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史玉柱的资本
21803400000003

第3章 谈战略:聚焦、聚焦、再聚焦(3)

他们做的最重要的营销举措就是细分市场,当时流行的饮料有红牛——功能型饮料;星巴克——高档咖啡店;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王老吉的做法是开辟出“预防上火的饮料”,也就是清热饮料,切入点是清凉好喝,最重要的是预防上火。所以也就有了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

他们在宣传上紧紧抓住“预防上火”的中医理念,谁都怕上火,尤其是聚餐过后,王老吉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在这个领域,人们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王老吉。在占得了市场之后,王老吉还要这把“火”再烧旺一点,他们联合了广东到香港、澳门等17个凉茶品牌,把凉茶申请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的概念又凸显而出。

价格战是细分市场最基本的套路和原则,在战略选择的时候,价格很重要,同类商品没办法保持差异时,价格战就可以帮你取胜。以淘宝商城的店铺为例,同类商品中,更便宜优惠的店铺的销量会高上许多,同样的东西你卖100元,我卖95元,这就是细分市场。但是要注意价格战打好不容易,并不是降价那么简单,若比降价很容易把自己比得元气大伤,价格战还是要从全方位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价格政策。

7.先做强再做大,先学会省钱再学会花钱

史玉柱在33岁那一年,被《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8位,而这一年离他靠4000元创业起家仅有6年时间。这时的他是一个“著名的成功者”。从“著名的成功者”到“最著名的失败者”,史玉柱也只用了3年时间。少年得志、轻松拥有巨人集团并因推出脑黄金而名噪一时的史玉柱,因脑黄金保健品管理不善,盲目地扩张而导致市场迅速萎缩。

这次著名的失败源于企业发展太顺利,当时的巨人集团仿佛做什么都能成功,史玉柱便什么都做。后来史玉柱进行了深刻反思,甚至把自己的每一步决策都分析透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反思就是在企业还未站稳时就盲目扩张,最终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失败。

当一个企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创业者很快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开始大规模地冒进,而失去了踏踏实实地做好、做强、做大这个企业的兴趣,等到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与这些企业希望一上手就迅速做大做强不同,马云认为企业“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著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学博士后余世维说:“做企业不要急躁,要练好内功。不要先想着做大,要先做强。企业发展的5个阶段——小、稳、强、大、久。我们的毛病往往出现在‘小’到‘大’,但中间的‘强’不见了,比较冒进,这还是一个浮躁的问题。”浮躁是很多优秀企业的毛病,财务报表上的利润逐月递增,会导致企业家做出盲目的判断,再加上市场的诱惑,就开始扩张、连锁、成立分公司,然而在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往往隐藏着危机。

史玉柱说:“脚踏实地地先做出一家,也是要放弃掉连锁的这种,不要在将来如何做连锁方面做太多的梦,先脚踏实地做出第一家。”史玉柱表示:“做全国性市场,一定要先做一个试销市场,要一点点来,快不得;做成了,真到做全国市场时,要快半步,慢不得!”

2014年年末,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为学员们讲课,他提到:“做大做强似乎是中国企业家的共同口号,但是我很少看到有企业能够通过做大而做强的。”他明确宣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想成功突围,首要任务就是戒除浮躁心理,坚信做强才能做大。

郎咸平随即举例联想,在2001年联想销售额达到200亿人民币时,柳传志提出要在几年之内进入全球500强,前提首先是年销售额必须达到600亿人民币。在这种思路驱使下,CEO杨元庆选择了多元化战略。联想从2001年开始投资互联网、手机、IT三个领域,但结果在这些领域表现不佳,就连在原先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内PC市场,增长率也落后于戴尔电脑。最后联想只好调转方向走国际化,才成就今天的联想。

郎咸平还提到青岛啤酒的案例,此前青岛啤酒定位高端市场,然而却通过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打入各省市的低端市场。为了迅速做大,自1993年到2001年间,青岛啤酒在全国收购了43家啤酒厂,其资产收益率却从1993年的12%跌至2001年的3%。

对于初次创业者而言,学会省钱,恐怕比学会花钱更重要。与史玉柱同时期,同是保健品行业,同样迅速崛起的太阳神,就是因为盲目扩张、胡乱花钱而衰败的。

太阳神公司的战略一直是“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即以保健品发展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但从1993年开始,太阳神将企业原有的战略改变为“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齐头并进”,一年内上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酒店等在内的20个项目,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相继组建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短短两年时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34亿元。然而,这些项目根本就毫无起色,反而拖累了公司的本体发展,导致34亿元血本无归。在完成早期积累步入持续发展的时候,其管理者认为什么领域利润高就盲目进入什么领域,最终使太阳神落入了多元化扩张的陷阱。到1997年,太阳神全年亏损159亿元,最终香港的股价由1996年的每股22元港币惨跌到9分港币。

太多惨痛的教训摆在面前,这是引以为戒的地方,企业先站稳脚跟,才有力气走下一步。这是很多小商小贩都懂的道理,然而一些企业家被出色的业绩冲昏了头脑,殊不知现代企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盲目地连锁、开展新业务的危害非常大,先脚踏实地做好第一家永远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8.业务越简单越好

史玉柱在自己的书里写企业业务方面的问题,他说:“一个企业不是说产品越多越好,不是说产品型号越多越好。其实有一个主打产品,有一个特别大的产品,就够了。产品能少一个就少一个。少的目的是为什么,目的不是为了偷懒,其实就是毛主席说的这个‘集中优势兵力’,集中到一点上去,把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全聚焦到一点上去。”

1998年,史玉柱准备东山再起,他看好了保健品这一块业务,于是便东挪西凑了50万,做出来一款产品,叫脑白金,随即风靡全国。史玉柱吸取了巨人大厦的教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做脑白金。在试点城市江阴,史玉柱亲自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和老太老头拉家常。“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就来自这些无意的“闲聊”。

脑白金的成功有史玉柱超级营销的功力,但是也跟他集中精力全面做保健品的战略有关。不把业务复杂化就是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等集聚在某一方面,然后力求从某一领域、某一专业进行渗透和突破,形成专一优势,用这一个优势去占领市场。问题常常在于,为了扩大利润而增加多条不同的产品线,从企业的发展上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总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1886年,从第一瓶可口可乐诞生伊始,一直到50年前,“一种包装,一种口味”一直是可口可乐笑傲市场的制胜之道。如今可口可乐公司丰富了产品,但生产的还是饮料。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尽管现在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大部分企业都开始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但是其最核心的业务依然不变,在有富足资源的情况下才去拓展业务。如索尼、三星等世界著名的电子公司,都是在核心产品畅销全球后,逐渐站稳脚跟,一步一步地推出新业务的。如今索尼业绩并不好,CEO平井一夫表示可能会砍掉勉强盈利的产品线缩减开支,连索尼手机业务在内都可能不保。

这充分说明了企业业务越简单越好的道理,企业最怕的就是在资金、人力都不够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做新的业务,产品线铺开一堆,每一种销量都不好,这样会拖累企业资金链。你把业务搞复杂了,成本也就上去了,一旦销量跟不上,或者形势突然转变,你陷在里面根本就没有机会出来。

富士康以代工闻名于世界,很多人劝郭台铭,制造业赚钱速度太慢了,代理加工行业的利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很微薄,远不如直接去炒房产、炒地皮,这样很快就能赚到丰厚的收益。但郭台铭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些建议,他说:“如果我的团队一天到晚去学怎么挣快钱和热钱,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再也不会赚慢钱和冷钱了。”

郭台铭的理智与克制让富士康连续八年跻身《财富》500强,富士康到现在都坚持为其他品牌做代工,包括苹果、小米等一流手机厂商都要靠富士康来组装手机,其业内第一的位置无人撼动。

华为总裁任正非发表演讲说:“我们要踏踏实实沿着有价值的点撕开口子,而不要刚撕开个口子,就赶快把这些兵调去另外一个口子,这样的话你们就是希特勒,你们想占领全世界,你们分兵多路,最后就必然是死亡。我还是要强调,企业目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要盲目铺开摊子作战。还是要聚焦在一定的行业,一定的产品范围内,越是在胜利的时候,越别盲目行动。”

任正非强调聚焦,不要把作战面铺得那么宽,否则很容易打败仗。业务的简单并不意味着企业永远只做一种产品,那样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变化。以谷歌公司为例,谷歌以搜索引擎起家,到今天谷歌搜索都是其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谷歌搜索就像一根粗壮的树干,分出无数的枝丫,常见的有谷歌地图、谷歌邮箱等。对于谷歌来说,即便是谷歌地图或者邮箱业务失败了,也丝毫不会影响自家的搜索根基。在这种情况下生长的谷歌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其业务之间相互独立又有联系,业务发展方向清晰明了,是值得企业者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