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四川文学(2015年第9期)
20723700000060

第60章 献给白衣天使的战旗(3)

随着夏世才的病情一天天好转,马卡麒又开始为“如何感谢华西的白衣天使”犯愁了!

她要感谢爱出汗的吕炜亮医生,没有他心细如发的观察,也许会与抢救的最佳时机失之交臂;她要感谢骨科的杨天府、朱赟;她要感谢赵纪春和他的团队……马卡麒的亲友们非常赞成她的想法。亲友团表示:在医患矛盾激化,恶性事件不断发生的当今中国,表扬优秀的医生,就是树正气,扫歪风,为全社会注入正能量。要感恩,就大张旗鼓地感恩,不要小里小气。

说干就干,马卡麒做事一贯风风火火。

她说:请个记者,在报上发个豆腐块大的表扬信,太不过瘾了。我要把心头翻江倒海的那种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于是,根据她口述,由杨磊整理成洋洋洒洒8千字的纪实文学作品《大医精诚起死回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抢救濒危病人夏世才纪实》。作品后面,将30名参与抢救夏世才的医护人员的名字一个个写上,精印成大16开的书,连同17面锦旗,送到了医院宣传部、血管外科、骨科等,每一位医护人员手中。

一位医生感叹:马卡麒送的,不是锦旗,是战旗!

此话真是意味深长。

不平静的深夜,天使在流泪

马卡麒的儿子是5月3日,辗转近20小时,从加拿大飞到成都的。他目睹了华西抢救他爸爸的全过程,深有感触地说:“我旅居加拿大十多年,对其救治系统也略知一二,就算是加拿大和美国,也没有像华西这样,抢救过程中,多次全院各科及时联动,组织顶级专家会诊,反反复复讨论,及时给出治疗方案,真有众志成城之势。”

他还说:“祖国的医疗系统完全能与国外媲美,医生执着的负责心和敬业的态度,也完全能与国外媲美……”

他谈到加拿大的“凡病皆预约”的机制:一次患感冒,头疼发烧,急于救医,被预约到一周之后才能就诊。一周之后,感冒症状完全消除,根本不需要去看医生了。在加拿大和美国,如果要预约手术,常常要等上一、二年。

如果马卡麒的儿子的话没有权威性,最近,钟南山院士对中央电视台的谈话就说得很直白:“中国是全世界看病最方便最便宜的地方。所谓‘看病难,就医难’是为了转嫁矛盾的弥天大谎!看看那么多海外华人回国来看病就明白了。”

细细想来,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尚在缓慢建设之中,在道德沦丧,是非混淆的语境下,医院必然成为泄愤地、出气筒、火山口。

不可否认,医卫系统有败类、蛀虫;医生中,有贪婪敛财、道德败坏者,有态度恶劣者。但整体情况,与官场的腐败,乌七八糟,可谓没有可比性。但为什么能长期容忍官员的胡作非为,而偏偏要揪住医护人员说事呢?因为,官员离我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医护人员离我近,且无权无势,太好欺负了!欺软怕硬的国民劣根性,在医院有充分表演的舞台!

北方某些大城市,有专业的收取佣金的“医闹团伙”,那是一群打着为患者讨说法的旗号,敲诈医院,威胁医生,从中牟取暴利的职业流氓团伙——这样的团伙,已经存在多年了。政府也曾出面“收拾”过,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根本收拾不完。因为中国有产生这类流氓痞子的文化土壤。

甚至我们的媒体,一些喜欢剑走偏锋的记者也存在着双重标准:可以容忍比祥林嫂啰嗦百倍,比阿Q流氓千倍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却要求医生个个都是白求恩,还不行,还得是白求恩加上雷锋!

是什么时候,把理想主义的标准制成枷锁,送给了医护人员?

赵纪春教授,在患者面前,永远是微笑,微笑,微笑。有谁知道,在做完一台台手术之后,在夜深人静之时,他曾一次又一次地流泪,流泪,流泪?

打开手机,一条条微信带着血和泪——

7月15日凌晨,3名就诊者在301医院骨科急诊室袭击值班医生,一人拿板凳砸向值班医生……

7月15日,“又一起伤医事件,女医生被砍得惨不忍睹”!广东省龙门县人民医院那个被追杀的女医生,背上和肩头的伤口,深及数寸,皮肉完全翻开,鲜血淋漓……

赵纪春惊呆了。

轰隆!14年前那一声巨响,还在赵纪春耳畔震荡。

2001年11月14日上午10时许,在赵纪春的老家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5楼眼科服务台发生大爆炸,地上炸开了一个大窟窿,5人当场死亡35人受伤(6人伤势严重)。案犯包季厚,因视网膜脱落入院治疗,觉得治疗效果不理想,怀疑李明淑医生在骗钱,于是背上了5公斤炸药,找到李明淑医生进行报复……

这一声爆炸,死伤惨重。竟然有记者替行凶者说话,认为错在医生。也许,就是这样的“爆炸”与砍杀,把中国人的是非观念,道德底线炸垮砍烂了。

于是,恶性医患冲突在10年间逐年上升。据中新社报道,卫生部新闻办统计:仅2006年,我国内地共发生9831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打死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

2015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一个令国人错愕的数据:在中国大陆,超过70%的医务人员都曾被打骂!2014年统计:不希望自己子女从医的医务人员高达64%!

赵纪春也感到百般纠结,忍不住泪流满面。医疗朋友圈转载的短信,引起了他的共鸣:

白天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陀螺,早交班、查房、看病人、院内院外手术、各科室业务学习、周末参加或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等等;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到满微信全是全国同行的遭遇,控诉,呐喊……医护不断被暴力袭击、砍伤……真不知中国的医护还能坚持多久?没有医务人员的医改会走向何方?白天的积极进取与晚上的落寞沮丧,都是一个人的两面,如同精神分裂一般……

在医疗资源稀缺的中国,800多万注册医护人员承担了保障13亿人健康的神圣使命。近30年来,中国人均寿命的增长,疾病造成的死亡率的减少,默默地书写着白衣天使的丰功伟绩。

但是,最新统计数表明,在中国,医生的增加速度,越来越跟不上病人的增加速度,悲剧,正在中国大地上漫延。

手机上,刷屏前翻,是署名“院长日记”,题目是《七月流火,六月飞雪(血)》的短文,有几段让赵纪春记忆深刻:

六月是高考季,有考生说,本来想考医学院的,怕出来被砍死,还是算了。

一刀刀砍下的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身体,砍的是这个社会的良知,砍的是这个社会的底线!举起这把刀的有流氓无赖,也有普通群众。促使他们举起这把刀的可能是丑恶的灵魂,但更多的是在他们身后的无形的手:愚昧、偏激、贫穷、绝望、不公平、信仰缺失!别真的把医生逼成冷漠的人。

7月18日凌晨,笔者收到赵纪春教授转发的微信。字里行间,读到了他的滚滚热泪。

以赵纪春为代表的优秀医护人员,堪称白衣天使!让天使们落泪,是国家的悲剧,民族的耻辱。如果守护民众健康的白衣天使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全社会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朋友,别等到救护车尖啸着载走亲人之时;别等到在手术室门外你焦灼期盼之时,才想起要尊重和爱护白衣天使,才懂得白衣天使是何等重要!

为什么说马卡麒赠给华西医护人员的锦旗是一面面战旗?

因为,一浪又一浪,越演越烈的医患矛盾,不断让医护人员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

17面战旗,鼓励白衣天使们,即使在最黑暗的医疗环境,也决不放弃梦想与追求。坚守医学阵地,坚守希波克拉底誓言!

马卡麒以她的亲历,对她周边的人讲:“抢救夏世才,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医德’,我愿将他们的医德,化作我做人的标尺,让它永远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马卡麒一再呼吁:决不能让天使们流泪。

白衣天使们,千千万万个马卡麒支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