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08

第8章 《伤寒杂病论》方(7)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导读】根据慢性胃炎的病变证机是寒饮,治以大半夏汤温阳降逆化饮;又因病变证机夹寒湿上逆,故与橘皮汤温胃行气降逆。

贾某,女,47岁。有多年慢性胃炎病史,在1年前又诊断为慢性胃炎伴幽门水肿,近因呕吐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胃胀痛,呕吐剧烈,吐后痛胀缓解,手足不温,头沉,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脾胃虚寒夹饮证,治当温阳散寒、化饮降逆。给予大半夏汤与橘皮汤合方加味:姜半夏48g,红参10g,蜂蜜(冲服)60mL,陈皮12g,生姜24g,桂枝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呕吐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胃痛次数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胃胀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呕吐止,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12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呕吐剧烈、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虚,因头沉、苔白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脾胃虚寒夹饮证。方以大半夏汤温阳散寒、降逆化饮;以橘皮汤温中行气降逆;加桂枝温阳化饮,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利湿浊。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大承气汤合方

大承气汤由“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炙、去皮、半斤(24g),枳实炙、五枚(5g),芒硝三合(8g)”所组成。是泻热行气的重要基础方,可治一切热结气滞证。临证应用大承气汤且不能局限于阳明肠胃,凡是热结气滞病变证机者,均可以选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浅表性溃疡,病变从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状、周围充血,因刺激而加剧疼痛的疾病。发病没有季节性,男女老少均可发病。

【导读】根据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变证机是热结,治以大承气汤泻下热结;又因脾胃有郁热,所以与清胃散合方应用。

赵某,男,45岁。有多年口腔溃疡病史,时轻时重,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口腔溃疡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上唇2处溃疡,下唇有3处溃疡,舌下溃疡如黄豆大,溃疡中心呈凹陷,周围红晕,表面覆有淡黄色假膜,灼热疼痛,手心发热,腹胀,大便干结(3~4日1行),口苦口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辨为脾胃积热证,治当清泻积热,调理脾胃。给予大承气汤与清胃散合方加味:大黄12g,厚朴24g,枳实5g,芒硝9g,黄连10g,升麻15g,生地黄5g,当归5g,牡丹皮8g,石膏40g,玄参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口腔溃疡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口腔溃疡痊愈,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悉除,又以前方巩固治疗12剂。随访1年,口腔溃疡未再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辨为热,再根据腹胀、大便干结辨为积热蕴结,因手心发热辨为热迫血中,以此辨为脾胃积热证。方以大承气汤清泻积热,导热下行;以清胃散清透积热,兼以凉血散瘀消肿;加石膏增强泻脾胃积热,玄参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指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出现异常,以及精神活动不能协调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多发于青壮年。

【导读】根据精神分裂症的病变证机是阳明热结,治以大承气汤,并可酌情加大大黄、芒硝用量;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之。

夏某,女,46岁。有20年精神分裂症病史,虽屡屡服用中西药,但病情还是反复发作,近因病症复发而前来诊治。刻诊:躁扰不安,多言善怒,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彻夜不眠,六七日不大便,小便短赤,口苦口臭,面红目赤,舌质暗红瘀紫,苔黄厚燥,脉涩,辨为阳明热结、瘀血内阻证,治当清泻阳明,活血化瘀。给予大承气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味:大黄36g,厚朴24g,枳实5g,芒硝16g,桃仁10g,桂枝6g,炙甘草6g,朱砂(冲服)5g,琥珀(冲服)5g,磁石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一日大便溏泄三四次,躁扰不安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一日大便溏泄五六次,狂躁大减,方中大黄减为18g,芒硝减为8g,以前方6剂。四诊:脘腹胀满解除,夜晚能睡眠5小时,以前方6剂。五诊:病情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减大黄为12g,芒硝为5g,治疗2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脘腹胀满、六七日不大便辨为阳明热结;再根据舌质暗红瘀紫、脉涩辨为瘀血;因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见妄闻辨为热扰心神,以此辨为阳明热结、瘀血内阻证。方以大承气汤攻下阳明热结;以桃核承气汤泻热逐瘀;加朱砂、琥珀、磁石清热重镇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因阳明热结较重,故加大大黄、芒硝用量;大便溏泄,即酌情减少大黄、芒硝用量,使方药更好地符合病变证机与病症表现。

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比较多见。

【导读】根据肥胖症的病变证机是积热,治以大承气汤攻下积热;又因病变证机有痰热,故与小陷胸汤合方治之。

邵某,女,47岁。有6年肥胖症病史,身高1.61m,体重98kg,曾连续几次服用中西药,均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停药,近因朋友介绍而前来诊治。刻诊:形体肥胖,头沉头昏,身体烦热,肢体烦重,大便干结,怕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辨为阳明痰热证,治当清热化痰,荡涤肠胃。给予大承气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味:大黄12g,厚朴24g,枳实5g,芒硝8g,黄连6g,姜半夏12g,全栝楼30g,薏苡仁30g,槟榔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身体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恢复正常,减大黄为10g,以前方6剂。五诊:大便略溏泄,以前方减大黄为6g,6剂。六诊:头沉头昏大减,身体烦热止,以前方6剂。七诊:体重减为96kg,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80余剂,体重减为75kg,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服用6个月,体重保持在70kg左右。随访1年,体重仍保持在70kg左右。

【用方提示】根据形体肥壮、大便干结、身体烦热辨为阳明积热,再根据头沉头昏、苔黄腻、脉沉滑辨为痰热,以此辨为阳明痰热证。方以大承气汤攻下阳明积热;以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加薏苡仁健脾利湿,槟榔行气导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对于肥胖症,一要坚持服药治疗,二要坚持增加活动量,三要按餐定时进食,不能随意吃零食,以此才能达到减肥目的。

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是指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年。

【导读】根据寻常性痤疮的病变证机是肠胃积热,治以大承气汤泻热;又因热毒病变证机比较甚,故与黄连解毒汤合方治之。

马某,男,20岁。在3年前面部、胸部、背部出现痤疮,内服外用中西药,痤疮似有增无减,近因痤疮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面部、胸部、背部炎性丘疹,脓疱疹,小如绿豆,大如黄豆,大便干结(4日1行),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辨为肠胃积热证,治当清泻积热,行气导滞。给予大承气汤与黄连解毒汤合方加味:大黄12g,厚朴24g,枳实5g,芒硝8g,黄连10g,黄芩6g,黄柏6g,栀子14g,赤芍15g,牡丹皮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口臭减轻,大便3日1行且仍干结,大黄改为15g,以前方6剂。三诊:口臭消除,炎性丘疹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脓疱疹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面部绿豆大小丘疹消退,以前方6剂。六诊:面部黄豆大丘疹消退,以前方6剂。七诊:面部脓疱疹消退,胸背部仍有脓疱疹,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40余剂,面部、胸部、背部脓疱疹消退,仍有轻度炎性丘疹。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诸症解除。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大便干结、口臭辨为肠胃积热,再根据脓疱疹、苔腻辨为湿热;因炎性丘疹辨为湿热熏蒸,以此辨为肠胃积热证。方以大承气汤攻下肠胃积热;黄连解毒汤清热燥湿解毒;加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腱鞘炎

腱鞘炎是指手肌腱和腱鞘以肿胀为主的一种损伤性炎性疾病。

【导读】根据腱鞘炎的病变证机是阳明热结,治以大承气汤清泻热结;又因病变证机有筋脉挛急,故与芍药甘草汤合方治之。

马某,女,33岁。有4年右侧手腱鞘炎病史,屡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半年症状加重,故前来诊治。刻诊:腱鞘灼热疼痛,时有麻木,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关节轻微肿胀,大便干结(4~5日1行),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实。辨为阳明热结伤筋证,治当清泻热结,兼益经筋。给予大承气汤与芍药甘草汤合方:大黄12g,芒硝10g,枳实5g,厚朴24g,芍药45g,炙甘草4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腱鞘灼热减轻,大便2日1行且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未再出现麻木,以前方6剂。四诊:关节肿胀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腱鞘灼热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大便溏泄1日2次,以前方减大黄为6g,芒硝为5g,6剂。七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腱鞘灼热疼痛、大便干结辨为热结,再根据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辨为热伤经筋;因关节肿胀辨为热壅经脉,以此辨为阳明热结伤筋证。方以大承气汤攻泻热结;以芍药甘草汤(重用)益气补血、柔筋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大黄附子汤合方

大黄附子汤由“大黄三两(9g),附子炮、三枚(15g),细辛二两(6g)”所组成。该方是温阳通下的重要基础方,主治寒结证。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

【导读】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病变证机是阴寒凝结,治以大黄附子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湿,故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治之。

夏某,女,50岁。有20年慢性盆腔炎病史,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小腹拘急疼痛,手足不温,带下量多色白,时夹黄色,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略弱。辨为寒结湿蕴夹虚证,治当温阳散寒、除湿止带。给予大黄附子汤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加味:大黄10g,附子15g,细辛6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山药24g,车前子15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带下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小腹拘急疼痛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30余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小腹拘急疼痛、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带下色白量多辨为寒湿,因大便干结辨为寒结,因苔薄白、脉沉略弱辨为寒夹虚,以此辨为寒结湿蕴夹虚证。方以大黄附子汤温阳散寒;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阳除湿;加山药益气止带,车前子利湿止带,炙甘草益气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大建中汤合方

大建中汤由“蜀椒去汗、二合(5g),干姜四两(12g),人参二两(6g),胶饴”所组成。该方是温阳益气止痛的重要基础方,主治寒痛证。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导读】根据冠心病的病变证机是阳气虚弱,治以大建中汤温阳益气;又因病变证机有寒凝,故与薏苡附子散合方治之。

程某,男,55岁。有多年冠心病病史,2年来心痛加重且反复发作,近因心痛发作频繁前来诊治。刻诊:心痛剧烈,痛则喜以手按之,呕吐涎水,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阳虚水气、寒凝心脉证,治当温补阳气、散寒止痛。给予大建中汤与薏苡附子散合方加味:蜀椒5g,干姜12g,红参6g,薏苡仁10g,附子15g,桂枝12g,吴茱萸12g,龙眼肉(代胶饴)15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痛次数减少,仍然剧痛,以前方6剂。三诊:心痛程度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心痛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