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伤寒三字经
21197700000009

第9章 辨阳明病津亏、润导下法方治

阳明病时,邪热内壅,灼伤阴津,内热迫津为汗,外出连绵不断,阳明津耗阴伤,加以胃中燥热,脾被燥热所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反使津液下趋而出现小便频数,大便硬结难下,其病证也属阳明腑实燥结,但没有承气汤证那样急迫,也无谵语、潮热、腹满硬痛等腑实积滞之证,不必急于荡涤,以免药过病所,反伤津液。因而不得以承气汤类攻下,主治以润下缓通的麻子仁丸,使肠中滋润,则硬便可通,津液恢复,脾得行使其输化津液的正常功能。

麻子仁丸是润下法的主方,制方为丸,变峻剂为缓剂,有通便而固护正气,润下而不伤津液的特点,为治阳明病腑证兼津液不足的有效方剂。

若阳明病汗出过多,或伤寒病发汗、利小便过多,均可耗伤人体正气,导致津液内竭,出现大便硬结难下症状。这是由于阳明津液耗伤,腹中燥粪不行,结于肛肠,可能并见肛门坠胀,时有便意,但难于排出。此证由于硬便结于直肠而不在腹中,因而此证病人往往腹不胀痛,十余日不大便未感不适。证属津液亏虚,不可妄行攻下,治宜因势利导,主治以蜜煎导方。麻子仁丸组成是以小承气汤加麻子仁、芍药、杏仁而成。方以麻子仁为主药润肠滋燥;杏仁润燥降气;白芍养阴破结;配合小承气汤以下泻;再利用蜂蜜的润燥、滋补缓急作用,并以制丸。服后可使腑气得通,津液四布,便秘自除。全方润而不腻,下而不峻,是一个润肠通便的缓下剂。本方制剂方意合乎肠胃病以通为补的普遍证治规律,因而可作为肠胃燥热、肠失濡润所致大便秘结的常用方剂。

蜜煎导方和猪胆汁导方,属于祖国医学最早的从肛门外导的治病方法,也为今之灌肠通便法的起始。对于体质虚弱、津液亏虚的病人,或是年老体衰、一般不适宜服药攻下的病例,可采用外治法润、导,不但硬粪得下,也没有伤及胃气的顾虑。但此法具体应用时,需把握时机,应待到病人欲大便硬粪已达肛肠的时候,以蜜煎和猪胆汁导方斟情选用,最为适宜。

外导法适用于燥粪硬结于肛门附近难以排出的病例,这种结粪,有时只靠内服药物难以泻下,却正好是蜜煎导和猪胆汁导方的适应证。蜜煎导方和猪胆汁导方虽然同为导下,但也有区别:前方润燥,兼有滋补作用;后者润燥,兼有清热作用。

蜜煎导方用治杂病正虚津亏、大便阻结肛肠为宜;猪胆汁导方以治热性病后期热灼津液、肠道失濡所致的直肠结粪阻塞之证,效果最好。临证时宜随证选用。

麻子仁方案例:张某,男,81岁,离休。有慢性结肠炎史。经常大便艰难,五、六日一次,或达十余日一次,经常服用采用番泻叶、果导等。今不大便已九日,脐腹胀痛,重按硬痛,小便频数,询得饮食如常,只因腹满不便而不敢多进饮食。望舌苔黄厚腻、中心苔黑而干。

即按脾约证论治:麻子仁60克(捣碎),杏仁12克,白芍15克,大黄、厚朴各12克,枳实10克,当归身30克,肉苁蓉30克,蜂蜜50克(另)。嘱将前八味煎好后兑入蜂蜜,空腹时服。二剂后便通。后来三年当中,此病人如自服其他泻药大便不下,就诊时往往已达十余日未便,笔者每次都以麻仁汤或加当归,或加桃仁、肉苁蓉,少则一剂,多不出三剂,便即通,诸证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