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伤寒三字经
21197700000002

第2章 《伤寒论》学术成就概况

张仲景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家,《伤寒论》更是开创了中医学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先河。该书共收集条文397条,方剂113个(包括重复和佚失,实为112方),使用药物达82味之多。全书自始至终特别强调辨证论治应以“证”为凭,综合疾病本身临床表现及人群自身的应激反应能力等特点,创造性地把外感病,以及由其引发的各种临床表现和病情发展、变化规律等征象加以总结。以阴阳为纲,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为目,统领百病。结合人体的经络脏腑,辨其在表在里及虚实寒热。于千变万化的症候中同中求异,异中析同,鉴别归纳,分门别类。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药物方剂、配用方法,预后及某些药后的病情转归。无论是于辨并辨证及施治,都具有严格的原则性和很大的灵活性,使辨证、辨病与论治一线贯穿,包括所用方药的煎服方法也非常讲究,因而用于临床作用显著,疗效确实。《伤寒论》中这些科学方法的创立,使得祖国医学从理论到实践达到了空前完美的地步,为中医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伤寒病由外感邪气引发无可非议,而杂病的复发或加重也往往由于外感邪气引发或促成;再者外感邪气入侵,失治或误治也往往转成内伤杂病,因而伤寒、杂病二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呈标本相关,其病机发展上多有表里转变,相互影响。况且《伤寒论》中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以及药物方剂,同样可以指导治疗内伤杂玻所以《医宗金鉴》有“善治伤寒杂病易”之说。柯韵伯说:“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所独也,伤寒杂病治无二理。”

《伤寒论》问世近一千八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及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后来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历久不衰,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学者而形成所谓的“伤寒学派”,“经方派”,成为中医队伍的中坚力量。伤寒学术的研究更是令人瞻目,据杜雨茂教授统计,自金代成无已氏首撰《注解伤寒论》始,迄今问世之《伤寒论》注释阐发书已逾千种,堪称中医类书之最,著述之宏,昭著古今,可见该书在中医界的重要位置,并不因其古朴而稍失其色。那么,该书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及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它具有科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广泛的临床适应性和实用性,并且条文精炼,朴实无华,理法严谨,方药简捷,历经临床实践验证,方证若对,照方施之,即收桴鼓之效。《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朽之作,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历代医家都给予了它极高的赞誉,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目前仍不失为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及研究生的专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