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鹿鼎记》中,有一个颇有些武功,蛮横不讲理且有自虐情结的建宁公主。金庸先生给她安排的出路是,阉割了吴家世子吴应熊,成了小流氓鹿鼎公韦小宝的小老婆。但史实是,嫁到吴三桂家不假,并且最终保全了留在北京的吴家(吴应熊除外)。
恪纯长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四女,初封和硕公主,顺治十四年进封为和硕长公主,顺治十六年封建宁长公主,后改为恪纯长公主。她的丈夫吴应熊是吴三桂之子。恪纯长公主是清皇家公主中惟一下嫁汉人的公主,因其婚姻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因而注定她的生活难以风平浪静,时刻都会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最后以夫死子丧、独守空帏的悲惨结局终了一生,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恪纯长公主,其母系皇太极庶妃奇垒氏。公主出生时,皇太极正亲临锦州前线,由于忙于战事,这位年已半百的父亲未能回盛京(今沈阳市)的宫城看一眼刚出世的小公主。当公主刚满周岁时,正是皇太极大破明军于锦州地区,降服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之时,所以皇太极似乎格外喜欢这位庶出的小公主,不久封为和硕公主。皇太极去世时,小公主只有3岁。
清军入关后,各地抗清斗争此起彼伏,清廷派刚刚归降的吴三桂前去西南。吴三桂是汉人,此番去西南,重兵坐镇,虽为平西王,听命朝廷,但恐生别念,因而孝庄皇太后欲将皇太极最小的女儿恪纯长公主许配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一来可笼络吴三桂使其成为皇亲国戚,为清皇室效忠卖命。二来吴应熊身为额驸(清代对公主丈夫的称呼),将其邸留在京城,可以做个人质。即使吴三桂图谋不轨,也不能不考虑他儿子在京的安危。而吴三桂却另有打算,他愿意让儿子去得个额驸的头衔,攀上金枝玉叶,成为皇亲显贵,树立自己的威风。自己身为汉人,将来在外建功立业,难免招惹清廷的猜忌和满人的嫉恨,留着儿子在京做个人质,可以让清廷放心,以免时刻限制自己扩展势力。同时自己此番前往西南,不知何时回京,西南距京路途遥远,消息闭塞,难以掌握朝廷动向,儿子在京城可以为自己时刻传递消息,以便了解朝中大事和清廷对自己的态度。因而他同意将儿子吴应熊留在京城,自己率军前往四川,一桩政治婚姻因此而定。
顺治十年八月,孝庄皇太后主婚,恪纯长公主下嫁吴应熊。恪纯长公主心中十分不情愿,自太祖以来,还未曾有过公主下嫁汉人的先例,怎么偏要将她嫁与汉人?虽然皇兄顺治帝重用汉人,渐习汉俗,朝中也有像范文程、洪承畴这样位居高官的重臣,但事实上汉人地位远不如满蒙贵族,自己是皇家公主,以金身玉体怎能去匹吴应熊呢?然而孝庄皇太后的旨意她是不能违抗的。在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是受歧视、受压迫的,她们只能向往爱情而没有选择爱人的权利,必须依父母之命,听媒妁之言,即使贵为皇家公主也不例外。
尽管此时她还不懂自己下嫁吴应熊是清王朝笼络和收买吴三桂的手段,尽管她还不知道这桩婚姻的政治目的和吴应熊的处境,尽管她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但事实上,这位带着希望和梦想的年仅12岁的公主已经被卷入了政治漩涡,以后的命运已经和拥有重兵、坐镇云南、野心勃勃的吴三桂紧紧地拴在一起。
婚后第二年公主生了个儿子,取名吴世霖。自儿子出生后,夫妻二人日渐和睦,公主被吴应熊这个汉族额驸调教得日习汉俗,对汉文诗书也颇精通,而且与这位额驸过着夫唱妇随的生活。恪纯长公主与吴应熊深谢皇恩,一家人平安无事,其乐融融。
吴三桂自被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后,很少回京,但儿子吴应熊每隔几天就派人捎书信到云南,因此,京城的大小事情他无所不知。吴三桂非常清楚自己拥兵在外,清王朝是不会安心放任他这个汉族平西王的,所以他也时常派人与吴应熊联络,打探各种消息。
后来吴三桂发动叛乱,为平叛三藩,不留祸根,康熙下令捉拿了吴应熊父子。恪纯长公主在丈夫、儿子被绑走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康熙十三年,吴应熊父子被推出午门斩首,这一年公主年仅33岁。
自从吴应熊父子被杀以后,只有恪纯长公主独守额驸府。本来出入的人就很少,现在显得更加冷清。恪纯长公主不愿再见任何人,就连元旦、冬至、万寿这三大庆典她也称病不去,只是偶尔去拜见孝庄太皇太后。丧夫丧子的痛苦使她苍老了许多,心也老了许多,再也不想与别人争什么。公主不相信康熙帝所说的吴应熊与吴三桂谋逆,直到清廷平定了三藩,从吴三桂五华山居处搜出了大量的吴应熊与吴三桂的书信,才认清了吴应熊的真正身份,才看清了吴应熊的嘴脸。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吴应熊的行径根本没有察觉,她感到被欺骗和被愚弄了20多年。恪纯长公主羞愤交加,又一次病倒。当公主病倒的消息传到宫内后,康熙亲自到额驸府中探望和安慰公主,并下诏:“公主为叛寇所累。”自此后,康熙帝常到府中慰藉公主,此后恪纯长公主经常出入皇宫,姑侄二人还常常一起谈论诗书。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恪纯长公主刚过完63岁寿辰,这位饱受政治婚姻之苦,独守空帏30年的公主终于度完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