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20920600000028

第28章 当机遇来敲门

赤眉的分离,为更始政权带来不和谐因素。正如破镜不可重圆一样,失去了这样稍纵即逝的机会,更始和赤眉就像两条平行线,越行越远。

刘玄事后冷静下来,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由发出感叹:“曾经有一份真挚的归顺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然而感慨归感慨,遗憾归遗憾,后悔归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刘玄只能吞下自己种的苦果。但是,吃一堑,长一智,他马上把眼光转向了河北一带。

得不得,在河北。河北本身位置重要。这里自春秋战国时,就是军事要地和各大政权的聚集地、根据地,兵家必争。与此同时,河北人杰地灵,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它还是洛阳的天然屏障。只要占据了河北,洛阳便可以安若磐石。

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刘玄早已垂涎三尺。如今,他一着不慎,失去了好伙伴赤眉小弟,为自己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此时他不能让河北这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再成为别人的一亩三分地了。为此,刘玄想到的办法还是招安。这一次,他不敢怠慢,决定派一位重量级人物出马,确保河北的招安万无一失。

就在刘玄茶不思、饭不想地思考最佳人选时,一个人主动站了出来,他的名字叫刘赐。

刘赐是刘秀的族兄,是最早追随刘演、刘秀干革命的刘氏宗族成员之一。更始政权建立后,刘赐被封为光禄勋。随后,在刘玄和刘演“同根相煎”中,刘演被惨杀,刘赐接替刘演为大司徒。

刘玄之所以把刘赐提上来,一方面是为了平息宗室子弟的怨恨,另一方面是为了权力博弈的需要。他是个聪明人,明白自己要摘掉傀儡这顶帽子,非得依靠宗室的撑腰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刘氏宗族和绿林军的实力均衡,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

而刘赐这时站出来,主动表示愿意为刘玄解忧。刘玄一听大喜,自然愿闻其详。于是,刘赐果敢地说了一句话:“诸家子独有文叔可用。”

刘秀的字是文叔,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刘秀知书达理、能言善辩,社交没有问题;二是刘秀乃宗室子弟,便于和河北的宗室子弟交流,身份没有问题;三是刘秀长期在基层锻炼,善于维稳方面的工作,经验没有问题。

亲不亲,一家人。刘玄这时对刘秀的态度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认为他既忠厚老实(这是刘秀在宛城装傻作秀的结果),又勤奋能干(这是刘秀出色地完成洛阳城修缮任务的结果)。这时听了刘赐的极力推荐,刘玄觉得很有道理,就当他准备点头答应时,又有一个人站出,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这事万万不可。”这六个字如千斤重压得刘玄喘不过气来。

敢于在刘玄面前说出这样强硬话来的人有且只有一个,他就是朱鲔。

朱鲔之所以这么旗帜鲜明地反对让刘秀出山,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害怕刘秀这一走会一去不复返,将来成为心腹大患。如果说斩草不除根,责任在刘玄那里,那么放虎归山,就人人有责了。作为杀死刘演的主谋之一,朱鲔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有理由反对。

朱鲔说这话的底气之所以这么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还有申屠建这样的实力派人物在鼎力支持。

尽管这时刘玄对朱鲔等人的话极为反感,但朱鲔等人毕竟人多势众,此时和他们公然闹翻,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再加上刘演毕竟死在自己手上,这个过节刘秀肯定无法释怀。一时间,刘玄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都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这话一点不假。刘秀意识到现在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如果能争取到这个去河北的机会,那么他可以挣脱更始政权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

机遇来敲门,刘秀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这一次,他没有再选择隐忍,而是决定主动出击。为此,他与自己的“参谋长”冯异进行了一次挑灯夜谈。

事实证明,这一次掏心掏肺的交心谈心,效果很明显,很快冯异就为刘秀指明了一条大道,搞定两个人——曹竟父子。

就在刘赐和朱鲔为刘秀的事僵持不下时,又一个牛人及时出现了。他的出现让原本势均力敌的局面彻底改变。这个人便是尚书曹诩。

曹诩是山阳人,也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曹竟才华横溢,相传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在当地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名人。王莽执政时,为了请曹竟下山辅佐自己,三顾茅庐,但曹竟对王莽的为人很不屑,对其采取了“三不主义”——不理不睬也不去。

刘玄成立更始政权后,也对大才子曹竟仰慕有加,曹竟也愿意为刘玄效力。王莽从盛到衰如昙花一现,短暂至极,更始政权从弱到强如一鹤冲天,快捷至极。曹竟没有选择“垃圾股”王莽,而是选择了“绩优股”刘玄,世人都认为曹竟有眼光,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如此重量级人物,如果能拉为己用,一定大有益处。然而,问题在于,刘秀平常虽然对曹竟恭敬有加,但毕竟跟他只是点头之交,如何才能搞定他呢?

这事难不倒“智多星”冯异,他马上投其所好,设下了古董局中局。

曹竟是个守气节的清高之人,因此,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他有一个爱好,喜欢收藏古董,这使他原本清贫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冯异就以改善曹竟生活为出发点,以古董为突破口,上演了一出好戏。冯异为了自己的戏找了一个很好的配角,这人便是古董店的老板。冯异跟他谈了一笔交易,让他去曹竟家高价收购古董。当然,收古董的钱由冯异来出,古董店老板还能得到一大笔跑路费和误工补助。

就这样,曹竟“卖”掉了自己的古董。他虽然得了大笔钱,但古董对他来说是最心爱之物,因此他心痛至极。就在这时,冯异出现在了曹家门口,他不是空手来的,而是提着坛坛罐罐——曹竟的古董来的!

别人送的礼物曹竟打死也不收,但冯异这份礼物却是个例外。冯异告诉曹竟,这些古董都是他近日从淘宝网上淘来的,不值几个钱。

一来二往,冯异和曹竟的关系熟络起来。曹竟得了冯异的好处,心里总觉过意不去,力思报答。眼看时机成熟了,冯异这才亮剑,说道:“这些其实都不是我做的,我只是替人代劳,这是刘文叔献给您的薄礼,以慰仰慕之名。”于是,一心想要回报的曹竟听说刘秀想去河北招安,马上表示愿意帮忙。

曹竟父子一出马,自然非同凡响。曹诩用了“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对刘玄进行了劝说,让刘玄无言以对,无法反驳。这时,刘赐也在一旁火上浇油。双管齐下,刘玄很快招架不住了,同意让刘秀挂帅去河北招安。

刘玄给了刘秀新的职位:破虏将军,代大司马之职。

刘秀拥有了自己新的人生:自由飞翔的机会,实现梦想的机会。

“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中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这就是刘秀的现状。他一展宏图的绝佳机会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