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的资本
21803100000018

第18章 逆境的痛苦是成长的良药(2)

李嘉诚自己心知肚明,凭借自己当时的能力,根本难以和置地公司在九龙仓这个问题上抗衡。再继续下去,必死无疑。这种不利的局面让李嘉诚大为头痛。李嘉诚决定放弃九龙仓,正好这个时候汇丰银行大班沈弼来做说客,请他及早退出争夺九龙仓的商战。李嘉诚因为明白自己的实力和水准还对别人够不上威胁,而且拖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发展,那才真叫“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所以,面对沈弼的游说,李嘉诚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这场收购大战在船王包玉刚与置地公司之间展开,打得难分难解,包玉刚获得了九龙仓49%的控股权,自己也付出了21亿元港币的代价。李嘉诚就是因为对自身的实力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及早地从这场大战中抽身,将九龙仓股票转手,获得了相当的利润和新的发展,这对李嘉诚来说就够了。

在逆境中,我们更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地向前冲。量力而行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大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最好蛰伏起来,伺机而动,争取利益最大化。不了解自己就在逆境里横冲直撞,只会加速自己的失败。

逆境中看清自己,看清自己意味着不盲目,如李嘉诚在纷乱复杂的局势中判断自己不能加入,就退出了竞争。盲目的自信往往会让人冲昏头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真正的自信是在对自己进行清晰、科学的梳理过后,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在逆境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格外重要,哪怕是逆境中的坚持也要有成熟的判断。

2001年,受世界经济衰退及IT泡沫破灭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跌入低谷。这一时期,一些知名的“.Com”公司,例如,新浪、网易的处境都很艰难,8848网站甚至被法院查封,而一些还未成气候的公司也大批大批地“死掉”了。

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马云对行业进行了梳理,他认为自己的商业模式没问题,在未来一定大行其道。

2002年是网络泡沫破灭最为彻底的时期,马云将阿里巴巴当年的发展主题定位为“活着”,他希望公司员工坚持下去,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收到了很多小企业客户的感谢信,写着:阿里巴巴,因为你们,我们拿到了订单,招到了新的员工,扩大了公司规模。马云说:“这让我觉得,假如今天我能帮10家小企业,将来就能帮100家,未来还有10万家在等着,这个市场一定存在。”

就在同年年底,阿里巴巴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还实现了盈利。

商业就是一个判断过程,就是要判断自己的投资,投还是不投,投资多少,什么时候投资,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艺术。在逆境之中没有人会告诉你要如何投资,你的每个决策都可能导致自己的企业毁于一旦或者一飞冲天。逆境是一块真正的试金石,在逆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一个商人真正能力的体现。

4.失败不要紧,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嘉诚说:“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创业虽不像喝水吃饭那么简单,但发财的机会有很多,就看你有没有斗志,够不够理智,能不能从失败中重新振奋起来。

面对失败,应该以坦荡的胸怀找到失败的原因,让自己增加面对市场挑战的本领。在李嘉诚看来,风险与利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生意就是要面对不确定性,夺取成功。

李嘉诚曾因年少轻狂,差点让刚成立的塑胶厂付诸东流,他并未因此而抱怨堕落,经过一连串痛定思痛的磨难后,开始冷静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分析市场走向。他渴望新突破,使长江厂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不局限于弹丸之地,而是走向国际市场。

一日深夜,李嘉诚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目光被一则简短的消息吸引住: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投入成批生产推向欧美市场。一直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兴奋不已。

李嘉诚意识到: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换花卉品种,实在麻烦得很,现代人以趋赶时髦为荣,塑胶花正好弥补这些缺陷。

1957年,李嘉诚带着企业复活的希望踏上了学习塑胶花制造技术的征途。李嘉诚用尽了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地搜集点滴有关塑胶花制作的技术资料,购置了大量在款式、色泽上各具特色的塑胶花品种,不惜重金聘请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胶专业人才。

1957年李嘉诚的长江厂,开始生产塑胶花。塑胶花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长江塑胶厂”的名字也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在接下来的日子,李嘉诚领导长江塑胶厂迎来了香港塑胶花制造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塑胶花开满香港。

李嘉诚正是靠着“生意人只相信成功,不相信失败”的信念,面对残酷的失败,仍然不断地寻找适合市场对路的新产品,寻找谋求东山再起的机会。重新开出一条道路的李嘉诚,在渡过危机之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说:“失败的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但我经常和别人说,你失败后重新开始做,总比年轻时候什么都不懂强。”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败之后,让人失去了从头再来的勇气,只在怨恨中颓废度日,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大的失败。

从年少轻狂,遭遇牢狱之灾,到在地产界崛起,却被自己创办的公司驱逐,再到最后二次创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推动融创中国登陆港交所,孙宏斌向业界演绎了“不死鸟”的故事,“稳健”成为孙宏斌新的价值观,他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执著于“速度”和“规模”。2004年年初,孙宏斌曾大声宣布:顺驰将在三年之内超过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但高亢的声音没能在地产界回响太久,豪情壮志便随顺驰的出售埋入了历史。

现在的融创中国及孙宏斌让业界不能小觑。2012年融创中国营收43.02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5.23亿元,同比增长65%;合约销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84%。2012年12月31日,中国房地产企业2012年度销售TOP50榜单出炉。融创中国全年销售额上升为356亿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创中国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还远在30名之外。

从顺驰到融创中国,孙宏斌的身上正在发生某种化学变化,让他变得与以往不太一样。孙宏斌自己则认为:“我和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平衡,什么事别走极端。”若干年过后,孙宏斌说:“房地产行业因为有杠杆,所以容易做出规模,但也因此有风险,当然,干什么都有风险,过马路都会有风险,承担风险是做企业基本的素质,风险和回报是相辅相成的,关键是怎么能控制风险,控制风险需要经验和教训。”失败之后能从中得来经验与教训以图从头再来才是人生的赢家。

李嘉诚曾说:“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一次失败、两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机遇也并非会因此消失,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敢于失败之人,谁人身上没有摸爬滚打烙下的印记,“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凭着这股势头,只要能站起来,绝不趴下,等待机会,伺机而动,抱怨和悔恨是弱者的表现,是无能之人的无力呻吟。

5.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

人生总有处境艰难之时,困境有时让人绝望悲伤,但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不经磨难不成才,我们看那些成名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历经了无数波折磨难,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无数的痛苦煎熬,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李嘉诚说:“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作成功,什么叫作真正的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珍惜的,没有苦难与悲伤作为参照物,我们总是会觉得自己不幸福。悲伤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在悲伤中自怨自艾的人是弱者,在悲伤中站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才最容易成功。

李嘉诚被称为“超人”,是华人首富,他的生活始终被冠以光环。但是他的人生也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么如意。尤其是幼年的他,更是经受过一般人没有过的悲伤。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李嘉诚一家和其他人一样,开始了逃亡生涯,祖母忧愤交加而死。到了香港以后没几年,父亲也去世,面对一连串的打击,年幼的李嘉诚没有倒下,他毅然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开始出去找工作。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求职的艰辛没有把他吓倒。他学会了隐忍,隐忍那一份只属于自己的悲伤,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当时的李嘉诚为了找工作,靠着双脚走遍了香港。求职无门,双脚跑得又肿又疼,又得忍受别人的白眼冷语,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

李嘉诚回首往事,描绘他少年时的心态:“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人生的折磨就像是约好了一样,一齐压在了李嘉诚瘦弱的肩膀上。贫穷、失意和亲人的相继离世接踵而至。别说是一个小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恐怕也难以承受,但是,李嘉诚忍住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这种重压下,他依然挺直腰板向前冲。这恐怕就是以后他在冷酷无情的商海里能够一往无前的原因吧。

许多成功的商人都出身贫寒,他们谈到自己的创业动力时,都会说同一句话:“越穷越想成为有钱人。”穷困,使人产生赚钱的勇气和智慧。有了目标,再加上努力,就有了后来的成功。赚钱也是这样。如果你没有成为“有钱人”的强烈欲念,终身都赚不到大钱。因此,在创业之前,最好使自己感受到贫穷的切肤之痛,这样才能唤起“翻身”的渴望。

事业成功后的李嘉诚总是被认为是不同凡人的人,“超人”的光环总是笼罩着他。但是他依然有着凡人一样的悲伤。1986年,李嘉诚母亲李庄碧琴老夫人病逝,4年后,李嘉诚夫人庄月明女士因心脏病突发逝世。李嘉诚非常悲痛,《明报周刊》多次在报道中用“泪流满面”形容丧礼中的李嘉诚,“尽管是商场巨人,面对生离死别之时,也禁不住流露出软弱柔情的一面”。

但是他忍住了悲伤,没有因为悲痛而忘记自己的责任。李嘉诚原定在当年年初出席汕头大学的庆典活动,汕头方面的代表及李家亲友劝他可否改期。李嘉诚几经考虑,说:“不能因我妻子逝世的事改期,以免连累成千上万的人。请柬已发出,改期不妥。”李嘉诚毅然节哀忍痛,带公子及朋友飞赴汕头,出席庆典活动。

人生总要碰到逆境和顺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意志消沉,不要忘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勇敢地面对属于自己的悲伤,才能冲破困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