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千里出兵气势狂,贺兰山下露锋芒。
天道不假虎狼师,辽国难免遭祸殃。
公元1043年(宋庆历三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9月,元昊下令削夺野利遇乞兵权,赐其自尽。事后,想到野利家族对西夏国的巨大贡献,自觉理亏,便任命野利旺荣年仅20岁的儿子野利皓贤为右厢军统领,并赐名李皓贤。
宋廷闻种世衡利用反间计除掉野利旺荣、野利遇乞二人,君臣大喜。韩琦(已与范仲同时奉调回京,同任枢密院副使)上书宋仁宗:“乘其内乱,兴大兵,直捣巢穴,以收一劳永逸之功。”范仲淹出班奏曰:“不可。野利兄弟虽亡,但夏军之根本未动。宋夏屡战,边民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生灵涂炭。天下谷帛日益耗尽,物价日益高涨,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自荆湖、江、淮间,民力积困久也。及元昊背恩,国家发兵调赋以供边役……东自海岱,南逾江淮,占籍之民,无不萧然,苦于科敛。为今之计,可遣使与西夏议和,罢兵息战,休养生息,富国强兵,以图再举。愿陛下圣裁!”宋仁宗准奏。
宋仁宗久已厌战,早在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就密诏时任知延州的庞籍与元昊谈判,宋朝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道:“吾如日方中,只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谈判无果。国相张元奏道:“我朝与宋交战,虽屡战屡胜,但国小民寡,人力有限,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夏国新建,根基未固。莫若乘胜之威,以胜利者态,与宋缔结和约,索取实惠。” 元昊也感到西夏因与宋朝连年争战“久不通和市,国人愁怨”,战争难以继续下去,于是采纳张元的意见,决定与宋朝恢复和谈。3月,元昊派六宅使伊州刺史贺从勖到汴京(今开封市)进行和谈,因西夏方面坚持元昊“称男邦泥定国兀卒元昊上书父大宋皇帝”,其中,“邦泥定国”是西夏文“大夏高国”的译音,元昊宁可对宋朝以父子相称,也不称臣,谈判未果。接着宋仁宗派邵良左,张士元、张子奭、王正伦前往西夏首都兴庆府议和,并提出九项议和条件:(1)以后上表只称旧名。(2)册封元昊为“夏国主”。(3)赐诏不名,许自置官属。(4)其宴使人,坐朵殿之上,或遣使往彼,一如接见契丹人。(5)如欲差人于界上承领诏诣,亦听之。(6)置榷场于保安军。(7)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生日与十月一并赐赍之。(8)许进奉乾元节及贺正。(9)其缘边寨栅并如旧。因元昊不肯让步,和谈未能取得进展。
7月,元昊再遣吕尼如定聿舍、张延寿、杨守素到汴京继续谈判。针对宋朝提出的九项谈判条件,西夏提出十一项要求,仍旧坚持称男不称臣。这样,双方你来我往,经过一年的讨价还价,最后求同存异,和约终于成立。 宋夏和约议定后,元昊于公元1044年(宋庆历四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8月,向宋朝进“誓表”(接受议和的保证书)曰:
“两国不通和好,已历七年,边陲屡经战乱。今立誓之后,其前掠夺过将校及蕃汉人户,各不取索。自今缘边蕃汉人逃叛过境,不得互相袭逐酬赛,并随时送还对方,不得隐避。臣近者以本国城寨进纳朝廷,其系栲栳、镰刀、南安、承平四处地分及他处边境,现今蕃汉人坐住之处,并乞以蕃汉为界,仍于本界修筑城堡,各从其便。朝廷每年所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进奉乾元节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一万斤,进奉贺正回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每年赐中冬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并赐臣生日银器二千两、细衣绢一匹,伏乞无致更改。臣更不以他事辄干朝廷,只今本国独进誓文不合,亦乞颁赐誓诏。盖欲世世遵承,永以为好,倘君亲之义不存,臣子之心渝变,使宗祀不永,子孙受诛。其誓表伏请藏于盟府,事具悉之。”
10月,宋仁宗给元昊颁降誓诏曰:
“朕临制四海,廓地万里,西夏之土,世以为服,今乃纳忠悔咎,表于信誓,质之日月,要之鬼神,及诸子孙,无有渝变,申覆恳至,朕甚嘉之。俯阅来誓,一皆如约,所宜明谕国人,藏书祖庙。”
却说宋朝刚与西夏答成和议,辽国却派来使臣,要宋朝不要与元昊讲和。宋仁宗怕西夏,更怕辽国,一时处于两难境地,礼部郎中吴育奏道: “契丹受恩,为日已久(指宋辽两国自澶渊以来一直关系友好)。不可纳一叛羌(西夏元昊),而失继世兄弟之欢。今二蕃自斗(夏辽关系吃紧),斗久不懈,可观形势,乘机立功。万一吾朝纳元昊,为臣恐契丹窥兵赵魏(河北),致使辽宋战事又起。为免腹背受敌,我朝可派使臣到西夏,告诉西夏要一如既往与辽国和好,宋朝方许约和。同时,再派使臣去辽国,告诉辽兴宗,宋已令元昊向辽国道歉,至此,方可接受西夏求和,否则,当再兴兵征讨。”宋仁宋听罢,顿解愁结,便依计施行。果然,此举中规中矩,西夏、辽国皆无借口向宋朝发威,宋朝总算在外交上取得了一次胜利。
元昊正在庆幸与宋和谈获益颇丰,公元1044年10月,忽报辽兴宗亲率步骑兵10多万人马,出金肃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东京留守、赵王萧孝友率师相随,以皇太弟天齐王重元为马步兵大元帅,率领骑兵7千出南路。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领兵6万出北路,连发三路大军,渡过黄河,朝西夏杀奔而来。元昊忙调兵遣将迎战辽兵。这正是:
东南刚传熄狼烟,北国又报燃烽火。
君臣才别虎豹歌,蓦见城壕血成河。
原来辽夏虽然结盟,但面和心不和由来已久。早在1031年,辽兴宗即位之初就把辽国的兴平公主(辽兴宗妹妹)许配给元昊,但夫妻二人关系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带来的冷淡与疏远。后来,兴平公主病重,元昊仍旧搂着别的美女狂欢,对公主不闻不问,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辽国报丧。元昊的所作所为早有细作报告给辽国,辽兴宗闻讯大怒,当时派人持诏“切责”元昊。元昊正忙着攻宋,就低头装孙子,纳贡献宝,讨好辽兴宗。辽国趁宋夏战争之机,从宋朝讹诈每年二十万“岁币”后,便站在宋朝的立场上,劝阻元昊不要伐宋,元昊恼怒至极。此后,元昊不断出兵深入辽境,劫掠财物,同时,引诱辽国境内夹山南部地区的党项部落叛附夏国。辽兴宗得知辽国节度使党项人屈烈等叛附夏国的消息后,立即派遣使者要求元昊归还,元昊不从,双方翻脸。
却说辽国三路大军渡过黄河,长驱直入西夏境内400余里,未遇夏军拦击。辽兴宗侦知元昊率领的左厢夏军屯聚于贺兰山北,便命殿前副检点萧迭里同先锋古迭纵兵掩击。元昊率军迎战,两军叫阵,夏兵见辽国的装备和宋军大不一样,怎见得:
开山斧金光灿灿耀日月,流星锤杀气腾腾溅雷火。三刃锏,月牙刀,狼牙大棒火龙镖。锤鞭叉剑,一片平地刀林布。戟戈盾矛,万刃山前旌旗飘。连环甲,锁子马,中军战车数丈高。旗分五色,杀气笼罩。阵排八卦,环环紧套。战马长嘶,三军踊跃。团团牌手护中军,硬弩强弓射阵角。人似猛虎下高山,马如蛟龙出海岛。银盔荡荡白云飞,铠甲森森寒光照。滚滚人流如泄水,腾腾马走掀波涛。
夏军一见这阵势先就怯了三分。先锋古迭令旗一挥,辽军如狼似虎一般地掩杀过来,锐不可挡,夏军大败。
元昊率军退守贺兰山中,急派人快马去搬正在患病的张元来军中共商抗辽大计。
且说张元由于长年随军征战,积劳成疾,偶感风寒,久治不愈,转为肺痨,咯血不止,已卧床月余,见到元昊手令,强撑病体,被人扶到马上,直奔贺兰山中。元昊闻张元止,亲自出帐躬身相迎,将张元搀进帐中,掩面而泣。张元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国主莫悲,老臣自有退敌之策。”元昊曰:“朕不为兵溃而悲,乃悲国相之病也。”张元强作笑颜道:“老夫之病乃皮肤之痒也,不日将愈,何劳国主担扰!”元昊曰:“辽兵深入我境400余里,所向披靡,今又困我军于贺兰山中,倘无破敌之策,夏国难保矣!”张元道:“辽兵势盛,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可暂行缓兵之计,派遣使者到辽军中向辽兴宗奉表谢罪请降,以骄其心,惰其志,再作计议。”
辽兴宗连胜夏军,又困元昊于贺兰山中,喜不自禁,忽见夏使捧表请降,犹豫不决。韩王萧惠从容进言道:“元昊忘恩负义,诡计多端,今圣上御驾亲征,若不彻底捣毁其巢穴,劫其财宝,倘使其喘过气来,东山再起,将后悔莫及。”
辽兴宗见萧惠言之有理,拒绝了元昊的请降要求,将夏使乱棍打出营账。即命萧惠主动出击,对元昊发起进攻。元昊率军迎敌,辽军四面出击,士气旺盛,夏军连吃败仗。为避其锋芒,张元命令夏军向后撤退100里,每退30里便烧掉那里的所有房屋和粮草,填掉水井,对附近水源全部扔进动物尸体和大粪,使其人畜无法饮用。夏军边撤退,边坚壁清野,实施焦土政策。一连退兵三日。辽军所到之处,人无粮,马无草,贺兰山北,干涸的毛乌素沙漠找不到一滴水,人马饥渴难耐。辽国十万大军本想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顿失保障,人马粮草皆成大问题。特别是辽国战马,因缺草料和水,羸弱倒毙甚多,而元昊又恰如其分的再次派人“请降”。
辽国君臣正在大营计议,元昊忽然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急忙整军出战。元昊亲率3万精兵一阵猛冲猛打,冲垮了辽军的阵线,杀进中军行营。元昊抚掌大笑曰:“人都说辽兴宗手下大将个个能征惯战,今日一试也不过如此罢了。”正在得意之时,忽听中军炮响,四面锣鸣,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