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云的资本
21793700000020

第20章 竞争——消灭对手未必会赢(1)

1.谁想垄断谁就会倒霉

在马云率领的淘宝一举打败ebay之后,业界开始有人传言,他们觉得马云是在试图垄断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对此,马云表示,自己追求的是“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经历的一部分。马云还说:“我将来还会去干老本行——教师,当企业家,永远有比你更成功的,但像我这样经历的老师恐怕没几个。”

马云真诚地说:“这世界上永远不要想垄断,永远不要做垄断,也做不成垄断。信息时代谁想做垄断,谁就会倒霉。”事实上,在马云看来,竞争不过是一种游戏,但是,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正因为他本人一直遵守这种游戏规则,所以,在屡次人们不看好的竞争中,他却遥遥领先。

然而,有很多企业,他们竞争的目的常常是垄断某个行业,为的是加大利润空间,赚更多的钱。事实上,正如马云说的:“在一个行业里,一枝独秀是不行的,也是危险的。”当你事事处于领先的时候,你的行业对手便会把所有的竞争矛头都直指向你,正应了那句“枪打出头鸟”的俗语。甚至,因为你的领先,别人会联合起来对抗你,一旦这种局势形成,你在明处,敌人在暗处,并且敌众你寡,试想,你的胜算还有多少?

所以,在商业竞争中,尤其是在一个还不成熟的行业中竞争,垄断心态还是不要有,如果只是一味与竞争对手争输赢,而不顾市场平衡与发展,那么,必将遭到市场的惩罚。

Beta是台湾录像机市场的两大系统之一,另一个系统是JVC公司的VHS系统。前者是台湾新力公司成功的发明,一直在电子技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但就是在这个发明上,新力公司摔了一个大跟头,输给了对手JVC公司。

新力公司在发明录像机系统之后,一直想垄断录像机市场,不给对手机会,所以它坚持不肯将技术同对手共同分享。新力公司垄断技术的局面,在短时间里确实造成了行业垄断,给新力公司带来巨大利润。JVC公司的VHS系统无法和新力公司相抗衡,在生产的品质上和技术上都明显落后于对手新力公司。这种情况迫使JVC公司下决心开发出新的系统,以打破新力公司的垄断地位。

由于JVC以公开技术的方式和其他的大公司合作,所以在它周围立刻积聚起一支庞大的技术队伍,世界其他电子公司的技术JVC公司也可以分享,因此世界上采取VHS规格系统的公司越来越多,新力公司处于孤立的境地。

采用VHS系统的厂家,为了同新力公司竞争,联合起来挤占新力公司的市场。由于这支队伍的庞大,输赢立刻就见分晓,新力公司马上就处了下风。新力公司知道形势对它非常不利,这时如果它立即和其他公司合作,尽管将给自己造成一部分损失,但不至于一败涂地,而且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但新力公司却不甘心,它决心在这场世纪大战中坚持下去,于是就极力抗拒JVC公司的VHS系统。

为了达到目的,它用巨额资金投入广告之中,它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消费者已经使用习惯了JVC公司的产品,要改变这种习惯谈何容易。因此,新力公司的行为不但无法挽回它的劣势,反而越陷越深。这就决定了它螳臂当车的做法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1988年春天,新力公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宣布Beta系统不如VHS系统,决定放弃自己固守的阵营,加入对方的行列。

事实上,当某个行业的企业拥有并且控制了行业生产所必需的某种或某几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或者是在技术上领先的时候,常常会形成一种自然垄断。

但是,这种自然垄断形成以后,如果企业不顾及行业的整体平衡和发展,功利心太强,势必会惹起众怒。试想,这个时候,你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其实,正如马云说的:“中国的事情凡是三足鼎立才能使一个行业发展起来,至少做大三家才有钱赚。一个很好的例子是TOM进来了,三大门户网站之间不打架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成熟了,这个行业也渐渐成熟了。”

这也就是竞争对手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市场效应。市场的扩大使企业获得的份额也相应地增大。正如竞争战略第一权威——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所言:“‘竞争对手’的存在能够增加整个产业的需求,且在此过程中企业的销售额也会得到增加。”

所以,竞争的目的不是垄断。良性的竞争常常让企业本身得益,也让整个行业发展更加迅速。

2.竞争是你成长的助推器

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来往”,正式对抗火爆中国的微信。马云甚至发表了一篇公开信,提出“把企鹅赶回南极洲”,还要“火烧南极”。在一次商业活动中,马云与马化腾正式碰面,两人既有调侃又有竞争意识,马云被问到了来往和微信的竞争关系。马云表示,互联网的每一个细分行业都不应该只存在一个巨头,而需要其他的对手去与他竞争。

马云说:“人要被狠狠PK过,才会有出息。”在酷似战场的商场中,敢于竞争是创业者把公司做大、做强的一种必然的要求。有些人,当对手的矛头指向自己的时候,却只是一味地妥协、让步,这样只能让你走向失败。而有些人,面对竞争对手,依然不屈不挠,即使明知道胜算无几,也要背水一战,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样做至少有一线希望,而主动退让却只有死路一条。

马云无疑是一个敢于竞争的企业家,阿里巴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是在竞争中逐渐蜕化成蝶的。对此,马云形象地比喻道:“就像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一个有资质的人才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中得到一些非同寻常的顿悟,进而功力大增。”

关于竞争问题,马化腾在那次会议上如此说道:“其实对内、对外有竞争是好事情,团队最怕内部有惰性,包括微信本身也是内部竞争的结果,并不是诞生于我们原来QQ团队里边,而是诞生于另外一个在广州邮箱的团队里边。”马化腾表示有竞争才会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竞争能够促进用户体验的改进,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太舒服一定出事”,马化腾说自己欢迎有竞争,最终大家会找到不同的位置。

无独有偶,同马云一样,一手挑起彩电界价格大战的长虹前总裁倪润峰也是一个非常敢于竞争的企业家,而正是他的这种“好斗”性格让长虹创造了中国商界的奇迹!

2005年8月6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揭晓,长虹以高达398.6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最具价值家电品牌第二位。当谈及倪润峰如何让长虹这家地处偏远内地绵阳的国营小公司,一步步发展成为品牌价值高达398.61亿元的彩电大王时,很多人都知道,这和他好斗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军人出身的倪润峰作风强悍,顽强好斗。还是在1989年8月,国家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倪润峰根据市场形势,率先在国内做出彩电降价300元的决定,启动停滞的彩电市场,打破了销售僵局,使资金快速回笼,救活了当时已经陷入困境的长虹。

到了1995年,倪润峰提出长虹的使命是“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这一宣传口号,在当时极大地燃起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反响极大。

1996年,由于当时我国彩电关税由35%下降到23%,洋彩电借此机会蜂拥而入挤占国内彩电市场,甚至有国际彩电制造商喊出“不惜30亿美元也要占据中国彩电市场的绝对份额”,并定下“打败一个公司,挤占一个行业”的目标,进而全面垄断中国彩电市场。

资料显示,当时日本索尼公司已同上海合资建设年产量为100万台的彩电厂,由索尼控股生产索尼牌彩电;飞利浦公司与苏州孔雀合资生产飞利浦牌彩电,年产量为100万台;天津与韩国三星合作生产三星牌彩电,计划3年内产量超过300万台。据估算,当时国内彩电市场年需求量约在800万台,而国际彩电巨头在中国的合资厂所生产的外国品牌彩电年产量已经达到1000万台。而此时,国内彩电生产公司超过200家,却没有一家有足够实力跟国际巨头抗衡。

面对“洋彩电”大举进军的严峻市场形势,正是倪润峰再一次拿起价格武器,率先打响了反击的价格战。该年3月26日,长虹宣布从即日起,长虹所有品牌彩电一律降价销售,因为降价幅度过于惊人,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倪润峰这是在“自寻死路”。

但很多人没有料到的是,在此番价格大战中,倪润峰成功地运用了之前营造的微妙的“民族意识”,再配上好斗凶狠的“价格策略”,使得长虹获得了大量订单,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由1995年的22%猛增至35%,从而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彩电第一品牌。

当今商场,可谓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虽然,在与对手的惨烈竞争中,毫不留情地对对手予以打击,使人感到了比严冬还要冷的寒意。但人在商场,身不由己,你不主动向对手提出挑战,对手就会悄无声息地把你打个落花流水。而一个人要想在商战中站稳脚跟,壮大自己,就该直面竞争,主动参与竞争,只有这样,方可在竞争中成就自我。

3.善于选择好的竞争对手并向他学习

人们常说“对手是你学习的榜样”。但是,由于受“同行是冤家”“对手即敌人”等观念影响,人们从来都只是仇视竞争对手,更谈不上向竞争对手学习了。然而,就像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一个有资质的人,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中得到一些非同寻常的顿悟,进而功力大增。而这个有资质的人,他的身上必然有这样一种特质:善于选择好的竞争对手并向他学习。所以,在现实的商战中,竞争者往往能成为最好的老师,而选择优秀的竞争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马云看来,竞争最大的价值,不是战败对手,而是向竞争对手学习,发展自己。马云说:“四五年以前想明白一个道理,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对手。以前刚创业的时候跟大家也一样,觉得对手干的都是坏事,他干的一定是针对我来的。一个拳师碰到另外一个顶尖高手的时候,大家才能互相成长。”

eBay在全球C2C市场的实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窥视,使马云选择了eBay作为竞争对手。在淘宝总裁孙彤宇看来,eBay是一个非常好的“陪跑员”。孙彤宇说:“就像小时候我考体育,跑百米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一开始不懂,两个人两个人地考,我就找一个比我差的人,我觉得我比他跑得快,感觉很爽。后来我发现不对,我要找一个比我跑得快的人,这样两个人一块跑,我才会跑出比原来好的成绩,因为他跑在我前面,我想要超过他,这是‘陪跑员’的责任。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这可能比较自私。但如果身边有一个跑得慢的人,你真的很爽,尤其是离得很远了,你不断地回头去看,甚至还停下来朝他望望,有可能还点根烟抽抽。所以,我们要的是比我们跑得快的人。”

而马云也认为,竞争是一种游戏,不是你死我活的事儿。电子商务行业的成熟是多个互联网公司共同发展的结果,只有竞争才会有更快速的发展。他说:“我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景象。阿里巴巴为其他公司提供了经验教训和资源,其他公司发展起来,也会给阿里巴巴带来很多好处。在一个行业里,一枝独秀是不行的,也是危险的。”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企业中的个人,有竞争心理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或个人不敢懈怠,不断推进企业或个人进步。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商场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的人在竞争中,把自己的竞争对手作为榜样,跟随他,学习他,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而有的人,面对竞争,他们把竞争对手视为“毒蛇猛兽”,视为老死不相往来的“敌人”,甚至千方百计诋毁对方,不择手段争夺竞争资源。还有一些人,在竞争对手面前,不知道学习对方的优点,却总是企盼把对手一棒子打死,要么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应该说,这些都不是参与竞争应该有的态度。

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举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我看到的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家公司不错,我得好好学学,咦,这个也不错……”的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向竞争对手学习,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能看到自身不足的学习。从竞争对手那里学会竞争,在与竞争对手比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向竞争对手学习,还要善于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应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取其长补己短,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成功。

有些人,常常羡慕那些成功者,羡慕那些行业里成熟的企业,其实,他们常常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的成功凭借了什么,他们的成功是怎么来的?

一个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说:“我的很多知识、经验,都是从我的竞争对手那里学习来的。”从他人,尤其是对手的成功经验中总结经验,加以变通和运用,才是一个企业成长最快的途径。

除此之外,马云还说:“当有人向你叫板的时候,你要首先判断他是一个优秀竞争者,还是一个赖皮竞争者,如果是一个赖皮竞争者你就放弃。但是在我们这个领域里我首先自己选择竞争者,我不让竞争者选我,当他还没有觉得我是竞争者时,我就盯上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