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60

第60章 《伤寒杂病论》方(5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血糖急剧升高所引起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诱发的酸中毒,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一种急性并发症。

【导读】根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水气,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又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故与四君子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气虚不固,故又与海蛤汤合方治之。

朱某,女,65岁。有15年糖尿病病史,在1年前又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虽多次服用中西药,可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呼吸深快,呼气中夹有烂苹果味,腰酸,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眼眶下陷,动则气喘,肢体水肿,小便少,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肺肾气虚、水气内停证,治当补益肺肾、温阳利水。给予真武汤、四君子汤与海蛤汤合方加味:红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5g,海马10g,蛤蚧1对,白芍10g,生姜10g,附子5g,山药15g,杜仲12g,牛膝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呼吸深快好转,减海马为5g,以前方6剂。三诊:腰酸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水肿较前消退,以前方6剂。五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六诊:呼气中夹有烂苹果味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七诊:诸症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治疗糖尿病,以原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坚持服用。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呼吸深快、倦怠乏力辨为肺气虚,再根据腰酸、脉沉弱辨为肾气虚,因肢体水肿、小便少辨为水气内停,又因口淡不渴辨为寒,以此辨为肺肾气虚、水气内停证。方以四君子汤补益中气;以海蛤汤摄纳肺肾之气;以真武汤温阳利水;加山药补益肺肾,杜仲、牛膝补肾强健筋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器黏膜的炎性病变。淋病分急性淋病与慢性淋病。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产道感染。

【导读】根据淋病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真武汤;又因病变证机湿浊蕴结,故与萆薢分清饮合方治之。再则,辨治淋病的病变证机以热证居多,寒证偏少。

杨某,女,34岁。有淋病病史6年余,服用中西药即有治疗效果,可停药又复发,近因病症复发前来诊治。刻诊: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阳虚湿浊证,治当温补阳气、气化湿浊。给予真武汤与萆薢分清饮合方加味:茯苓10g,白芍10g,生姜10g,附子5g,白术6g,益智仁12g,川萆薢12g,石菖蒲12g,乌药12g,牛膝30g,薏苡仁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会阴部酸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带下止,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均有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脉沉弱辨为阳虚,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带下量多色白、苔白腻辨为湿浊,以此辨为阳虚湿浊证。方以真武汤温阳散寒除湿;以萆薢分清饮温化阳气、开窍利湿;加牛膝强健筋骨、通下湿浊,薏苡仁健脾益气、渗利湿浊。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生殖器念珠菌病

生殖器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通过性接触传染,病变累及生殖器官的感染性传染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导读】根据生殖器念珠菌病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真武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湿蕴,故与萆薢分清饮合方;更因病变证机夹寒痰,故与二陈汤合方治之。

崔某,男,38岁。在4年前发现包皮阴茎头潮红,并有诸多散在的红色小丘疹,经医院检查,诊断为生殖器念珠菌病,服用中西药,可病症常常反复发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包皮阴茎头暗红,冠状沟包皮内皮肤轻度糜烂,尿急,尿道口溢黏液,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阳虚寒湿证,治当温补阳气、气化湿浊。给予真武汤、萆薢分清饮与二陈汤合方:白芍10g,附子5g,白术6g,益智仁12g,川萆薢12g,石菖蒲12g,乌药12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2g,生姜18g,乌梅2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尿道口溢黏液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苔白腻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五诊:糜烂基本愈合,以前方6剂。六诊:尿急止,以前方6剂。七诊:诸症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辨为阳虚,再根据尿道口溢黏液、苔白腻辨为湿浊,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痰湿证。方以真武汤温阳化湿、渗利湿浊;以萆薢分清饮温阳利湿、分利湿浊;以二陈汤醒脾理气、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肾病综合征

【导读】根据肾病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水气,治以真武汤温阳利水;又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故与桂枝人参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夹痰湿,故与二陈汤合方治之。

曹某,男,36岁。有3年肾病综合征病史,近因肢体水肿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肢体水肿,腰酸困痛,小便不利,手足不温,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大便溏泄,舌质胖淡,苔白厚腻,脉沉弱。经尿常规检查,蛋白尿(++++)。辨为脾肾阳虚、水气浸淫证,治当温补脾肾、利水消肿。给予真武汤、桂枝人参汤与二陈汤合方:茯苓12g,白芍9g,生姜18g,白术10g,附子5g,桂枝12g,红参10g,干姜10g,半夏15g,陈皮15g,阿胶(烊化、冲服)10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小便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水肿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经复查尿常规,蛋白尿(++),肢体水肿消退,以前方6剂。六诊:腰酸困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苔腻消失,以前方6剂。八诊:经复查尿常规,蛋白尿(+),又以前方治疗120余剂,再查尿常规,蛋白尿(-)。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腰酸困痛、手足不温辨为肾阳虚,再根据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辨为脾虚,因肢体水肿、小便不利辨为水气内停,又因苔白厚腻辨为水湿蕴结,以此辨为脾肾阳虚、水气浸淫证。方以真武汤温阳利水;以桂枝人参汤温阳健脾、化生气血;以二陈汤醒脾理气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栀子柏皮汤合方

栀子柏皮汤由“栀子擘、十五个(15g),炙甘草、一两(3g),黄柏二两(6g)”所组成,是清热燥湿的重要基础方,可治湿热黄疸证以热为主者。治病用方,若无黄疸且病变证机是湿热以热为主者,则可以法选之。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以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循环自身抗体和组织学上有界面性肝炎及汇管区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肝脏慢性炎症。该病以女性多见,其中,10~30岁及40岁呈两个发病高峰。

【导读】根据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变证机是肝热,治以栀子柏皮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肾虚,故与六味地黄丸合方治之。

冯某,女,39岁。3年前出现易于疲劳,上腹不适,满月面容,体毛增多,皮肤皱纹,月经不调等。在郑州、上海等地检查,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γ-球蛋白和IgG升高,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经中西药治疗,可症状改善不明显。刻诊:脘腹不适,口苦口干,倦怠嗜卧,腰酸腿软,耳鸣,盗汗,满月面容,体毛增多,皮肤皱纹,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黄,脉虚弱。辨为肝热肾虚证,治当清泻肝热、滋补阴津。给予栀子柏皮汤与六味地黄丸合方加味:栀子15g,炙甘草12g,黄柏6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黄连10g,白术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脘腹不适好转,口苦口干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腰酸腿软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耳鸣减轻,以前方治疗80余剂,满月面容、皮肤皱纹、月经不调均恢复正常。复查血清γ-球蛋白和IgG,均恢复正常。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巩固治疗半年。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苦口干、苔薄黄辨为肝热,再根据腰酸腿软、耳鸣、盗汗、脉虚弱辨为肾虚,以此辨为肝热肾虚证。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虚;加黄连清热燥湿,白术健脾益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慢性胆囊炎

【导读】根据慢性胆囊炎的病变证机是热郁气滞,治以栀子柏皮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胆热气虚,故与小柴胡汤合方清热益气。

蒋某,女,45岁。有多年慢性胆囊炎病史,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胃脘痞闷,腹胀,胆区隐痛,劳累加重,不思饮食,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略弱。辨为热郁气滞伤气证,治当清热除烦、行气消胀,兼以益气。给予栀子柏皮汤与小柴胡汤合方加味:栀子15g,黄柏12g,枳实4g,柴胡24g,红参10g,黄芩10g,姜半夏12g,生姜10g,大枣12枚,生麦芽24g,生白芍10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3服。二诊:胃脘痞闷减轻、饮食转佳,以前方6剂。三诊:胆区隐痛止,腹胀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烦、舌质红辨为热,再根据腹胀、胃脘痞闷辨为气滞,因劳累加重辨为热伤气,又因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热郁气滞伤气证。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能热;以小柴胡汤清热调气益气;加生麦芽消食和胃,生白芍缓急止痛,枳实行气宽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由“枳实四枚(4g),厚朴四两(12g),薤白半斤(24g),桂枝一两(3g),栝楼实捣、一枚(15g)”所组成,是通阳行气、宽胸化痰的重要基础方,可治气郁痰阻证。根据方药组成及作用特点,治病用方不能仅仅局限于心,更可治肺、治胸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本病以秋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及寒冷地域为多发,各种年龄及人群均可发病。

【导读】张仲景论枳实薤白桂枝汤是主治胸痹的重要代表方。运用与理解胸痹的病变部位不能仅仅局限在心,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病症表现,即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又因病变证机有虚寒,故与理中丸合方;更因有瘀血,故又与失笑散合方治之。

梁某,男,68岁。有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又有5年支气管哮喘,2年前又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病症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咳嗽、哮喘,咯痰色白,喉中痰鸣,烦躁,面色晦暗,动则喘甚,汗出,心悸,手足不温,杵状指、色暗紫,舌质暗紫,苔白厚腻,脉沉涩。辨为痰瘀气虚证,治当温中益气、化瘀化痰。给予枳实薤白桂枝汤、理中丸与失笑散合方加味:红参9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9g,枳实4g,厚朴12g,薤白24g,桂枝3g,栝楼实15g,五灵脂10g,蒲黄10g,巴戟天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转温,哮喘减轻,未再出现烦躁,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得到有效控制,仍有轻微咯痰,又以前方6剂。四诊:自觉精力与体力恢复良好,又以前方30剂。五诊:电话联系,诸症悉除,杵状指色泽恢复正常,仍欲巩固治疗,将前方汤剂变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咳喘、咯痰、喉中痰鸣辨为痰阻于肺,再根据动则喘甚、汗出、心悸辨为气虚,因面色晦暗、舌质暗紫、脉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气虚痰瘀证。方以理中丸温阳散寒、补益肺气;以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行气、化痰行瘀;以失笑散活血化瘀;加巴戟天温补肾阳、益肾纳气。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正常的二尖瓣关闭功能取决于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左心室这五个部分的完整结构和正常功能。这五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导读】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变证机是气郁痰阻,治以枳实薤白桂枝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