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伤寒三字经
21197700000007

第7章 辨阳明病纲领、经证及清法

邪热炽,阳明病,胃家实,病势盛。然汗,舌苔增,渴欲饮,脉大洪注。

伤寒病邪在太阳,发汗后邪。

(一)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治

阳明表,脉浮洪,热在外,是经证,辛寒法白虎清,渴饮水,欲数升,舌上燥,汗多呈背恶寒,气阴窘,白虎汤,加参生阳明病邪热在表,尚未形成肠中燥屎阻结的,在临床上见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浮洪等症时,称为阳明经证。

邪入阳明,燥热亢盛于内,邪热充斥于外,故现出身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之症。阳明热盛,上扰心神,轻则心烦躁扰,重则神昏谵语,遗尿。甚则邪热深伏,阳气不能透达于外,可致四肢厥冷等象,称为热厥,即“热深厥深”之证。邪在阳明经的,治以辛寒清热法。主治以白虎汤清解经热,凉胃除烦。

若阳明经热更兼汗出过多,舌上干燥,烦渴欲饮水数升,仍大烦渴不解,背部微觉恶寒的,即为阳明经热过盛,汗出肌疏,气阴耗伤之证,主治以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清热,益气生津。白虎汤方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粳米50克煎服方法:上四味,以水煎至米熟为度,去滓,日服三次。

白虎加人参汤方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粳米50克,人参15克煎服方法同白虎汤。

白虎汤为清解阳明经热的代表方剂。方用辛寒的石膏为主药,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以之清气泄热,除烦止渴;辅以苦寒质润,清热生津的知母相须为用,则清热除烦止渴作用更强;再佐以甘草、粳米以和胃气,养胃阴,并防石膏、知母寒凉伤胃。本方药虽四味,配伍精当,共有清泄气分实热,生津止渴除烦的作用。

白虎加人参汤证是阳明经热,兼以汗出过多,阳明胃气津液受伤。故于白虎汤中加入益气生津的人参辛寒清热,补气生津。由此可知:本方是为阳明经热兼气阴不足而设,但其重心还是清热,属邪实而正气稍兼不足,因而本方的立法主旨还是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二)竹叶石膏汤证治

或伤寒或久病,伤气津,虚热生,清补法,竹石功。

阳明病过程中,燥热过盛,加之汗出过多,最易耗气伤津,损伤元气。如果阳明病邪热伤及气阴,属邪多虚少,胃气和顺者,自当属于白虎加人参汤证治;若气阴俱伤,脾胃受损,虚多邪少而现出虚羸少气、气逆欲呕,为燥热伤正,气阴不足,胃失和降,虚火上逆之证。治宜清补并行,主治以竹叶石膏汤益气生津,清热和胃降逆。

竹叶石膏汤方竹叶10克,石膏30克,半夏10克,麦冬2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粳米50克煎服方法:本方以水先煎前六味,去滓,加入粳米,煎至米熟,去米,日三服。

本方的组成,即白虎汤去知母,加入人参、麦冬、半夏、竹叶而成,是白虎汤的变法。方以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人参、甘草益气生津;麦冬、粳米滋养胃液;半夏降逆和胃止呕,共成清热除烦,益气生津,和胃降逆之良方。

竹叶石膏汤补虚而不留邪,又有清热和胃之功,可治疗阳明经热,气阴两伤,胃失和降之病;还可治疗外感热病后期,余热未退,气阴耗伤的食少呕逆,烦渴身倦,发热,舌红少苔,脉虚数等证,功效卓著。

毛某,28岁,男。发热、头痛、腰痛伴呕恶二天。经注射、服药(安痛定、氨苄青霉素、强力银翘片等)发热仍不退。头痛呕恶加重,食减困乏。于西安传染病医院检查。经化验、透视后诊断为:1.上感;2.出血热。遂入院观察治疗。经静脉注射氨苄青霉素、氢化考的松、双黄连等治疗三天,发热、呕吐加重。家属邀请中医治疗:诊见发热不退,面赤心烦,晨轻午后加重;时时汗出,头痛无恶寒;呕吐时作;自病后食欲日减;口渴舌红,诊脉浮数。因按热伤气阴,胃失和降施治:竹叶、半夏、桑叶、菊花各10克,生石膏30克,党参、麦冬各20克,芦根、粳米各50克,甘草6克。一剂后,呕止能食,再服热退。三剂服完,饮食复常,热不再作。再诊时,继用前方去桑、菊,减石膏量为18克。三剂后,又去医院检验,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遂康复如初。

(三)葛根芩连汤证治

葛芩连,治阳明,喘汗出,经邪壅热不寒,渴饮情,清经热,下利宁阳明经病发热汗出,下利、口渴、喘满的,是由于阳明经邪热内迫,表热内陷,移热于肠所致,可兼有胸腹烦热,苔黄微腻、脉滑数等证。主治以葛根芩连汤解肌祛邪,清热止利。

葛根芩连汤方葛根24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煎服方法:以水先煎葛根,后入诸药,煎服。

本方重用葛根为主药以解肌退热,使里热外达而邪有出路,兼能升提止泻;佐以苦寒燥湿的黄芩、黄连以清里热;又伍以甘草,取其甘平之性以和中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表热退,里热清,利自止而喘自除。

本方原治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的邪热下利。其实本方最善清解阳明经热,适用于表里俱热而病势仍宜从外解之证,用后可使阳明经热向外透达,有解肌退热解毒作用。

卢某,男,学生。患“上感”,以阿司匹林、复方新诺明等治疗三天,发热不退,汗出,额痛,稍觉恶寒。诊见:面赤,舌红,舌苔黄腻,口渴汗多。按切腹中无胀痛,大便正常,脉象滑数。按阳明病,邪热在经施治。治以苦寒清解,退热解毒。处以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24克,黄芩、黄连、桑叶、芥穗各10克,连翘20克,神曲12克,槟榔、甘草各6克。每剂药以水煎以后分作2次服。6小时服一次。上方服二剂,即热退病愈而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