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夏国的军队虽然没有受到多大损伤,但一无粮草,二无指挥,只好退兵而去。
5月,辽兴宗命西南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耶律宣等率大军5万乘胜进攻西夏首都兴庆府。没藏讹庞闭城坚守,不敢出战。萧蒲奴见兴庆府城池坚固,一时难以攻克,加之夏军各路援军纷纷赶到,怕久攻不利,6月,便率兵转攻贺兰山西北的摊粮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音浩特北),抢走了所有的粮食、牲畜乘胜而还。
兴庆府被围,贺兰山兵败。没藏太后一连几日在宫中闷闷不乐。这日上朝,没藏太后问群臣道:“辽夏连年交兵,虽互有胜负,但耗费巨大,辽兵虽退,难保他不再来攻,如之奈何?”没藏讹庞奏道:“太后莫忧,本相正欲发大兵伐辽,以雪贺兰兵败之耻。”中书令张陟出班奏道:“不可,辽夏不断交兵,西夏地小人寡,连连失败,若一意穷兵黩武与辽争战,若宋朝趁机来伐,将有亡国之虞,莫若与辽修好,依旧称臣,使民修养生息,望太后三思。”
太后道:“此言甚善。”夏国便遣使向辽国求和。辽兴宗并未接见夏国的使者,他看到夏国的求和信说:“夏国言而无信,不予讲和。”夏国再派中书令张陟亲往辽国讲和。张陟见到辽兴宗后慷慨陈词道:“辽夏交兵,互有胜负,如若再战,两败俱伤,正中宋朝下怀,宋若分而击之,辽夏均有亡国之虞。望主上三思。”辽兴宗觉得张陟说得有理,便赐诏夏国,接受求和的请求。西夏仍旧对辽国称臣,从此,结束了辽夏混战的局面。
话说当年皇后野利氏本来就对元昊杀害自己的哥哥野利旺荣、野利遇乞非常不满,又见元昊霸占了自己以前的嫂嫂没藏氏,更是气愤难平。但是,作为依人而活的女人,她又能怎样呢?野利氏只有逼着以前的嫂嫂到兴庆府戒坛寺出家为尼,成了戒坛寺的“没藏大师”。没藏氏颇有慧根,竟然小有成就,很快就能开坛讲经,成为佛学大师。元昊没有因没藏氏的出家而放弃她,他频频驾临寺院,顺便临幸住在寺院中的“没藏大师”,很快让“没藏大师”怀上了龙子,1047年,在两人外出打猎途中,生下了谅祚。
由于没藏太后笃信佛教,西夏便尊佛教为国教。谅祚幼年登位,前途未卜,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她的幼子健康平安,稳坐皇位,没藏太后在临朝执政的第三年,即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就大兴土木,在夏都西南角,修建承天寺塔,供奉佛经,没藏氏时常带谅祚到承天寺听高僧讲经。
随着年事渐高,没藏太后一心礼佛,悉教幼子,偶儿出外打猎散心,国家大事决断,全部交给国相没藏讹庞处理,于1056年病逝。
太后没藏氏去逝后,没藏讹庞虽然独霸朝纲,但总觉得失去了靠山,为了控制谅祚,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谅祚并立为皇后,没藏讹庞以国相兼皇帝岳丈的双重身份掌控着西夏的生杀大权。
公元1058年,11 岁的小皇帝谅祚渐渐开始参与国事,他派使臣到宋朝请购大藏经、经帖、签牌等物,宋朝全部予以满足。这天,谅祚高兴地带着随从来承天寺听回鹘高僧讲经,听完经,谅祚命左右道:“将赏赐给高僧的礼品呈上来,让朕过目。”侍臣便把今日准备赏给高僧的礼品用一个红色的托盘端了上来。谅祚一看,尽是些毡毯之类,便说道:“要你们多赏些绫罗绸缎,金银器皿,为何不见?”侍臣唯唯喏喏不敢回答。
回到宫中,谅祚怒气难消。汉臣高怀正、毛惟昌告诉谅祚:“如今军国大事皆国相做主,由于对宋用兵,侵耕宋地,宋朝关闭榷场(交易市场),停止赏赐,绫罗绸缎从何而来啊!”此话被没藏讹庞安插在谅祚身边的亲信听到了,便立即把高、毛二人的话告诉了没藏讹庞。没藏讹庞听后大怒道:“不杀此二人难解我心头之恨。”即刻命人将高、毛二人逮捕,以谋反罪打进天牢,等候问斩。谅祚闻讯后立即召讹庞进宫,问道:“高、毛二人何罪之有?为何无端打入天牢?”没藏讹庞答道:“高怀正放高利贷,毛惟昌穿盘龙服,图谋不轨,按大夏律皆死罪也。”谅祚忿愤地问道:“国相说他们图谋不轨,证据何在?”没藏讹庞强词道:“处置此类奸人要何证据?只须一刀砍了便罢。”谅祚道:“不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草率,国相暂勿用刑,待朕查明之后再杀不迟。”讹庞不乐地答道:“谨尊圣命。”
六宅使高怀正、毛惟昌二人原是野利遇乞的帐下,当年没藏讹庞使其妻哺乳谅祚,后来二人陪侍皇上左右,皇上视为心腹,每有事必问计于二人,他们参与朝政,并将大臣的一些议论及时转告谅祚,没藏讹庞对此极为不满,早已有心除之,此次抓着了岂能放过,回府后当晚便命人将高毛二人斩首。
第二天早晨,谅祚命人到狱中提取高、毛二人,亲自审问谋反之事。一会儿侍臣来报:“高怀正、毛惟昌二人昨晚已被国相斩首。”谅祚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怒道:“国相简直是无法无天,今日杀高、毛二臣,明日恐怕就轮到朕的头上了。”从此,对讹庞的专权更加不满。这****秘密召心腹大将漫咩进宫,屏退左右对漫咩道:“国相独掌朝纲,专横跋扈,结党营私,滥杀无故,惨害忠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我欲除此老贼,将军肯助我否?”漫咩跪倒在地信誓旦旦地说道:“国相在朝中横行霸道,许多忠义之士,恨得咬牙切齿,早欲除之,苦无良策,只要吾皇一声令下,我即刻率兵擒拿此贼,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谅祚道:“国相把持朝政多年,亲信党羽遍布四方,根深蒂固,为今之计,将军暗中联络忠臣义士,做好除贼准备,待时机成熟,再行图之,切勿草率从事,切记!切记!”漫咩叩首道:“谨遵圣命!”
没藏讹庞得知谅祚欲加害自己,大惊,便在府中与其子密谋擒杀谅祚。没藏讹庞对儿子道:“圣上欲加害于我,事急也,再过几日,乃吾生日,以给吾过寿为名,请皇帝来相府赴宴,暗中埋伏甲兵,刺杀谅祚,老夫取而代之,汝即为太子,夏国则为我没藏家所有。”
没藏讹庞的阴谋很快被其儿媳梁氏知道。梁氏早已被没藏讹庞的儿子冷落,暗中一直与谅祚私通,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报知谅祚,谅祚连夜与心腹大将漫咩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1061年4月的一天,没藏讹庞正在府里饮宴,忽听谅祚召他进宫议事,讹庞未加思索,即刻进宫。他刚来到殿上,谅祚突然拍案而起,大声喝道:“讹庞你知罪吗?”早已安排好的侍卫军一拥而上,拿下没藏讹庞。大将漫咩奉命包围了国相府,将没藏讹庞的儿子和亲属全部拿到。谅祚宣布其谋反罪状,将其全家斩首。文翁有诗叹没藏讹庞道:
战辽伐宋盖世功,身居相位犹贪心。
暴征挞伐天不助,奸逆谋篡惹杀身。
谅祚执掌国政不久,便昭告天下,废掉没藏讹庞的女儿没藏皇后,立没藏讹庞的儿媳梁氏为后,任命梁氏的弟弟梁乙埋为国相,从而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
这日上朝,谅祚问群臣道:“宋、辽、夏三国连年混战,黎民饱受战争之苦,西夏囿于辽、宋两强之间,久受其害,国力大伤,朕欲强兵富国,计将安出?”汉臣景询出班奏道:“辽国已与我国讲和,缓和夏宋关系乃当务之急,西夏与宋之麟州未定疆界,两国为争夺屈野河以西之良田而交恶,陛下可遣使臣与宋议和,划定疆界,重开商贸,则大事定也。”谅祚道:“此计甚好。”就派使臣廖礼出使宋朝,与宋谈判,最后议定:恢复旧界,在边界设立寨堡,双方民众不得再在边地耕作,宋朝重新开放边贸市场。
公元1061年10月,谅祚下诏:“大夏举国上下,皆废除蕃礼,改用汉礼。”并遣使臣向宋朝上表陈告。次年,又遣使者向宋朝献马50匹,求换九经及《册封元龟》。宋朝退还马匹,送给使臣九经携回。
1063年,谅祚又改用汉姓,仍用唐朝的赐姓李氏。定国体,改官制,降诏曰:“夏之国体,仍用景宗旧制,各级官吏,蕃汉同等。汉官增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等职。蕃官增昂聂、昂星、漠箇、阿尼、芭良、鼎利、春约、映吴、祝能、广乐、丁弩诸号。”
谅祚对幕僚说:“人才者,不分地域族别,为我所用,则为国之宝也。”他得知俘虏的汉人苏立很有才学,便立即召见,并封他为南院宣微使。宋朝陕西延安大文人景询因蒙冤叛逃夏国,谅祚知其冤,爱其才,封他为大学士,参与国事,出则同行,饭则同桌,经常请他到宫中议事,天晚了就留在自己身边住宿同眠。谅祚任命元昊的弟弟嵬名浪遇为枢密使,掌管蕃军。作战勇敢的汉将李清为副枢密使,掌管汉军。汉人文焕为监军,又任命吴昊之子吴宗为大学士,主管汉学,讹庞结遇主管蕃学。一时以谅祚为首的夏国出现了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
忽报,宋仁宗去世,宋英宗即位,宋朝驱逐夏使,君臣蠢蠢欲动,准备伐夏,谅祚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