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掌声总在成功后
21804600000022

第22章 杰出都是“熬”出来的

坊间有一本书《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卖得挺火,我翻了翻,觉得所言固然都有道理,但毕竟“伟大”离我们老百姓太远,没法学,对平民百姓而言,能做到“优秀”就不错了,或再进一步,做到“杰出”,也比较可行。不过,即便是杰出、优秀,也不是白给的,同样也是熬出来的,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就“杰出”了。

说到熬,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老话、“熬了十几年才熬了个副科级”的说法。当然,这还都远谈不上“杰出”,要想走到杰出的高度,恐怕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打造。马尔克斯公认是可以盖棺而论的伟大作家,莫言现在还是“杰出作家”,离伟大还有距离。从一般作家熬到杰出作家,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其间甜酸苦辣一言难尽,有低谷,有逆境,摔过跟头,走过麦城,但他毕竟熬出来了。还有那些杰出科学家,没有个几十年的积淀、酝酿,厚积薄发,就不足以成其事,但看两院的那些泰山北斗,看看每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哪个不是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熬,除了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陪伴,还需要足够多的成绩来积累。就说搞学问吧,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学术声望、学术地位都需要长期积累,东西积累够多了,成果积累够大了,人也就自然而然“杰出”了。杰出医生吴孟超,曾获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他的杰出就是来自于50多年里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积平凡为杰出。他的体会是:“治好了一个病人就积累了一分财富。”吴孟超的经历充分诠释了什么叫“积小胜为大胜”,以平凡铸辉煌。毕竟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主要靠的是能“熬”的长劲、韧劲,爆发力倒还在其次。

熬,有时也是在等机会。人的杰出,除了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积累,也要等待机遇的垂青以获得大显身手的战场,所以要在熬的痛苦过程中寻找机会,在熬的漫长岁月里耐心等待。姜子牙熬到八十岁,方遇到文王青睐,成了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躬耕于山野,幸遇刘玄德三顾茅庐,才把文韬武略用于战场,造就三国鼎立局面,自己也杰出了一把。袁隆平熬过十年浩劫,终于等到科学的春天,把杂交水稻事业不断推向高峰,他自己也成了杰出的科学家。反之,光绪皇帝则因为没有熬过西太后,死在老太婆前边,一辈子苦于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窝窝囊囊,仰人鼻息,终于与杰出无缘。

有人觉得“熬”起来很痛苦,譬如熬鹰、熬夜、熬年头、熬资历,所以就有“备受煎熬”“苦熬岁月”这样凄凄惨惨戚戚的词。没有希望、没有奔头的“熬”,确实很痛苦,度日如年。但是,一个人如果痴迷于事业,钟情于工作,关注于目标,他就会觉得“工作着是美丽的”,就会甘之如饴,乐此不疲,很享受熬的过程。于是,在熬中成熟,在熬中蜕变,在熬中升华,在熬中成为杰出人物。

怎么“熬”出个杰出?办法很多,各人都有自己的高招。依我管见,保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竹子一样的韧劲,骆驼一般的耐力,能伸能屈的性格,不急不躁的品性,拿得起放得下的襟怀,站得高看得远的眼光,有了这几样,你想不“杰出”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