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宝典
21575700000174

第174章 心境障碍的概念以及怎样发生的?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既往称躁狂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症状的情感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其临床特征为躁狂和抑郁相间的循环发作或单相发作,具有缓解和复发倾向,缓解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目前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而且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孪生子中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的患病率高4倍。

2.生化代谢异常

神经介质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活性低下,躁狂期则相对增高,说明躁狂和抑郁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高与低有关。另外还发现,不论躁狂或抑郁期,患者脑脊液和尿内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提示脑内5-羟色胺更新率低可能与躁狂和抑郁两者均有关。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抑郁症患者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反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患者血浆糖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服地塞米松后未见应有的抑制现象。此外,还发现促甲状腺素对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推测这些神经内分泌变化可能与间脑生物胺功能障碍有关。

4.躯体、心理和环境因素

本病在首次发病前约半数患者有精神因素,但这些因素可能仅作为发病条件,即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和躯体因素,不仅对初发患者有作用,在疾病的复发上也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