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审,字德详,是陈州宛邱人(今河南淮阳)。他原姓符,单名一个存字。父亲符楚,是唐陈州(今河南淮阳)牙将。幼年时的符存好动不好静,常缠着父亲学习武艺。长大以后,出落得手脚利索,身手敏捷。由于从小尚武,他学得十分重义气,爱打抱不平,加上他为人机警,足智多谋,谈论兵法,头头是道,因而在陈州的青少年中颇有名气。
陈州有名官妓,貌美出众,在一次应酬上结识了符存,对他一见钟情,很快就与之打得火热。两人吹拉弹唱,如漆似胶,好得如一人一般。后来一位恶少也看上了这名官妓,仗着自家钱多,常来纠缠。官妓由于身份所限,不得不与之应酬。符存喝不下这口醋,就和他争斗起来,失手将对方打死,自己也锒铛入狱。这时他的父亲早已死去,家中没有什么亲戚能在官府中说上话。符存打死人命证据确凿,很快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官妓为了救他,亲赴陈州主将那里献艺卖身。主将很高兴,令她弹唱歌舞,以佐自己酒兴。正在兴头,忽见官妓把琴一抛,发出一声长叹。主将略有醉意,见状问道:“好好的,你为什么叹息,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官妓回答道:“我这曲子是合唱之调,须得男女配唱方才尽得其妙。一人唱着索然无味,故而叹息。”主将不懂乐理,闻言说道:“那你就找一个人与你合唱便了。”官妓说道:“妾有一个旧识叫符存,常与妾击鼓伴唱,其声高昂激越,无人可比。不过他犯了杀人之罪,已被押赴刑场,不知大人能否网开一面,令他来击鼓助兴。”主将道:“杀人放人还不在我一言,既然你说他唱得好,我就免了他的罪,召他来与我助兴。”说完传令速到刑场放人。
这时已到了正午时分,符存就要被开刀问斩。他手指一堵土墙向监斩请求道:“小人无父无母,也没有什么至亲,我死后不会有什么人来替我收尸,请大人将我斩于那座土墙之下,若得土墙覆尸,是我孤魂之幸也。”监斩官素知他的为人,很为他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感痛惜,竟破例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一来,不免耽误了一些时间,等监斩官下令开斩时,恰好主将的赦令传到,符存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从此他吸取教训,不再任性胡为。
乾符末年,由于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各地军阀的残暴掠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河南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纷纷揭竿而起,向统治阶级发动了进攻。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官僚地主和豪绅勾结到一起,纠集了反动武装与农民军对抗。精通武艺,熟知兵法,而又豪侠仗义的符存被推举为领袖。这时,由起义出身的同郡人李罕之被唐政府授予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刺史,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多方联络各地的武装,符存率领的地主武装也在他拉拢之列。符存为了能在晚唐混乱的世道中谋得一个出身,便投靠了李罕之。
中和末年,割据蔡州的秦宗权率军进攻光州,李罕之抵挡不住,放弃州郡率众奔了诸葛爽。符存追随他来到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与秦宗权多次交战,均立有战功。光启元年(885年)诸葛爽死去,河阳的众将企图吞并李罕之的军队,他只好率部退出河阳,驻守怀州(今河南沁阳)。符存当时不在河阳,不能与李罕之一同退走,只好率手下人马投靠了李克用。李克用十分高兴,收他做了义子,赐名李存审,命他掌管义儿军。这一年,李存审刚好21岁。
李存审性格沉稳,处事谨慎,李克用十分喜欢他,经常要他处理军中各种事宜。李存审不负所望,将每件事都处置得井井有条,更博得李克用的欢心,对他恩宠有加。从此以后,李克用东征西讨,总将他带在身边,以备随时参谋顾问。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三月,李克用大举兴师讨伐赫连铎。赫连铎是吐谷浑人,乾符五年冬天乘李克用之父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出讨党项时袭占了振武,与李家结下仇怨。两年以后,李克用父子在赫连铎和幽州李可举等数镇军队的逼迫下,举族逃入鞑靼部,李克用的据点云州亦为赫连铎所有。赫连铎还不知足,一心要将李家父子置于死地,秘密派人贿赂鞑靼首领,离间他与李克用父子的关系,幸亏李克用临危不惧,召集诸位首领到草原上打猎,亮出百步穿杨的过硬功夫,使鞑靼人心服口服,不敢对李家父子稍有不利。从此李克用对赫连铎更加憎恨,发誓不夺回振武和云州决不罢休。早些年间,李克用一直忙于镇压黄巢领导的农民军,巩固在河东的统治地位,扩大在唐朝政府中的影响,无暇对付赫连铎,如今实力已具相当规模,在河东也站稳了脚跟,心愿大多实现,唯独赫连铎这个仇敌还未铲除,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于是他调动军队西征赫连铎。
李存审随侍李克用身边,一边帮他出谋划策,一边注意保护他的安全。进攻云州东城时,由于城内的人顽强防守,连攻数日也未能攻下。李克用心下焦急,亲自出马来到城下指挥攻城。恰在此时,赫连铎派出的援军赶到东城从沙陀军背后发起攻击,城内的守军也借势杀出。城中一员吐谷浑将领十分骁勇,拍马直取李克用,李存审纵马持枪拦住厮杀,敌将打他不过,呼喝一声,竟群起而攻之。李存审毫不畏惧,一条枪左盘右刺,上下纵横,敌人纷纷落马。而他在混战中也负伤多处,鲜血染红了战袍。
在李存审和众将士的努力下,不但将敌人的援军打退,而且杀退了城中的敌军,并乘势占领了云州东城。战后,李克用亲自为李存审验伤,见他胳膊各挂彩一处,右前胸中了一箭,大腿上中了一刀,共受伤四处。李克用非常心疼,亲自替他敷药裹伤,百般问候。李存审很是感激,颤声说道:“为臣侍主,自当忠字为先,为子侍父,更应孝字当头。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臣为子的本分,父王如此待我,我真不知如何报答才是!”从此,他对李克用更忠心耿耿。
乾宁初年,李克用大军讨伐幽州的李匡俦,双方在居庸关展开激战。居庸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燕军在此集中了大批兵力,如果正面作战,定会损失极大。李存审建议一部分军队在正面向燕军挑战,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军队抄小路从山谷间绕到居庸关背后,出其不意,前后夹击,不但能夺下居庸关,而且能减少损失。李克用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先锋官李嗣本在关前挑战,与燕军缠斗,令李存审率五千精锐步兵由小路包抄居庸关。他率领这五千精兵在荒野中行军一个昼夜,终于在第二天下午迂回到了居庸关背后,出其不意发起进攻。燕军腹背受敌,大败而逃。
乾宁二年(895年),李存审跟随李克用讨伐州,当时州的劲兵都屯驻在龙泉寨。龙泉寨的四面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李存审亲率步兵在夜间攀崖而上,于黎明前发起攻击,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山口。大军在他开辟出来的道路上一涌而入,一举攻克龙泉寨,顺利夺回了州。大军凯旋,李存审因功被授予检校左仆射之职。
天三年(906年),李存审被授予蕃汉马步副指挥使,协助李嗣昭收复潞州。天五年,跟随李存勖与周德威一道在潞州夹城大破汴军,解救了潞州之围,因功授检校司徒、忻州刺史,升任蕃汉马步都指挥使。七年,加检校太保,充蕃汉副总管。八年,李存勖率晋军主力与梁军大战柏乡,因李存审谨慎多智,故留他防守晋阳。后来又接替李存璋担任了赵州刺史。
天十年,李存勖集中全力,进攻幽州的刘守光。梁太祖朱全忠以为有机可乘,引军渡黄河,号称五十万,攻打镇、定二州。负责留守的李存审手下只有史建瑭和李嗣肱两员大将,兵力只有数千人,形势十分不利。有人主张退却,李存审说:“吾王正在北方作战,将南方之事交付我们处理,怎能一见敌人就跑呢?虽然梁军人多势众,看似强大,只要我处置得当,也并非不可战胜。”亲自挑选八百精锐骑兵,带领二将赶往信都(今河北冀县)。他自率二百驻扎下博桥,命二将各率三百去搜索梁军的散兵游勇,然后再到下博桥会合。
第二天,史、李二将各抓获了二百来个打草砍柴的梁军回到下博桥。李存审吩咐将绝大部分都杀死,只留下几个人,砍掉他们的一条胳膊,放他们回去,告诉他们说:“回去告诉朱温,晋王大军已到,等着受死吧!”然后又命二将各率几百名骑兵,穿上梁军的服装,在傍晚时混入梁军大营,杀人放火,乱放弓箭,闹腾一阵,扬长而去。梁军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被砍断了胳膊的梁兵又跑了回来报告:“晋王大军到了。”朱温不辨真假,慌忙烧营逃走,沿路丢弃的军资物品数不胜数。当地农民痛恨梁军掳掠,见他们溃逃,都拿起锄头追杀散兵。梁军慌如惊弓之鸟,以为是晋军,更是怕得要命,跑得越发快了。等朱温得知晋军不过八百来人,主将是李存审,而想整军再战时,已经乱得不可收拾了。李存审因功遥授邢、磁等州团练使。因为邢、磁等州尚在梁军手里,李存审虽领其州而不得到任,故而遥授。
天十二年,魏博镇节度使贺德伦派人送来书信和礼物,表示愿奉李存勖为主,合力对付汴梁。李存勖派李存审率先锋军驻屯于临清(今山东临清县),伺机进讨汴梁。李存勖自己率领主力部队从晋阳东下,到达临清,与李存审会合。朱全忠闻讯,派大将刘来争夺魏州。六月,刘驻军于莘县,李存审率镇、定之师驻屯于莘县西面三十里处,两军对垒,一日数战。同年八月,因为贝州(今河北南宫县东南)刺史张源德拒绝晋军入城,不肯听从李存勖的将令,又与刘互相勾结,企图投靠汴梁,李存勖调李存审率师进攻贝州,杀死张源德,控制了沧(今河北沧县东南)、贝的交通要道。
第二年二月,李存勖扬声回晋阳,实际上到贝州慰劳军队,命令李存审留下守营。刘误认为李存勖已经回到晋阳,乘虚来取魏州。李存审悄悄拔营随后追赶,到达故元城列好军阵。刘进攻魏州不利,反被晋将李嗣源所败,正懊恼之际,又见李存勖指挥大军杀到,连忙率军撤走。撤至故元城,迎面碰上李存审率领的、摆得如铜墙铁壁般的大军,截住厮杀,被打死打伤一半,剩下的四散奔逃,连刘也夹在士兵中抱头鼠窜。李存审乘胜进军,先后收复了澶、卫、磁、等州。同年秋季,邢州与沧州相继投降,李存审因功荣升检校太傅、黄海军节度使,兼领魏博马步军都指挥使。第二年又升任宰相。
天十四年冬季,李存勖意欲大举进攻汴梁(今河南开封),灭掉朱梁政权。他派李存审为先锋进攻汴军的杨刘城。时值深冬,黄河上的冰已结了数尺厚,李存审率领的晋军悄悄地溜过冰面,摸到了杨刘城。汴军正蒙头大睡,毫无防备,阻碍敌方进攻的鹿角尽皆被晋军破坏,濠沟也被晋军填平。晋军齐声呐喊冲入城中。汴军从睡梦之中惊醒,慌慌张张地寻找衣服和刀枪,许多人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上,就被晋军杀死。守将安彦之只来得及披上外衣冲出屋外,就被李存审用剑逼住,乖乖举手投降。这一场偷袭,三千梁军被杀死五百,余下的二千五百人束手投降。晋军乘胜进驻麻口。
当时汴梁大将谢彦章驻扎在行台村,李存勖常常私下带领亲兵和亲将到敌营前挑战,遇险数次,每逢这种情况,李存审总是要严加谏阻。李存勖嫌他扫兴,往往乘其不在时偷偷出营,一边走还一边说:“快点,快点,千万别让老头儿发现了。”有一次,李存勖又偷跑出营往汴军挑战,李存审闻讯赶到营门拦驾,他诚恳地劝说道:“大王立志要兴复李唐社稷,应该为了天下苍生珍惜自己的身体。举旗向敌人挑战,挥剑刺杀敌人,对我们这些战将来说固然是值得称道的事情,但对大王来说,并不是什么可以用来歌功颂德的事,这些事情以后就交由臣下处理吧!古人尚知不以贼遗君父,臣虽不武,胆敢不替大王担忧?”李存勖闻言,立即勒马回营。
同年十二月,晋梁双方大战胡柳。因为大将周德威父子阵亡,晋军士气不盛,李存勖也想退兵。李存审与李嗣昭等人坚决反对,主张与汴军决一死战。李存审和他的儿子李彦图冒着枪林箭雨与汴军拚死搏斗。傍晚时分,他们率领的银枪效节军大败梁军于土山之下,李嗣昭等人也将汴军的阵营冲乱,众将士一鼓作气,终于将梁军杀败,取得了胡柳之战的大捷。
天十六年春季,李存审接替周德威担任了内外蕃汉马步总管,在德胜口建筑南北二城,控制了黄河渡口。七月,汴军大将王瓒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渡河进攻澶州(今河南清丰西),李存审率军与之接战,将王瓒打退。王瓒转到德胜的上游渡口杨村渡,在那里修筑了营寨,顺流而下进攻晋军。虽然形势对李存审颇为不利,然而他并不慌张,加强防备,严密监视,伺机与汴军交战,相持一年,大小共有一百余仗,晋军很少失利。
天十七年,汴将刘进攻河中的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朱友谦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令李存审和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及代州刺史王建及率师赴援。九月,晋军到达河中,一日之间五万大军全部渡过黄河。梁军没有料到晋军会这么快就越过黄河,毫无思想准备,不由得大感慌乱。当时河中久臣于梁,人心不齐,有的人愿意继续听命于梁,有的人希望臣服于晋。晋军五万大军一到,粮食供应顿时紧张,米价暴涨,人心不安。李嗣昭担心拖延时久河中将士会有反覆,主张速战速决,李存审也有同感,于是商定第二日与梁军交锋。当天傍晚,夕阳西下,西半天残阳血红,而西南角的天空上却莫名其妙地集结了两股黑云,形状怪异,好像两只斗架的公鸡。军中的望气者说道:“云如斗鸡,主战阵之象,明日一战,于我军非常有利。”李存审喜道:“我方打算决战,云气就对我极为有利,一定是上天在庇护我们。”于是检阅军队,宣告吉兆,一时群情振奋,誓死消灭梁军。
第二天黎明,晋军在南,河中军队在北,联合向梁军发起了进攻。梁军倾营而出,与晋交锋。河中军队一向畏惧梁军,才一交手,就往后退。李存审见势不妙,急派李嗣昭率精锐骑兵前往增援,自己率领其余的晋军向梁军猛攻。他一手持枪,一手挥剑,冲入梁军阵营中左挑右刺,一连杀死汴军三名猛将。晋军将士见主将亲自上阵,无不奋勇,个个争先。汴军在晋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立脚不住,连连后退。这时,李嗣昭的骑兵也稳住了河中军的阵脚,转入反击。两下一夹击,梁军抵挡不住,被晋军杀得大败,一溜烟逃回营中,闭门不出。晋军欲一鼓作气攻下汴军大营,却被乱箭射回。
几日以后,梁军仍是闭营不出。晋军前往挑战,他们装聋作哑,只是不理。晋军强行攻营,他们就乱箭射出,使晋军无法接近。李嗣昭到底年轻,急得团团乱转。李存审却不慌不忙,仔细思考破敌之策。他想梁军之所以坚闭不出,无非是因为知道出来是死路一条,不如凭营坚守,还可以苟延残喘一阵。假如放开一条生路,梁军就会弃营逃窜,在野外尽可由我随意收拾。想到这,他对李嗣昭说:“我起初担心刘占据渭河,所以决定要将梁军聚而歼之。现在他们打了败仗,一门心思想要逃命,只是担心我军追赶,所以龟缩在营内不敢出来。常言说困兽犹斗,我们不可不防。不如给他们放开回汴梁的路,乘他们撤退,再进行追赶,自可大获全胜。”李嗣昭同意。于是二人命令军士出营砍柴打草,装出懈怠的样子,又命王建及率领一部分将士牵着战马到草地上放牧。
刘探听到了这个消息,认为是突围的绝好机会,立即整顿军队悄悄撤出大营。为了防止晋军发觉,他连帐篷、旗帜都不让拆除,可他哪里知道这一切都在李存审的掌握之中。梁军刚撤出大营不久,忽听身后传来一声炮响,大批晋军跃马挥刀追杀过来。刘等人大惊失色,率先打马奔逃。众人跟着逃命,谁也不肯停下来抵挡。晋军一边呐喊一边追杀,打得十分痛快,一直追到了渭河边。刘和他的副将尹皓在亲兵的掩护下,抢了一条小船逃过河去。其他梁军将士不是被晋军杀死,就是被晋军生擒活捉。这一仗,梁军损失兵员五万,遗失的兵仗辎重不可胜计。刘逃回汴京,被梁主大骂一顿,削职为民。他不胜忧恚,不久发病而卒。李存审与李嗣昭乘胜略地至奉先(今陕西蒲城县),拜谒了唐朝皇帝的陵墓方才返回。
天十八年,镇州的张文礼私通汴梁,李存勖派军讨伐,大将李嗣昭与李存进等人相继战死。李存审于第二年接任主帅继续攻打镇州。镇州城高墙厚,军将悍勇能战,李存审连续发动数次进攻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反而损伤许多将士。他正在大伤脑筋,忽然城中缒下一名军士,自称是张文礼的部将李再丰的亲信,奉命前来送信。李存审打开一看,原来李再丰向来与张文礼不和,多次受到张文礼的责打,情愿里应外合,献出城池。信中还说他不愿随波逐流,背叛晋王,早就盼望王师赶到,救他出于水火之中,言辞恳切,忠心可表。
李存审仔细询问了那名军士一番,见他的回答毫无破绽之处,而李再丰与张文礼不合的情况也在他掌握之中,于是约定第二天夜晚子时里应外合,共破镇州。众将认为过于冒险,纷纷提出反对意见。李存审说:“这是破镇州城的唯一机会,不可过于犹豫而错失良机。我意已决,大家不可再言。”传令众将出去准备。
第二天半夜时分,李存审的晋军悄悄摸到了西城门外,厚重的大门沉重地打开了,晋军发一声喊冲入城去。李再丰的亲信将士都集结在城门里等待着,他们一见晋军冲入,立即分成数股,率领着晋军分别杀向府衙和各战略要点。许多晋军登上城墙,分头往其他城门冲去。守城的镇军没有提防,很快被晋军杀败,很快,四座城门都掌握在晋军的控制之中。这时张文礼已经死去,他的儿子张处球自任留后,住在府衙,被骚乱声惊醒,急忙穿好衣服,来到大堂,这才知道晋军已破了镇州。他惊得手足无措,怔了半晌才想起要逃跑,然而等到他召齐家人,收拾了金银细软准备出逃时,李再丰已领着晋军包围了府衙。
李存审大破镇州,生擒张处球,一面飞表送往晋阳,派人将张处球押往晋阳献俘,一面张贴露布,公告天下,镇州下辖各地纷纷表示臣服。李存勖大喜,下诏授李存审为检校太傅、兼任侍中,派人飞马赶往镇州宣旨。第二年正月,李存审班师回朝,李存勖还亲自出城迎接,来到他的住宅设宴张乐,以示奖励。
李存审大破镇州再立奇功,引起了另一员大将郭崇韬的不满和嫉妒。他本是李克用的兄弟李克修的帐下亲信,李克修死后才归了李克用,其军功和声望均不如李存审高。然而他为人机警,言辞敏捷,很得李存勖的看重,李克用一死,他便倍受重用,成为李存勖的亲信爱将。他担心李存审一旦受到晋王的宠爱,势必会影响自己在晋王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想方设法将李存审排挤出朝。恰在此时,契丹进犯北部边境,李存勖召大臣商议遣将出兵之事。郭崇韬启奏道:“汴寇还未平定,李继韬又背叛了我们,北边捍御契丹之事,非李存审不可。”李存勖同意,派中使前往宣谕。
当时李存审已经是61岁的老人了,卧病在床,身体十分瘦弱,对远征北方深感精力不足,况且他知道晋王不久就要攻克汴京,灭掉朱梁政权,很想在有生之年为这件对李家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上出点力量,看到这历史性的一瞬,所以写了一道表奏交中使带回。上面写道:“臣一生报效大王父子,从不敢有半分违逆,实在因为重病缠身,无力承担大任。希望大王另择贤良,以免误了大事。”
李存勖览表,意欲改换他人。郭崇韬说道:“存审虽然抱病,却非不治之症,不过是人老体衰罢了。他为人谨慎,凡事以大王事业为重,担心自己老迈无法承担大任,故而百般推辞,如此忠心,又怎能打败不了契丹呢?其他将领虽不乏英勇善战之辈,但说道足智多谋,谁也比不过存审。我看还是派他去合适?”李存勖听了他的话,感到非常有理,于是下诏令李存审以本官充任幽州卢龙节度使,到镇州赴任。李存审无奈,只好带病出征。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自立为皇帝,国号为唐,又加封李存审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食邑一千户,赐号忠烈扶天启运功臣。
同年十月,晋军平梁,李存勖迁都洛阳。消息传到镇州,李存审又喜又忧,倍感交集。他心想自己身为大将,是先王李克用时代的元老勋臣,却不能参预收复中原、匡扶唐室的重大军事活动,真是白活了一世。这样想着,不由郁闷难当,旧疾再次发作,于是坚决要求入朝求医。郭崇韬此时以平梁之功位居宰相,权倾一时,朝中无人能比。他自忖功名人望皆在李存审之下,若放他回朝,肯定要与自己平分秋色,所以百般阻挠。李存审的妻子郭氏是郭崇韬的族亲,流泪指责道:“吾夫为国家奔波数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与公又是同乡姻亲,你就忍心让他一大把年纪死在北荒?你怎么会如此无情无义!”郭崇韬听了,满面惭红,可就是不让李存审返京。
第二年春季,李存审的病更重了,一再上表请求归朝。他在表奏中说道:“臣年轻时就随先皇驰骋疆场,未尚有片刻分离。如今年事已高,病体沉重,恐怕活不了多久。臣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活着回到京城,再见陛下一面。希望陛下念在臣尚有些许归劳的情分上,允许臣重返中原。”章奏递到洛阳,都被郭崇韬扣押。李存审伏枕叹道:“老夫历事二主,总共有四十年,有幸目睹天下统一,边远荒野之地的蛮夷都能进京朝拜,面见圣颜,那些文臣武将,侍从亲随,哪一个不侍奉我主登级即位,惟独我被隔绝北荒不得参预,难道这就是我的命吗?”
拖延至三月,李存审的病势更加沉重,眼见已经不起。郭崇韬这才奏请庄宗李存勖允许李存审入京朝见。四月,庄宗下制授李存审宣武军节度使、诸道蕃汉马步总管,征其入朝。诏书还未到达,李存审就在五月十五日病逝于幽州的官舍。终年63岁。临死时,他面向南方,大叫“皇上”数声,瞪目而亡,真是死不瞑目!李存审御下有恩,为政平和,深受将士和百姓爱戴,他的死在幽州引起很大的震动,家家挂起白幡表示哀悼。
李存审临死时留有遗表一份,陈述不得面见圣上之苦,说生前不能遵照先皇遗命侍从陛下,希望允许自己死后葬在太原,到地下向先皇请罪,言词凄婉,字字悲怆,交给了从洛阳来幽州侍疾的妻子手里,告诫她一定要亲自呈给皇上。郭氏悲愤万状,不顾杀头之罪勇闯宫门,终于将遗表呈到庄宗手里。庄宗览表震惊,回想起李存审一生的汗马功劳,不由伤痛万分,泪流满面,下令废朝三日,追赠李存审为尚书令。
李存审少年即在军中,机警多智,行军出师,法令严明,决策制胜,从不遗悔,功名与声望与周德威相仿,是五代时期著名的良将。虽然功高盖世,位居高官,他却从不恃权傲物,常常教育子女道:“我本出自寒家,少小时携一把宝剑闯荡江湖,四十年间,位极人臣,其中的临危患难,虽万死而无一生。”于是脱掉上衣露出身上的伤疤,只见箭伤一百多处,刀枪之伤亦不下数十,真是伤痕累累,令人触目惊心。他的子女们都以奢侈为戒,不像其他功臣子弟那样纨绔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