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21432900000034

第34章 死水微澜,灭亡的深渊(3)

甘露之变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那时,唐文宗李昂刚刚即位不久,他对宦官专权乱政的行为深恶痛绝,于是让李训担任宰相,让郑注担任凤翔节度使,计划内外结合,将宦官势力全部铲除。

李昂是由宦官从十六王宅中迎出来立为皇帝的,他的祖父唐宪宗李纯和哥哥唐敬宗李湛都是被宦官杀害的,他的父亲唐穆宗李恒也是宦官拥立的。宦官最初是以一种特殊的奴婢身份出现的,但此时的宦官却手握军权,可以控制禁军,指挥朝政,已经不再是最初意义上的宦官了。于是李昂决心铲除宦官势力,但是他本身是由藩王登上皇位的,既没有东宫的侍者,也没有心腹重臣,他开始在资历不深的朝官中寻找可靠之人,帮助自己成就大业。最先被李昂看中的是翰林学士宋申锡。但是李昂和宋申锡密谋铲除大宦官王守澄的时候,不幸被泄密。王守澄等人还没等宋申锡行动,就抢先倒打一耙,诬告宋申锡企图谋反,于是宋申锡遭到了贬谪,死在了开州。

宋申锡死后,李昂又开始重新物色人选。李训与郑注应运而出,他们以清除宦官为己任,利用牛、李两党的矛盾,将李宗闵和李德裕这两个牛李党魁首贬逐流放,他们的党羽也受到牵连,牛、李两党几乎被清除一空。他们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把与王守澄不和的左神策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三个大宦官迁到地方去作监军。接着,他们又利用与王守澄有矛盾的宦官仇士良,把王守澄除去,改任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听着名头很大,但是实际上是夺去了他的实权。没过多久,李训和郑注又派宫中的使者李好古到王守澄的府第中赐毒酒,逼他自杀。

铲除宦官的行动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这之后,关于如何铲除所有宦官的问题,李训和郑注发生了争执。郑注打算利用王守澄出殡的机会,一举歼灭所有宦官。但是李训则密谋了甘露之变,在那个计划之前就先一步实行了。

一天早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全都来了。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禀报说在金吾左仗院中有甘露夜降石榴树,请皇帝亲自前往观看。其实树木上凝结有甘露,本来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天降甘露一般发生在夏秋两季,而此时已经到了初冬,地处北方的长安城已经十分寒冷了,不太可能出现甘露。所以,当有人禀报有甘露降临的时候,文武百官都觉得这是一种吉兆和祥瑞,都纷纷向李昂拜贺。金吾左仗院在含元殿的左前方,李昂和文武百官到了含元殿内,命宰相李训及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前去核实。李训去金吾左仗院察看之后禀报说:“陛下,好像树上并没有甘露啊,实在是不敢轻易下结论。”李昂又命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志弘等宦官再去查看。但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金吾院中早已设下了伏兵,等着他们到了金吾院内,就群起而杀之。

仇士良和鱼志弘等人走后,李训急忙召来守在丹凤门外的士兵入宫作为接应,但将军王璠却因为害怕而不敢前行,王璠手下的士兵虽然到了含元殿下,却吓得不能正常走到含元殿内。另一支由郭行余统领的接应部队压根就没有来。

一时间,含元殿下乱成了一团麻。仇士良和鱼志弘等人,正在由韩约陪同前往金吾院。韩约因为心中有鬼,紧张得面色发白、汗流不止,仇士良觉得有些奇怪。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幕布被吹得飘了起来,露出了埋伏起来的士兵。仇士良看到以后大惊失色,连忙逃出金吾院,奔往含元殿。守卫想把殿门关上,却被仇士良的一声厉喝吓得吃了一惊,没来得及把殿门关上。李训急忙让卫兵护驾,但是被宦官抢先了一步,他们把李昂扶上了软舆,准备回宫。李训想要阻止,却被仇士良击倒在地。京兆少尹罗立言率领京兆府的三百多人赶来,御史台中丞李孝本率领军队也赶来了。大殿之上一片混乱,宦官死伤十多人。李训抓住软舆阻止宦官把李昂抬进宫,但是李昂见大势已去,便呵斥李训放手,被抬进了宣政门,宦官们把宫门关上,高呼万岁。

文武百官见皇帝落入了宦官手中,知道大事不妙,四散而去。李训等人看到大势已去,骑马逃出长安城。不久之后,宦官们调集禁军开始大开杀戒,李训、郑注、王涯、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等十七人被杀,他们的族人也无一幸免。

这就是甘露之变,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结。唐文宗李昂差点被废,此后干脆成为了宦官手中的傀儡,最后抑郁而终。此后,宦官们的气焰更为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把朝中大臣们视为草芥,大唐王朝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衰弱下去了。

牛李党争,明争暗斗搅朝纲

牛李党争是指唐朝统治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争斗从唐宪宗李纯执政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李忱执政时期才结束,一共持续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最终牛党获胜。牛李党争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所以也称为朋党之争。

牛党的成员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才得以担任官职。李党的成员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祖上的高官地位得以进入官场,称为门荫一族。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牛仙客以兼领朔方节度使和河东总管的身份入朝为宰相,标志着藩镇势力打入中央政权的开始,首开藩镇节度使独立行使人事任免权的先河,从此节度使和宰相可以平起平坐,拥有完全相等的职权。牛仙客死后,宰相杨国忠与藩镇将领安禄山的矛盾逐渐激化,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战乱平定后,形成了中央与藩镇对立的藩镇割据局面。当时是唐宪宗李纯执政时期,当朝宰相武元衡因为要攻打淮西节度使而被平卢节度使的刺客刺杀,这时的皇帝和中央政权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威,皇权无力控制局面,致使各种党争愈演愈烈,整个朝廷成为了官僚、宦官、藩镇将领争权夺利的竞技场。所以,藩镇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矛盾成为了牛李党争的重要条件之一。

除了藩镇割据的前提条件,宦官集团的内部斗争为牛李党争提供了后台。随着宦官势力的不断膨涨,他们侵害到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于是官僚集团与宦官集团便展开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牛李党争的两派官僚集团完全依附于朝廷中的宦官势力之下。

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有一年长安城中举行了选拔人才的考试,举人牛僧孺和李宗闵在考卷里直言批评了当时朝廷政策的得失。考官看了之后觉得这两个人很符合选拔的条件,就把他们推荐给了李纯。

这件事情传到了宰相李吉甫,也就是李德裕的父亲耳里。李吉甫见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个人居然敢批评朝政,揭露他的短处,十分生气,为了不让他们对自己不利,李吉甫就想出一个坏主意。他跑到李纯面前,哭着说:“陛下,牛僧孺、李宗闵这两个人与考官有私人关系,所以才被推荐给您,他们根本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胡言乱语,如果真让他们入朝为官,那势必会对您的威望造成威胁,还望您一定要三思啊!”李纯看到李吉甫说得情真意切,竟然信以为真,就把考官们降了职,也没有提拔牛僧孺和李宗闵,这件事引起了朝野的一片哗然,文武大臣们争相为牛僧孺和李宗闵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妒贤能。面对舆论的压力,李纯只好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选了其他人担任宰相。

因为父亲李吉甫被贬谪,所以他的儿子李德裕也对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个人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年),由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的考试,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的女婿苏巢和杨汝士的弟弟以及宰相裴度的儿子裴撰等人及第。前宰相段文昌觉得礼部贡举不公平,都是通过关系录取的人选。李恒询问翰林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等人,他们也都说段文昌所说的是实情。李恒派人进行复试,结果原榜中十四个人中仅有三个人勉强及第,钱徽、李宗闵、杨汝士都因此被贬官。李宗闵觉得这件事是李德裕在报复自己,于是怀恨在心。牛僧孺很同情李宗闵,跟他结成一派,李德裕也拉拢一些士族出身的官员自成一派。于是,朝中从此开始分为了两个党派,他们双方各自从自己派系的私利出发,互相排斥。

唐文宗李昂即位后,李宗闵通过讨好宦官,当上了宰相,他向李昂推荐牛僧孺,也让他当上了宰相。这两个人拥有大权后,合力把李德裕排挤出了朝廷,到西川担任节度使。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的时候,接受了吐蕃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这本来是大功一件,但是牛僧孺却对李昂说:“陛下,只是收复德州根本算不上是好事,如果因此跟吐蕃产生了罅隙,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啊!”李昂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下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给吐蕃,李德裕十分气愤。后来,朝中有大臣告诉李昂,说把维州城还给吐蕃是一件失策的事情,十分遗憾,还帮助李昂分析了这件事,让他明白了这其实是牛僧孺用来排挤李德裕的手段。李昂追悔莫及,开始疏远牛僧孺。

唐文宗李昂虽然勤于政事,但是十分没有主见,总是一段时间起用牛僧孺,一段时间又起用李德裕。这两派的地位也随之变化,一旦其中一派得了势,另一派就会被打压,朝政被弄得乌烟瘴气。

牛、李两派为了争权夺利,不得不去讨好朝中拥有大权的宦官。李德裕在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被监军的宦官杨钦义召回京城。李德裕觉得此次回去以后一定会掌握大权,于是设了酒席为杨钦义送行,还给他准备了一份大礼。唐武宗李炎即位后,杨钦义就在李炎面前夸赞李德裕多么有能力,多么有才干,于是李炎让李德裕当了宰相。李德裕上任后把牛僧孺和李宗闵都放逐到了南方。

唐武宗李炎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即位。牛党成员白敏中担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起用,牛僧孺和李宗闵等人又被调回了朝廷,重新担任重职。牛僧孺等人上台后,开始极力打压李党,很多李党成员遭到了罢斥,被贬出了京城,牛党获得了最终胜利。李党的主要人物李德裕被赶到了遥远的崖州,没过多久就忧郁而死。牛李党争就此画上了句号,结束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争斗,他们的争斗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只是再度加深了朝政的混乱,助长了宦官专权。

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

唐武宗李炎,本名李瀍,是唐穆宗李恒第五个儿子,唐文宗李昂的弟弟。李炎刚当上皇帝没多久的时候,设斋邀请僧人和道士来讲法,但是只赐给道士紫衣,并没有赐给僧人。虽然这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向所有人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新皇帝不喜欢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