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20725200000019

第19章 天下诗歌(1)

山川不过是变换了地址的旧风景(组诗)

茱萸

[作者简介]茱萸,本名朱钦运,生于1987年10月。籍贯江西赣县。出版有诗集《炉端谐律》(2015)、《仪式的焦唇》(2014),学术随笔集《浆果与流转之诗》(2013),编选集《同济十年诗选》(2012)等。有诗作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于海外刊行。作品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二十一世纪中国新文学大系:2000-2010》等重要选集。曾获《人民文学》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星星诗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北京大学未名诗歌奖等文学奖项。现居上海。

[钱谦益:虞山旧悔]

码放好这些词语

在你的心灵变得像岩石之前。

——斯奈德《砌石》

枉称国手,救不活这乱世枯棋。

现在你老了,在外祖旧日的庄园,

就着那棵开出花朵的红豆树

忏悔平生的恨事:党祸,罢归,

丁丑之狱,甲申之变,乙酉失节,

楸枰三局里人心的澌灭……

帝国南端的海岛却让你老怀

安慰:一座是园中红豆树的来处;

另一座,是大明最后的归宿。

更不必说身旁风姿仍在的美人,

多少年了,衰老的心脏依旧

怦然于那年冬天半野堂的初逢。

接着是我闻室之春,芙蓉舫中

催妆的满船瓦砾,绛云楼之火,

以及白茆镇芙蓉村间苏醒的春神。

最后,你来到拂水岩下,将

毕生的诗,书写到苔藓和石缝,

我则在墓旁瞥见一枝孤零之萼。

遗民?这冠冕属于你的不少友人,

而不是你。一湖的冷水至今还在,

王朝已更替了几轮——这件事

堪称最好的幽默,你诗的技艺中

绝佳的点缀。二十年过去,历史

为灵魂安排了暖春,让你安心

与世界道别。三百多年也这么

过来了,山水已懂得与时俱进,

没有什么主人,只在乎资本的

诚意。我失落于虞山的夕照,

失落于不可再得的历史瞬间的

每一个决定。我,邀请你见证。

[去京都]

平安京就在眼前。历史撞上来

并不介意接纳一个外人的到访。

穿过传奇、知识、视觉和

审美共同编织的道路,我正

沿着东边的海岸线,飞速掠过

日本的城市和乡村,经历明暗

变化,和陌生之物一一照面。

这山川不过是变换了地址的

旧风景。我将耳边的新奇感叹

轻易转译成一种新的方言。

越来越近。我要去的京都

包裹着想象的躯壳,我要去的

这个地方年华静好、景色如初,

正用距离稀释着旅人的归途。

[本乡岁时记]

骏河台往北是御茶之水;过了

神田川往西,河面泛起午后之光,

铁轨带来声响。再往北沿着大道,

过春日通,到赤门要停住步履。

春正当年,你便该停到花核

从甜汁中汲出蜜。心字池周围

卵石堆砌的小径也能停,那里

残存着些许为凉荫消去的暑热。

若停在深秋,银杏的金黄云朵

将惊异于校徽上多出的淡青。

雪影终将隐入良夜,停在寒冬,

就成了旅人倏然一梦的温存。

岁时轮回,讲堂悄然矗立于

这一片昔日的武藏野荒村。

学园肃立,旧书肆、古董店

和咖啡馆则环绕在周围。从明治

到昭和,隔着大正年间的海报;

旧事、新知和更新的世代都曾

在此短暂停栖,却终将告别:

如我一般,在吹暗灯盏时离席。

[凤梨劫]

内心甜蜜的较量,含混而亲密,

你明晃晃的卸甲归田的心思,裸露在早春的空气里。

剃去鳞片,喉的天险如何飞度?

红得深入骨髓的证明,在唇齿间,作销魂的一吻。

[夜饮口占]

夏天聚居一室,围绕方桌

陷入暗影,在这无名之夜。

我们点的酒,有些是初识,有些则甜醇如倾盖相交,

不宜转瞬即忘。何况时间

终将吃掉你香裙的色泽

——法兰西的老勒内,声音回荡于这异国冰冷的墙壁。

迟到的人请饮了这杯酒!

听我说一说离别前的召唤,

(它曾将好奇托付于友谊)

与敞开门的微醺。听我说,

远行是果离了树,蝉蜕了壳,

晚餐前的两粒甜杏离了酸;

是一个循环,接着另一个,

循环的故事里有那真生活。

远行的姑娘你饮了这杯酒,

初夏的午夜尚残余着冷风。

它裹进来灯光昏黄,我拨动

蜡烛的棉芯,调和光的摇曳,

如调酒师般拨弄众人的味觉。

[避雨的人]

他们互相望了望,在路边医院的

玻璃廊檐下,听匆忙的脚步。

裂开的乌云带来白昼的消息,

闪电端着上帝的盆子,往地面

倾泻恩典与光束。

一辆货车驰过,面孔和雨披交替

出现在这幅画面的角落。

伞撑开潮湿的初秋,不断有身影

投向雨幕,不断有风刮过。

额上的水珠,滑入新来者的沉默。

都是已经上岸的赶路者,

太阳一照,谁还记得水的痕迹?

在这样的晴天,你要走向避雨的人,

成为那群人中最新鲜的一个。

[漂移花园]

为了与果核分享秘密,种子

积蓄了一年的粮食和光阴

舞姿偕同光线生长,你分辨不出

花园被含在嘴里温暖了多少日子

被挂在腰间晃荡了多少日子

园子里的鸟鸣、花朵和树木

静止了多少日子。呼吸缓慢但

节奏分明。你几乎看不见这

南方湿热的气候。花园的体温

一度测不准确。它游移着

你们阴晴变幻的表情

是否藏着花园漂移的谜底

[访花岛书店不遇]

想象坐落在耀眼白色中的

一家旧书店会是什么样子,

已经足够动人了——不是么?

更何况,它还闭锁着,

主人还在继续享用

剩余的冗长假期?

地方及季节跟花与岛

都没有什么关联,那样一座

书籍的堡垒(或仓库)挂着

如此具有修辞效果的招牌,

会是知识阴谋的产物吗?

或者,该反省的是我们自身

对习惯和好奇心的依赖?

有时候,目的地几乎忘记了

它最初的意图。就好比这次,

旅途消化了这个充满冰霜的

黄昏:我擎了把伞去,

却披着一身雪归来。

[曹丕:建安鬼录]

诗人们青春死去,但韵律护住了他们的躯体

——罗伯特·洛厄尔《渔网》

权力的安慰局促而有限,青春的

不满足,夭折于暮年远未到来之时。

嫩芽楔入树干,吞吐出去年

衰败冰雪的余温,翻译成新的话语。

我未曾真正接近过早春的核,

对远道而来之物,也缺乏揣度和安顿。

信的格式、礼节性问候及鲜亮的汉字,

都陷入真正的忧郁,被晦暗包围——

在死亡接踵而至的建安年。

回忆是一场危险而自欺的欢娱,

更何况,有人贸然预支了白发的生长期。

诗人的蜡烛不是被春夜燃尽,

就是为丰茂的绿风所吹灭;

远游的计划时常被推迟,已有过的,

在阵阵驴叫中被重新拼凑完整。

签署友情契约的手一只只凉了下去,

把笔通信的存者,只好消费过时的墨水。

描述念旧之情倒显得过于轻巧了,

——距离的痕迹一旦被烙下。

那么,我们回到共同的宴会上来?

登楼,饮酒,相思,怀念憔悴的月亮。

在书信中,一切将迈入不朽的虚无,

好在诗已写就。穷尽了这排韵脚,

那些姓名还舍不得从舌头上擦除。

旷野颂(组诗)

窗户

[作者简介]窗户,本名郭利华,生于1980年1月,祖籍浙江磐安;2006年开始写诗,2007年开始担任诗生活网站编辑至今;偶有诗歌发表或入选《诗刊》《中国诗歌》《南方诗人》《诗生活年选》《白诗歌》《珠三角诗人诗选》《21世纪诗歌精选》《2013年中国诗歌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4卷)》等。

[在青州]

旅行把我们带到陌生的地方

大雨又让我们呆在宾馆里

我们来过仿佛没有来过

除青州这个地名外

对它的一切我们茫然不知

几天里除了带本地口音的

服务员在整理卫生时

像梦境里出现的人

和我们简单聊了几句

其余都是我们自己在交谈

一切无可把握又真实发生着

而曾经我们去过的地方

应该很多和雨中的青州一样

没有留给我们回忆

却和青州一样以一个梦境收留过我们

并在离开时穿过我们的生活

[杭州]

和哥哥在傍晚时分抵达杭州

街灯,如潮的汽车,和艮山西路两旁突然耸立

起来的

陌生高楼

在迷蒙薄雾中

有一种隔世、恍惚之美

真怀疑

在此生活了八年的时光是否是真的

除了

一种清晰的疼包围着我

我居然无话可说

换句话说,我用了八年最真诚的时光

只换来一把刀

而它随时准备再捅我一次

[一个阴雨天]

雪未下。天空飘着细雨

冰冷的空气中,似乎酝酿着

一声尖叫!它几乎划过

所有人心底。像窗外那棵香樟树

寂静的阴影——

太渺茫了,一个阴雨天

放在冬季,放在一生岁月中

如沉底的石头

黯淡光线下,清醒也是昏睡

昏睡也保持清醒

所有不可言说的

仿佛一辈子不必再说

所有尚存、微弱的渴望,就让它

在燃烧中自然熄灭——所有人不过想

在所有事物上找到自己

[赞美诗]

没有事我就站在楼顶

遥看对面塔山上矗立的塔

它依旧像一根针

插在那里静止不动

我其实很少想起它

就是看着它时

也没有真正想它

只是感到时光

在哗哗流去

它有时是蒙在城市上空的白光

有时是喧嚣的声音

当我沉浸于此

总有一种悲伤悄然升起

尘世渺茫,生命如寄

可在我转身走回房间这悲伤

就连同窗外一切

包括塔山,全消失了

[早晨]

节日这几天

我早早醒来。轻声下床

整理房间,轻轻扫去

地上灰尘

偶尔碰到床脚或凳子

都担心吵到你

你像小猪横趴着枕头上

这使我想起

小时候的早晨

还在睡梦中

就听见晨光中妈妈

在房间忙这忙那,以及窗外

小鸟清脆的鸣叫

多么奇妙的记忆和交替——

仿佛这几天早晨

妈妈一直在房间里,在我四周

而你的睡梦中躺着我小时候

[田野里的孩子]

穿红衣裳的两个小女孩

低头蹲在田野里

她们在说什么,还是什么也没说

只是像我们小时候一样

在观察蚂蚁

或者别的什么

她们并不在意

远方大片的油菜花

在山谷里欢腾歌舞。从那里吹来的风

带着清脆、整齐的乐音

而更远,一座拔地而起的青山

顶着一片蓝天

当我匆匆经过

我强烈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