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谁“偷”走了老师的健康
20942600000031

第31章 运动养生五大原则

从年龄上来说,教师群体大多属于中青年,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也在走下坡路。运动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对于保持年轻状态很有益处,而且运动锻炼还能预防很多慢性病。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每天坚持运动,尤其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们,每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比较完整的时间段来锻炼身体。其实,掌握一些随时随地运动的小技巧,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每天的运动量,收获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术有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而现代常做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运动都可以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但是,不论应用哪一种运动方法,都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的。锻炼时一定要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那么如何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呢?目前,一般根据运动后立即测一分钟的脉搏来判断,它的计算公式是:

合适的运动心率=170—年龄

例如,一个60岁的人,运动后他的脉搏如果是110次/分左右,表明运动量合适;若明显超过110次/分,说明运动量过大,反之则运动量不足。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坚持。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收到养生健身的功效。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4)协调统形神兼炼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从而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5)顺应时日,莫误良机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 “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黄帝内经》把一日比作四时:“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在锻炼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太阳升起,就应该起床,日间可择地锻炼,夜间人睡前则不宜进行锻炼。

小提示

无论进行什么运动,都有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了解可能出现的损伤,才能防患于未然。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可以大大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