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的资本
21803100000025

第25章 顺势而为,借力而动(2)

要在企业竞争中获胜,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而不是领导者孤军奋战。管理者一定要善于采取各种手段发挥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提升组织运作效率。只有整个团队众志成城,才最有可能取得胜利。

李嘉诚非常重视自己的团队,他会注意保持自己的团队是一个精英阶层。在李嘉诚的企业中,一些能干的人才都是从人才内阁逐渐进入领导内阁中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实”管理层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30~40岁的少壮派。李嘉诚的左右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聘用了不少洋人。李嘉诚认为,他聘用洋人是因为集团的利益和工作确确实实需要他们,用洋人管洋人,更利于相互间的沟通。

还有重要的一点,这些老牌英资企业与欧美澳有广泛的业务关系,长江集团日后必然要走跨国化道路,起用洋人做“大使”,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和进行海外投资,因为他们具有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李嘉诚说:“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之百地清楚,我也一样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起研究。因为始终应该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这样,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统一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了。”

李嘉诚能够建立他的商业帝国,和他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有密切的关系。李嘉诚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他懂得如何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展现自己的才华。他知道借助整个团队的智慧来进行商业决策,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没有人是真正的“超人”,李嘉诚也不是。“超人”是什么?“超人”就是懂得发挥团队力量的凡人。

那些白手起家,成就辉煌事业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厉害,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懂得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一个人的强大,不仅在于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在于能够凝聚众人的能量。拥有一颗谦虚的心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纳人言,博采众长的人,是最容易成就事业的人。

4.充分授权,给下属自由空间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一名优秀的经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授权和放权。”能否给予员工充分信任,鼓励他们自由发展是衡量优秀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员工们需要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领导人若是能给他们这个舞台便能得到非凡的收益。

在李嘉诚手下,有一位叫周年茂的人,他的父亲是长江的元勋周千和。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李嘉诚就把他作为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送他与其父一道赴外国专修法律。

周年茂回港即进长实,李嘉诚指定他为公司发言人。两年后即被选为长实董事,1985年后与其父周千和一道被擢升为董事副总经理。周年茂任此要职时才30出头。

周年茂任副总经理,去顶移居加拿大的盛颂声的缺,主要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茶果岭丽港城、蓝田汇景花园、鸭删洲海怡半岛、天水围的嘉湖花园等大型住宅屋村发展,都是由他具体策划落实的。他肩负的责任比盛颂声还大,但他不负众望,得到公司上下“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好评。

长实参与政府官地的拍卖,原本由李嘉诚一手包揽,而现在却是长相文质彬彬的周年茂。周年茂外表像书生,却有大将风范,临阵不乱,该竞该弃,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李嘉诚看到他处理得当便都交由他处理。

李嘉诚为了从塑胶业彻底脱身投入地产业,聘请美国人Erwin Leissner任总经理,李嘉诚只参与重大事情决策。其后,长江工业再聘请美国人Panl Lyons为副总经理。这两位美国人是掌握最现代化塑胶生产技术的专家,李嘉诚付给他们的薪金,远高于他们的前任,并赋予他们实权。

生意场上处处存风险,仅仅凭借一个人的智慧,无法考虑周全,商业竞争没有什么情面可讲,所以千万别自信到独断独行。“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项目要如何开发、规划,将风险降到最低,需要不同的眼界,做出不同的分析及判断,从中总结出最详细最完善的策划案。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定要明白下属的能力也尤为重要,他们的能力越强越能带给公司更大的利益。但是会出现一种领导人不愿意放权的状况。有的企业领导人看不出下属的潜力,或者不相信下属的能力,便让其处理一点琐碎的事情即可,自己事必躬亲,这样是非常累的,也不能得到下属的信赖。

有一句话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们要学会充分地给下属发挥的空间,一来他们得到信任就会发挥得更好;二来可以在公司找到一种归属感,倘若一个重要位置的员工却什么都做不了,他是不会在公司长留的。

美国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对部下非常“放任”,公司的很多事情都交给员工去打理。他鼓励员工“先斩后奏”的做法,经常告诉自己的员工:“很多事情你们自己拿主意就好,不用事前向我请示。每件事情都向我汇报会错失掉很多时机。”正因如此,在变幻莫测的投资界,索罗斯一直迎风破浪地前进着。

但是索罗斯原来并不这样,有一次他出差刚回来不到一分钟,秘书就抱着厚厚一摞文件找他签字。里面的很多重要文件因为耽搁而损失了大笔的生意,索罗斯非常生气地说:“部门的经理都在忙什么,这些文件为什么不让他们签,你知道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吗?”秘书回应说:“您曾经说过每份重要文件都必须交给您亲自过目、签字。”

索罗斯听后后悔莫及,连忙召开会议,宣布以后除非天塌下来了才能找他处理,其他的事一概自己解决。这让索罗斯的团队效率变得极高,抓住了很多机会,后来索罗斯还自嘲道:“这帮家伙现在都把我放在一边,不再理我了。”

管理界权威史蒂芬·柯维有一句话:“有效授权也许是唯一且最有力的高杠杆作用行为。”不要觉得员工处理事情就不如自己,我们可以对优秀的员工进行格外培养,给他们一些重要的事情处理,锻炼其能力,当企业的所有部门都能有问题自行解决,自己思考的话,企业的运转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5.借壳上市,省时省力又省财

借壳上市是指一间私人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

但企业上市不会像接单生意那么简单,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和系统化的工作。对企业而言,要组织发动大量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工作,因此,要上市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司上市,按照正规流程来讲,必须经历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整个流程下来最少也需要一年半载。

上市难,难于上青天,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也出台了一条捷径,帮助一些想上市的公司尽快达成目的。这条捷径便是——借壳上市。借壳上市会比按照正常程序上市少很多审批手续,不仅省时,更省力省财。

在李嘉诚的言传身教下,李泽楷将“借壳上市”之技发扬光大。李泽楷成立盈科公司后的第一项举措就是借壳上市。

不出一个月,李泽楷就成功收购了海裕亚洲公司的股份。他将公司改名为盈科亚洲拓展公司,并将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了调整与重新定位。主要从事地产业、酒店业及以香港为基地的鹏利保险业。

后来,他成立了盈科拓展集团,旗下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盈科保险公司、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盈科亚洲拓展有限公司,大搞地产和投资。1998年5月,李泽楷用3.15亿美元购得了一个在香港股票交易所挂牌的公司,改名为太平洋世纪数码,即盈科动力。盈科动力的市场资本随之达到了3500亿美元。李泽楷控制的资产额一度超过了他的父亲李嘉诚。行内人士笑称:“李泽楷一天就赚了他老爹一辈子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