:“然谗人为害,亦可畏矣,将时之不幸欤!”

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吐蕃,时时入侵骚扰,唐朝的西北地区很不安宁。郭子仪出任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镇河中;又进位太尉,兼领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道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郭子仪为人谦逊,国辞太尉不受。再拜尚书令,郭子仪仍然不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纠集吐蕃、回纥、党项、羌、浑等少数民族军队,号称三十万,进攻长安,京师大震。郭子仪先屯兵奉天(今陕西乾县),再屯兵泾阳(今陕西泾阳),抵御入侵之敌。郭子仪可用士兵只有一万人,很快被敌军十万人团团包围。他命李国臣等五员大将各当一面,自己率精骑两千,从容调度,异常镇定。回纥主将药葛罗遥望唐军统帅年近七旬,身穿甲胄,威风凛凛,忙问:“是谓谁?”手下人说:“郭令公。”这是对郭子仪的尊称。药葛罗听后大惊失色,说:“郭令公还在乎?仆固怀恩不是说天可汗(唐代宗)和郭令公都死了吗?”手下人告诉他说:“大唐天子和郭令公均健在。”药葛罗气愤地说:“我们被人欺骗了!”

原来,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曾借用回纥兵,双方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仆固怀恩谎称唐代宗和郭子仪亡故,这才鼓动回纥兵入伙,侵犯长安。郭子仪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采取分化策略,派人会见药葛罗,晓之以理,说:“昔回纥跋涉万里,助我平贼,收复二京,我与尔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益?”药葛罗说:“人说郭令公亡,不然,何以至此?令公诚在,我得见乎?”郭子仪觉得这是争取药葛罗的极好机会,决定前去一会。将吏们顾及他的安全,说:“戎狄野心不可信。”郭子仪说:“虏众数十倍于我,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别人劝他多带些兵马,郭子仪拒绝,只带领数十名骑将,免胄会见药葛罗,说:“诸君与我同艰难久矣,何忍忘忠谊而至是邪?”药葛罗敬重郭子仪如同父亲,赶忙丢了兵器,下马跪拜,说:“果吾父也!”郭子仪和药葛罗一起饮宴,誓好如初,并劝药葛罗与唐军联手,共击吐蕃。恰好,仆固怀恩暴死,各族军队乱成一团。唐军遂和回纥军联合,同击吐蕃,吐蕃军败退。联军追袭至灵台西原(今甘肃灵台西),斩首五万级,俘虏一万人,缴获牛马骆驼等不可胜计。这次战役,显示了郭子仪的胆略和气魄,他以异乎寻常的人格魅力,威服回纥,打败吐蕃,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

大历年间,郭子仪还成功地挫败了华州节度使周智光的叛乱,两次击退吐蕃的入侵。当时,边患不断,藩镇割据。郭子仪深以为忧,上书唐代宗,陈述加强武备方略,以求长久之策。鉴于年老,他请求辞官,唐代宗不许,说:“朕终始倚赖,未可以去位。”

郭子仪“事上诚,御下恕”,功勋显赫,襟怀坦荡,赢得所有人的崇敬。安史之乱后,许多节度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只有郭子仪忠诚于朝廷,矢志不渝。其他节度使尽管飞扬跋扈,但在郭子仪跟前,谁也不敢放肆。魏州节度使田承嗣桀骜不驯,郭子仪派遣使者前去说事,田承嗣西向跪拜,并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这膝盖不屈于人久矣,惟为郭公而跪。”汴州节度使李灵耀盘踞一方,公私财赋经过其地,一律扣留,唯独对郭子仪的粮饷、兵器等,不敢抢掠,还派士兵护送出境。宦官鱼朝恩、程元振千方百计陷害郭子仪,但郭子仪居功不傲,待人以诚,致使政敌无法抓到把柄。一年,郭子仪父亲坟墓被人毁坏,人们怀疑是鱼朝恩派人干的。先人坟墓被毁,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件。郭子仪入朝,大臣们无不紧张,担心他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能发动政变。谁知郭子仪拜见唐代宗时,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和家庭荣辱,号泣着说:“臣久主兵,约束士卒不严,先父坟墓被毁,此天谴,非人患也。”他的度量使人感动,包括鱼朝恩在内。事后,鱼朝恩邀请郭子仪饮宴,郭子仪欣然前往,只带数名仆人。鱼朝恩流着泪说:“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遗诏在国丧期间,由郭子仪代理朝政三天。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以郭子仪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子仪病故,终年八十五岁。唐德宗为之废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忠武,陪葬建陵(唐肃宗陵寝)。

郭子仪历事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一身系天下安危二十余年,忠心耿耿,高风亮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堪称中国古代忠臣良将的楷模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