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名赋
20650700000023

第23章 唐宋名赋(3)

【注释】

(1)齿:录用、列名。贡士:唐代称乡贡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由州县送京赴试。(2)大明宫:宫殿名,贞观八年建,是皇帝常居之处,中书、门下二省和弘文、史二馆所在,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3)眙:惊视:(4)阴意:暗想。(5)缭:绕。瀛:水。(6)廓:开阔。穹:高大。(7)圜:同“圆”,形容周全完善。(8)赫:鲜明突出。(9)窬:洞。隟:同“隙”。(10)翼圣护艰:在艰危中翼护圣主。(11)庐陵锡武:指武则天称帝,革唐为周,废唐中宗为庐陵王,赐姓武氏。(12)庙祏撤主:祏是盛放神主的石匣。这句表示改朝换代,社稷易主。(13)二毗辅:指当时的两位执政大臣。(14)义甲愤徒:指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联合大臣,发动兵变,迫使武则天归政复唐。(15)二黠雏:指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张昌宗。(16)俾:使。(17)囗:疯狗。腯:肥壮。胡囗饱腯指安禄山。(18)踣:撕扑。酢:咬。(19)二圣各辙: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失陷,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肃宗留在秦地。(20)大麓:指朝廷,当时唐肃宗将朝廷移至灵武,在今宁夏。(21)髯孽:指安庆绪,庆绪为争权弑其父安禄山。(22)济:助。杀翼:铩翼,受挫而意气消沉。(23)两杰:指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主将郭子仪、李光弼。(24)斮:斩。(25)蓟枭:指朱泚,唐德宗时叛变称帝。朱泚是昌平人,任卢龙节度使。(26)五堂:天子听政之处。(27)大驾惊奔:朱泚反叛后,唐德宗逃出长安。(28)阴刀:指鬼神暗中对人的打击。(29)明殛:公开的惩罚。殛:杀。(30)蚀黑:日食,古人认为象征皇权受到威胁、侵犯。(31)悬:挂乐器的架子。(32)诤舌:直言进谏的大臣。轩:朝堂。(33)黈:黄色。这儿指“黈纩”,古代帝王冠冕两边悬着两个黄色绵球,以示不听无益之言,辍黈则表示广泛听取意见。(34)刳:剖开。刳襟的意思与“辍鞋”类似。沃善:用别人的善言浇灌自己的心田。(35)当狱撤腥:唐贞观五年,诏令“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36)当稼吞螟:贞观二年,京畿蝗灾,唐太宗生吞蝗虫以示为民受灾。(37)渎:河。革浊:使河水变清。(38)肉角:麒麟。渎清、获麟是祥瑞之兆。(39)旬泽暮溥:十天一雨,下在晚上,这就是风调雨顺。(40)斛谷视土:形容粮食便宜,唐开元年间斗米五钱。(41)窒聪怫讽:堵住耳朵拒绝批评。(42)彫:同“凋”。(43)耀:同“曜”,日月星光。彗:彗星。(44)沴:灾气。(45)荡坤而坼:使地震裂开。(46)裂乾而石:使天裂陨石。(47)籍民:在册之民。(48)籍甲:在册之兵。(49)垒:营垒。墟:废墟。(50)西垣:西部边疆。(51)粒:形容小。(52)阕:完毕。(53)迎斩其舌:打断话头。(54)宰:宰臣。哲:贤哲。(55)赫烈:盛大辉煌。(56)迹结:绝迹。(57)慝:邪恶。(58)阖:同“盍”。这两句意思是南北各地风调雨顺,不必求晴祈雨。(59)阗阗:丰盛充实的样子。(60)帑:金库。廪:粮仓。(61)禁甲:御林军。饱:旺盛。狞:凶猛。

【赏析】

这是一篇绝妙的文字,一是虚拟作者梦中与神的对话,来追述大唐王朝的由盛转衰,感慨国势的江河日下,表达作者对“明良政治”的期望。真实的史实揭示了明确的思想,而幽昧的景象则流露出心绪的抑郁茫然。二是围绕一个“欺”字作文章。宫神大言不惭地自夸往昔的功劳,是欺人之谈;而作者极力粉饰现时的状况,则是自欺之举。用欺人与自欺的对照,启发读者对历史和今天的思考。总之,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构思是此赋的主要特色。

秋声赋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天圣八年(1030)进士。景祐间为馆阁校勘,因为范仲淹申辩,贬夷陵令。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支持并参与庆历变法。新政失败,出知滁、扬、颍等州十一年。后历任枢密副使、参加政事。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坚请致仕。欧阳修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宋朝第一个在诗文词、史学、金石学等方面均有成就的杰出作家。今存赋23篇。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1),悚然而听之(2),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3),忽奔腾而砰湃(4),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囗囗铮铮,金石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5),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6),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7)!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8)?盖夫秋之为状也(9):其色惨淡,烟霏云敛(10);其容清明,天高日晶(11);其气栗冽,砭人肌骨(12);其意萧条,山川寂寥(1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14);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15)。夫秋,刑官也(16),于时为阴(17);又兵象也,于行为金(18);是谓天地之义气(19),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20);夷则为七月之律(21)。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2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23)。而况思其力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24),黟然黑者为星星(25);奈何以非金石之质(26),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27),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注释】

(1)欧阳子:作者自称。方:正在。西南:《太平御览》卷九引《易纬》:“立秋,凉风至。”注:“西南方风。”(2)悚然:惊惧貌。(3)淅沥:雨声。萧飒:风声。以:而。(4)砰湃:波涛汹涌声。(5)衔枚:《汉书》颜师古注:“衔枚者,止言语欢嚣,欲令敌人不知其来也。”(6)明河:银河。(7)噫嘻悲哉:叹息声。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8)胡为:何为。(9)盖夫:发语词。(10)烟霏云囗:烟雾飘散。囗:收囗,消失。(11)晶:明亮。(12)栗冽:寒冷。砭:剌。(13)寂寥:冷落。(14)缛:茂盛。葱茏:青翠繁茂。(15)一气:秋气。余烈:余威。(16)夫秋,刑官也:上古设官,以四时为名,称刑部为秋官。(17)于时为阴:古以阴阳二气配合四时,春夏属阳,秋冬为阴。(18)于行为金:行,指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四季的变化是五行相生的结果,并把五行分配于四季,秋属金。(19)天地之义气:《礼记·乡饮酒义》:“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孔颖达疏:“西南象秋始。”(20)“商声”句:古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和方位配合四时,秋天为商声,主西方。(21)“夷则”句:古以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分配十二月,夷则与七月对应。《史记·律书》:“七月也,律中夷则。夷则,言阴气之贼万物也。”(22)惟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上》:“惟人万物之灵。”(23)百忧感其心四句:语源《庄子·在宥》:“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而从反面立说。精,精神。(24)“渥然”句:红润的容颜变得枯槁衰老。渥然丹者语出《诗经·秦风·终南》:“颜如渥丹。”面容红而有光泽。(25)“黟然”句:谓黑发变白。黟,墨貌。星星,喻头发花白。谢灵运《游南亭》:“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26)金石之质:坚固不坏的品质。古诗:“人生非金石,焉能长寿考。”(27)戕贼:残害。

【赏析】

《秋声赋》写于嘉祐四年(1059)。自宋玉《九辩》以来,写秋的赋很多,较之前人,欧赋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独具特色。随着文化的发展,哲学的兴盛,宋人对人生有着更深的思考探求。在纷纭复杂的人世,保持一种清旷、恬静的情怀,使人的内心世界有一个全新的支点——达者,不至于过分贪婪;穷者,不因外在的重压而精神崩溃。这是一种看似消极而实则积极的人生态度。欧公此赋中人生态度对后世,特别对苏轼有较大影响。

这是一篇文赋,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抑扬顿挫之美;它保留了传统赋铺张扬厉的特色,对秋声秋景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主客问答形式的灵活运用,又以起合转折之势,使作品结构上别具曲折变化之美。外在的文辞结构之美与内在的深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结合,使之成为传诵不衰的名篇,充分表现了文赋发展到宋代所达到的新的高度。

灵物赋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宋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仁宗宝元初进士。神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因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退居洛阳15年。哲宗即位,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召为宰相,数月间废除新法略尽。司马光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用19年时间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有名的历史巨著。此外,又著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原文】

有物于世,制之则留(2),纵之则去(3);卷之则小(4),舒之则钜(5);守之有主(6),用之有度(7);习之有常(8),养之有素(9);誉之不喜,毁之不怒(10);诱之不迁(11),胁之不惧(12)。吾不知其为何物,聊志之于此赋(13)。

【注释】

(1)灵物:指珍奇神异之物。《后汉书·光武纪》:“今天下清宁,灵物仍降。”此指人(心、道德修养、志节操守)。《尚书·周书·泰誓》:“唯人万物之灵。”欧阳修《秋声赋》:“人为动物,万物之灵。”(2)制:制止;控制。《淮南子·修务训》:“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3)纵:放纵;听任。《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4)卷:把东西弯曲裹成圆形。《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5)舒:展放;伸展。钜:同巨。大。(6)守:笃守正道。《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此句谓君子笃守正道,主见在胸。(7)度:量;计算。《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8)习:习惯。习之有常:如言习以为常。(9)养:培养;修养。养之有素:如言学养有素。(10)誉:称赞;称扬。毁:诽谤。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11)诱:威胁利诱。迁:变;移。《屈原·桔颂》:“后皇嘉树……受命不迁,深固难徙。”(12)胁:胁迫。(13)聊:且,姑且。

【赏析】

此赋作年不详。宋儒喜欢说理,喜欢高扬儒家的道德修养,志节操守。“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何以学为!”(司马光《学要》)此赋即是这种社会风气在辞赋创作上的一种反映。作者所倡言的“习之有常,养之有素;誉之不喜,毁之不怒;诱之不迁,胁之不惧”的人格精神,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全赋短小精炼,在质朴洗炼格言式的语句中寄寓至正至刚的思想情操。在同类赋中,乃杰出之作。

思归赋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锐意改革。后因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且变法派内部产生矛盾,于熙宁七年被迫辞相,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封舒国公,后改封荆,故世称荆公。致力于骚体,且含蓄精炼。

【原文】

蹇足南兮安之(1)?莽吾北兮亲之思(2)。朝吾舟兮水波,暮吾马兮山阿(3)。亡济兮维夷(4),夫孰驱兮亡巇(5)?风翛翛兮来去(6),日翳翳兮溟漾之雨(7)。万物纷披萧索兮(8),岁逶迤其今暮(9)。吾感不知夫涂兮(10),徘徊彷徨以反顾(11)。盍归兮(12)?盍归兮,独何为乎此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