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美学与礼仪
21221500000003

第3章 美学(二)

(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1.西方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也是西方美学的源头。

公元前6世纪,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坛巨匠、学界泰斗对美学思想作过许多精彩的论述。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而美是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在古希腊哲学家的文献典籍中,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美与善是统一的,美是符合某种目的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有用。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是古希腊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美学家之一。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本身即美的本质问题。他认为现实中是没有美的,美只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美就是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标是智慧、勇敢、节制、公正。

中世纪(4世纪前后),此期美学成为神学的附庸,神学家成了美学的权威。这使美学陷入了停泄、僵化的状态。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突出强调神学的重要性。

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打破宗教的牢笼,不再相信神的存在,蔑视神权的威力,寻找自我,发展自身。代表人物但丁是中世纪美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同时又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不否认上帝的存在,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根源,但他又认为自然既然是上帝的造物,也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他还说艺术必须取于自然,他倡导用民族语言写作,使审美更接近世俗生活。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提出和确立: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鲍姆加通在1735年发表博士论文《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默想录》中已提出“美学”的学科概念,1750年出版《美学》第一卷,在美学史上一般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分成知(哲学研究)、意(伦理学研究)、情(没有)三个方面,所以他建议设立一门新学科叫“Aesthetica”,这个字照希腊字根的原义看,是“感觉学”,就是美学。他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知识的科学,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关于美学的对象,他说“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他认为美学的任务是“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任务。”194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开设了一门“美学”课。

3.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为西方美学的发展高峰,美学在德国得到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等。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理念。他们全面总结了历史上的平常理论,建立了内容丰富、规模空前完整的美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美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他与恩格斯一起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论及许多重要的美学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重要命题,对美、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论述,为新美学崛起奠定了基础。

二、美学的概念与特征

(一)美学的概念

在探讨美学概念之前,首先应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这是一个从古到今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美”和美学学科领域的“美”是有一定区别的,日常生活中由衷赞叹的美,只是狭义的美。如劳累过后,洗个热水澡休息,会舒心的说“真美呀!”这种感叹的美,并非是美学学科领域“美”的概念。而美学学科的“美”是广义的美,包括了所有审美的对象,即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沉郁及丑等审美表现的形态。

美学至今尚无公认的概念,美学家对美学均有不同的论述。根据当代美学研究的成果,其观点大致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理论科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人对现实美、对现实的美感和艺术美的创造等一般规律的人文学科。

美学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劳动生产中,改造自然创造的美,特别是对艺术美进行审美欣赏和创造的总结,由于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了人类社会审美意识的提高,缔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是美学研究的重任。

(二)美学的特征

从美学学科的发展至今,其学科具有如下特征:

1.发展性:美学的研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期,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是不同的。以往美学注重对美的形而上学探讨,而现在注重审美经验和心理结构的研究。

2.整体性:美学的产生和学科构成,都离不开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互为一体。否则,美学研究就带有片面性。

3.和谐性:不同时代美的体现不同,但大致具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等美的社会发展特点。

4.多样性:美学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和谐性的优美、悲剧性的崇高美、戏剧性的滑稽美等呈现出美学研究的多样性。

5.科学性:从审美的欣赏角度讲,美学是影响审美主体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的学科,通过美学的学习能过完善个体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人生境界,自觉追求有意义、有价值、有情趣的人生,具备真、善、美的品格,并能获得人生智慧。

三、美的内容与形式

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容和表现内容的形式。简单的说,西瓜的内容是指它的瓤,而我们看到的圆滚滚的形状就是它的形式。一般来说,内容是不容易被看出来的,而大家感受到的都是它的形式。美同一切事物一样,不仅具有宜人的形式,而且具有与其形式相对应的内容,千姿百态的世界,就具备了内容美和形式美,只有两者统一,才是真正的美。

(一)美的内容

美的内容指显现在感性形式中人的本质力量,它通过精神上唤起人们愉悦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美不能离开人类的活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实践和人的生产、生活。任何美的内容都是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的结果,只有事物表现出一定内容时才具备美,是美好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美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例如,井冈山、延河水,它比一般的山、一般的水要美得多,因为它凝集了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不仅有一般山水的自然美,更具有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的社会美。它对中国人民以及同情中国人民革命的海内外人士来说,是胜利的象征,是令人向往的圣地,无疑是美的。

(二)美的形式

美的形式指显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形式,是美的内容的存在方式。美的形式可以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

1.美的内形式:指与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内在结构与组织,表现为美的存在方式。如建筑物的内部构造与结构,学科体系的构建,人体的结构,组织的层次结构等。

2.美的外形式:指与美的结构和内容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美的感性外观。如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建筑物的外观,雕琢的艺术,一个人的高矮胖瘦等。

(三)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美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1.任何美的内容必须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离开了表现美的内容的形式,美是不存在的。例如:我们要歌颂雷锋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可以通过歌曲、诗歌、电影等进行宣传,但歌曲、诗歌、电影都是一种表达的形式,没有这些形式,就没法表达它的意义,内容也就不存在了。

2.美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和谐统一:和谐更显现事物的美,促进美的事物发展;而不和谐影响或有损于美的内容。这一点,对于医学整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学整形通过人为的创造美的形式,使人的美更加丰富完善,但是如果选择不当、不协调或者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而忽略了和谐性,就不是美而是丑了。我们的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即从内容的构建、发展与完善,创造形式上的和谐美。所以,美的形式必须为美的内容服务,真正美的形式必须充分表现出美的内容,做到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和谐统一。

四、审美的基本范畴

审美范畴包括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滑稽、幽默、丑、诙谐、讽刺等。我国美学界通常把美的基本范畴划分为四类,即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

(一)优美

优美是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优美具有小巧、柔和、淡雅、细腻、光滑、圆润、精致、轻盈、舒缓、嫩弱、绚丽、微妙、渐次的流动变化等特征,在内容方面表现为相对静止状态。在内容和形式关系上的表现十分协调,内外关系和谐。

优美往往易于被人接受、欣赏。如当人处在清风朗日、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幽谷小径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时,会产生一种平缓、柔和、轻松、随和、舒坦、闲适、宁静、愉快的心境。

(二)崇高

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具有客观性。是来自于人的直接或间接的审美实践创造。崇高可以表现为数量、力量、体积巨大和有威力的自然现象,如浩渺的宇宙、浓密的森林、浩瀚的海洋、波澜起伏的群山;也可是人类创造的宏伟建筑,如万里长城、长江大桥、摩天大楼;还可以是道德风尚、思想行为的表率,如令人敬仰的雷锋的事迹、文天祥的大义凛然等。人类创举和社会现象也是崇高,如宇宙飞船的研制成功。

崇高的审美特征是一种壮美:形象博大、雄伟、壮观;震撼人心,有强烈的感染力;使人产生惊奇、狂喜、敬仰、悲壮、豪迈、胜利感等心理情感反应。崇高不仅有积极的审美意义,而且具有认识和教育意义。它可以通过美感作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活中没有体验过的事物,使人在道德上日趋完善;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从事伟大事业,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出力。

(三)悲剧性

悲剧性是概括人的审美对象中一种重要的审美属性。悲剧和崇高一样是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对现实生活中和艺术中一切悲剧性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有正面和乐观性的特点,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必然的失败、痛苦或死亡,从而引起人正义、真理的追寻,引起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它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由悲剧性矛盾冲突和悲剧性性格构成,集中表现为悲。但必须能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

(四)喜剧性

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喜剧的观念是有差异的,但其内容与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滑稽、幽默、诙谐是相同的。在喜剧中,丑恶事物空虚、卑劣的实质,使欣赏者感到丑恶、可笑,同时增强追求美的愿望和埋葬丑的决心,这是喜剧最重要的社会审美价值。笑是喜剧美感的基本特征。它是喜剧性在欣赏者生理、心理活动的反应,和喜悦的心理相联系,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喜剧性也展现现实的生活,给人以启迪性。

五、美的基本形态

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但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类,把美的基本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四类。

(一)自然美

所谓自然美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自然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1.自然美的分类

(1)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辽阔的大海,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奇异的山峰。如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陕西的华山等自然风貌,使人得到愉悦并获得美的享受。

(2)经过人类加工改造:一般加工的山川绿化、江河治理、珍禽异兽的驯养、田园景色等,如艺术加工的园林景观、楼台亭榭、假山石径、插花艺术等。

人类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开发了自然,在观赏自然时,感受到了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层次。所谓“天生丽质”,实际上就是指人自然美的属性。“人造美女”是经过美学角度整形打造的美女。

2.自然美的特征

(1)形式胜于内容:人们在观赏自然景物时,往往专注于评价它的外在形式的美与不美,很少涉及它的内容。如蝴蝶虽是一种害虫,但它那五彩斑斓的双翅和翩翩优美的姿态却成了人们欣赏的对象。

(2)寓意性和象征性:自然界的事物,只有作为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借助自然物的某种属性象征性地表达人类的某种思想感情,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人们不受环境所染的傲骨;迎风斗雨的海燕比喻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等都以其自然特征,显示出令人神往的自然美,给人以高洁、勇敢、悦目的审美感受,人们常常对它赋予高尚的品格。

(3)差异性和多样性:同一自然物,由于人们欣赏的角度不同、季节不同,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如盛开的鲜花,或惊艳夺目,或芬芳扑鼻。同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大小各不同”。同是一个太阳,或骄阳似火,或温暖如春。由于自然对象与人的不同联系和自身的运动变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美,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例如:《泰坦尼克》影片中,最经典的一幕是,罗斯和杰克在船头上共同欣赏海上景色,无垠的大海映着夕阳,非常浪漫、美丽,大海在他们心目中是广阔、神秘、美丽、浪漫。当泰坦尼克撞到冰山,船体发生断裂,漆黑的大海吞噬着人们生命的时候,就变成了魔鬼,危险、恐惧。

(二)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美,人类精神行为的美。它包括人的内心世界美和外在行为美以及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生活环境的美。

1.人的美:人是社会美的创造者,人的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外结合,给人以美感的整体形象。它包括人的内在美(心灵美)和外在美两方面,是人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

(1)外在美:指通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行为、仪表、风度等表现出来的美。先天的因素只是外在美的基础前提,后天的因素对外在美起着决定的作用。如通过美容、素质的培养、道德的规范与升华等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外在美具备以下特点:

1.形体美:是人体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协调统一,是五官端正,结构匀称,比例协调,肌肉发达,体魄强健,生机勃勃的生命健康状态。

2.姿态美:是人体姿态的和谐统一,包括站立、行走、坐卧三方面的姿态美。它要求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是协调的。人们常说“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便是对人的体态动态的审美要求。

3.行为美:与姿态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为美既包括了一个人态度、举止、风度的美,更侧重于与道德意义的“善”相联系,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评价一个人的行为美与不美,主要看他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者为美,反之则不美。可以说,行为是心灵的外在形式,是灵魂深处的真实写照。

4.语言美:包括文字书写词汇的美和谈吐方式美。其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流畅。和气、文雅、谦逊是语言美的尺度和标志。诚恳和尊重是语言美的基础和前提。

(2)心灵美:心灵美是指人精神世界的美,人的内在美,通过行为来表达。包括思想品格、情感操守、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心灵美决定人的美,并影响支配着外在美。心灵美是行为美的基础,行为美是心灵美的体现。道德情操的美是心灵美的核心,是最高尚的美。它首先表现在美好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上,一个人有了美好理想和崇高的奋斗目标,就会表现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显示出人特有的生机活力和人的本质力量。例如:“欣月童话”。

(3)成就美:成就美是指人们在热爱的事业中,经过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使目标的以实现,所产生的无以言表的满足感。如第一篇论文的发表,第一项成果的获奖,第一本书的出版等所表现出的无以伦比的美感。

2.环境美与人际关系美

(1)环境美:广义的环境美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个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美,如大地绿化,城乡建设,消除公害,保护自然、文物古迹等。而狭义的环境美是指个人、家庭、社会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环境的清洁、美化。美的环境使人感到舒适和谐,精神爽快。

(2)人际关系美:把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称为人际关系美。人际关系美可通过两个层次表现,一般层次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彼此关心,互相尊重,如和睦的家庭、真挚的友谊、和谐的同事关系等。高级层次表现在显示出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如伟人间的友谊,国家间的外交人际关系等。

(三)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之美。是美的重要存在形态,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是人类的艺术之花,永不凋谢。比如:肖邦的《夜曲》可以使无数听众如醉如痴;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以牵动数代读者的心;米洛岛的《维纳斯》可以使全世界的公民为之倾倒;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人们称之为“永恒的微笑”。而这些伟大的艺术品都具有无穷的魅力,说明了艺术美能弥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一些缺陷,具有完美性。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又反作用于现实美,促进和推进现实美的发展。艺术美具有如下特征:

1.典型性:通过个别艺术形象表现出某些普遍性、代表性的东西。鲁迅说过:他的人物模特,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艺术的典型性说明艺术中的美要比生活原型更美,更富有理想性,更有审美价值。

2.感染性:饱含了作家、艺术家的情感。《青春之歌》在50年代被拍成电影,轰动全国,之所以感人,在于女作者杨沫把多年凝聚在心头的对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的真挚情感写了出来。《雷雨》也是家喻户晓的一部著作,作者是曹禺,他在写作时感到“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3.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与自然美、社会美比较,艺术美更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造型艺术培养视觉器官的审美能力,发展人们的色彩感、形体感、质感、韵律感、构图感、立体感及目测能力、透视能力和直观能力。音乐艺术培养听觉器官的审美能力,发展人们的节奏感、音色感、协调感、结构感,文学艺术培养言语器官的审美能力,发展人们领会和表达情感意蕴的素养。

(四)科学美

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只有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渗透的情况下,才得以产生。

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之中,它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成果或形式。科学美主要来自人们心智对研究对象内在美的领悟,不着重对象外在美的观赏。科学美与艺术美是有区别的,欣赏艺术美是“美中见真”,领略科学美是“真中见美”。

六、美学与医学、护理学科的关系

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心理学、伦理学、自然科学以及医学拥有密切的关系。医学与护理学是生命的科学。由于医学和护理学的创建,使生命更为绚丽。这就是学科带来的无尚的美。

(一)美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与美学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以医学为基础,美学为导向,运用美学理论构建医学领域的医学美、人体美、医学审美和生命美,完善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满足生命活力的维系与演进。美学与医学的交叉渗透形成医学美学学科,通过医学美学研究医学人体美、医学美学的内涵和医学在维系、创造、塑造或改善人体美的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一切医学美现象的规律。

现代医学已发展到对人体的多种组织、器官可移植、可再植的程度,这为人们维护人体组织的完整和功能的健全,提供生命完美的医学和美学奇迹。由于腔镜的使用,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创伤小,更适应了人们美学的需求,保持体像的完美。这均是医学美学要到达到的人体美的构筑。正是社会需求,促使医学与美学有机结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二)美学与护理学的关系

美学与护理学的结合不是偶然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护理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要从社会、心理、生理的不同层面满足健康人及患者的需求,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际交往学、公共关系学等大量人文学科的知识,而美学是满足专业需求的必由之路。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为护理美学的建立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护理美学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

护理美学就是从客观上指导和帮助护士学会怎样艺术地把握与人交往及从事护理行为的方式方法,需要护士具备综合运用美学、护理美学等各种知识的能力。艺术性地把握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培养自己成为温文尔雅的人。护理美学的确立与发展无疑会对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而护理学的更新也必将充实和丰富护理美学的理论及实践内容,所以、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七、学习美学的要求与意义

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发现了美,创造了美,并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美,使美与人类息息相关。通过美学的学习,使美为人类而存在。

(一)增强个人修养,建立完美人格

人生境界决定了人生的态度和人生追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追求审美的人生,那么,这个人必定会成为具有高境界的人。美已经成为社会和谐音符的主旋律,美的追求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美学的学习能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高尚的道德修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操,通过审美活动确立积极的情感,塑造完美的人格和诚实的美德。

(二)培养审美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观

审美的鉴赏能力既是对美的事物领悟能力和评价能力,是对美的事物的形式、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的能力。通过美学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对美的事物和艺术品进行大量的感性接触,能知其美,又知其为何美,学会对美和丑进行比较,通过鉴别,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审美鉴别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增进审美意识,加强美的创造能力

通过审美的实践活动,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其塑造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的塑造;二是对艺术的创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人生的辉煌,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有如此,才能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不断开拓、进取和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审美的人生,因为人在开拓、进取和创造性的生活中,不断地追求了完美的体现,在审美活动中充满了生命和创造的追求。例如以往的医院色彩,如病床、墙壁的粉刷、医护人员的白大衣等,普遍采用清一的白色装饰,给人们的感觉是冷漠、恐怖、阴森的感觉。现在医院的管理者,根据人性的特点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将医院的外环境修建成园林化,医院的病房装修成家庭化模式,医院的服务达到宾馆化,医院的色彩多样化。经过医院管理者的开拓进取和创造,现代化的医院通过人性化管理的手段,提供了全方位的以人为本的治疗和护理。由此,治疗与护理服务中的审美意识也带给了患者审美的享受。

当你来到“五岳”中以险峻著称的华山时,看到山脚下,蜿蜒的小溪,陡峭的山峰,经过修建过的安全登山路,震撼的劈山救母的壮举故事,是华山之行增添浓浓的留恋之情。请你说出上述叙述中,领悟到了那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