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有句名言:“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有类似说法:“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就说钱穆吧,那是绝对的能人,博闻强识,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不下10小时,孜孜矻矻、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学者张自铭评价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历史学家孙国栋爷说:“钱先生研究、讲学、教育、著述兀兀80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规模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
钱穆的小老乡兼干侄子钱钟书,也是绝顶聪明,天资极高,少人能比,但弄起学问从不耍滑偷懒,肯用笨功夫,舍得下笨劲。进入清华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每日里,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里,抄抄记记,梳理勾陈,乐不思蜀,甘之如饴。在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里,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汪洋恣肆,博大精深。那就是他下了一辈子笨劲的结果,无怪乎钱钟书谈到自己的治学心得时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相比较而言,这个世界上,对智商要求最高的行业非科学家莫属,就像爱因斯坦,那是典型的能人,是超级能人,可是,下笨劲最多、最扎实的还是科学家。通常,一个科研思路提出后,要验证其是否正确,那就得一步步去试验,排除各种错误的可能,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稍有一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就可能会全军覆没。
陈景润要摘取哥德巴赫王冠上的明珠,光靠聪明是没用的,就要靠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的演算推进,几大麻袋演算纸就是最好例证。杨振宁、李政道为了证实他们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理论,曾连续几个星期不出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枯燥的实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试验,为了选择合适耐用的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这种不厌其烦、不怕重复的笨劲,终于使他获得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写小说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作家们坐在书斋里,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只要有点聪明劲就行了。其实不然,写小说既是能人操持的活,也是需要下笨劲的活,一部长篇小说写成,照样把人累个半死——而像曹雪芹那样写书累死的作家,也不乏其人。他们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电脑,一遍一遍地修改增删,四处查阅资料,反复深入生活,这都需要笨劲,没啥捷径可走。
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最聪明的一个,二十多岁就成名了,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
推而广之,不论干什么,要想取得成功,要想出人头地,那就得像钱穆说的那样,能人偏下笨劲,能人肯下笨劲,能人善下笨劲。举目四望,能人太多,但肯下笨劲的能人太少,这就是为啥许多能人与成功无缘的原因。反之,如果一个人既聪明过人,又肯辛劳付出,既睿智超群,又舍得下笨劲,他要是不成功,老天都不答应,或曰: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