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年作家(2015年第2期)
20724600000013

第13章 小说(5)

夜里,武兴宇学着父亲的样子,抽起了叶子烟。武兴宇被呛出了眼泪,一明一暗的烟火让屋子里充满了诡秘。良久,武兴宇说:“我还是想出去打工。”他想,什么罗万象李万象,随他去吧,就当什么也没看见。殷玉芬侧身搂紧了武兴宇,幽怨地看了他一眼,说:“你、你就不能不去吗?”武兴宇说:“火车票已经买好了,明天晚上的。”殷玉芬叹息了一声,又躺回原来的姿势,半天没说一句话。

次日傍晚,殷玉芬做了一桌好菜。父亲不愿意过来一起吃,武兴宇便独自喝了一些酒,背着包袱出门了。没走多远,殷玉芬追上来,在他手里塞了两个热乎乎的煮鸡蛋,然后温柔地捏了捏。武兴宇突然抓住殷玉芬的手,久久不放。殷玉芬楚楚可怜地看着他,那双水灵灵的眼睛看得武兴宇内心柔情似水,这是一双多么勾人的眼睛!有谁能抵挡得了呢?武兴宇失神地想。如果我离开了,有多少人的影子会映在这双眼睛里呢?武兴宇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心被撕开了。

这个时候,武兴宇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他不知道自己选择离开是不是做对了,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婆和别人在一起?说不定殷玉芬内心正为他的离开而欢呼雀跃呢,那样,她也不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无聊地抠床头那已经不存在的节疤了。武兴宇动摇了,心里不平衡起来,他恶毒地想,与其白白便宜了他人,还不如毁了她干净。

武兴宇避开了殷玉芬的目光,隔了半晌,他说:“你能送送我吗?”殷玉芬挣脱武兴宇的手,说:“你等等。”殷玉芬很快换了一身漂亮衣服出来,她接过武兴宇手中的包袱说:“我帮你拿。”武兴宇犹豫了一下把包给了她。

天渐渐黑了,夜幕掩盖了一切,包括白天各种嘈杂的声响。两个人默默地走着,他们的脚步声单调地在乡村宁静的夜里敲击着大地,“窠、窠、窠……”周而复始,没有停止的意思,仿佛这条乡村小路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与这种宁静和单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武兴宇内心却翻江倒海。终于,武兴宇小心地打破了沉默,他问:“你晓得小虎咋用‘帽子’造句的吗?”殷玉芬怔了一下,摇了摇头。武兴宇说:“他是这样造的:‘我的爸爸冬天戴着一顶绿帽子。’”武兴宇说完笑了笑,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小虎这孩子,他是这样造的,他说‘我的爸爸冬天戴着一顶绿帽子。’”

殷玉芬没有插话,武兴宇也没有接着往下说。两个人又默默地赶路。

武兴宇以为殷玉芬会有所反应的,那正是自己动手的最佳时刻,可是她没有。

又走了一阵,武兴宇说:“把包给我。”

殷玉芬停下来,把包递给武兴宇。

武兴宇说:“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

武兴宇慢慢地解开包袱,亮出了一把刀。武兴宇说:“你晓得我大老远带它回来做啥?”武兴宇的目光从刀锋移向了殷玉芬,可惜他看不清殷玉芬的表情。殷玉芬没有回答,她站着没动。

武兴宇握紧了刀,咆哮了:“你这个臭婊子!”

殷玉芬还是那样站着,好像在等武兴宇出手,并且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武兴宇没有想到殷玉芬面对钢刀竟然如此镇定,他倒有些害怕了,觉得那把刀有千斤重。挥不动那把刀,武兴宇便问:“你为啥不跑?”

殷玉芬说:“我的心已经死了。”

“我的心已经死了。”武兴宇自言自语着。他知道自己输了。他其实早就承认输了,所以他选择离开。只是,有一刹那,他突然又不肯服输,最终,他还是认了。

武兴宇说:“我们离婚吧。”说完眼泪就下来了,热辣辣的眼泪跌落在了冷冰冰的刀刃上。

武兴宇将刀交给殷玉芬,说:“留着家里用吧,一把刀好几块钱呢。”武兴宇想做出点笑容来,但没能如愿。

殷玉芬拿着刀,怔怔地说:“你到底不肯原谅我……”

武兴宇没理她,转身义无返顾地走进了黑暗。身后却传来一声叫人心悸的惨叫,一个身影像一张单薄的纸片挣扎着飘向了地面……

象形灯

文/星子

夜晚,他们坐在一起,望着遥远的星光、山那边的篝火,望着那座遥远的、可能的象之平原。“我们能看到那座平原吗?”林木问。“不知道,太遥远了吧?”于是他们继续朝那里望着。

许多年前,在南方有一个省,出产一种很珍奇的白象。每当节假日,都有很多人去那里游玩,看通体纯白的象走在太阳下的马路上。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白象在哪里、是如何被饲养的。

1986年的秋天,省里照例举行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上突然多出来了一个“省白象管理厅监护中心”。人们很好奇,很多人报考,听说待遇很好。最后只有一个女孩考上了。

她叫苏方。

苏方通过了面试,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然后就收拾行李,搭乘出租车来到了“省白象管理厅”设立的接待处。那里有一辆大卡车在等着她。她走上车,司机是一个年轻的男孩。

男孩说,他叫林木,是去年考上“省白象管理厅运输中心”这个职位的。

公路一直往前延伸,两边都是金黄的野草。蓝天高悬如镜,公路弯曲着通向远方。终于,卡车停在了一座警卫室的门口。四周都是高高的、坚实的围墙,一扇铁门关闭着。站岗的士兵要求他们出示证件。

苏方走下车,向警卫递交了身份证明和工作证明的文件,有人为她打开铁门,她走了进去。围墙里面是一座平原,一个头发微白的女人在等着她。

“妈妈。”苏方走向那个女人,说,“我来了。”

“既然考上了,就好好干吧。”女人微笑着说,“看看,这就是象之平原。”

象之平原一片金色,仿佛平原上永远都是秋天。黄昏的光芒在苜蓿草、黑麦草上移动。辽阔而寂静,风吹着皇竹草的背面。天空高蓝而干裂。

干裂处,透出稀瘦的白云。

平原上排列着整齐的象舍。所有的象舍都用橡木和杉木建造而成,屋顶上盖着菊苣和干草。窗户很大,没有玻璃。只有一座房屋的窗户比较小,有玻璃,插着铁制窗棂。那是苏方与母亲住的地方。

白天,苏方很早就起床了,给白象们煮用苜蓿草、黑麦草和菊苣调制好的象食,再撒上一把燕麦。母亲给白象们洗澡,用檀油和猪鬃刷给它们按摩。

下午,苏方驱赶白象们去平原上散步,母亲打扫象舍。

黄昏,象们回到象舍。苏方和母亲在木屋中点亮煤油灯。洗衣、做晚餐。夜上来之后,便点亮屋檐下的蓝瓦灯。上半夜听着象群呜呜的低鸣,下半夜则一片寂静,直到黎明破晓,屋檐下的蓝瓦灯骤然熄灭。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辆大卡车开来,接几头白象去省城里游行演出。或是节假日,或是其他什么重要的节日。象们披着丝绸,裸露着几块纯白的皮毛,甩着长鼻子,庄严地、缓缓地走在人群喧嚷的马路上。人们便在它们周围欢呼不休。

来接白象的卡车司机便是林木。差不多一两个月接送一次。

198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苏方赶着象,走在平原上。公路上,一辆警车开来,开到了围墙外面,向警卫室递交了盖着公章的证明文件,又开进了平原,一路扬起灰尘。

苏方以为是林木的卡车,口中发出嘘声,挥动鬼臼草鞭,命令象群停下来。

警车一直驶到象群面前,停住了。车门打开,跳下两个穿警服的人,从口袋里掏出证件递给苏方。

“打扰了。省检察院第七分院。”其中一个说,“你是苏方?”

“我是。”苏方莫名其妙地回答。

“你母亲在什么地方?”

苏方赶着象群回到了象舍,在象舍里找到了正握着鬼木耙打扫卫生的母亲。

母女俩坐下来,宁静地听着检察官们宣读传唤材料。苏方在去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被怀疑面试作弊,理由是,她的母亲当时作为面试官之一在场。

在传唤证和讯问笔录上签了字,便是等待审判。审判结束后,苏方的母亲被判刑三年零六个月,苏方无罪释放。但是问题来了:林业厅和民政部临时找不到能专业饲养白象的人。

于是,法院决定将判决暂缓执行。“白象是本省高贵、庄严的象征。”法官在判决解释中如此宣读道,“因此,本院决定在临近白象饲养地区的场所建造供本案嫌疑犯专用的监狱。监狱建造完毕后,本院将再择日宣读最终判决。”

刚刚入冬。金黄色含着凄冷的气象。深白的天空照耀平原,金色仿佛要裂开。

苏方在平原上放象的时候,看见林木的卡车驶来。卡车上载满青石砖。

林木从车上跳下来,他似乎长高了些,也粗糙了些。他们相对微笑,苏方说:“好久不见。”

“我听说了。”

“嗯。”

工人们将青石砖搬运到指定工地的时间里,林木和苏方断续地聊着天。白象在周围站着,或停下来,或缓慢地四处闲晃。苏方始终握着手里的鬼臼草鞭。

“要在哪里建监狱?”

“那里。”林木用手指道,“不太远。”

苏方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里的一天很长吧。”林木望着夕阳下的青色山影说。

“是啊。一年也很长。”

“但愿三年零六个月很短。”

青石砖搬完,苏方目送着林木驱车离开平原。夕光幽暗,边缘锋利的夜寒从冷月处缓缓下落。这一夜,平原并不安静,建造监狱的工人们一直忙碌到半夜。

两个月,挖地基的声音,砌墙的声音,筑檐顶的声音,一直在平原上响着。

那里快建成一座塔状建筑了。

黄昏,将白象们驱赶进象舍,苏方便站在那里,久久地望着那座逐渐高起来、完整起来的青石砖建筑。地基挖得很深,青石塔高耸着,越往上越狭窄。现在,工人们正在建那座塔顶的小牢房。

苏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监狱建造完毕后,本法院将再择日宣读最终判决。”那句话在她脑海里响着。

夕光染着青寒。直到天黑,那座建筑物将轮廓隐入夜中。母亲打扫完毕象舍、洗完衣服出来,将屋檐下的蓝瓦灯点亮,叫她道:

“苏方,进来吧。”

她们默默吃着饭菜。煤油灯将拿筷子的手映在墙上。

苏方吃完饭就去睡了。母亲洗碗,收拾好后反锁上门。听到咔嗒一声锁响,苏方安心地睡了过去。她不知睡了多长时间,或许还是上半夜——因为还有群象的低鸣声呜呜地回荡在平原上,母亲在耳边唤她:

“醒一醒。”

她跟着母亲迷迷糊糊地走到屋外。母亲从屋角边拿出一把鬼木耙递给她说:“一直以来都是我在夜里给白象添拨草料,你没做过。不久以后我就要入狱服刑了,在那之前,我必须教你学会如何安抚夜间的白象。”

母亲和苏方逐一走过每间象舍。“白象的睡眠很浅,夜里每隔两三小时会醒一次,常要添草料。我入狱之后,上午会定时放风,由狱卒看管着给象做清洗、上檀油,中午回监狱,下午也会放风,被监管着打扫卫生。但是夜里都会一直被关在牢房里。所以以后,你要记得添草料。”母亲说。

夜里的象与白天的象有很大不同,它们的眼睛在日间淡滞无神,在夜晚却发出光亮。苏方学着母亲的手势,鬼臼草鞭系在腰间,一手拿着鬼木耙添拨草料,一手用猪鬃刷轻轻梳理它们的背部。

添完草料,群象终于安静下来,不再低鸣。

“接下来是蓝瓦灯。”母亲说,“把你的鬼臼草鞭解下来,握在手中。打开蓝瓦灯的灯罩。”

母亲将手中的檀油混合松木油后,注入蓝瓦灯中,灯芯浮了起来。悬挂在屋檐下的蓝瓦灯更亮了,淡蓝色的火光被灯罩笼住,照亮了一小块门前的苜蓿草。

“每隔十五天,要记得添灯油。”

苏方点了点头。

“苏方,你看着这盏灯,仔细看。”

苏方盯视着那盏灯。淡蓝的灯光使她快要流眼泪了。但是在那灯光中,出现了一头小小的白象。白象正在平原上走着,一直走、一直走,母亲举起了她的鬼臼草鞭。

蓝瓦灯中的白象突然停下脚步,抬起头来,盯视着灯外的世界。苏方觉得,她看到了一双从未见过的象的眼睛。她移不开目光,一直望着那只象的眼睛,渐渐地,她觉得那灯光中好像窜出来一股强大的力量,要把自己拉进灯中——

正在这时,母亲的鬼臼草鞭在空中唰唰地响起,苏方感觉那股力量渐渐地收了回去,另一股力量猛然袭来,将她推倒在地。

当她从迷迷糊糊之中清醒过来,再望过去,白象就消失了。依旧是一盏灯,挂在屋檐下,微弱的光芒映着屋顶的草。

“这不是你平时熟悉的蓝瓦灯,对吗?”

苏方点了点头。她忽然想起一年前参加公务员考试,在考场上填着答案:

下列选项中,属于白象通常食用的草料是:

A、苜蓿 B、芫荽 C、紫苏 D、苍耳

临近白象的屋舍中,应该选用下列哪项灯具:

A、秋影灯 B、红锈锡灯 C、木轮灯 D、蓝瓦灯

……

“它的真名是象形灯。”

“象形灯?”

“是的,就像你刚刚看到的那样。或许你小时候听我讲过,这是蓝瓦制成的灯,挂在象舍旁,具有夜间安抚白象的作用。但是,象之平原上的蓝瓦灯,真正的作用是凝聚白象的精灵,为不是白象的生物塑形,从而保证这座平原上的白象在无法繁殖的情况下也能一直保持数量,保证本省一直有‘白象’这一高贵、纯洁、庄严的象征。”

“无法繁殖?”

“是的。你见过白象繁殖吗?没有。因为它们根本不会,它们并没有生殖功能。它们通体纯白无暇,庄严高贵,散发着檀油的芬芳,但是它们无法繁殖后代。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象形灯创造出的白象。”

“你说,为不是白象的生物塑形,意思是……”

“在这里,不是白象的生物,只有一种,就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