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21432900000033

第33章 死水微澜,灭亡的深渊(2)

一天,李湛忽然想去骊山游玩,大臣们都极力劝阻,他就是听不进去。拾遗张权舆在大殿叩头进谏说:“陛下,从周幽王以来,去骊山游玩的帝王都没有好结局,秦始皇葬在那里,国家二世而亡,唐玄宗在骊山修行宫,遭到了安禄山造反,先帝去了一趟骊山,回来没多久就驾崩了,还望您三思啊。”李湛听了这话,反倒引发了极大的兴趣,他兴奋地问:“骊山真的有如此凶恶吗?要真是这样,我还真是应当亲自去一趟,来验证你的话是真是假。”于是,他不顾大臣的反对,带着随从前往骊山,当天就回到宫中。他对身边的亲信说:“那些给朕叩头的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是真的啊!”

唐敬宗实在是太喜欢玩了,他也实在是太会玩了。李湛特制了一种箭,用纸制作的箭头,中间是空的,在里面放入麝香或者龙涎香之类的香料粉末。李湛让宫中所有的宫女和嫔妃都集中在一起,让她们离自己有一定的距离,然后用这种纸箭射她们,被射中的宫女或嫔妃,身上就会沾上香料粉末,浑身散发出浓烈的香味,但是不会有任何疼痛感。当时这种纸箭被宫嫔们称为风流箭,宫嫔们都希望自己能被纸箭射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

李湛还很喜欢到鱼藻宫观龙舟竞渡,他给盐铁使下诏,说自己想要建造竞渡船二十艘,要求他们把木材运到京师来。李湛为了自己玩乐,随口一说,就用去了当年国家转运经费的一半,朝中的大臣张仲方等人极力反对,李湛才很不高兴地勉强答应把建造竞渡船的数量减去一半。

李湛很喜欢打马球,喜欢观赏摔跤、拔河、龙舟竞渡之类的游戏,只要一提起玩,他从来都是乐此不疲。他让禁军的将士们和宫内的人都要参加。他在宫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运动会,项目很多,有马球、摔跤、散打、搏击、杂耍等,大家觉得好玩,全都很踊跃地参与。最有意思的是,李湛命令左右神策军的士兵们以及宫人、教坊、内园分成若干组,骑着驴打马球,一直进行到深夜方才罢休。

除了打马球,李湛还很喜欢打猎,他白天没玩够,晚上也带着人去猎狐狸,称之为打夜狐。宫中的宦官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人因为与他打夜狐配合得不好而被革职。他还专门豢养了一批大力士,出资万贯让各地选拔大力士进献,他去哪儿都让大力士们跟着,很舍得在他们身上花钱。有时候力士们恃宠而骄,冒犯了李湛,轻则辱骂,重则鞭挞,还将他们发配到边疆,搞得这些大力士们和宫中的宦官心中充满了怨愤。

多行不义必自毙,李湛这种肆无忌惮的玩乐,很快就把自己送上了穷途末路。在他又一次出去打夜狐回来之后,依然兴致盎然,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还有一些大力士们一起饮酒。李湛酒过三巡,进到屋里更衣。这时,大殿上的灯烛忽然熄灭了,宦官刘克明与击球军将苏佐明等人合谋将李湛杀死了。

李湛当时只有十八岁,正是青春飞扬的年纪,除了十七岁被害的唐哀帝之外,唐敬宗李湛算是唐朝皇帝中最短命的了,但这一切都是他贪图玩乐、咎由自取。李湛死后,群臣为他上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之道,同父所生天差地别

李昂,原名李涵,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二个儿子,唐敬宗李湛的弟弟,他的母亲是侍女萧氏。在李湛被害死后,他被宦官王守澄等人拥立为皇帝。

宦官刘克明和击球将军苏佐明等人合谋杀害唐敬宗李湛后,假冒李湛的旨意选立了绛王李悟来主持政事。这样的做法是多年以来宦官拥立新帝的惯用手法,朝中的大臣们知道以后心领神会,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宦官刘克明对此还不满意,利欲熏心的他盘算着如何剥夺其他宦官手中的权力,让自己大权在握。刘克明的想法惹恼了内枢密使王守澄和杨承以及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魏从简和梁守谦。在唐朝末年,担任左右枢密使和左右神策军中尉的四位大宦官被称为“四贵”,他们是宦官中权力最高的人,倍受尊敬。

王守澄等人在一起秘密商定对策,他们动用了能够掌控的所有禁军力量将唐穆宗李湛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宫中,三朝元老大臣裴度等朝廷官员也十分支持他们的这个做法。神策军中尉派出的精锐部队将刘克明和苏佐明等人全部杀掉,绛王李悟也死于乱兵的刀下。

由于没有先帝李湛的遗嘱,所以江王李涵究竟应当以什么样的理由和方式登基即位,让王守澄等人着实费了一番脑筋。他听从了翰林学士韦处厚的建议,先以江王李涵的名义宣告平定了叛乱,说明他有功于朝廷,然后再由文武百官上书,劝谏他登基,这个举动说明李涵受到了群臣的拥戴,最后再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布册文,下令指定江王李涵为继承人,然后举行册立新君的大典,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了。

就这样,江王李涵改名李昂,在紫宸殿身穿外素服和文武百官见面,正式在宣政殿即位,成为了唐文宗。李昂即位后,将自己的生母萧氏,也就是穆宗贞献皇后,上尊号为皇太后。

亲政后的李昂一直有重用外戚的打算,但是他的生母萧氏是异乡人,来京之后父母很早就过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弟弟,但也失去联系很久了。为了寻找到舅舅,李昂拿出了优厚的待遇,令母亲出生地的地方官员四处寻访,一连找到三个人都自称是李昂的舅舅,但最终发现都是假冒的,真正的国舅根本无从寻找。那时,李昂的这个举动成为了两京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调侃对象,他们在大街小巷见面时,都会互相打招呼说:“你是阿舅吗?”

唐文宗李昂的生母萧氏被立为皇太后之后,居住在大内。唐穆宗李恒的母亲也就是李昂的祖母懿安太皇太后郭氏,居住在兴庆宫。唐敬宗李湛的母亲宝历皇太后王氏居住在义安殿。这三位太后被称为三宫太后。李昂每五天一次给她们问安,逢年过节都会亲自前往各宫谒见。对于祖母太皇太后郭氏,因为具有拥立之功,所以李昂对她更是礼数有加,经常前往郭氏所在的兴庆宫探望,还让文武群臣和内外的命妇也到宫门外问候郭氏的起居。在宰相的提议下,为了让太皇太后郭氏和宝历皇太后的称号有所区别,李昂将居义安殿的宝历太后改称为义安太后。每到元宵节的时候,李昂都会率领诸王和公主在咸泰殿上灯,宫殿被照得亮如白昼,李昂将三宫太后请来,为她们奉酒祝福。当时,每个季节都会将当季的新鲜瓜果赐给三宫太后,但是李昂认为说赐不太妥当,显示不出对她们的尊敬,于是将赐改为奉,可见李昂是个多么仁孝的皇帝。

李昂不仅是个十分孝顺的人,还提倡勤俭。为了减少宫中的开支,他下令让很多宫女出宫与家人团聚。他不再让各地进供珍奇的宝物,把专门饲养供皇帝玩乐的飞鹰走马等玩物的五坊停废了。在饮食方面,李昂从来不会铺张浪费,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百姓挨饿受冻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减少膳食。李昂过生日的时候,不许宫中杀鸡宰牛,只用瓜果蔬菜做菜庆祝,文武百官要在宫中为他设宴祝寿、进献礼物,也都被李昂拒绝了。

李昂禁止大臣们和皇子皇孙们衣着华丽,有一位驸马因为戴了很贵重的头巾遭到了斥责;有一位公主因为穿着的衣裙超过了宫中的规定,被罚两个月的俸钱以示惩罚;有一位大臣穿着木棉布做粗厚衣服拜见皇上,李昂见到他的衣服十分欣慰,觉得此人是个廉洁的臣子,大加赞许,他自己也做了一件这种布料的衣服,文武百官见状纷纷模仿,导致这种布料的价格不断上涨。

李昂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和哥哥李湛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李湛几个月都不上一次朝,李昂却每逢单日上朝,而且每次的时间都很长。他从朝廷用人问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问到水利兴修,从大政方针问到具体措施,了解了国家的情况后,他还详细地和大臣们一起研究解决办法。为了不影响单日上朝议事,他要求把节假日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双日。李昂还十分重视任用谏官,专门铸造了谏院大印,改变了谏官进奏表章的时候,要到其他部门盖章造成奏事泄密的情况。

李昂不喜欢音乐歌舞和郊游玩乐,他总是趁着上朝理政的间隙,博览群书。他曾对身边的人说:“若不能初更的时候亲自处理政事,二更的时候观览群书,我有什么资本去做一位贤明的君主呢?”他很喜欢诗词歌赋,经常就诗赋中的词句和大臣们探讨。有一次,他在庭园中欣赏牡丹花,忽然问起身边的人说:“哪位爱卿知道,现在京城中被人们吟诵的牡丹诗,哪个人写的最传神?”大臣们说:“前朝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师’很有名,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诗句也是非常妙的。”李昂听了之后大加赞叹。

除了诗词歌赋,李昂还很喜欢读史书,非常仰慕那些历史上的名君贤臣。他读了《贞观政要》之后,非常崇敬贤臣魏征,就派人到处去寻访魏征的五世孙魏謩,把他召入朝中让其担任右拾遗的职务。他很喜欢把那些饱读诗书,很有政治主张的大臣们召到宫中,一起讲谈经义、评论文章。当时的翰林学士柳公权就常常被李昂召来,两个人经常聊到深夜,不知不觉中蜡烛都燃尽了。

在李昂即位之初,进士出身的刘蕡直陈宦官专权,认为现在国家所面临的政治危机都是由于宦官专权导致的,他还论述了藩镇割据、奸臣当道的危害,引起了李昂心中极大的震动。但是那时的李昂羽翼还没有丰满,不敢任用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李昂在朝中的根基变得越来越稳定,就开始着手解决宦官专权的问题了。

李昂任用了宋申锡当宰相,让他铲除宦官势力,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计划太过仓促,没能成功。李昂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没有放弃,又重用了郑注、李训等人来铲除宦官。郑注因为精通医术被重用,李训出身名门,因为精通《周易》被重用。郑注和李训两个人很善于揣度人心,口才极佳,但是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郑注本来是大宦官王守澄推荐而被重用的,但是他没有知恩图报,反而建议李昂剥夺王守澄的实权并将他毒死。在下葬王守澄的时候,郑注和李训计划让所有的宦官都为王守澄送殡,然后让随行的亲信怀藏利刃,将这些宦官全部杀死,但是这个计划没能实现。除了斩杀宦官之外,他们还盯上了当时担任山南东道监军的陈弘志,这个人一直被认为是当年杀死唐宪宗李纯的人,李训建议李昂派人将陈弘志召回京城,并将他杀死在回京的路上。

郑注和李训铲除宦官的行动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后来发生了甘露寺事变。事变之后,宦官们又变得盛气凌人了,天下大事从此都由宦官所掌管的北司来决定,南衙宰相机构只负责写文书而已。当时唐文宗李昂有一首诗“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正是他面对宦官专权凄凉无奈的内心写照。

开成年间,全国各地的水旱蝗灾不断,彗星频现,城里经常会有火灾发生。李昂十分着急,发了安抚百姓决定对他们进行赈济的诏书。他甚至一度对宰相说,如果上天再不下雨,他就退居到兴庆宫,另选贤明之主统治天下。开成五年(840年)的新年,被焦虑忧思萦绕的唐文宗李昂,还没有来得及接受文武群臣的朝贺,就病逝在大明宫的太和殿里。

甘露之变,功亏一篑为哪般

唐文宗李昂执政时期发生的甘露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宫廷争斗最为惨烈的流血事件,一天之内六百多名朝臣惨遭杀害,皇帝李昂也被宦官软禁起来,被家奴们控制在股掌之间。从唐穆宗李恒之后的八个皇帝中,有七个都是由朝中的宦官拥立即位的,所以皇帝为了保住帝位,只得纵容宦官。

宦官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到了东汉后期,宦官的势力达到了顶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豪强政治的发展,宦官的势力随着内廷职责的缩小而迅速萎缩。到了唐朝,宦官弄权的现象再次死灰复燃,宦官势力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甚至可以左右朝政,把皇帝变成傀儡。

中唐以后,宦官掌握了中央禁军,出任地方监军,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宦官监军网。同时设立枢密使,也是由宦官出任,枢密使可以参与国家决策。内侍省、神策军中尉制、枢密使制,并称唐代的三大宦官制度。

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睿宗李旦时期,是唐朝宦官势力开始抬头的阶段。唐中宗李显复位后,韦后当政,为了扩大内朝的权势,她发展了宦官势力,宦官人数多达几千人。李显还派宦官外出监军,开启了唐朝宦官监军的先河。从唐玄宗李隆基到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三朝,是宦官势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李隆基宠信的宦官高力士更是显赫一时。安史之乱是宦官专权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之后,唐肃宗李亨因为藩镇割据,开始对武将猜疑,更加宠信宦官,让他们内掌军队,外监诸将,权力从内廷向外朝延伸,最终形成了专权的格局。当时的宦官李辅国身兼数职,掌握了朝廷中的大权。唐代宗李豫即位后,利用另一个宦官程元振,杀了专横跋扈的李辅国,将禁军交给程元振掌管,结果使程元振的权势超过了李辅国。程元振之后的大宦官是鱼朝恩,他掌管了中央警卫部队神策军,权势气焰又高出一等。到了唐德宗李适和唐顺宗李诵二朝,宦官监军和专典禁军制度化,宦官不再掌握禁军。但是唐德宗年间发生了泾原兵变,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因为护驾有功,被起用为禁军统领。唐宪宗李纯到唐昭宗李晔末期,是宦官专权的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