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药王孙思邈
21575000000009

第9章 入宫救急,太宗赐爵

唐武德初年,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即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生了病,十几位太医因误诊被杀,因为说她是孕脉。因此,京城的郎中纷纷逃离。后来李渊听说孙思邈有起死回生的医术,就立即传旨,宣孙思邈进宫给皇姑看病。圣旨一下,老百姓可慌了神,劝阻孙思邈进宫,不让去冒险,让他赶快逃跑。孙思邈很理解百姓的心情,但还是去了。孙思邈经过诊断,心里明白,只是当时不便说明。当高祖问皇姑所得何病,孙思邈不慌不忙地说:“吾皇放赦,民医方敢直言。”高祖暗想:“为皇姑治病,杀了十几位太医名医,人怨甚大,寡人无道,再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说:“赦卿无罪,只管说来。”孙思邈说:“皇姑患有孕脉,但不是人孕是花孕。皇姑经血来潮数日,到花园观花,被花精所扑,故而受孕。民医愿住皇宫,以观效验。”高祖随即准奏。

经孙思邈每日精心调治,过了些日子,皇姑终于分娩了,却生了个小狮子。孙思邈看此物,透明彻亮,五脏六腑均能看得一清二楚,便给此物起名叫“花蕊”。因它有研究人身经络的重要价值,皇姑便把它特赐给了孙思邈。孙思邈借此在总结吸取唐及以前针灸学的基础上,创制了彩色针灸经穴标准三人图,即《明堂三人图》。

他为了进一步研究药性病理,借用花蕊,有计划地把药物往它嘴里填,观察啥药走啥经,并记录下来。谁知,几根断肠草把花蕊肠子给弄断了。孙思邈非常悲伤,极为惋惜!后来药铺和中医大夫为了纪念“花蕊”在医药方面作出的贡献,用石头镌或铁铸成型,放在柜台,认真抓药,切勿有误,吸取教训,提防害命。故俗传:“皇姑未嫁却怀孕,药铺柜台摆‘花蕊’。”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因难产而生命垂危。太医虽竭力医治,却不见效,急得太宗愁锁眉头,坐卧不宁。徐懋功建议请孙思邈来,“臣闻言他常到处采药,为群众治病,尤对妇科特长。疑难之症一经他手,皆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且此人才学博通,养生有术”。太宗便让徐懋功遣使臣星夜召孙思邈进京。因不能接近皇后的“凤体”,孙思邈只能一边向宫娥问其病情,一边要来太医的处方病历认真审阅。之后吩咐取来一条红丝线,自己捏着一端,另一端穿过竹帘,系在皇后的右手腕上,为皇后“引线诊脉”。原来皇后是胎位不正,于是让宫娥把皇后扶近竹帘,孙思邈选定穴位后,猛扎一针,皇后疼得浑身一颤抖。不一会儿,婴儿呱呱出生了。皇宫内外好不高兴,对孙思邈更加敬佩。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召见了孙思邈。此时,孙思邈年已80余岁,仍神姿焕发。太宗感到惊异,便走下宝座,见这位“年已老而听视聪了”者发自心底赞叹:“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哉。”并欲授予爵位,请留朝廷。但孙思邈“固辞不受”。太宗又赐黄金千两、金牌一面,孙思邈一一谢绝。他这种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深受唐太宗敬佩,任凭他在民间自由行医。

孙思邈在京期间,唐贞观三年(629)太宗下诏,令魏征、令狐德棻等编修北朝与隋等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长安居住期间,孙思邈有机会接触宫廷古籍珍藏,博览群书,研究了大量文献,亲手绘成了我国第一部仰、背、侧彩色《明堂三人图》,“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他同唐初著名史学家,《周书》主编,历任礼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等职的同乡令狐德棻交往甚密,时常相聚,谈古论今。尤其是孙思邈把哲学思维和医学理论结合,阐发“妙解阴阳”、“慎以畏为本”等一系列真知灼见,早已超出医学范畴,令狐德棻非常折服。孙思邈在谈论中,也吸收了令狐许多文史方面的知识和编纂着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