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研究
20793800000028

第28章 部分城市会展业发展借鉴(2)

相比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对展览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广东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参展厂商容易在这里找到需求殷切的购买者。国外参展厂商选择一个地区参展显然是因为这个地区是其销售的目标市场。美国的克劳斯公司不但和北京有关部委合办中国最大的通信展,还在广州举办华南地区最大的通信展。许多国外著名的IT厂商既到北京又去广州参展,无疑是看好华南的市场。香港雅式公司、中贸推广公司和蒙哥马利集团每两年选择在广州办一次国际樟塑工业展、涂料展和食品展,自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2.着眼未来,准确定位

经济发达只是展览繁荣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展览的成功还取决于组展者对行业发展的准确预测和对展览本身明确的市场定位。

广州的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2012年共计3000家展商参展,展出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较上届增长20%,展出规模居国内乃至世界同类型展会之最。到场专业观众130000名,其中以衣柜、门窗、卫浴、橱柜、装饰材料、五金、涂料、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等为主。该展在短短几年内能由1万平方米左右发展到30万平方米的规模,与近几年房地产成为消费热点,家庭装修装饰水涨船高成为热点有很大关系。

3.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机制较完善

广州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中先行一步,政策束缚少,市场开放度很高。在广州既有国家级的“广交会”,也有纯粹的国外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

广州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会展业生力军,如广州锦汉展览公司、广州博亚展览发展有限公司、广州佛兴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等。广州第一批获得UFI认证的展会广州锦汉礼品、家居用品及装饰品展览会,锦汉纺织服装及面料展览会和中国(广州)编制品展览会就是民营企业举办的。同时,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投资展览馆建设。可以说广州的展览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它给了每个相关经营者以同等机会。任何有实力的办展机构只要摸准市场,在广州都有发展机会。

4.广交会展馆为培育展览市场做出了独特贡献

广交会展馆在华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是该地区最大的展馆,其他任何展馆在规模上也无法与广交会展馆相比,因此该地所有大型展会,尤其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只能选择在广交会展馆举办。这赋予广交会展馆更多机会,不仅是多出租展场,多创效益的机会,也是调控市场培育展览的机会。具体做法有多种:对常年举办的品牌展会予以合适的排期、优越的位置、优惠的价格,对同题材的其他小型展会予以限制(凡2万平方米以上,已成熟的展览不再接受同题材展租用场地),而对目前规模不太大,如5000平方米的展览只要有发展潜力同样予以积极扶持。

广州会展业存在以下缺陷:展览设施结构有一定的欠缺,不适宜举办大规模的工业重型设备展览,且存在宜展不宜会的突出问题;会展场馆周边的功能区域规划和配套展览设施的规划均不太完善,交通、酒店、旅游、休闲、商务等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

(三)会展业发展目标

根据广州市《关于加快广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州会展业发展目标为: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力争未来5到10年,会展业年均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第三产业增速,会展场次和面积、经营收入、从业人员等主要指标位居亚洲前列,会展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加快会展业发展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会展场馆功能设施更加完善,配套设施更加完备,会展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健全,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更加规范有效。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市场运作能力和开拓能力、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的会展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优质配套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会展品牌,打造一批为珠江三角洲产业优化升级的会展服务平台,把广州建设成为亚洲会展名城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

四、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武汉市会展业概况

武汉位于湖北省东部,尤其是汉口因地处两江交汇处,形成“九省通衢”的独特的地理区位,为南北之要冲、东西之枢纽。武汉居中的区位,对于武汉经济中心的形成,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扩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武汉会展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2012年,武汉市共举办521场会展活动,目前已有“机博会”“食博会”“农博会”等知名品牌展览会。每年还自办展会20多个,引进国内外品牌展会10个以上。

目前,武汉已形成汉阳的武汉国际国博中心、汉口的国际会展中心、武昌的科技会展中心等三大会展中心,可供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可搭建国际标准展位1万多个。其中,武汉国际国博中心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可提供6880个国际标准展位。

2012年,武汉市正式设立2000万元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未来3年,该专项资金将提高到6000万元,每年会展场次将达到1000个,武汉将努力步入我国会展业的“第一方阵”,成为国内重要的会展中心。

(二)会展业的特点

1.致力于打造品牌会展

近几年,武汉市成功举办了“机博会”“食博会”“光博会”“农博会”及汽车展等品牌展览,旅游节、杂技节等重要节庆活动以及华创会、台湾周、国际咨询顾问团会等极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机博会”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会展业最佳展览会,其中第八届“机博会”荟萃世界机电领域的领先技术、前沿产品和重量级企业,有37家世界500强企业参会,为参展企业和参会客商提供了展示、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第十六届“食博会”汇聚了来自美、英、法、比利时、智利、日、韩等国家(地区)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国内其他省、市的进口食品生产企业和代理商参展,吸引了超过38万人次参观洽谈采购。2008年,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部六省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武汉市成功举办。大会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的300多个团组。其中,16个国外政府机构和友好城市代表团组,15个境外著名商协会团组和3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以上级别的高层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参加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中部六省各界人士和海内外嘉宾齐聚武汉,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地区之间以及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

2.努力吸引各类大型展会

现阶段,外资加速向武汉市会展业聚集,众多大型展会主办方均有意落地武汉。近几年,外资会展企业纷至沓来,全球最大的展览会主办机构——励展集团中国区总裁兰德龙和德国展览集团代表分别来汉考察。湖北知名会展企业好博和英国会展业巨头塔苏斯成功联姻,武汉会展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升温。这些不仅为武汉带来了更加先进的会展管理模式,而且吸引了众多海外大客户、大财团聚集武汉,逐鹿中部,对武汉会展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拉动效应逐步显现

伴随着武汉会展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博会”“医博会”等大型巡回展在汉举行,“机博会”“食博会”等品牌展会的不断成长,会展业对武汉经济的拉动效应正逐步显现。第三届“中博会”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代表团、众多企业参会,博览会期间全市餐饮、旅游、娱乐业生意火爆,酒店住宿爆满。大型会展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由此得到充分体现。

(三)发展目标

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相协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服务;积极培育会展企业,探索符合武汉实际的会展业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发展与武汉市支柱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专业会展为重点;努力培育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知名会展品牌;把武汉建设成“立足华中,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以举办先进制造产业、高新材料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为主的中国中部会展之都和中国会展名城。

市场运作目标:2015年,政府逐步退出展览市场,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培育成熟,展览公司及有关办展单位按市场化要求加快和国际会展业接轨。展会主办者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政府主办的展会占5%,行业协会主办的专业展会占20%左右,企业主办的展会占65%左右,引进的国内巡回展及国外品牌展占10%左右。

五、西安市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会展业概况

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支点和西部大开发的门户,具有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能够发挥辐射、集群效应,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