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政治史速读
20650200000015

第15章 王朝更替(14)

三年,义军攻克汝州(今河南临汝),俘刺史王镣,东都大震。以后进军郑州,因感敌人军力强大,乃改用避实就虚的战略,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南方进军,主要在长江中游以北及淮河上游以南战斗,攻克不少州县。由于在围攻蕲州的战役中,王仙芝曾发生动摇,有降唐意,黄巢遂与他分兵作战。大致此后仙芝仍转战于南方,黄巢则北上打回沂州等地。四年,王仙芝第二次发生动摇,虽降敌之举未成功,但士气大为削弱。五年,王仙芝在黄梅战死,尚让率余众北上与黄巢会合,众推黄巢为“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从此,黄巢就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同年,义军进攻受阻,遂再次挥军南下,渡过长江后向东挺进,由浙趋闽,最后于乾符六年攻占了广州。在岭南经过两个月的休整,黄巢于冬季开始率大军北伐,目标是攻取两京,推翻唐政权。黄巢自号“义军都统”,露表指斥唐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并宣告“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所指皆当时极弊。义军北伐后,在荆门(今属湖北)为刘巨容所挫,乃转而东进,在信州(今江西上饶)之役击杀唐将领张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不久,黄巢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长江东岸)渡长江北上,接着,攻克了洛阳。义军沿途不剽财货,纪律严明,入洛阳城后“闾里晏然”。不久,黄巢又乘胜西进,破潼关天险,攻占长安。唐僖宗狼狈逃往成都。黄巢入城的时候,尚让对群众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忧!”

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881年1月16日),黄巢在含元殿即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农民政权在长安正式建立后,立即镇压隐藏在城内的公卿、贵族和百官没收富豪之家财产,号为“淘物”。唐官四品以下的酌情留用,三品以上者全部罢免。

当时,关中尚有残留的数万禁兵,观翔节度使郑畋把这些残军组织起来,并传檄诸道,号召藩镇出兵镇压起义。于是双方在关中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战争呈相持状态。后来,发生了对大齐不利的几件事:①长安城中粮食严重不足②大齐的同州(今陕西大荔)守将朱温叛变,投降了敌将王重荣③唐朝乞援于沙陀族李克用,李亲率一万七千人自雁门(今山西代县)南下支援唐军。随着力量对比朝不利于大齐的方向发展,义军在中和三年(883)春大败于梁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南)。黄巢知久留关中已不可能,遂于四月放弃长安东撤。

义军撤出关中时犹有众十五万,途经蔡州(今河南汝南)时,迫使唐朝守将秦宗权战败投降。夏秋之交,黄巢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这次战役持续达三百日之久,最后唐朝调朱温、李克用增援,义军连遭挫败,黄巢终于在中和四年夏退军北撤。围陈之役耗尽了义军的力量,黄巢犯了屯兵于坚城之下的错误。李克用与忠武军监军田从异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发动进攻,义军损失万余人,尚让降敌。黄巢渡汴河北去,最后与亲故数十人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壮烈牺牲。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

唐末农民战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悲剧性的结局。但这次大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唐政权,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经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唐朝走向灭亡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又新兴起一批节度使,于是新旧割据势力相互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其中黄河流域势力最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朱温降唐后被赐名全忠)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三人。僖宗还京后,唐王朝能够控制的不过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诸道数十州,其余各地的藩帅皆自擅兵赋,相互兼并。

文德元年(888)唐僖宗去世,宦官杨复恭拥立李晔即位,是为昭宗。在他统治时期,藩镇更加猖獗,无论是北司的宦官还是南衙的宰相,都必须依靠藩帅的支持才能维护自己的地位。朝官如崔昭纬、崔胤和柳璨等人,实际上都是节度使在中央政权的代表。其中尤其是崔胤,因交结朱全忠而擅权,气凌人主。宦官如骆全瓘、刘景宣、韩全诲、张彦弘等,均先后党附于李茂贞。南衙、北司的斗争,崔胤与韩全诲的斗争,实质上是朱全忠与李茂贞的斗争在中央的反映。这种情况说明皇帝进一步失去了昔日的政治地位。

宦官和宰相尽管重藩帅而轻皇帝,但这两个集团毕竟还是寄生在皇权上的政治势力,皇权的沦落最终会动摇他们的生存基础。李茂贞与朱全忠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后来双方发生战争,唐昭宗被宦官和李茂贞劫持至凤翔。朱全忠在军事上占优势,遂兵围凤翔。李茂贞不能支,终于让步讲和。天复三年(903)朱全忠拥昭宗还京,利用自己的军事实力,尽诛内侍省宦官数百人,出使在外的宦官亦下令就地诛杀,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至此被彻底翦除了。次年,朱全忠奉表逼唐昭宗迁都洛阳,强令朝廷百官随驾东行,动身后派人尽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后来,朱全忠使人杀昭宗,另立李祝为太子。李枧不久即位,是为哀帝。天啣二年(905)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接着又把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这次事件史称“白马驿之祸”。政治上的阻力已全部扫除,朱全忠遂于天啣四年逼唐哀帝禅位于己,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不久,改名晃),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辽朝是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一个王朝。916年辽太祖耶律亿(阿保机)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建契丹国,947年建国号辽。983年曾改号大契丹国,1066年以后,复号大辽。习惯上自916年契丹建国至1125年为女真所灭,统称为辽朝。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重建辽国,史称西辽。1211年,乃蛮部屈出律篡位,1218年为蒙古所灭。

辽的建国和它的发展

辽太祖所建立的国家是契丹奴隶主阶级用以统治奴隶的机器。9世纪后期,契丹人犯罪罚做奴隶的现象,已在发展,并且规定了“籍没之法”(免除民籍,罚做奴隶)。连年对外作战的胜利,又俘掠了至少有十几万人之多的外族奴隶。贵族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的形成以及大量外族分子的涌入,都使得古老的氏族部落组织无法再进行管理。辽太祖在汉人官员的帮助下,参照汉族国家的模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他自称天皇帝,并废除选举制,确立皇权世袭制,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皇帝有自己的侍卫军。契丹国家按地区统治各族居民,并制定了法律。神册三年(918),辽太祖在潢河以北建造了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汉人康默记、贾去疑等监工营建。新建的皇都(后更名上京临潢府)成为契丹国家的统治中心。五年,辽太祖从侄耶律鲁不古和耶律突吕不仿汉字偏旁,制成契丹大字。以后辽太祖弟耶律迭剌又参考回鹘的造字法制成契丹小字。

辽太祖建立国家后,继续向南深入汉地掳掠,在西北和东北展开大规模的征伐。向西征讨原属突厥和回鹘统治下的各游牧部落,北至鄂尔浑河畔,西至甘州。天赞四年(925),甘州回鹘可汗向契丹国遣使贡献。这年冬天,辽太祖又向东攻打渤海国。次年,占领扶余,进围渤海国都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南东京城)。渤海国王大霑馔出降。辽太祖灭渤海后,在这里建东丹国,封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统治渤海地区。天显元年(926)七月,辽太祖自忽汗城还军,在扶余(今吉林农安境)病死。

辽太祖建国前后,俘虏了大批汉人,并占领了封建制的汉地。渤海国在唐代也完全接受了汉文明并实行封建制的统治。契丹贵族中由此出现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皇子耶律倍向往汉族的封建文明,辽太祖的次子耶律德光则主张实行契丹的奴隶制统治。辽太祖死后,耶律德光得到辽太祖的皇后述律皇后的支持,被立为皇帝(辽太宗)。耶律倍遭到排斥,逃奔后唐。

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领兵南下掳掠。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册封他为大晋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晋国成为辽的属邦。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地奉献给契丹。会同五年(942),石敬瑭死,子重贵(晋出帝)即位,不向契丹称臣,辽太宗发大兵攻晋,从河北直抵晋都开封。晋出帝投降。大同元年(947)正月,辽太宗领兵入开封城。辽太宗灭晋后,正式建立国号为大辽国。

辽太宗并没有在汉地建立统治,而是按照奴隶制的传统,把晋国的宫女、宦官、百工等作为奴隶掳走,连同晋宫的财宝,运回上京临潢府。辽兵灭晋过程中,四处掳掠人口和财物,称为“打草谷”。各地人民纷起反抗,辽兵遭到沉重打击。辽太宗慨叹说:“不知中原的人,难治如此!”在返回上京的路上,病死在栾城(今属河北)。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称帝,建立后汉,进驻开封。

辽太宗死后,辽贵族耶律安抟等在回军途中,拥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世宗)即皇帝位,辽述律皇太后在上京另立辽太祖第三子耶律李胡为帝。辽世宗领兵返上京,述律后与耶律李胡被迫降服。应历元年(951),辽世宗领兵南下攻打后周(汉枢密使郭威篡汉建立周国)。行军路上,辽贵族耶律察割谋杀了世宗。随军南行的辽太宗子耶律璟杀耶律察割,即帝位(穆宗)。

辽穆宗统治时期,胁迫民户做奴隶,扩大奴隶占有,并加强了对奴隶的镇压。贵族中也多次出现谋反事件,都被镇压。保宁元年(969)二月穆宗出猎时,近侍奴隶小哥等六人,杀穆宗。小哥等逃入民间,在五年之后被捕获处死。

辽穆宗死后,辽朝的契丹和汉族官员,拥立世宗子耶律贤(景宗)即位。辽景宗在位时,拥立他的南院枢密使、统领汉军的高勋,使人谋杀统领契丹兵马的北院枢密使萧思温。高勋因此被处死。此后,南院枢密使由南京幽都府(今北京)留守、蓟州玉田人韩匡嗣代领。乾亨元年(979),宋太宗赵炅领兵北上,消灭了辽朝支持的北汉(后周代汉后,刘知远弟刘崇在太原建北汉国),进而攻打辽南京。韩匡嗣子韩德让代父守南京,与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击败宋兵,以功升任南院枢密使,权势日盛。

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病死,子耶律隆绪即位(辽圣宗),年仅十二岁。承天皇太后执政,宠信韩德让(后赐姓名耶律隆运)。统和四年(986)六月,宋大宗派兵北伐。承天皇太后与辽圣宗至南京督战,宋兵大败。十七年,圣宗领兵南下,次年正月至瀛洲(今河北河间),大败宋军。二十二年,再度南下,与宋军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订立澶渊之盟。两国务守旧界,后不再有大的战事。

辽朝西境的鞑靼,这时有了较快的发展,已开始形成部落联盟。辽圣宗在古可敦城设镇州(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达桑东北古回鹘城),镇压北方诸部。统和二十九年,对鞑靼采取分部统治的办法,辽向各部落分别派遣节度使统治。鞑靼诸部杀辽节度使,起兵反抗。辽发大兵镇压,鞑靼兵败降辽,每年向辽进贡马驼和皮张。

鞑靼以西的甘州回鹘不再向辽朝贡。统和二十六年,辽兵进讨甘州回鹘,直抵肃州(今甘肃酒泉)。世居高昌的西州回鹘阿厮兰汗也在辽圣宗时派遣使臣来辽贡献。

辽圣宗发动了东侵高丽的战争。统和十年十二月,辽兵东侵,次年,高丽请和。辽册封高丽国王。二十八年,高丽国王穆宗被贵族康兆谋杀,辽圣宗亲率大兵东侵,直抵高丽都城开京。此后,辽与高丽连年作战。开泰九年(1020),高丽国王显宗请和,向辽纳贡。

辽圣宗在向周邻诸国扩展势力的同时,在辽国内实行下削弱奴隶制的措施,确立了封建制的统治。一些俘掠奴隶取得平民的地位。圣宗时,还修订法律,主人不得任意杀死奴隶。契丹人与汉人犯法同等治罪。圣宗又在上京以南的奚族旧地建新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中京城由燕蓟地区的良工巧匠建造,依仿汉人城市规模。这一时期,以玉田(今属河北)韩氏为代表的汉人地主势力有了很大的增长。汉族的封建文明也逐渐为契丹贵族所接受。辽圣宗喜读《贞观政要》,学习汉族的统治方法,又能吟诗作曲。汉文明在辽朝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辽朝在圣宗统治下,形成全盛时期。

辽的衰落与灭亡

承天皇太后死于统和二十七年。此后,辽圣宗亲自执政,至景福元年(1031)六月病死,子耶律宗真(兴宗)即位。清宁元年(1055)兴宗死,子耶律洪基(道宗)即位。辽道宗统治时期长达四十五年,辽朝进入衰乱时期。

辽兴宗、道宗朝,契丹贵族之间不断相互倾轧。兴宗为圣宗元妃萧耨斤所生,由圣宗齐天后收养。兴宗十六岁即位,元妃谋夺政权,自立为皇太后,迫使齐天后自杀,又密谋废兴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密告兴宗。兴宗将皇太后废黜。