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07

第7章 《伤寒杂病论》方(6)

【用方提示】根据恶心呕吐辨为胃气上逆,再根据倦怠乏力、脉虚弱辨为脾胃虚弱,因心胸烦热、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中虚湿热证。方以半夏泻心汤健脾益气、清热和中,兼防寒药伤中;栀子豉汤清透郁热;加白术健脾益气、安胎。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

慢性胰腺炎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或)胰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可合并假性囊肿。

【导读】根据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的病变证机是中虚湿热,治以半夏泻心汤;又因持续性隐痛,与芍药甘草汤合方缓急止痛;更因不思饮食,故又与枳术汤合方治之。

洪某,女,59岁。有10年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病史,近因病情加重发作前来诊治。刻诊:左腹部持续性隐痛,腹胀,不思饮食,恶心,嗳气,厌食油腻,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沉弱。辨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治当补益脾胃、清热燥湿。给予半夏泻心汤、芍药甘草汤与枳术汤合方:黄连10g,黄芩10g,半夏12g,干姜10g,大枣10枚,白芍10g,枳实12g,白术12g栀子15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腹胀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左腹部隐痛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饮食转佳,大便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舌苔趋于正常,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0剂,经复查,假性囊肿消失。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辨为脾胃气虚,再根据腹胀、恶心辨为湿壅,因苔黄厚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大黄连用量)补益脾胃、清热燥湿;以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以枳术汤行气除胀;加栀子清热燥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柴胡加芒硝汤合方

柴胡加芒硝汤由“柴胡二两十六铢(8g),黄芩一两(3g),人参一两(3g),甘草炙、一两(3g),生姜切、一两(3g),半夏二十铢(2.1g),大枣擘、四枚,芒硝二两(6g)”所组成。是清疏少阳,兼泻阳明的重要基础方。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症表现有诸多,病变证机常常是错综复杂,应用柴胡加芒硝汤的核心是审明病变证机是郁热蕴结。

【导读】根据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变证机是郁热蕴结,治以柴胡加芒硝汤;又因营卫不调,故与桂枝汤合方调和营卫。

柴某,女,28岁。有低热(37.3℃)约年余,曾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经省市级多家医院诊治,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亲戚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低热,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情绪低落,不欲言语,大便干结,口渴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郁热内结、气机郁滞证,治当清泻胆热、调理气机。给予柴胡加芒硝汤与桂枝汤合方:柴胡24g,黄芩10g,姜半夏12g,芒硝6g,红参10g,大枣12枚,桂枝10g,生姜10g,白芍12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低热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消除,大便略溏,以前方减芒硝为3g,6剂。五诊:情绪好转,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情绪低落、不欲言语辨为胆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辨为营卫不和;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辨为郁热内结,以此辨为郁热内结、气机郁滞证。方以柴胡加芒硝汤清泻郁热、调理气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辛散透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柴胡桂枝汤合方

柴胡桂枝汤由“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芍药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洗、二合半(6g),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4.5g),柴胡四两(12g)”所组成。是清疏少阳、调和营卫的重要基础方。

低热夹感冒

权衡引起低热的原因有很多,也有诸多低热的原因不明,根据中医辨证精神,以法审证求机,则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导读】根据低热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热、营卫不调,治以柴胡桂枝汤;又因脘腹痞满,故与枳术汤合方健脾行气、消除胀满。

许某,女,22岁。有低热(37.5℃)2年余,虽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感冒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低热,恶寒,倦怠乏力,自汗,头痛,四肢酸痛,不欲言语,胃脘痞满,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浮弱。辨为少阳胆热、营卫不和证,治当清泻胆热、调和营卫。给予柴胡桂枝汤与枳术汤合方:柴胡24g,黄芩10g,姜半夏12g,红参10g,大枣12枚,桂枝10g,生姜10g,白芍12g,枳实10g,白术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胃脘痞满解除,仍低热(37.1℃),以前方6剂。三诊:自汗、头痛止,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情绪转佳,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低热、口苦辨为胆热,再根据不欲言语辨为胆郁;因恶寒、自汗辨为营卫不和;又因倦怠乏力、脉浮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少阳胆热,营卫不和证。方以柴胡桂枝汤清胆热、和胃气、调营卫;以枳术汤健脾行气除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半斤(24g),桂枝去皮、三两(9g),干姜二两(6g),栝楼根(天花粉)四两(12g),黄芩三两(9g),牡蛎熬、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所组成。是清热调气、温阳化饮,兼以益阴的重要基础方。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比较复杂,治疗也较难,用西药虽然见效快,但有诸多不良反应,若能选用中医辨治,则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导读】根据抑郁症的病变证机是胆热气郁,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又因气郁比较重,故与四逆散合方疏肝利胆解郁。

徐某,女,28岁。有多年抑郁症病史,虽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情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情绪低落,不欲言语,心烦失眠,淡漠人生,头汗出,胸胁胀闷,小便急,手足不温,口苦,口干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辨为少阳胆热、气郁夹阴伤证,治当清热调气、温阳益阴。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味:柴胡24g,桂枝10g,干姜6g,天花粉12g,黄芩10g,牡蛎10g,白芍12g,枳实12g,酸枣仁40g,知母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烦失眠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口苦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头汗出止,情绪转佳,以前方6剂。五诊:胸胁胀闷、心烦失眠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1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头汗出、口苦辨为郁热;再根据情绪低落、不欲言语辨为胆气内郁;因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辨为阳郁;又因口干欲饮水、小便急辨为阴伤,以此辨为少阳胆热、气郁夹阴伤证。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通阳气,兼益阴;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调理气机;加酸枣仁养心安神,知母清热益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柴胡四两(12g),龙骨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生姜切、一两半(4.5g),铅丹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桂枝去皮、一两半(4.5g),茯苓一两半(4.5g),半夏洗、二合(6g),大黄二两(6g),牡蛎熬、一两半(4.5g),大枣擘、六枚”所组成。是清胆调气,清心安神的重要基础方,主治心胆郁热证。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比较难治的病症之一,因其病因复杂,病症表现特殊,所以从中医辨治则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导读】根据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心胆气郁、郁热扰神,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又因病变证机夹痰热,故与小陷胸汤合方清热化痰。

杨某,女,54岁。有6年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史,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胸胁烦满,胆小易惊,心烦急躁,肢体困重,精神抑郁,面部烘热,头昏头沉,口苦,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滑。辨为心胆气郁、痰热蕴结证,治当调理心胆、清热化痰。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小陷胸汤合方:柴胡24g,龙骨10g,黄芩10g,生姜10g,朱砂(冲服)3g,红参10g,桂枝10g,茯苓10g,姜半夏12g,大黄6g,牡蛎10g,黄连10g,全栝楼30g,大枣12枚。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烦急躁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面部烘热消除、胸胁烦满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困重、头昏头沉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精神好转、胆小易惊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肢体困重、头昏头沉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治疗15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胆小易惊、口苦辨为心胆郁热,再根据心烦急躁、精神抑郁辨为心胆气郁;因肢体困重、头昏头沉辨为痰蕴,又因面部烘热、苔黄腻辨为痰热,以此辨为心胆气郁、痰热蕴结证。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药房无铅丹,以朱砂代)清解郁热、调达气机、安神定志;以小陷胸汤清热化痰、降逆宽胸。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赤丸合方

赤丸由“茯苓四两(12g),乌头炮、二两(6g),半夏洗、四两(12g),细辛一两(3g)”所组成。是温阳散寒、益气化饮的重要基础方,主治阳郁寒饮证。

房性心动过缓

房性心动过缓是指房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

【导读】根据房性心动过缓的病变证机是寒饮凝结,治以赤丸;又因病变证机夹阳虚,故与桂枝人参汤合方温化阳气。

常某,女,61岁。有多年房性心动过缓(脉搏48次/分)病史,近半年心悸加重,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故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痛,气短,头晕目眩,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咽中有痰且咯之不出,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阳虚寒饮证,治当温阳散寒、益气化饮。给予赤丸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茯苓12g,生川乌6g,生半夏12g,细辛3g,红参10g,桂枝12g,干姜10g,白术10g,朱砂(冲服)1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心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未再出现头晕目眩,以前方6剂。四诊:咽中有痰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未再出现心悸、心痛,脉搏56次/分,以前方6剂。六诊: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治疗60余剂,脉搏64次/分。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2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痛、畏寒怕冷辨为寒凝,再根据咽中有痰、苔白厚腻辨为寒痰;因气短、头晕目眩、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寒饮证。方以赤丸温阳散寒、益气化饮;以桂枝人参汤温阳健脾、益气化阳。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赤石脂禹余粮汤合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由“赤石脂碎、一斤(48g),太一禹余粮碎、一斤(48g)”所组成。是温涩固脱的重要基础方,主治滑脱证。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直肠黏膜的弥漫性炎症。

【导读】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证机是大肠滑脱,治以赤石脂禹余粮汤;又因病变证机夹寒湿,故加官桂温阳散寒。

段某,女,64岁。有多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近因服中西药无治疗作用,且腹泻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大便溏泄,甚则如水样,每日6~7次,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辨为滑脱寒证,治当温阳散寒固脱。给予赤石脂禹余粮汤加味:赤石脂60g,禹余粮60g,官桂20g。1剂,共为细末,每次10g,每日3服。二诊:大便成形,每日2次,以前方1剂。三诊:大便成形,略有腹胀,以前方加木香5g,1剂。四诊:诸症悉除,以前方1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继续以三诊方,每次5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大便溏泄,甚则如水样辨为湿,再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辨为寒,以此辨为滑脱寒证。方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温涩固脱,加官桂温阳散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大半夏汤合方

大半夏汤由“半夏(洗完用)二升(48g),人参三两(9g),白蜜一升(60mL)”所组成。是降逆益气的重要基础方,主治脾胃虚寒夹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