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可数的几分钟往往最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才是王道。
1.阅读要稳,但也要快
“快餐时代”这个概念,几乎让所有人在面对任何事情时的第一反应便是快,因此,“阅读速度”的快慢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你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反应程度。比如说,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客户附加了一份协议,这是你未能预料的,这时,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览协议,并针对协议提出相应的疑问。倘若你“四平八稳”,像看一本言情小说一样慢慢地、细细地玩味其中的每一段文字,也许客户不会因此而与你解除合同,但他一定会认为你“不够专业”。
可见,阅读速度的快慢,有时决定了你在客户心中印象的好恶,甚至会决定客户下次是否会情愿地被你“俘获”。
快速阅读不但能够节省时间,而且一个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能让你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量,实为一举两得的妙招。可这个妙招并非一朝一夕便可掌握,它需要你定期、不定期地训练。
据说,曾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每分钟可以速读2000字的小说和新闻报纸,这听上去的确有些惊人。不过,这并不是最快的,有一种方法可以把你的阅读速读提高至每分钟阅读10万字,你信吗?
这种方法很简单,即在一分钟之内了解一本书是否适合你阅读,是否能满足你的需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选择阅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赶快把它丢在一边吧。
知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每次拿到一本书后,不会立即翻开从头至尾仔细地阅读,而是会盯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养神。他在想这本书中某一篇的布局,如果他的猜想与原书基本上一致,那么他便不会再继续读下去。华罗庚先生的这种猜想法不但节省了他大量的时间,而且其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因此得到了训练。
英国知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曾说,有些书宜浅尝辄止,有些书宜囫囵吞枣,有些书宜细嚼慢咽。你也可以做一下实验,一本书到手后,你要根据书名去换位思考,想象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这本书、分成几章、每一章写什么内容,写出你的目录,然后打开书对照一下,看你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有哪些重合,然后你就可以有主次地阅读这本书了。相信不久之后你便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好处不仅仅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于你的逻辑思维与写作能力也都有所提升。
英国作家罗金斯说:“生命是短暂的,平静的时刻并不多。”所以,我们不能浪费我们的生命去阅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老友一样,与之相交,受益良多。在有限的生命里获悉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你的生命才会绚丽多姿,你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才会更大。
阅读速度的提升,更有助于你在交往中节省时间。打个比方,老板交给你的文件长达5000字,需要你在几分钟内读完并了解梗概。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尚未知晓全局,老板或许会花上点时间给你讲述,以便下一步工作可以顺利展开。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你也许并不想听老板在那里长篇大论从而浪费你的时间,可因为你的阅读速度太慢而致使老板也需要付出时间给你解释,你应该会觉得脸红吧?
研究表明,常人每分钟可以处理1000字,可现代人每分钟的阅读速度仅仅为200个字,可见提升的空间是巨大的。假设某人一年的读书总时数为360小时,将其阅读速度提升到每分钟400字后,那么他每天能够节约出的时间为1小时。因此,每年便有360小时是可供其任意支配的。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志公曾说:“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快读阅读可以让你更充分地利用时间,不仅能使你的时间变相地增加,而且会使你比别人了解更多的资讯。在知识也是金钱的时代,信息的多少就意味着获得成功的大小。
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信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传递到全球的各个角落,电视、电脑、手机都在推动这一趋势。其中,还有一些垃圾信息会混杂其中,大量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如何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且快速地通读,记住那些核心信息,需要一双“火眼金睛”。
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也包括你平时对“社会信息”的阅读,自然也包括处理和筛选。
快速阅读会提升你获得海量知识的速度,但前提是你要保证你接纳了信息,获得了养分。假如你在一目十行中仅仅让几个字印在脑海里,那么快速阅读此时就并未发挥它的作用,你也会因此浪费时间。稳中求胜是关键,盲目求快不可取。
2.强迫自己去爱
如果你对某种工作嗤之以鼻,纵然某人承诺给予你何种诱人的待遇,或许你也不会为之改变什么。直白地说,兴趣左右着你对某一行业的热衷度,千万不要指望自己会因为钱而爱上一份工作。否则,忍受可以,但绝对不是发自内心的爱。
当一个人对工作具有极大的热情时,报酬的多寡并不会成为影响他情绪的最大因素;而当一个人对工作有抵触的态度时,即便他的工作十分清闲,月收入乐观,他也很难调动全身的细胞投入持续的奋斗中去。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疲惫地面对枯燥的工作,只为了钱,那么最好不要忍受下去,另谋他就,找一个能够让你倾心的地方才是上策。
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当着手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时间会悄然而逝,而且工作完成得可谓尽善尽美。这是兴趣使然,也是兴趣让你的时间燃烧得足够充分的结果。戴尔·卡耐基在其著作《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不要对事情感到倦怠,应该使之充满乐趣。”心理暗示很重要,对于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如果你乐观积极地看待,最后不但能迅速完成,还会做得很好。前提是,你对这件事情还不是很讨厌。
兴趣始终是一个人尽善尽美地完成一件事情的催化剂、原动力。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兴趣呢?如何让自己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呢?中谷章宏在分析日本人为何能对工作抱有积极态度时说:“工作的有趣与否,不在于工作本身是否有趣,而在于你有没有热情,勤奋地去做你的工作。再枯燥无味的工作,努力去做也会变得有趣;再有趣的工作,慢吞吞、兴味索然地去做也会变得无趣。不信把自己装成慢吞吞、没有兴趣的样子,去玩游戏机看看。”
20世纪上叶,美国的汉斯·瓦辛格教授提出的“假装”哲学与中谷章宏给出的激发兴趣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汉斯·瓦辛格教授表示,如果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往往会使你的兴趣弄假成真。这种“假装”哲学对于现代人而言,“杀伤力”极大。你可以试试,让自己“假装”对工作感兴趣,“假装”让自己爱上工作时的那种感觉,或许不久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假戏真做”了。美国伊利诺伊州艾姆赫斯的一位速记员,在写给戴尔·卡耐基的一封信中反映了她尽量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兴趣后的一次奇妙经历。该速记员名叫维莉·戈登,她在信中写道:“我的办公室里有4位速记员,每个人都负责处理特定的信件。有时,我们会被那些信件搞得头昏眼花、不知所措。
“一天,某个部门的助理坚持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新打印出来,但我可不打算这样做。我跟他说,信根本不用重新打印,只要把其中的错别字更正过来就可以了。可他却说,如果我不做,他照样可以让别人去做。我真的很生气,但又不得不重新打字。因为我想到的是会有其他人趁机夺取这个工作,可公司是付了钱让我做这份工作的。
“为此,我觉得好过了一些,并假装自己喜欢这个工作。虽然起初我只是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可很快,我真的就有些喜欢它了。我也渐渐发现,一旦我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更有效率地完成更多的工作。因此,我现在很少加班。这种工作态度,让周围同事渐渐地认为我是一个好职员。后来,某个部门主管需要一名私人秘书,于是我被选中了——因为他说,我总是高高兴兴地做额外的工作!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实在是我最重要的发现,也的确是美妙无比的。”从这位速记员的经历可以看到,“假装”对工作感兴趣后,工作效率不但大大地提高了,而且还能因此得到意外的收获。倘若这位速记员坚决拒绝那位助理的要求,并未因此对工作抱有热情,结果会怎样呢?或许她会在“告密者”口中成了不服从领导安排的员工,或许会直接丢掉工作。不管哪种,相信都不是她想要的。
让自己“假装”爱上某份工作,远比你再去找一份工作来得轻松。这不但节省了时间,也能让你有更多的机会。毕竟谁也不愿意在持续的找工作中度过此生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爱上一份工作其实并不困难,人类需要生存、需要生活,因此很多时候都在“强迫”自己。强迫的过程,便是让自己接受和爱上某个原本并不遂我们心愿的事物。但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生活的确是享受而不是忍受。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你需要对可提升你价值的任何事情感兴趣,在热诚、勤奋和喜悦的氛围中,你的成功将来得无比迅速。这就是时间管理的诀窍——调整心态,爱上你所做的事情。
显而易见,激发兴趣重在“激发”,“假装”重在具备假装之心即愿意尝试此法之心上。因此,了解自己的性格,并深挖自身性格中的“弱点”,想办法激发出自己对身边事务的兴趣,你的时间也将被利用得更加彻底。
3.不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试想,世界上出类拔萃的企业千千万,成就这些企业的有志者若在早期都选择一条路,那么定会出现“路有冻死骨”的不幸局面。
虽说行行出状元,但是如果能选择一个朝阳行业,一定比选择一个夕阳行业要好得多,起码物质收入会更多。因此,要学会看“势”,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不要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
通俗点说,不要别人干什么你便干什么。如果成了别人的影子,与别人挤在同一根独木桥上,你很快就会变成落汤鸡。
避免跟风,会让你的时间消耗得更有价值。以股票为例,或许股民都曾有过跟风的做法,当大部分人买进的时候你也一样买进,可少数操作者却大量地抛售,最终令“二八法则”轻易地上演了。
如此规律用在时间管理上一样奏效,如果你能把握你在时间上的大盘,逆市操作,你就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大赢家。著名管理专家柯维先生曾对世人发出这样的警告:远离高峰时刻,避免一窝蜂。
远离高峰,意味着你的时间不会浪费在众人都陷入的误区之中,转而你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完成别人忽视的、可以促使人成功的事情。以常规来讲,避免跟风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避开购物高峰期。如果你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商场等在周六、周日的促销活动必然会吸引你的眼球,让你无法自拔。面对鼎沸的人群、喧嚣的场景,你还会流连其间乐此不疲吗?在不知不觉中,你的时间在等待结账中流失了。
第二,避免追赶流行。时尚的风向标永远都在变换着方向,今天你沉醉于一款时尚的箱包,明天又会有流行趋势中风头正劲的衣裤令你艳羡。如果你跟随着这股风,那么满脑子都会充斥着服装店中模特们的影像,以至于在工作交谈中都会有意无意地夸赞对方的领带,目的是想问问人家哪里有得卖。时间在这时的流失仍然是不易察觉的,可你会发现你需要平稳情绪的时间莫名其妙地延长了。
第三,用餐高峰期让人头疼。人是铁,饭是钢,再成功的人都要花时间吃饭。作为普通人的你,在忙碌了一上午或者一天之后,如何有选择性地用餐呢?一句广告词说:街上的饭馆,哪家人多就去哪家,这证明饭馆的饭菜味道好。不过,你的工作不是品尽天下美食,所以无须让自己的嘴巴变得太刁钻。更重要的是,午饭和晚饭时间正是人们集中用餐的时间,如果这时你考虑到自己的肚子而贸然走进饭店,那么等待和吃饭的时间将是正常饮食用时的一倍以上。
不要轻视任何时间,有时决定成败的时刻就在那短短的时间内。循规蹈矩的生活让人麻木,也许你已经懒得用大脑为自己谋福祉了。你可能在想,别人都是这样做,也没见沦落到去大街上乞讨的地步。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的世界已濒临陷入囹圄的地步,在自己画出的牢笼里,你将永远都品尝不到“异样”的甘霖。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到小溪边去挑水。渐渐地,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时光荏苒,一眨眼5年时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去小溪边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也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以为朋友睡过了头。可是,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他都没有再看到左边山上的和尚。
几个星期过去后,右边山上的和尚觉得事有蹊跷,他想:我的朋友是不是生病了?于是,他去了左边的山去看望那个和尚。让他惊奇的是,当他看到老朋友后,发现老朋友正在练拳,一点儿生病的样子也没有。右边山上的和尚很高兴,但他有一个疑惑:老朋友从哪儿挑水喝呢?难道他不渴吗?随即,他询问原因。
左边山上的和尚见朋友有些云里雾里的,微微一笑,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吧。”他把朋友带到了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5年来,每天做完早晚课后,我都会花上一段时间来挖这口井,即便有时候很忙也不曾放弃。前一段时间,我终于挖出了水,这样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也有了更多练拳的时间了。”故事中左边山上的和尚很聪明,他并没有花费专门的时间去挖井,而是“忙里偷闲”地去挖。可右边山上的和尚却没有打破常规、没有挣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几年来一直到山下挑水。两个和尚相比,他们的做法孰优孰劣一眼即知。左边山上的和尚最终能够拥有更多的练拳时间,在于他没有同右边山上的和尚做同样的事情,不循规蹈矩。可见,在别人醉心于某事的时候你抽出身来,“反其道而行”,也许就会收获别样的惊喜。
4.“迎娶”机会
毋庸置疑,当一个人抓住机会时,他成功的时间将被大大地提前。不过,机会却并不会轻易地被人抓住,而且就人本身来说,人性固有的缺点决定了即便绝佳的机会就在眼前,是否有能力抓住都是一个问题。
有这样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到海边,他认为自己就算不会游泳也不会被淹死,因为他相信上帝会在他遇到危难的时刻来营救他。所以,当他真的落水之后也并不害怕,而是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上帝来救他。
这时,一艘船经过,看到了在水中挣扎的他,便让他尽快上去。可是他却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过了一会儿,另一艘船出现了,可当船上的人叫他上船时他又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错过了两次逃生的机会,这个人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几乎马上就要淹死了。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架直升机飞到他的头顶,直升机上的人大声呼喊着让他抓住他们顺下去的绳梯。可是,这个人还是执拗地回答:“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连续错过三次机会的他,最终被淹死在大海中。
等他到了天堂后,便有些生气地质问上帝为何不去救他。上帝叹了口气说:“我已经派了两艘船和一架直升机去救你,可是你都没有抓住机会。”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它总是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突然到来,而在你准备稳妥后瞬间消失。把抓住机会,等于将你有限的时间翻倍,而抓不住,成功的概率不但渺茫,甚至会落到“落水者”的下场。
现在,不妨检验一下你是不是这种人:目前你并不热衷于你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甚至有了换工作的念头。你总觉得老板不对、主管不对,甚至抱怨同事不好相处,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地抱怨,却从未觉得自身有问题,你认为世界对不起你。倘若你是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想法,毫无疑问,你正面临着巨大的人生危机。
公司提供给你的平台实质上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是公司的错、老板的错,而是你的错。机会有时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忽略了它,不觉得它是机会。在具备成功潜质的人眼中,世间处处都是机会,而在普通人眼中,只有“天上掉下的馅饼”“走路捡到一百万”“买彩票中大奖”等如浮云一般的妄想才是机会。如果不想让时间总是在你意识到它珍贵时流逝,那么就让你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意义吧。
机会需要紧紧地抓住,但有时也需要等待。这种等待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空等、无目的性的傻等,而是利用等待的时间去观察、发现,让机会在你的培育下成熟。从前,有阿呆、阿土两个渔夫,他们都是十分质朴、憨厚之人,却梦想着哪天成为富翁。一天,阿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离他居住的地方不远处的小岛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种了49棵朱槿。其中一棵开红花的朱槿树下埋着一坛黄金。醒来后阿呆很兴奋,按照梦中的画面划着小船去了那座梦中的小岛。
果然,小岛上有一座种着朱槿的寺庙。不过,当时正值秋天,朱槿只有到春天才能开花。阿呆为了找到那棵开着红花的朱槿,就在寺庙里度过了寒冬。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朱槿花也一一盛开了。但让阿呆失望的是,朱槿的花都是淡黄色的,没有红色。而寺庙里的僧人也告诉阿呆,从来没有见过朱槿开红花。
垂头丧气的阿呆悻悻地回到了家里。不久之后,阿土得知了阿呆的梦,便花了几文钱买下了阿呆的梦。不巧的是,阿土抵达岛上的寺庙时也正逢秋天,所以他也在寺庙里住了下来,等到来年春暖花开。
到了第二年春天,朱槿花争相开放,寺庙里一片绚烂。这时,苦苦等待的阿土有了收获,他发现那49棵朱槿中果然有一棵开着艳丽无比的红花。激动不已的阿土马上带着工具来到那棵朱槿树下,挖出了一坛沉甸甸的黄金。后来,阿土成了他们村里最富有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阿呆已经看到了朱槿花,却没有等到它开红花,他之前的时间也都被浪费了。阿呆与阿土成为富翁的梦想只相隔一个冬天,但两人的命运最终却有着天壤之别。
等待不是煎熬,而是孕育机会的土壤。你是否有过因为焦急而错过最佳时机的时候?现在,好好沉淀自己,稳定自己的心绪,让自己在必要的等待中“荒废”时间,也许“荒废”过后,你得到的将是耗尽一生时间都未必能获得的财富。
时间一去不返,机会稍纵即逝,有时间就有机会。要珍惜时间认出机会,别让机会溜走,要时刻准备着把握机会,才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迎娶”机会。即便没有机会,也要有创造机会的魄力。时不我待,切莫在机会错过后喟然长叹,切莫在年华流逝后徒然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