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44

第44章 《伤寒杂病论》方(43)

【用方提示】根据乳房痛如针刺、脉沉涩辨为瘀血,再根据少言寡语辨为肝郁,因面色苍白辨为血虚,以此辨为郁瘀血虚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以桃红四物汤活血补血;加王不留行活血通乳,通草通利血脉下乳。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阳痿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阴茎勃起无力,或举而不坚,或坚而即软,或不能进行性生活。

【导读】根据阳痿的病变证机是肝郁,治以四逆散;又因病变证机有阳虚,故与右归丸合方治之。

徐某,男,37岁。有6年阳痿病史,曾在郑州、南京、北京等地治疗,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阳痿,早泄,因情绪异常加重,精神抑郁,大便不畅,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肝郁阳虚证,治当疏肝解郁、温补肾阳。给予四逆散与右归丸合方加味: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2g,鹿角胶(烊化冲服)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10g,制附子6g,金樱子12g,桑螵蛸6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仍然畏寒怕冷,以前方加附子为10g,肉桂为10g,6剂。三诊:手足转温,略有畏寒,以前方减附子为6g,肉桂为6g,6剂。四诊:仍有精神抑郁,以前方加薤白24g,木香6g,6剂。五诊:阳痿好转,早泄止,以前方减金樱子为10g,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阳痿、早泄消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阳痿因情绪异常加重、精神抑郁辨为气郁,再根据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辨为阳虚生寒,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气虚夹寒,以此辨为肝郁阳虚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右归丸温补肾阳、强壮肾气;加金樱子、桑螵蛸以固涩肾精、使精气内守。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射精疼痛

射精疼痛是指在射精过程中出现阴茎、或尿道、或会阴部、或下腹部、或阴囊上方,或相互兼见,以阵发性疼痛为主,经检查无炎性病变和器质病理变化的一种病症。

【导读】根据射精疼痛的病变证机是肝郁,治以四逆散;又因病变证机有瘀热,故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之。

谢某,男,48岁。有5年射精疼痛病史,在郑州多家省市级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病理性变化,起初服用一些西药,有一定治疗效果,可用药4个月后,再服用西药则没有治疗效果,改用中药治疗,也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后配合西药治疗,仍有射精疼痛,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射精时阴茎、睾丸痛如针刺,心胸烦热,性格内向,表情沉默,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肝郁瘀热证,治当疏肝解郁、泻热化瘀。给予四逆散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味:柴胡12g,枳实12g,白芍24g,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芒硝(冲服)6g,乳香12g,没药12g,栀子15g,淡豆豉10g,炙甘草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以前方减大黄为6g,芒硝为3g,6剂。三诊:心胸烦热解除,去栀子、淡豆豉,以前方6剂。四诊:射精疼痛大减,以前方6剂。五诊:未再出现射精疼痛,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性格内向、表情沉默辨为肝郁,再根据射精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血,因心胸烦热、苔黄辨为热,以此辨为肝郁瘀热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通畅脉络;加乳香、没药以活血行气止痛,加大白芍、炙甘草用量,以缓急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畸形精子症

畸形精子症是指精液中畸形精子数量超过精子总量50%。

【导读】根据畸形精子症的病变证机是肝郁,治以四逆散;又因病变证机有肾精亏损,故与海蛤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之。

唐某,男,33岁。结婚4年,在2年前经男科检查:精液中畸形精子占56%,诊断为畸形精子症,服用中西药10个月,可畸形精子症未能取得明显改善,故前来诊治。刻诊:婚久不育,口淡不渴,腰酸腿软,睾丸、阴茎有轻微隐痛,精神抑郁,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弦。辨为肾阳虚损、气郁瘀热证,治当温补肾阳、行气解郁、清热化瘀。给予四逆散、海蛤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海马10g,蛤蚧1对,柴胡15g,枳实12g,白芍12g,桃仁9g,大黄12g,桂枝6g,芒硝(冲服)6g,鹿茸3g,巴戟天15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腰酸腿软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精神抑郁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腰酸腿软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腰酸腿软止,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复查畸形精子占43%,以前方6剂。七诊:病情稳定,未有不适,以前方治疗70余剂,复查畸形精子占32%。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复查畸形精子占18%。随访半年,其妻已怀孕。

【用方提示】根据腰酸腿软、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再根据精神抑郁辨为气郁,因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辨为瘀热,以此辨为肾阳虚损、气郁瘀热证。方以海蛤汤温补肾阳、化生肾精;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祛瘀;加鹿茸、巴戟天温补肾阳、强壮肾精。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精子增多症

精子增多症是指精子计数超过正常最高值,甚至超过1~2倍(精子计数>3亿)而引起男子不育。

【导读】根据精子增多症的病变证机是肝郁,治以四逆散和金铃子散;又因病变证机有阴阳精气亏虚,故与海蛤汤和龟鹿二仙胶合方治之。

杨某,男,34岁。结婚6年,在4年前经男科检查:精子成活率低,活动力差,精子计数2.6亿,诊断为精子增多症,服用中西药已年余,可精子增多症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故前来诊治。刻诊:婚久不育,倦怠乏力,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舌红少苔,脉沉弱涩。辨为阴阳俱虚、肝气郁结证,治当滋补阴阳、行气解郁。给予四逆散、海蛤汤、金铃子散与龟鹿二仙胶合方:枸杞子10g,鹿角25g,龟板25g,红参15g,海马10g,蛤蚧1对,川楝子15g,延胡索15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药后诸症略有改善,以前方6剂。三诊:盗汗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急躁易怒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七诊:经复查,精子成活率、活动力较前均有改善,其中精子计数2.1亿,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又复查,精子成活率、活动力、精子计数均已恢复正常。随访半年,其妻已怀孕。

【用方提示】根据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手足不渴、口淡不温辨为阳虚,因情绪低落、急躁易怒辨为肝郁,又因倦怠乏力、脉沉弱涩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阴阳俱虚、肝气郁结证。方以龟鹿二仙胶温补肾阴、温补肾阳;以海蛤汤温补阳气、化生阴精;以金铃子散行气理血;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免疫性不育

免疫性不育(又称精子凝集症)是指精子抗体引起精子自身凝集,活力降低,导致男子不育者。

【导读】根据免疫性不育的病变证机是肝郁,治以四逆散;又因病变证机有阳虚,故与海蛤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治之。

杨某,男,31岁。结婚4年,在2年前检查精子凝集试验、精子制动试验、免疫珠试验,诊断为免疫性不育。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经其朋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婚久不育,急躁易怒,口淡不渴,手足不温,畏寒怕冷,早泄,大便溏泄,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肝郁阳虚瘀阻证,治当疏肝解郁、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给予四逆散、海蛤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海马10g,蛤蚧1对,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沉香2g,巴戟天12g,附子10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温和,减附子为6g,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急躁易怒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七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经复查,抗精子抗体阴性。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半年,其妻已怀孕。

【用方提示】根据急躁易怒辨为肝郁,再根据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因舌质暗淡夹瘀紫辨为瘀血,又因脉沉弱涩辨为气虚夹瘀,以此辨为肝郁阳虚瘀阻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海蛤汤温补肾阳;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沉香降气纳肾,巴戟天温补肾阳,附子温壮阳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男子乳腺增生症

男性乳腺增生症是一种以乳房增大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导读】根据男子乳腺增生症的病变证机是肝郁,治以四逆散;又因病变证机有血热,故与犀角地黄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姬某,男,43岁。在3年前发现右侧乳房增大,按压有硬结状,并有轻微疼痛,约半年后乳房明显增大且疼痛,即在某医院手术治疗,术后仍然疼痛。可在出院后半年间又发现左侧乳房疼痛、增大与术前右侧乳房大小一样,不欲再手术治疗,服用中西药,疼痛虽有减轻,但乳房增大且没有缩小,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左侧乳腺肿块疼痛如针刺,因情绪异常加重,焦虑不安,阳痿,性欲低下,口渴,舌质暗红边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气郁瘀热证,治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给予四逆散、犀角地黄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柴胡15g,枳实15g,白芍15g,水牛角30g,生地黄24g,牡丹皮6g,水蛭6g,虻虫3g,当归12g,三棱12g,莪术12g,炙甘草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口渴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焦虑不安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疼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阳痿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七诊:肿块变软,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80余剂。之后,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4个月,经检查,乳腺增生消失。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再根据疼痛如针刺、脉沉涩辨为瘀血,因舌质暗红边夹瘀紫辨为瘀血,又因口渴、苔薄黄辨为热,以此辨为气郁瘀热证。方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调理气机;以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散瘀;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兼防逐瘀药伤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乙肝、肝硬化

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侵犯引起的病变。肝硬化是指长期损害肝脏,引起肝细胞膜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的病变。

【导读】根据乙肝、肝硬化的病变证机是肝郁,治以四逆散;又因瘀血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桂枝茯苓丸与失笑散合方治之。

乔某,男,56岁。有多年乙肝病史,5年前经检查又诊断为肝硬化,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胁肋胀痛,因情绪异常及劳累加重,表情沉默,情绪低落,不思饮食,舌质暗红夹瘀斑,苔薄黄,脉沉涩。经实验室检查:血清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含量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γ-球蛋白增加。辨为肝郁瘀阻夹气虚证,治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给予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失笑散合方: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5g,桂枝15g,茯苓15g,桃仁15g,牡丹皮15g,五灵脂12g,蒲黄12g,红参12g,生麦芽24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胁胀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情绪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胁肋胀痛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精神转佳,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80余剂,经复查,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恢复正常,血清γ-球蛋白恢复正常。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0余剂,经复查,血清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含量恢复正常。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随访1年,一切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