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34

第34章 《伤寒杂病论》方(33)

范某,女,57岁。有多年支气管哮喘病史,近因哮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哮喘,痰多色白,腹胀,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寒痰蕴肺、脾虚生痰证,治当温肺化痰、健脾燥湿。给予麻黄加术汤、理中丸与平胃散合方: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2g,白术12g,红参10g,干姜10g,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5g,姜半夏12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腹胀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哮喘减轻,大便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哮喘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痰量减少,以前方6剂。六诊:腹胀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6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麻杏薏甘汤合方

麻杏薏甘汤由“麻黄去节、汤泡、半两(1.5g),杏仁去皮尖、炒、十个(1.8g),薏苡仁半两(1.5g),炙甘草一两(3g)”所组成,是辛散苦降、清热利湿的重要基础方,可治疗一切湿热疼痛证。治病用方,服用汤剂方法有二:一是以水煮散剂,用药约6g;二是以水煮汤剂,可在原方用量基础上加大6倍。

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是指鼻及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一处或多处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浸润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均有发病,但以小儿为多见。

【导读】麻杏薏甘汤虽是治疗风湿热(肌肉关节疼痛)的基本代表方,但根据麻杏薏甘汤的方药组成则知其主治并不局限于肌肉关节。根据慢性鼻窦炎的病变证机有湿热,治以麻杏薏甘汤既清利湿热又开窍通鼻;又因湿热壅滞比较重,故与栀子柏皮汤合方治之。

冯某,女,21岁。有多年慢性鼻窦炎病史。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鼻塞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鼻塞,鼻涕黄浊,嗅觉减退,肢体困倦,口腻,头昏,头沉,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辨为湿热扰鼻证,治当清热祛湿、开窍通鼻。以麻杏薏甘汤与栀子柏皮汤合方加味:麻黄8g,杏仁9g,薏苡仁8g,生甘草15g,栀子15g,黄柏6g,薄荷12g,冰片(冲服)3g,辛夷15g,黄芩12g,胆南星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昏、头沉明显减轻,鼻塞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口腻、苔黄厚腻消除,又以前方6剂。四诊:唯有嗅觉减退改善不明显,以前方药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诸症得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鼻塞、鼻涕黄浊辨为湿热,再根据肢体困倦、头沉、舌红苔黄腻辨为湿热困扰,以此辨为湿热扰鼻证。方以麻杏薏甘汤宣散透达、通利鼻窍;以栀子柏皮汤清热燥湿、导热下行;加薄荷清利头目,辛夷通窍利鼻,冰片开窍化浊,黄芩、胆南星清热燥湿、荡涤顽痰。

赖特综合征

赖特综合征是以关节炎、尿道炎和结膜炎三联征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反应性关节炎。

【导读】根据赖特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湿热,治以麻杏薏甘汤;又因病变证机是湿热下注,故与四妙丸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治之。

谢某,女,42岁。在4年前出现关节炎、尿道炎,随之又出现结膜炎(有时三种炎症并见,有时二种并见),在南京等地几家医院检查治疗,诊断为赖特综合征,服用中西药,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关节疼痛如针刺,目肿目痛,尿痛,尿频,口苦,带下量多色黄,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涩。辨为湿热浸淫、瘀血阻滞证,治当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给予四妙丸、麻杏薏甘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麻黄3g,杏仁4g,牡丹皮12g,桂枝12g,茯苓12g,白芍12g,桃仁12g,车前子24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尿频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口苦止,以前方6剂。四诊:关节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尿道症状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目部症状消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6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关节疼痛如针刺辨为瘀,再根据口苦、苔黄腻辨为湿热上扰,因尿痛、尿频辨为湿热下注,以此辨为湿热浸淫、瘀血阻滞证。方以四妙丸清热燥湿、引血下行;以麻杏薏甘汤清热利湿、通利关节;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以小关节和负重关节的疼痛、变形、活动受限为主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导读】根据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证机是湿热,治以四妙丸和麻杏薏甘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寒郁,故与大乌头煎合方治之。

黄某,男,29岁。2年前出现关节疼痛、关节积液、肿胀、僵硬,经检查,诊断为骨性关节炎,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关节疼痛、肿胀、僵硬,肢体烦重,口苦不渴,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滑。辨为湿热夹寒证,治当清热化湿,兼以温阳。给予四妙丸、麻杏薏甘汤与大乌头煎合方加味: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麻黄6g,杏仁8g,炙甘草12g,生川乌15g,秦艽12g,桂枝10g。6剂,煎药时加入蜂蜜50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关节肿胀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口苦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烦重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苔腻减少,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均有明显好转,以前方治疗4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肢体烦重、苔黄腻辨为湿热,再根据口苦不渴、舌质淡红辨为湿热夹寒,因肿胀、僵硬辨为湿热肆虐筋脉,以此辨为湿热夹寒证。方以四妙丸清热燥湿、疏通脉络;以麻杏薏甘汤清热通阳止痛;以大乌头煎温阳逐寒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指血管及神经病变引起的以疼痛为主的表现。

【导读】根据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变证机是湿热,治以麻杏薏甘汤;又因郁热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川葛白虎汤合方治之。

魏某,女,42岁。有多年血管神经性头痛病史,近因头痛、头沉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头痛,头沉,低热,口渴,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浮。辨为湿热困扰清阳证,治当清热利湿、通窍止痛。给予麻杏薏甘汤与川葛白虎汤合方:麻黄15g,杏仁18g,薏苡仁15g,川芎15g,葛根24g,石膏30g,知母18g,粳米12g,生甘草9g,炙甘草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头痛、口渴辨为郁热,再根据头沉、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湿热困扰清阳证。方以麻杏薏甘汤清热利湿;以川葛白虎汤清热通窍。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麻杏石甘汤合方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去节、四两(12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8.5g),炙甘草二两(6g),石膏碎、绵裹、半斤(24g)”所组成,是宣肺清热、降逆平喘的重要基础方,可治疗一切肺热证。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多种致病原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本病以秋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及寒冷地域为多发,各种年龄及人群均可发病。

【导读】根据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热,审证要点是痰稠色黄,治当选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又因仅用麻杏石甘汤力量单薄,故与清气化痰丸合方治之。

董某,男,43岁。2周前出现剧烈咳嗽,咯吐黄稠黏痰、胸闷。经实验室检查与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静脉点滴西药1周且未见明显好转,现欲改用中药治疗。刻诊:剧烈咳嗽,气喘气粗,痰稠色黄,咯痰不爽,面赤,身热,口渴,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数。辨为痰热蕴肺证,治当宣肺降逆、清热化痰。给予麻杏石甘汤与清气化痰丸合方:麻黄9g,石膏24g,炙甘草6g,陈皮10g,杏仁10g,枳实10g,黄芩10g,栝楼仁10g,茯苓10g,胆南星15g,制半夏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咳嗽、气喘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3剂而痊愈。

【用方提示】根据咳嗽、气喘、口渴、舌质红辨为热,再根据痰稠色黄、咯痰不爽辨为痰热,以此辨为痰热蕴肺证。方以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以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理肺降逆。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功。

肺栓塞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如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域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

【导读】根据肺栓塞的病变证机是肺热,治当选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故与桔梗汤、小半夏汤宣肺降逆化痰;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活络效灵丹合方。

党某,男,47岁。4个月前出现咳嗽、气喘、胸痛、胸闷,在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肺栓塞,住院治疗20余日,咳嗽、气喘、胸痛、胸闷均好转,但症状表现未能完全解除,改用中西药治疗,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刻诊:咳嗽,偶尔咯血,焦虑,胸痛如针刺,胸闷,憋气,痰黏色黄,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涩。辨为痰瘀热闭证,治当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给予麻杏石甘汤、桔梗汤、小半夏汤与活络效灵丹合方:麻黄12g,石膏24g,杏仁10g,炙甘草3g,桔梗10g,生甘草18g,半夏24g,生姜24g,当归15g,丹参15g,生乳香15g,生没药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胸痛好转、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胸痛、胸闷消除,无咯痰,又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悉除,又以前方治疗6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用方提示】根据痰黏色黄、苔黄腻辨为痰热阻肺,再根据胸痛如针、舌质紫暗辨为瘀血,因胸闷、憋气辨为气闭,以此辨为痰瘀热闭证。方以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止咳平喘;以桔梗汤清热化痰、缓急止痛;小半夏汤降肺止逆下气;活络效灵丹活血通络止痛。

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是病因大致相同而临床表现各具特点的一组较常见的肺部浸润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导读】根据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的病变证机是肺热,治当选用麻杏石甘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瘀热,故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及于脾,治当兼顾于脾,故又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治之。

崔某,女,35岁。1年前咳嗽、呼吸不规则、发热、咯少量稀薄黏液痰、盗汗。经检查,诊断为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服用中西药可疗效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低热(37.3℃),咳嗽,气喘,不思饮食,胸痛如针刺,痰稠色黄,心胸烦热,气急,少气乏力,口渴欲饮,舌红边瘀紫,苔黄腻,脉数略涩。辨为肺脾瘀热证,治当清宣肺热、醒脾化瘀。给予麻杏石甘汤、桃核承气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麻黄12g,杏仁9g,石膏24g,炙甘草10g,桃仁9g,大黄6g,桂枝6g,芒硝5g,姜半夏12g,黄芩9g,红参9g,干姜9g,黄连3g,大枣12枚。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饮食增加,咳嗽、胸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低热、痰稠色黄解除,又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治疗12剂,诸症悉除。

【用方提示】根据口渴欲饮、舌红辨为热,再根据痰稠色黄、心胸烦热、苔黄腻辨为痰热,因胸痛如针刺、舌边瘀辨为瘀,又因不思饮食辨为脾不运,以此辨为肺脾瘀热证。方以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降逆止咳;以桃核承气汤清热活血逐瘀;以半夏泻心汤理脾和胃、清热燥湿,杜绝痰生之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诸多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出现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导读】根据肺源性心脏病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变证机是热蕴于肺,治以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又因病变证机有血热,故与清营汤合方清泻心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