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白话观无量寿经
22107000000010

第10章

【经文】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花想。令其莲花,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花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花,具有八万四千大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其台。此莲花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花座想’,名‘第七观’。”

佛告阿难:“如此妙花,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妙花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百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释】

脉:本意为“血管”、“脉搏”。引喻为“像血管一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如山脉、一脉相传、一脉相通等。经文中的“脉”意谓叶脉。

盖:在佛教中,“盖”有以下几种含义:1、佛教用具:亦称“天盖”、“宝盖”,是佛或菩萨像中的装饰品,筒形圆盖,一般用丝绸或缎子做成,既能防尘,又可增加一种威严气氛。《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毗沙门天王手执七宝之盖,处虚空中,在如来上,恐有尘土如来身。”2、笠盖:僧人用来遮雨的雨具,有竹制和叶制的两种。3、“烦恼”的异名,意谓覆盖世人善心,使人流转生死而得不到解脱。《法界次第初门》卷上:“盖以覆盖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不得开发。”

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梵语,装饰用的宝物名称。

幔:指帐幕。

夜摩天:全称“苏夜摩”,意译“焰分”、“时分”、“善分”等。佛教用语。六欲天之一,据说在三十三天之上十六万由旬。此天不分昼夜。永远光明灿烂,在此天中随时随地都可感受到快乐。《佛地经论》卷五载:“夜摩天者,谓此天中随时受乐。”

本:根据、根本、本来。

法藏比丘:“法藏”,佛教用语。通常有两种含义:1.指佛法性含藏有无量功德。《无量寿经》卷上:“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嘉祥《无量寿经义疏》:“名理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障既除,明现已心,故曰受持”。2.指佛法含藏有无量妙义:《法华经·宝塔品》:“假使有受持,八万诸法藏,班宣如所说,以示亿千人。”唐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另外,我国唐代著名僧人,佛教华严宗的创始人,也名为法藏。据《宋高僧传》卷五、《佛祖统纪》卷二十九、卷三十九、卷四十、《法藏和尚传》载,原籍西域康居(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故姓康,亦称“康藏法师”。其祖累代相承为康居国丞相,祖父时迁至长安定居,父亲被赠为左侍中。法藏17岁在云华寺师从华严大师智俨学习《华严经》,前后9载。曾参加玄奘译场,后因笔受、证义、润文等方面见识不同而出译场。法藏由于武则天舍住宅为太原寺度僧而出家受沙弥戒。在为沙弥时,又深受武后赏识,把《华严经》中菩萨的名号贤首赠予法藏,故又称“贤首大师”、“贤首国师”,华严宗由此又名贤首宗。后为唐中宗、睿宗授菩萨戒,被中宗礼为菩萨戒师,赐号国一,获三品奖赏,分别在长安、洛阳、吴、越、清凉山建五座华严大寺,收藏佛典,建立道场,扩大影响。由此创立华严宗。他广事讲说,先后讲《华严经》30余遍。据传,圣历二年(699)十月,武则天诏于佛授记寺讲新译《华严经》,讲至“华藏世界品”时,“地皆震动”,武则天特下敕褒奖。当天被传到长生殿讲经,指殿前金狮子为喻,武则天“豁然领解”,此即后来所录的《金狮子章》。法藏一生著述宏富,据传约百余卷。现存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指归》、《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金狮子章》、《华严文义纲目》、《密严经疏》、《般若心经略疏》、《大乘起信论义记》等等。他继承和发挥智俨的法界缘起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由“法界”生起,法性本体生起现象。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就其关系来说是“无尽圆融”的,是无区分的统一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世俗世界生于法性,与佛的境界相顺,由此众生与诸佛交彻,世俗世界和佛国世界圆融无碍。法藏的门人甚多,知名者有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人。他所开创的华严宗,由弟子新罗国审详传入日本。

法藏比丘: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曾为比丘,是为法藏比丘。据《无量寿经》讲,过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因听闻佛法而发愿修行,后便抛弃了王位,出家为沙门,法名法藏。法藏比丘曾发48个大愿心,并表示,只要有一条不实现,他宁肯不成佛。后来由于他用心修持,功德圆满,果真成了佛——阿弥陀佛,他所发的48个大愿心也都一一成为现实,建立了一个无有众苦,但具诸乐的美妙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何人,凡是听闻、持念他的名号并起信、发愿往生到他的西方净土去,他都会全部把他们接引到这极乐世界去享受无上快乐。

【译文】

佛陀告诉韦提希:“想见到阿弥陀佛者,应当生发观想的意念,观想七宝地上的莲花。这些莲花的每一片莲叶上都放出百种宝珠的光芒;每一叶上有八万四千条脉络,犹如天然的图画;每一条脉线上放八万四千种光,了了分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小的花叶有二百五十由旬大。一朵莲花有八万四千片莲叶,每一片莲叶间装饰着百亿颗摩尼珠,每一颗摩尼珠玉,都能放射出千种光明,其光如同一个硕大无比的用七种宝贝合成的天盖,罩照着整个地面。

“莲花台是释迦毗楞如意宝做成的,上面还装饰有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等宝物。在这莲花台之上,自然而有像四根柱子一样的宝幢,每一宝幢都好像百千万亿座须弥山一样高大庄严;宝幢上的宝幔如夜摩天宫一样光明灿烂,因为它上面装饰有互为映衬的五百亿微细精妙的宝珠;每一宝珠上都放射出八万四千种光,每一光又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金色;每一金色照遍极乐净土的每一角落,随处变幻不定,现出种种异相。有的变为金刚台,有的变为真珠网,有的变为五彩云……这些金色,在极乐净土的四面八方、各个方位随时随意变化显现,所显现的都用作佛事。这就叫做‘花座想’,为观想法门中的‘第七观’”。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如此这般美妙绝伦、神奇无比的莲花,本是由于阿弥陀佛在做法藏比丘时所发愿心之力成就的。所以,如果想观见阿弥陀佛,就应当先修行此‘花座想’。修行‘花座想’时,不得心存杂念,意念必须集中,所有的一切都应详细观想:每一片莲叶、每一颗宝珠、每束光芒、每一座花台、每一柱金幢都应清楚明了,不能遗漏万一,如同在镜子中观察自己一样。如果修行成功这一观想法门,就可以灭除五百亿劫生死轮回之苦,必得以在将来之世往生极乐世界。依照我的教授而修行此观想的,就是正确的观想法,若按其他方法观想,就是不正确的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